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鞍山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地屈孕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89.1%,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6,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5).结论 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可提高患者的保胎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给药途径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一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在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武汉市某医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术后2周时的焦虑、抑郁程度.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护理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梅;熊楠;喻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脑出血并发深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护理8周时,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出院前1天,按照医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7.5%及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及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及分级护理评分分别为98.21±2.51,96.84±3.46,96.79±2.84及98.78±2.83,高于对照组的90.21±2.02,90.30±3.54,91.30±6.51及90.70±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并发深静脉栓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茹利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大冶市某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雷西嗪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钠肽(NT-proBNP)水平、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右心室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NT-proBNP水平,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慧;郑文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艾滋病合并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北省某医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皮肤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时的T细胞亚群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2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时,2组患者CD4+CD38+T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D8+CD38+T细胞计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CD8+CD38+T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为56.09%,高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艾滋病合并皮肤病,疗效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姚小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口腔溃疡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姚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锦州市某医院就诊的88例风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呼吸道感染、间质性肺炎、肺炎)、风湿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低于对照组的1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研究组患者风湿病疼痛数字表(NPS)评分为1.4±1.1,低于对照组的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7,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为89.6±6.7,高于对照组的8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风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市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学龄前ADHD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只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1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6例,有效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0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3,P<0.05).结论 医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应给予ADHD患儿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针对患儿的表现及其心理问题给予其合理的行为干预及心理调试,以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天津市某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前及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前及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C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 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GQOL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躯体功能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GQOL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躯体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FCV,FEV1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FCV及FEV1大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6MWD长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COPD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北票市某医院接受腹外疝修补术治疗的83例老年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51±1.61)d,短于对照组的(8.39±2.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莲;卜娜;刘慧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 Ⅲ 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重庆市某医院就诊的10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分,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患者NIH-CPSI中疼痛或不适、排尿情况、生活质量等项目的评分分别为11.65±2.05,8.21±2.11及8.56±1.32,高于治疗后的6.24±1.15,6.50±1.43及7.65±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19%(85/106).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或不适感,缓解排尿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张兴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TE)方案与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EC)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省某医院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E组(n=51,行TE方案化疗)和EC组(n=50,行EC方案化疗).2组患者均进行2~4个周期的化疗,并通过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的有效率、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及病理化疗反应(MP)分级情况系统评估2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E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7%,高于EC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TE组达到pCR者11例(21.57%),EC组达到pCR者6例(1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1,P=0.199);TE组患者MP分级为4/5级者30例(58.82%),多于EC组的15例(3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P=0.004).TE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1.37%,明显低于EC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3,P=0.004).结论 TE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效果较好,其治疗有效率和病理缓解情况均优于EC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海核;邢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某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APTT及PT长于护理干预前,Fib水平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及P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11.11%(4/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
作者:童玉荣;王震芳;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鞍山市某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欲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比较3种药物的镇静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心率(HR)在应用镇静药物前(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在警觉/镇静评分(OAA/S)维持在3分时(T2)、术中0.5 h时(T3)、手术结束时(T4)比较,A组患者HR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苏醒期无惊醒躁动病例,B组、C组患者苏醒期惊醒躁动发生率均为13.3%(4/30),A组患者苏醒期惊醒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丙泊酚,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辅助麻醉用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赵映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湖北某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例数并于感染部位进行样本采集,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种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38例(23.75%);感染位置位于浅部切口30例(78.95%),深部切口6例(15.79%),器官腔隙2例(5.26%).本研究中,共检出革兰氏阴性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依次为68.42%,13.16%,10.53%,5.26%及2.63%;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检出率依次为40.00%,30.00%,20.00%及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4 h及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是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MI和手术持续时间,临床上应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作者:汪健;刘建军;王毅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控制、血清炎症指标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南省某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炎症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血糖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GBI)及探诊深度(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GBI及PD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GBI及PD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CRP,F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CRP,F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牙周环境、减轻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并对患者血糖调控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占胜;刘鑫;蔡亚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在0°和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步态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某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荷兰进口的计算机辅助康复系统(CAREN)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在0°和10°运动平板上步行的步态数据,并比较儿童在0°和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3个时空参数和12个运动学参数.结果 儿童在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速度低于在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跨步长长于在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步宽短于在0°的运动平板上行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躯干大前倾角度、骨盆前倾角度、髋关节大屈曲角度、髋关节大伸展角度、首次触地时髋关节角度、膝关节承重期大屈曲角度、膝关节大伸展角度、首次触地时膝关节角度、踝关节大背曲角度均大于在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首次触地时踝关节角度均小于在0°的运动平板上行走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1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的膝关节摆动期大屈曲角度及踝关节大跖曲角度与在0°运动平板上行走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通过调节下肢运动模式,能较好地适应坡度行走.但如果膝关节长期处于过度屈曲状态则会加重膝关节的负荷,导致膝关节疼痛.因此,坡度行走应用于康复训练或日常身体锻炼时,必须关注膝关节在站立期的改变.
