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的价值分析

朱晓英

关键词:健康教育, 产后出血护理, 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此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94.59%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是19.5±5.4、18.6±5.3,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是35.4±8.3、34.2±6.7,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减少出血量,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采用应用不同止血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8年2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电凝止血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缝合止血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进行评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卵巢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采用缝合止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大程度保护卵巢功能,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作者:钱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性医院住院药房新型口服抗凝药应用调查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迅速,效果稳定,个体差异小,与食物相互作用少,无需定期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的优点,近年来在临床抗凝治疗中应用日益频繁.本文调查分析我院住院药房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使用情况,归纳总结科室使用分布和不同抗凝指征应用情况,旨在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改善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唐琪晶;李广武;周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COS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指导阴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PCOS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COS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相关因素.结果:200名PCOS患者检出阴道微生态失衡58例,发生率为29%,其中假丝酵母菌,滴虫,线索细胞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体检女性.患者体质指数(BMI)≥25、精神压力大、睡眠时间≤6小时、被动吸烟、睡眠前饮食习惯是PCOS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长期干预和管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是治疗和预防PCOS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琦;阳晓敏;蒋采瑜;曾祥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实验药材三七600g,天麻600g,西洋参600g,云芝600g,川贝母600g,依据粉碎技术将这些药材分为两组,即常规性粉碎技术组和细胞级粉碎技术组,每组300g,常规性粉碎技术组药材采用常规性粉碎技术,细胞级粉碎技术组药材采用细胞级粉碎技术,然后统计分析两组药材粉碎前后的颗粒粒度变化情况.结果:和粉碎前相比,两组三七、天麻、西洋参、云芝、川贝母的颗粒粒度均显著较低(P<0.05);粉碎后和常规性粉碎技术组相比,细胞级粉碎技术组三七、天麻、西洋参、云芝、川贝母的颗粒粒度均显著较低(P<0.05),但粉碎前两组三七、天麻、西洋参、云芝、川贝母的颗粒粒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性细胞粉碎技术好,更能有效提升药材颗粒粒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照刚;张兴旺;李金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研究

    骨科护理安全是确保病患医疗康复的基本要求,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然而在实际护理治疗过程中,骨科患者极易出现感染并发症,存在一定的负面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同时还有一些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有时会出现误判病情的现象,造成了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医疗机构应不断加强在专技能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切实做到以患者需求为依据,针对安全隐患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作者:黎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作用

    目的: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护理并分析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50例),将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血气学指标、肺部功能指标、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晓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就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失眠患者中应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平均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时间均比对照组长,苏醒次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失眠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中医内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1在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急性期IM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PD-1表达;分析PD-1在不同临床特征IM患儿中的表达.结果:急性期IM患儿外周血PD-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程<7d组(n=35)比较,热程≥7d组(n=15)PD-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n=20)比较,重症组(n=15)PD-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参与IM的发病过程.PD-1可作为监测IM病情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作者:王婷;晏霞;于会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蛇葡萄根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蛇葡萄根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HepG2.2.15细胞株作为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细胞,通过ELISA法检测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其对HBV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判断其作用机理;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去处理细胞,用ELISA法检测药物对小鼠巨噬细胞中γ-干扰素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其对免疫调节的作用.结果:蛇葡萄根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γ-干扰素.结论:蛇葡萄根提取物可通过提高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作者:雷湘;陈科力;鲁蓉;杨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86例,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疗法,系统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系统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系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系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情况.

    作者:刘朝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预防的措施

    目的:本文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应采取的措施.方法:应用我院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事件的细节调查表来统计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一年间临床护理人员发生被针刺伤的状况,从中随机抽选28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我院根据统计的终结果于2017年6月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28位被抽取对象一年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统计采取预防措施前后护理人员发生被针刺伤的概率.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被针刺伤的概率分别是64.29%与32.14%,两者相比较结果差异较大,采取预防措施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率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被针刺伤事件的发生,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高正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患者的疗效及对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患者的疗效及对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35例,均为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观察组采用硫酸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有效率43.10%明显低于观察组77.31%,对照组无效率56.90%明显高于观察组22.6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延长妊娠时间、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兆早产患者采用硫酸镁可有效抑制宫缩,有利于延长妊娠时间,提高Apgar评分,提高新生儿体重,大大改善围生儿结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陶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产妇分娩中应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数据显示(81.3±3.1vs96.1±2.1),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剖宫产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护理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髂腰肌松解治疗下腹疼痛反复发作3例报道

    作者运用髂腰肌松解手法,对3例下腹部疼痛反复发作的患者,常规临床检查无特殊发现,排除急腹症等特殊疾病,且存在高低肩、长短腿进行单纯手法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疗效.提示对存在高低肩、长短腿的此类慢性腹痛患者,可考虑试验性予以髂腰肌松解治疗,该手法简便而且对因髂腰肌紧张引起的腹部疼痛能快速取效.

    作者:何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在高危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鸟巢护理在高危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新生儿入院的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奇数组50例定为对照组,偶数组50例定为实验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采取鸟巢式护理,跟踪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实验组中,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和出保温箱时间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加入鸟巢式护理可以帮助新生儿保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并缩小其体温波动的幅度.它为新生儿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对临床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成菊;熊永英;赵宇丹;段歆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阴道彩超应用检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腺肌症使用阴道彩超检测诊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的子宫腺肌症患124例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引导彩超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腹部彩超进行诊断,对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诊断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是85.4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是53.2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接受阴道彩超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临床中诊断可靠,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闫庆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3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6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麻醉前,两组产妇机体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1h后,研究组产妇机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研究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因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组合镇痛方案.

    作者:刘福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个小组介入治疗护理前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得分以及心绞痛情况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冀春娟;李文;王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分组时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增加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1.30%)较对照组(76.09%)相比明显偏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心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优势,差异显著.结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运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的方案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水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