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间质瘤分子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

农涛;殷舞;钟晓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诊断, 靶向治疗, 进展
摘要:近年来,胃肠间质瘤(GIST)在分子标记物、基因检测、靶向治疗药物药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有诸多进展。 DOG1、PKC-θ、ETV1等新的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提高GIST的检出率,同时为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的靶点提供了方向。目前伊马替尼作为靶向治疗一线药物对于改善 GIST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其耐药机制及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该文对GIST分子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内固定术即时及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病椎的前后缘高度百分比较内固定前明显提高( P<0.01),Cobb角较内固定前明显降低( 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比较,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固定前脊髓损伤主要分布于B级和C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主要分布于D级和E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分布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时的脊髓损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地恢复病椎的高度,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功能,且疗效稳定,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沁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138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 G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从而对GDM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防。方法选取自2013-01~2014-01入院的138例患GDM孕妇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查,对于患者妊娠过程中出现的合并症以及分娩后新生儿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同时对于138例非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同样的调查统计,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GDM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在妊娠过程中GDM患者的羊水指数、孕期母体体重以及新生儿分娩体重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对两组的分娩方式、羊水指数以及胎龄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GDM患者剖宫产的比例、羊水量出现异常情况都要高于正常组,早产例数与正常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发现,GDM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远高出正常组。结论 GDM患者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其各项指标与妊娠结局有很大的不同,不仅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围产儿结局,应该进行提早预防,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提前临床干预,减少母体并发症及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张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维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在乳腺肿块内及周边血供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肿块内及周边血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65例乳腺肿块患者分成恶性组93例,良性组7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三维超声检查,采用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肿块内及周边3 mm的体积( V)、血管指数( VI)、血流指数( FI)和血管血流指数( VFI),肿块内指标用V-in、VI-in、FI-in、VFI-in表示;肿块周边3 mm指标用V-out、VI-out、FI-out和VFI-out表示。将恶性组和良性组肿块的血流定量参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乳腺肿块恶性组的VI-in、VFI-in、VI-out、FI-out及VFI-out测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V-in、V-out及FI-in两组间测值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有效的诊断指标中以VI-out诊断效能高,VI-in、VFI-in、VFI-out次之,FI-out差。结论三维血流直方图定量分析能有效评估乳腺肿块内及周边血供情况。乳腺周边3 mm 的血流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冰;王小燕;农美芬;贺琰;韦海明;黄向红;凌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角膜屈光手术后遵医行为及视觉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36例屈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8例,对照组只进行术后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访,1年随访结束时调查遵医行为状况和术后视觉满意度。结果实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知识、用药常识的掌握程度、回院复诊率和术后视觉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视觉满意度。

    作者:洪华丽;王英;肖信;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55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 SP )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症状消失、痰液颜色正常、血常规恢复正常、胸部阴影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WBC)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SP效果满意,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劳可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 CT 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109例中,胃左静脉曲张67例(61.5%),食管下段静脉曲张87例(80.0%),胃后/短静脉曲张10例(9.2%),食管旁静脉曲张21例(19.3%),胃/脾-肾静脉分流14例(12.8%),门静脉海绵样变18例(16.5%),附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15例(13.8%),椎旁静脉分流6例(5.5%)。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可精确显示各类侧支循环的部位、程度及走行,可为临床治疗前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作者:李瑞雄;蒋仕伍;杨维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前存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妇科患者48例围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合理评估和处理术前存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妇科患者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术前存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妇科患者和与同期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妇科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彩超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阳性率,动态心电图检查呈现成对、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的比率和心率变异性下降的比率。结果频发室性早搏组术前准备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检查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阳性率为4.2%,呈现成对、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的比率为68.8%,心率变异性下降比率为45.8%。结论频发室性早搏延长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不延长其术后住院时间。彩超对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

    作者:莫竹泉;马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巨大甲状腺肿50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要点。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06~2012-06收治的肿块直径8 cm以上的50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0例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叶大部切除术,14例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术,4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甲状腺癌8例,继发甲亢者3例。术后出现短暂并发症者16例,其中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4例,声音嘶哑3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巨大甲状腺肿常常合并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气管,使气管变窄移位,手术操作困难,风险较高。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处理,避免大血管和喉返神经及甲状腺旁腺的损伤。

    作者:张雅峰;张瑞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对2012-01~2014-06该院临床分离出的1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应用 K-B 纸片扩散法,按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准化委员会(CLSI/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1株(46.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05株(53.6%)。其中MRSA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以老年患者为主。 MRSA及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敏感。 MRSA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G、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0%,MSSA耐药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MR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SA和MRSA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须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监测,控制耐药菌株,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蒋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IL-1β-511和 IL-10-592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基因(IL)-1β-511和白细胞介素基因(IL)-10-59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的职业史、尘肺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基因IL-1β-511和IL-10-592位点多态性。结果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均为广西某矿务局工人,64例患者主要接触矽尘,诊断为矽肺;24例患者主要接触煤尘,诊断为煤工尘肺。电泳结果显示,矽肺组IL-1β-511基因野生型有13例,突变型有50例;IL-10-592基因野生型有35例,突变型有29例。煤工尘肺组IL-1β-511基因野生型有4例,突变型有20例;IL-10-592基因野生型有15例,突变型有9例。对照组IL-1β-511基因野生型有17例,突变型有27例;IL-10-592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各22例。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IL-1β-511、IL-10-592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基因IL-1β-511和IL-10-592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的发病可能无关。