作者:梁亚利;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幕上肿瘤患者动态脑电图中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55例幕上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导动态脑电图记录仪采集患者动态脑电图资料,每例患者均描记24 h.分析患者动态脑电图中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的情况与患者癫痫发作、肿瘤所在部位的关系.结果 255例患者中,有145例患者动态脑电图中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其中51例患者有癫痫发作史,110例患者动态脑电图中未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其中26例患者有癫痫发作史,经χ2检验,P<0.05,表明患者动态脑电图中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与患者癫痫发生有关.患者肿瘤占位情况:额叶占位者79例,颞叶占位者68例,顶叶占位者42例,枕叶占位者8例,前颅窝底占位者22例,中颅窝底占位者6例(鞍区占位者5例,蝶骨嵴占位者1例),脑中线部位占位者26例(侧脑室内占位者3例,侧脑室旁占位者8例,胼胝体压部占位者4例,矢状窦旁占位者11例),多发占位者4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动态脑电图中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癫痫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不是幕上肿瘤患者继发癫痫的特有波型,但出现双侧同步节律性慢波的患者比未出现此种波的患者更易继发癫痫.
作者:方升;钟光宇;但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类型及损伤原因,为业余篮球运动员的安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陕西省某大学200名业余男性篮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业余篮球运动员损伤部位、膝关节损伤类型及膝关节损伤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共发生损伤390人次,损伤部位分布广泛,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膝关节(26.41%)、踝关节(16.67%)及手指(10.26%),髋关节损伤占比低,为2.05%.调查对象膝关节损伤类型中占比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皮肤擦伤(40.00%)、半月板损伤(21.29%)和髌骨劳损(14.83%),膝关节脱位占比低(1.29%).膝关节损伤原因中占比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技术动作错误(21.12%)、肌肉力量弱(18.22%)、未重视热身运动(10.44%),运动负荷过重占比低(3.33%).结论 篮球运动是一项膝关节负荷较大的运动,大部分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都发生过损伤.业余篮球运动员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加强核心力量及腿部肌肉力量训练的同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此外,还应注重热身运动及运动后腿部肌肉的放松等,以此保证安全地进行篮球运动.
作者:李忠义;满明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4-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4种,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除外)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则在较高水平波动.甲乙类传染病中,年均报告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168.50/10万)、呼吸道传染病(102.12/10万)、肠道传染病(52.31/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28/10万)及新生儿破伤风(0.01/10万),2015年和2004年相比,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3.24%,45.90%及12.10%.报告发病率长期居甲乙类传染病前2位的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肺结核,同时梅毒的报告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此外,艾滋病报告死亡率长期居于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的第1位.结论 肺结核、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是重庆市北碚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罗柏生;周光华;周永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近年来西安市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高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科学开展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05年、2010年及2014年在西安市随机选取4所高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检测研究对象身体形态和机能、运动素质(速度、力量、柔韧性、力量耐力及耐力等)及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检测结果显示,在身体形态方面:不同年份研究对象身高及体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上升趋势.在运动素质方面:不同年份研究对象立定跳远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研究对象坐位体前屈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农村户籍男生优于城市户籍男生(P<0.05);不同年份男生引体向上次数及1000 m跑所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村户籍男生以上2个项目的成绩均优于城市户籍男生(P<0.05);不同年份女生1 min仰卧起坐次数及800 m跑所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农村户籍女生的1 min仰卧起坐次数少于城市户籍女生,而800 m跑所用时间短于城市户籍女生(P<0.05).在营养状况方面:不同年份男生营养不良及肥胖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则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女生肥胖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不良检出率未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研究对象目前尚存在部分运动素质下降、男生肥胖率持续上升及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等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该群体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我们应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加强其体育锻炼意识,进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终达到全面提升体育素养的目的.
