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对肾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该院收治的108例肾结石患者抗感染治疗及结石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108例肾结石患者中,结石复发15例(13.9%)。其中出院前尿常规WBC阳性组23例,复发11例,复发率为47.8%,阴性组85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性结石组29例,复发12例,复发率为41.4%,非感染性结石组79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需加强抗感染治疗,控制尿路感染,预防感染性结石的发生。
作者:杨巧智;陈建发;陈壮;陈志贤;陈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对2012-01~2014-06该院临床分离出的1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应用 K-B 纸片扩散法,按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准化委员会(CLSI/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1株(46.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05株(53.6%)。其中MRSA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以老年患者为主。 MRSA及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敏感。 MRSA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G、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0%,MSSA耐药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MR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SA和MRSA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监测,控制耐药菌株,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蒋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合理评估和处理术前存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妇科患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术前存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妇科患者和与同期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妇科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彩超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阳性率,动态心电图检查呈现成对、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的比率和心率变异性下降的比率。结果频发室性早搏组术前准备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检查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阳性率为4.2%,呈现成对、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的比率为68.8%,心率变异性下降比率为45.8%。结论频发室性早搏延长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不延长其术后住院时间。彩超对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
作者:莫竹泉;马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就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干预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罗建设;李桂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是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感染是CIN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有关HR-HPV的研究对于CIN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估治疗疗效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CIN与HR-HP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莉莉;赵仁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双相障碍迄今为止病因未明,家系、双生子与寄养子等相关研究提示双相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国内外学者先后展开大量寻找其致病基因的研究工作。许多关于该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相继被报道,某些结果在后续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重复性。该文主要就双相障碍易感基因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宋莎菲;李炜东;刘敏会;谭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肛瘘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手术方式很多,而复杂性肛瘘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传统手术存在肛门失禁及复发的问题,微创手术不损伤肛门外观和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术式。该文就肛瘘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家威(综述);黄顺荣;冯泽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胃肠间质瘤(GIST)在分子标记物、基因检测、靶向治疗药物药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有诸多进展。 DOG1、PKC-θ、ETV1等新的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提高GIST的检出率,同时为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的靶点提供了方向。目前伊马替尼作为靶向治疗一线药物对于改善 GIST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其耐药机制及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该文对GIST分子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农涛;殷舞;钟晓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36例屈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8例,对照组只进行术后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访,1年随访结束时调查遵医行为状况和术后视觉满意度。结果实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知识、用药常识的掌握程度、回院复诊率和术后视觉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视觉满意度。
作者:洪华丽;王英;肖信;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14-04~2014-10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52例,其中胸腔穿刺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穿刺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引流效果、留管时间、疼痛评分、导管堵塞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少于对照组(P<0.05),但在留管时间、疼痛评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留置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效果较好,不易发生导管堵塞,有利于临床护理。
作者:陆爱玲;冯广弘;黄桂香;罗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高乌甲素单一静滴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鼻内镜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分别于手术后6 h、24 h使用高乌甲素8 mg+5%葡萄糖氯钠500 ml静脉滴,对照组术后不使用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行为变化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单一注射液静滴,可减轻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方法简单易行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灵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1岁3个月,因解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无明显浮肿,中度贫血貌,心脏、肺部、腹部检查无异常。既往无出血病史。该患儿5个月前查血常规发现贫血,具体原因不明,无明显出血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肉眼血尿,晨起明显,为全程肉眼血尿,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6.15×109/L,中性粒细胞2.1×109/L,血红蛋白83 g/L,血小板432×109/L,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正常,凝血FⅧ、FⅨ因子均正常,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抗核抗体无异常,补体 C3、C4、ASO、免疫球蛋白均无异常,尿红细胞位相提示红细胞2450个,尿肾功能提示β2微球蛋白0.63 ug/L,尿白蛋白4.61 ug/L,免疫球蛋白G(IgG)10.67 ug/L,抗凝血酶Ⅲ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3.9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7 s,凝血酶时间20.5 s,纤维蛋白原1.58 g/L,尿常规提示潜血(++),红细胞(+++),未见白细胞、管型及结晶,尿培养无异常,尿涂片未见抗酸杆菌,泌尿系B超提示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无异常,双肾静脉及血流均正常。入院后先予积极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患儿血尿症状反复,多次复查尿培养、尿常规、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再次复查凝血项提示纤维蛋白原1.5 g/L,考虑诊断先天性纤维蛋白原低下症,给予输注冷沉淀2u予诊断性治疗,后患儿血尿症状消失,无肉眼血尿,复查尿常规:潜血(-),红细胞未见。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87 g/L,尿肾功能提示β2微球蛋白0.5 ug/L,尿白蛋白及IgG均正常,综合患儿临床出血情况及凝血项纤维蛋白原,诊断先天性纤维蛋白原低下症。经治疗后观察患儿未再出现血尿症状,反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予出院,出院后至今随访未再次出现临床出血情况。