    作者:麦志丹;李小萍;梁梅;潘沛江;梁冰玉;陈荣凤;韦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14-04~2014-10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52例,其中胸腔穿刺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穿刺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引流效果、留管时间、疼痛评分、导管堵塞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少于对照组(P<0.05),但在留管时间、疼痛评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留置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效果较好,不易发生导管堵塞,有利于临床护理。

    作者:陆爱玲;冯广弘;黄桂香;罗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 HPV 感染的研究进展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是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感染是CIN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有关HR-HPV的研究对于CIN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估治疗疗效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CIN与HR-HP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莉莉;赵仁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从妊娠早期开始,一般在血β-HCG诊断妊娠或者超声确定宫内妊娠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黄体酮20 mg,肌内注射,1次/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 U,肌内注射,1次/d,直至妊娠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d。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药物副作用及新生儿畸形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活胎率为90%,对照组为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74%,高于治疗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畸形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改善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梁庆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剂量 CT 结肠成像与内镜检查在诊断结肠癌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 CTC)与内镜检查评估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的一致性。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患者行结肠低剂量CT扫描及内镜检查,观察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C与内镜判断结肠癌有无、肿块部位、分型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指数( CTDIw)。结果内镜诊断结肠癌阴性4例,阳性61例,肿块位于直肠8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3例,横结肠11例,升结肠8例;肿块Ⅰ型38例,Ⅱ型14例,Ⅲ型7例,Ⅳ型6例。 CTC判断结肠癌阴性5例,阳性60例,肿块位于直肠8例,乙状结肠25例,降结肠16例,横结肠10例,升结肠6例;肿块Ⅰ型36例,Ⅱ型16例,Ⅲ型7例,Ⅳ型6例。 CTC与内镜CRC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81,P<0.01);CTC诊断结肠癌的符合率为98.5%。 CTC与内镜CRC的结肠癌肿块部位、分型结果一致性较高( Kappa值分别为0.897和0.949,P均<0.01)。结论辐射剂量降低至1.68 mGy的CTC诊断结肠癌及肿块部位、分型,与内镜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李家言;何欣;高春萍;马娜;张家宙;韦兰珍;陈燕静;梁雪;欧海玲;黄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60岁以上需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观察组,46例)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47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术后6 h、术后1、3、7 d的认知功能,并检测患者术前10 min、术毕30 min、术后1 d及术后3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不同的麻醉方式及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麻醉方式和术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术后6 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P=0.000;对照组:P=0.000);对照组术后6 h及术后1 d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 h:P=0.003;术后1 d:P=0.007);观察组术后6 h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0% vs 31.9%,P=0.030)。术后不同时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术后30 min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相比术前10 min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P=0.010;对照组:P=0.000),但两组间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在术后不同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轻,患者POCD发生率低,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吴芳兰;莫丽勤;陈湘;应燕萍;郑宝石;张炳东;杨丽;崔妙玲;黄惠桥;吴卓媚;韦永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相障碍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双相障碍迄今为止病因未明,家系、双生子与寄养子等相关研究提示双相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国内外学者先后展开大量寻找其致病基因的研究工作。许多关于该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相继被报道,某些结果在后续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重复性。该文主要就双相障碍易感基因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宋莎菲;李炜东;刘敏会;谭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就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干预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罗建设;李桂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柱凝胶法甘氨酸/EDTA 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溶血病277例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进行诊断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5例疑为母婴血型不合HDN的黄疸患儿血标本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检测。结果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HDN 277例( HDN的阳性检出率为78.03%),其中Rh-HDN 2例(0.72%),ABO-HDN 275例(99.28%)。 ABO-HDN 275例中,母婴血型为O/A的占48.73%, O/B的占51.27%,B/AB和A/AB组合均为0例。在出生时间2h≤n≤3d、3d<n≤5d、5d<n≤7d、7d<n≤13 d的黄疸儿中,HDN检出率分别为86.10%、73.02%、31.58%、14.29%。结论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和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检测HDN,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黎海澜;焦伟;黎英兰;莫柱宁;阳子骥;李保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泌尿系感染对肾结石复发影响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对肾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该院收治的108例肾结石患者抗感染治疗及结石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108例肾结石患者中,结石复发15例(13.9%)。其中出院前尿常规WBC阳性组23例,复发11例,复发率为47.8%,阴性组85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性结石组29例,复发12例,复发率为41.4%,非感染性结石组79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需加强抗感染治疗,控制尿路感染,预防感染性结石的发生。

    作者:杨巧智;陈建发;陈壮;陈志贤;陈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老年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老年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 K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 DK组)各3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方法,观察两组分别应用氯胺酮麻醉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前1 d、术后1d、3d及7d对老年烧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 MMSE评分均下降( P<0.05),但DK组下降的幅度小于K组( P<0.05)。 K组与DK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率分别为26.7%和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可改善氯胺酮引起的老年烧伤患者 POCD,但不能降低氯胺酮引起的POCD发生率。

    作者:胡志超;孔莉;许鹏程;丰浩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