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郑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唐红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杨淑玲;赵志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海仁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果敢;金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李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于产后6周内发病,临床特征与其它时间抑郁发作无甚区别,对产妇本人、婴儿、家庭、社会均有不良影响.病因是多因素的,人格特征是其发生的基础;在产褥期中,内分泌改变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心理退化现象是其发生的心理学基础;负性生活事件增加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促发因素.目前诊断多依据各种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应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心理疏导和治疗,则大多数患者可在3~5个月恢复,对于中、重度者给予药物治疗.
作者:蔡国华;蔡雷;顾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围术期胃液pH变化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44例CPB 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术前留置胃管,随机分为两组.Ⅰ组:CPB手术对照组20例,未使用洛赛克治疗;Ⅱ组洛赛克治疗组24例;分别在术前12h、麻醉诱导后、CPB30min、CPB60min、术后1、4、14和38h等时间点进行胃液pH测定、镜检(红细胞计数)和潜血试验.结果Ⅰ组各时间点胃液pH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pH=2左右),Ⅱ组胃液pH在CPB30min后明显高于Ⅰ组(P<0.01).Ⅰ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10%;Ⅱ组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胃液的pH与胃肠道的损伤关系密切,胃液的pH保持在4以上,可能是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者:薛卫斌;高照波;谭红梅;马爱英;臧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行鼻腔冲洗对鼻腔粘膜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利用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冲洗组和对照组.冲洗组采用术后进行鼻腔冲洗,对照组则术后不采用鼻腔冲洗并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冲洗组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行鼻腔冲洗其一期治愈38例,治愈率为76%.对照组50例其术后一期治愈21例,其治愈率42%.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行鼻腔冲洗优于只采用传统的方法,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一期治愈率.
作者:李连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促进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后康复的护理干预,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4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03)和对照组(n=101).康复组于手术前实施心理、抗疼痛指导,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呼吸训练和执行营养师设计的饮食程序.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和随意锻炼.结果两组在术后止痛剂的应用、自行排痰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项护理干预设计的实施,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继娟;陈永彤;方文;黄伟容;伍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减轻留置胃管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留置胃管患者100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结果插管过程中能有效应对恶心病例的百分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一次成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留置期间自拔管病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胃管前及留置胃管期间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提高置管质量,降低自拔管的发生.
作者:刘学芸;刘学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对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6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抚触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较明显.结论抚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护理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指完整切取供体的肝脏及肝后下腔静脉,将获得的肝脏进行灌洗和保存;病肝切除时保留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根部,再将供肝植入受体右上腹腔[1].这是目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和终未期良性肝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我院于2000年6月为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伴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肝移植手术,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舒翠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寻找胃造瘘管饲并发症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镜下胃造瘘病人管饲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结果以胃肠道症状、机械性并发症、造瘘口并发症为主.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张月华;卢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用于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新法复苏的46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新法组),并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旧法复苏的48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旧法组)进行5分钟Apgar评分及初期预后的对照分析.结果新法组5分钟Apgar评分1~3分2例,占4.35%;4~7分24例,占52.17%;8~10分20例,占43.48%;死亡1例.旧法组5分钟Apgar评分0分1例,占2.08%;1~3分9例,占18.75%;4~7分28例,占58.33%;8~10分10例,占20.83%;死亡9例.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普及推广新法复苏对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Ⅱ型糠尿病是既有胰岛素抵抗,又有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称β细胞功能衰减)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病人由于对本病知识的缺乏,或经济困难,或工作不便等原因,首诊时病情已比较严重,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如不及时进行干预,会严重影响血糖的控制.现就我科2002年1月~6月通过对96例首诊Ⅱ型糖尿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其进行的心理干预,总结如下.
作者:李争;邹树芳;徐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简称 off-pump CABG)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36例患者,慢性心梗27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糖尿病10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22例,左主干病变6例;搭桥2根2例,三根18例,四根16例.结果全组病人术后冠脉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死亡1例.随访1月~1年,无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者.结论密切注意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能够使病人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者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1993~2000年间我科对39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施行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秋;师兰香;郭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化疗是控制癌症发展、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临床观察中发现,化疗也是导致许多癌症病人腹泻的主要原因.化疗所致腹泻常发生于白细胞降至低点之前,甚至与随后的感染有关,增加死亡率.适宜的护理可减轻病人因腹泻产生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施玲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并发症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本科10年来对入住我科的5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系统的防骨折及感染的操作示范和知识教育.结果经2~5年的随访,病人骨折发生率从入院前的46%降低到8%,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说明病人、家庭成员与护理人员的配合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病人的家庭护理教育越来越重要.