作者:梁志静;张亮;代晓勇;黄引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促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比例失调、高尿酸血症、血清瘦素水平过高及抗苗勒管激素异常分泌等.在临床治疗上,可选择以达英-35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主,以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控制体质量)为辅的综合治疗方式.
作者:鄢雯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前介入医学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影像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影像融合技术阶段,具有实时、同步的介入影像引导功能及能直接显示3D解剖信息和二维透视信息,降低介入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量、减少手术时间的优点,且被逐步应用于外周介入技术、神经介入技术中,极大地推动了介入医学的发展.多元化、智能化及叠加融合患者病理信息将是未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表面肌电图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其能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客观地反映神经的活动,因此表面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但表面肌电图应用于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评估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表面肌电图应用于振动介入抗阻力训练评估中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发现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可反映肌肉疲劳程度,客观评估肌肉疲劳,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因此,科研工作者可继续深入研究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表面肌电图指标,以确定佳的振动剂量,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目的.
作者:罗莉斯;彭莉;汪振环;裴希俊;李盈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群体认同在群际威胁和内隐城乡刻板印象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沈阳某高校122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城市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个实验组:一般群体认同凸显-高群际威胁组(30人)、一般群体认同凸显-低群际威胁组(31人)、特定群体认同凸显-高群际威胁组(31人)及特定群体认同凸显-低群际威胁组(30人),分别完成每组对应的群体认同凸显任务、群体认同凸显强化任务及群际威胁操纵任务,而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联结测验(IAT),比较4组被试的内隐城乡刻板印象得分.结果 特定群体认同凸显-低群际威胁组被试内隐城乡刻板印象得分为0.737±0.331,特定群体认同凸显-高群际威胁组被试得分为0.755±0.306,一般群体认同凸显-低群际威胁组被试得分为0.471±0.245,一般群体认同凸显-高群际威胁组被试得分为0.733±0.332.其中特定群体认同凸显-高群际威胁组被试得分高于特定群体认同凸显-低群际威胁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般群体认同凸显-高群际威胁组被试得分高于一般群体认同凸显-低群际威胁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68,P<0.05).将内隐城乡刻板印象作为因变量,通过方差分析探讨群际威胁和群体认同2个因素的影响,发现群际威胁的主效应显著[F(1,118)=6.445,P<0.05],群体认同的主效应显著[F(1,118)=6.754,P<0.05],二者的交互作用亦显著[F(1,118)=4.859,P<0.05].结论 群际威胁可增强个体的内隐城乡刻板印象,且群体认同在群际威胁与内隐城乡刻板印象间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野;张珊珊;董韵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社区医疗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社区医疗的重视,关于社区医疗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但社区医疗研究还存在诸如研究观念缺乏对人的关注、研究力量主要局限在医学领域、研究内容忽略社区医学的双重属性、研究方法单一且无法深入了解社区医疗对象的真实情况等困境.社区医疗研究不仅属于医学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所关注的范畴.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及其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已被很多学科研究所借鉴与使用.基于社区医疗研究的现状,分析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社区医疗研究的意义,探讨如何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将人类学所具有的人文情怀与现实关怀、研究方法中所具有的包容性与跨学科性应用到社区医疗研究中,定会为社区医疗研究开拓新的研究视角.
作者:陈世明;田阡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