作者:梁伟玲;陆元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肿块内及周边血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65例乳腺肿块患者分成恶性组93例,良性组7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三维超声检查,采用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肿块内及周边3 mm的体积( V)、血管指数( VI)、血流指数( FI)和血管血流指数( VFI),肿块内指标用V-in、VI-in、FI-in、VFI-in表示;肿块周边3 mm指标用V-out、VI-out、FI-out和VFI-out表示。将恶性组和良性组肿块的血流定量参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乳腺肿块恶性组的VI-in、VFI-in、VI-out、FI-out及VFI-out测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V-in、V-out及FI-in两组间测值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有效的诊断指标中以VI-out诊断效能高,VI-in、VFI-in、VFI-out次之,FI-out差。结论三维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能有效评估乳腺肿块内及周边血供情况。乳腺周边3 mm 的血流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冰;王小燕;农美芬;贺琰;韦海明;黄向红;凌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从妊娠早期开始,一般在血β-HCG诊断妊娠或者超声确定宫内妊娠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黄体酮20 mg,肌内注射,1次/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 U,肌内注射,1次/d,直至妊娠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d。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药物副作用及新生儿畸形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活胎率为90%,对照组为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74%,高于治疗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畸形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改善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梁庆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109例中,胃左静脉曲张67例(61.5%),食管下段静脉曲张87例(80.0%),胃后/短静脉曲张10例(9.2%),食管旁静脉曲张21例(19.3%),胃/脾-肾静脉分流14例(12.8%),门静脉海绵样变18例(16.5%),附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15例(13.8%),椎旁静脉分流6例(5.5%)。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可精确显示各类侧支循环的部位、程度及走行,可为临床治疗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作者:李瑞雄;蒋仕伍;杨维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 G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从而对GDM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防。方法选取自2013-01~2014-01入院的138例患GDM孕妇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查,对于患者妊娠过程中出现的合并症以及分娩后新生儿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同时对于138例非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同样的调查统计,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GDM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在妊娠过程中GDM患者的羊水指数、孕期母体体重以及新生儿分娩体重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对两组的分娩方式、羊水指数以及胎龄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GDM患者剖宫产的比例、羊水量出现异常情况都要高于正常组,早产例数与正常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发现,GDM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远高出正常组。结论 GDM患者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其各项指标与妊娠结局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围产儿结局,应该进行提早预防,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提前临床干预,减少母体并发症及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张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对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定,分为肝癌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观察组,n=36)和肝癌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对照组,n=91),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活力和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肝癌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吕静;陈似霞;李佳梅;李春兰;刘石玉;潘锡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基因(IL)-1β-511和白细胞介素基因(IL)-10-59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的职业史、尘肺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基因IL-1β-511和IL-10-592位点多态性。结果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均为广西某矿务局工人,64例患者主要接触矽尘,诊断为矽肺;24例患者主要接触煤尘,诊断为煤工尘肺。电泳结果显示,矽肺组IL-1β-511基因野生型有13例,突变型有50例;IL-10-592基因野生型有35例,突变型有29例。煤工尘肺组IL-1β-511基因野生型有4例,突变型有20例;IL-10-592基因野生型有15例,突变型有9例。对照组IL-1β-511基因野生型有17例,突变型有27例;IL-10-592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各22例。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IL-1β-511、IL-10-592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基因IL-1β-511和IL-10-59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的发病可能无关。
作者:麦志丹;李小萍;梁梅;潘沛江;梁冰玉;陈荣凤;韦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进行诊断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5例疑为母婴血型不合HDN的黄疸患儿血标本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检测。结果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HDN 277例( HDN的阳性检出率为78.03%),其中Rh-HDN 2例(0.72%),ABO-HDN 275例(99.28%)。 ABO-HDN 275例中,母婴血型为O/A的占48.73%, O/B的占51.27%,B/AB和A/AB组合均为0例。在出生时间2h≤n≤3d、3d<n≤5d、5d<n≤7d、7d<n≤13 d的黄疸儿中,HDN检出率分别为86.10%、73.02%、31.58%、14.29%。结论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检测HDN,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黎海澜;焦伟;黎英兰;莫柱宁;阳子骥;李保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术后超早期拔管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方法选择50例单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超早期拔管组(手术室内拔管或者术后1 h内拔管),Ⅱ组为早期拔管组(术后1~6 h内拔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拔管前后血气分析、住院期间总费用、ICU停留时间、再次插管率及肺部并发症。结果两组拔管后30 min血气分析各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插管率、低氧血症率、肺部感染率、支气管痉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较Ⅱ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单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小儿,术后超早期拔管是安全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石齐芳;梁大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老年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 K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 DK组)各3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方法,观察两组分别应用氯胺酮麻醉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前1 d、术后1d、3d及7d对老年烧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 MMSE评分均下降( P<0.05),但DK组下降的幅度小于K组( P<0.05)。 K组与DK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率分别为26.7%和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可改善氯胺酮引起的老年烧伤患者 POCD,但不能降低氯胺酮引起的POCD发生率。