作者:付玲;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对130例CAG病人采取预防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功能锻炼;术后取舒适的体位、合适的卧床时间.观察尿潴留发生率,并与129例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4%,导尿率2.3%,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4.8%,导尿率18.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AG病人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尿潴留发生及导尿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孙惠萍;张素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目前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常用的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增加,改善外周循环,减少主动脉舒张末期容量及心脏收缩时的左心室后负荷,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肌氧耗,可明显改善心肌氧供及心功能情况[1].我科自1998年11月~2001年8月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治疗了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帼英;孙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颅内动脉瘤特别是颅内巨大动脉瘤,在以往被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并且,瘤体的破裂及死亡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1].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动脉内栓塞,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手术的安全性,但是,栓塞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是不可忽视的.我院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经股动脉插管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46例,栓塞材料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术后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相关的处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兰芬;黄燕梅;陈群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Orem认为护理是一种帮助性服务,而不是一种替代性服务,护理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满足自己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她提出了三个护理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教育支持系统.护理是为不能自理的个人提供治疗性活动,也是克服或预防自理缺陷发展的活动[1].
作者:赵青兰;唐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安全教育干预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分析1999年~2000年外科病人口头或书面投诉8宗的原因,制定安全教育措施,组织实施后进行评价.结果 2001年护理质量明显提高:1)病人满意度从95.83%上升至99.17%,无1例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投诉,无1例不合格(差错事故);2)各项护理指标全年达标,医院护理质量评估外科获奖次数较2000年增加2次;3)全年住院病人与2000年比较增加123人.结论加强安全教育干预,能减少病人的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诸蕊玉;方文;陈永彤;梁继娟;伍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护嘱也称护理措施,护理活动,它是描述护士为帮助病人达到预期目标所要实施的具体工作项目[1].它是在对病人健康问题作出判断后,从恢复、维持,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为出发点,责任护士对辅助护士、护理员所下达的护理决策,也是护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每个护理人员都能按照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去实施,使各班护士都能遵循护嘱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有计划的护理,是整体护理趋于完善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年多来,我们在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试行了护嘱,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林琳;祝泽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需求,对在校学生通过选修课形式开设<社区护理>,作者对<社区护理>选修课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夏春云;胡晓燕;吴雅文;刘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将在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对实习护生操作能力的训练,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培养适应整体护理要求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实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加强实习护生操作能力训练,培养合格人才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作者:余凤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避免导致心搏骤停.方法通过对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两次心包填塞患者的观察、抢救:除术中须彻底止血、纠正体外循环所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外,术后注意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病情,应高度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急诊开胸包.结果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并早期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外,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避免心搏骤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吴桂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6岁,3年前发现右眼鼻侧肉膜状物生长,并有间断眼红、异物感,2000年2月以右眼翼状胬肉收入我院眼科.术前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不正常心电图、ST段改变,测得血压14/9kPa,脉搏76次/分.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用1%地卡因滴眼3次,手术在2%盐酸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比是1/50000)结膜下浸润麻醉中进行,当手术进行到结膜游离移植时,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伴大汗、面色苍白、胸闷,根据病情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停止手术操作,面罩吸氧,静脉输液;2)测血压为10/8kPa,脉搏58次/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T波低平倒置;3)静脉给予多巴胺4mg、阿托品0.5mg;4)请心内科急会诊,并遵医嘱给予10mg硝酸甘油、60mg多巴胺分别加入两瓶500ml林格氏液中,两条液路点滴,根据血压情况控制滴速.经过1小时20分钟的抢救,患者血压维持在14/10kPa,脉搏65次/分,T波好转,并自述症状减轻,在表面麻醉下结膜拉拢缝合后,将患者送入ICU继续观察.
作者:赵广华;刘思文;唐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介入术后生存质量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科住院两次以上的肝癌患者56例进行了心理、社会、家庭、精神和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调查,并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护理支持.结果肝癌介入术后生存质量与病人个体有无经济来源、文化程度的高低有关(P<0.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术后的病人,实施支持-教育系统是佳的护理方案,即提供专业咨询、卫生宣教、饮食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先升萍;李建群;涂素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术后病人引起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机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80例接受腰椎牵引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骶管注射给药后接受腰椎牵引治疗的病人90例为治疗组.未用骶管给药直接牵引整复者为对照组90例,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骶管给药与否、牵引方法、牵引时机、排尿时间、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术后女性病人导尿率高于男性病人,且骶管给药向会阴部传感的术后病人较之向腰及下肢部放射者导尿率为高.影响腰椎牵引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体重、骶管给药传感部位、牵引时机、术后饮食状况.结论女性病人较男性易发生尿潴留,且与骶管给药传感部位有关.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4~5小时为佳.加强术前宣教及训练床上排尿习惯、术后饮食指导,以降低术后导尿率.
