目的:为哮喘患者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护理并分析肺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哮喘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50例),将实施全方位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各项肺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各项肺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哮喘患者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水平.
作者:许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治的6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生活质量指数、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情感功能和症状上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社会交往和日常活动上两组改善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上的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黄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此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94.59%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是19.5±5.4、18.6±5.3,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是35.4±8.3、34.2±6.7,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减少出血量,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朱晓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效果,并对此次观察进行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科(呼吸内科监护室)常规进行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仍无法改善氧合后改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行仰卧位机械通气、俯卧位机械通气1h、俯卧位机械通气16h的氧合改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1h后,以及治疗16h后,PaO2、PaCO2、SpO2及PaO2/FiO2等氧合指标显著改善,且随着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各项氧合指标改善情况越来越显著,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ARDS患者早期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同时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更好的发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果;卢敬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善产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90例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施行常规服务,产后全面护理服务组施行产后全面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值;产后自我保健知识的配合水平、产后的住院情况;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睡眠质量匹兹堡分数;产后出血、产褥期疾病等的发生率.结果:产后全面护理服务组满意值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产后全面护理服务组产后自我保健知识的配合水平、产后的住院情况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睡眠质量匹兹堡分数接近,P>0.05;护理后产后全面护理服务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睡眠质量匹兹堡分数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产后全面护理服务组产后出血、产褥期疾病等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结论:产妇者实施产后全面护理服务效果好,可改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睡眠质量匹兹堡分数,减少产后出血、产褥期疾病等的发生率.
作者:许叶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4月收治的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措施;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完成;观察组(23例):采用传统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完成;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同对照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个人情绪对比,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获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观察组依从性评分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评价结果(21.74%)、(65.22%)对比,观察组护理很满意率(56.52%)、总满意率(95.65%)均获明显提升(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心理护理措施的顺利采用,于患者不良情绪缓解,依从性提升,很满意率、总满意率提升方面,效果明显,终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陈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8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两组,即护理路径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7.5%(39/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31/40)(P<0.05),护理满意度97.5%(39/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2.5%(29/40)(P<0.0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雅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临床科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103例医院临床科室收治的患者,随机将入选10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临床科室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杨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以任务引领的层级培训在ICU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4月-2018年1月我院ICU病区的护理人员以常规方式进行培训,此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ICU病区的护理人员以任务引领进行层级培训,此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工作质量、优质服务、护理安全、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以及消毒隔离院内感染六方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内容评分均比较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任务引领的层级培训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护理质量,在ICU中的实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运用.
作者:周雨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ICU实习护理护理带教品质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实习护士48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执行详细的培训计划.之后对两组实习护士培训后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判断品管圈发挥的作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品管圈实施后,观察组在查房、健康教育、技能操作、理论考核与专科操作的评分上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升ICU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提升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可以作为一项优秀的培训模式进行推广.
作者:管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用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患者相比:P小于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郭树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析细节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病房护理的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1例,将患者分为参考组(n=49)和护理组(n=52),全部患者均应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在病房管理中应用细节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参考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0286,P=0.0053),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高于参考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0144,P=0.0271),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7.9283,P=0.0369).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更低,2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7563,P=0.0274).结论: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能够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并可显著减轻其疼痛感,可提升其身心舒适感,有助于改善其机体素质.
作者:李世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组血压和心率异常率、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甲状腺手术患者SAS(29.64±1.31)分、SDS(28.55±1.24)分,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应激状态,降低血压和心率异常率,值得研究.
作者:李晓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变化、住院时间、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血糖水平,建议于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沈沉香;李云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缓和围术期的护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17.06-2018.06收治的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和围术期护理,对比其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在临床上采用围术期护理可使其临床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安全有效.
作者:周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的新生儿采取耳声发射方式进行筛查,观察组的新生儿则在该基础上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筛查.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通过筛查数和通过筛查耳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的确诊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假阳性率则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通过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与耳声发射有助于提高准确率并降低假阳性率,该联合筛查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曲晓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脑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脑瘤患者96名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常规组(n=48),一组为采取针对性护理的针对组(n=48),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针对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在压疮发生率上,针对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且针对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脑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降低压疮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康复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进行前瞻性研究,在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SD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入组后未经干预SDS评分基本相同,经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跟踪随访,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评估分布情况均有变化,组间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康复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大大改善患者不良状态,自我效能大大提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霞;孙雪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社区2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1年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改善,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吴军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8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本次观察,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每组各140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采取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的各项数据均要劣于舒适护理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更好,除了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彭雪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早吸吮早接触在产后胎盘剥离及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护理组(n=23例)和早吸吮早接触护理组(n=26例)的形式将49例产妇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产妇胎盘娩出情况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早吸吮早接触护理组经过护理后胎盘娩出时间(11.15±3.25)min和产后出血量(62.15±10.14)mL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经过护理后胎盘娩出时间(21.08±4.81)min和产后出血量(95.23±12.23)mL(P<0.05).结论:为了帮助产妇在产后促进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将早吸吮早接触护理措施运用到相应的工作之中,对于母婴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有着极大的帮助.
作者:谢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2016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14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与家庭组(给予家庭化护理管理),比较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家庭化护理干预后,家庭组产妇分娩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组产妇的产程平均时间相对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缩短产程平均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金月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