作者:胡志超;孔莉;许鹏程;丰浩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53例( 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68例(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77例(C组)。三组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 MBG )、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并记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监测结果。结果三组收缩压、舒张压、FPG、TC、HDL-C、LDL-C、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MBG、MAGE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增高( 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需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作者:谭杰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60岁以上需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观察组,46例)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47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术后6 h、术后1、3、7 d的认知功能,并检测患者术前10 min、术毕30 min、术后1 d及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不同的麻醉方式及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麻醉方式和术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术后6 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P=0.000;对照组:P=0.000);对照组术后6 h及术后1 d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 h:P=0.003;术后1 d:P=0.007);观察组术后6 h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0% vs 31.9%,P=0.030)。术后不同时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术后30 min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相比术前10 min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P=0.010;对照组:P=0.000),但两组间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在术后不同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轻,患者POCD发生率低,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吴芳兰;莫丽勤;陈湘;应燕萍;郑宝石;张炳东;杨丽;崔妙玲;黄惠桥;吴卓媚;韦永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要点。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06~2012-06收治的肿块直径8 cm以上的50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0例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叶大部切除术,14例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术,4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甲状腺癌8例,继发甲亢者3例。术后出现短暂并发症者16例,其中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4例,声音嘶哑3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巨大甲状腺肿常常合并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气管,使气管变窄移位,手术操作困难,风险较高。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处理,避免大血管和喉返神经及甲状腺旁腺的损伤。
作者:张雅峰;张瑞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内固定术即时及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病椎的前后缘高度百分比较内固定前明显提高( P<0.01),Cobb角较内固定前明显降低( 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比较,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固定前脊髓损伤主要分布于B级和C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主要分布于D级和E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分布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时的脊髓损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地恢复病椎的高度,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功能,且疗效稳定,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沁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 CTC)与内镜检查评估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的一致性。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患者行结肠低剂量CT扫描及内镜检查,观察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C与内镜判断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指数( CTDIw)。结果内镜诊断结肠癌阴性4例,阳性61例,肿块位于直肠8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3例,横结肠11例,升结肠8例;肿块Ⅰ型38例,Ⅱ型14例,Ⅲ型7例,Ⅳ型6例。 CTC判断结肠癌阴性5例,阳性60例,肿块位于直肠8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6例,横结肠10例,升结肠6例;肿块Ⅰ型36例,Ⅱ型16例,Ⅲ型7例,Ⅳ型6例。 CTC与内镜CRC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81,P<0.01);CTC诊断结肠癌的符合率为98.5%。 CTC与内镜CRC的结肠癌肿块部位、分型结果一致性较高( Kappa值分别为0.897和0.949,P均<0.01)。结论辐射剂量降低至1.68 mGy的CTC诊断结肠癌及肿块部位、分型,与内镜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李家言;何欣;高春萍;马娜;张家宙;韦兰珍;陈燕静;梁雪;欧海玲;黄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术前261例二维超声发现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动态过程分析,应用SonoLiver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 time-intensity curve ,TIC)各参数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良性169例/186个,恶性92例/121个)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早期快速非均匀高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病灶早期缓慢均匀弱增强和无增强,均无周边放射状增强。乳腺病灶造影后长宽比显著减小考虑恶性肿瘤。恶性病灶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86个良性病灶中166个诊断正确,20个误诊为恶性;121个恶性病灶中103个诊断正确,有18个误诊为良性。对恶性肿瘤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89.2%,准确性为87.6%。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状况,应用SonoLiver软件可对病灶进一步量化分析,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吕志红;韩鄂辉;洪玮;沈荣;黄娅娟;王君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 )在孤立性肺结节( SPN )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1例和良性SPN 29例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MPR。结果 MPR图像比常规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病灶的特殊征象,如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等。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并MPR发现SPN的特殊征象更多,对区分SPN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权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 SP )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症状消失、痰液颜色正常、血常规恢复正常、胸部阴影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WBC)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SP效果满意,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劳可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间歇补铁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IDA)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33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半随机分为间歇治疗组( A组)和常规治疗组( B组),分别给予小剂量间歇补铁及常规剂量每日补铁治疗,2个月后复查患儿的血清铁蛋白(SF)和血红蛋白(Hb),同时观察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SF和Hb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SF及Hb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间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小剂量间歇补铁法能有效治疗IDA,且药物副作用少、依从性好。
作者:庞清华;吴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