作者:宁华英;宁华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防止热能摄入比例不合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120例社区老年人进行了3天膳食调查对其热能的摄入是否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三大产热营养素所产热能占总热能比例均不合理,占调查总数的22%.脂肪占总热能30%以上者占70%,蛋白质占总热能15%以上占88.3%,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55%以下占75%(有14例在40%以下).肥胖者占12.5%.冠心病患者占调查人数65%,高血压患者占调查人数42.5%,糖尿病患者占调查人数33%等.并发现部分老年人对饮食结构不合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及缺少正确信息来源.结论对患慢性病恢复期的社区老年人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加强三大产热营养素摄入平衡的指导.
作者:姜洪蕾;张玲;冯树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发生了飞跃性变化,CT、MRI和DSA等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设备渐为临床广泛运用.而随着临床放射学的发展,也推进了临床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专业如何在CT、MRI、介入、放射等作为病人进行检查、治疗的特定场所,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士、患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是健康教育过程中的4个基本的要素,而这4个要素之间是否协调,是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如何组织协调好这4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医学影像学科健康教育的效率,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作者:刘静;林佩庄;曾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血液透析(CHD)患者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方法通过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内容、标准、制度,制定教育计划和手册,在医护人员中开展业务学习,针对病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面对面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印发宣传手册、集中授课、交谈问答式教育及随机性教育,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通过健康教育,90%CHD患者对病毒性肝炎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健康意识增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下降.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CHD患者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是对医疗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作者:冯婉娜;张妙嫦;郑志惠;周凤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原因有多种.我科根据静脉炎发生原因的不同,将196例静脉炎患者进行分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红岩;曹艳艳;蒋静;武竹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机械通气病人因大量消耗,极易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对病人产生许多有害的影响.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5月收治机械通气病人26例,均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肠内营养的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华卓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外科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甲乙二组,每组50人,甲组采用方法一,送管进行留置针穿刺;乙组采用方法二,送管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甲组送管穿刺成功率高于乙组.结论正确选择送管方法和送管时机是确保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因输入血管活性物质、抗生素类、止血脱水类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肿的患者68例,用食醋将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湿敷于水肿部位,与50%硫酸镁湿敷作对照.结果如意金黄散处理组其显效率较硫酸镁处理组好,其显效时间也短于硫酸镁对照组.结论如意金黄散有较好的消肿止痛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英;石玉玲;李志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研究小剂量5-Fu(5-氟脲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采用小剂量5-Fu尖锐湿疣基底部局部注射,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尖锐湿疣.结果在48例实验组的临床观察中,有效率95.8%,复发率14.5%;40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有效率95%,复发率42.5%.结论小剂量5-Fu尖锐湿疣基底部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的效果.
作者:马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凯妮汀对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凯妮汀治疗240例念珠菌阴道炎,分为初发组及复发组两组,治疗1~2疗程.结果凯妮汀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总有效率为97.2%.症状完全缓解时间短,平均为3天.结论凯妮汀用药方法简单,无局部刺激症状,初发者单剂量应用基本无复发.
作者:李汉华;易北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通过灌肠、热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热敷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对照组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单纯中药口服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灌肠、热敷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月君;张卫红;张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肢体抬高是手外科乃至骨科常用的护理方法,以往使用的肢体抬高垫既不舒适,也不能有效的抬高患肢,影响手术效果,也增加病人的痛苦,针对这一问题,我科护理人员自行设计研究多功能肢体康复器,并用于临床实践得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婷;曲丽琴;石艳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ICU是全院危重病人集中进行监测的单位,病人的病情好转、平稳就要转回原科室继续治疗,但是在转回原科室交接时,往往口头交接不清,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影响科间协作,甚至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意,有时还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在2000年我们设计了ICU病人转出交接班记录单,经过2年多的临床应用,成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金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书写护理交班报告是护士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既繁重又耗时的工作.为了简化这一传统的护理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我科自2001年3月起取消了交班报告簿,经临床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述萍;田景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托臂板用于承托手术病人的上肢,使手术中病人体位舒适,便于手术中输血、输液和各种监测.
作者:王红丽;常庚申;贾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制弹性绷带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2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为1827例施行介入性诊疗术后患者使用自制弹性绷带止血的效果.结果有效1787例,有效率98 .35%,无效30例,占1.65%.结论止血效果好,简便易行,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心脏介入术后弹性绷带的包扎止血,与指压止血者的经验与技术、包扎的经验与技术、患者活动的情况、患者感觉是否舒适、护士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巡视的频率密切相关.
作者:郭晓岚;吴学勤;汤雁玲;段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早在19世纪,家庭就成为护理的工作对象.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家庭护理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以及在家庭护理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都有相当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新兴的护理专业学科[1].随着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对家庭护理已有初步认识.从1998年开始,应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先后对63户家庭实施了专业性的家庭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素珍;李小萍;徐世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