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和生化法对15例胰腺癌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血清CA242和TSGF水平进行测定,并与1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胰腺癌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CA242和TS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患者治疗后血清CA242和TSG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前后CA242的水平均与性别、临床分期及肝转移有关(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可降低胰腺癌患者血清CA242和TSGF水平,CA242和TSGF可作为胰腺癌诊断、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CA242对胰腺癌的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刚;邱大卫;牛立志;何丽华;徐克成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将其纳入AMI常规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4例经确诊的AMI患者,按Killip法将其分为4个心功能级别,检测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cTnT、CK-MB,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组的NT-proBNP水平为(2 976±1 247)pg/mL,与健康对照组(104±59)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中的NT-proBNP与CK-MB(r=0.171,P<0.01)、cTnT(r=0.512,P<0.01)水平升高呈正相关;AMI患者中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各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纳入到AMI常规检查项目中,为AMI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风险判断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作者:李雪梅;邱佩绵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65例(大面积脑梗死39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脑出血患者50例和健康者50例,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抽取静脉血抗凝,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检测其PLT、MPV、PDW及Fib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脑出血患者和健康者、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Fib及血小板参数四项指标上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体积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观察四项指标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勇;陈道文;陈晨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增殖特性.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骨髓hMSCs,对其进行培养并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项目:细胞生长情况,第1、2、3代细胞传代时间,扩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时间.20例患者分组:A组(11个月~3岁)6例、B组(4~20岁)6例、C组(21~40岁)5例、D组(41~60岁)3例.结果 (1)原代时间:A、B和 C组3组首次传代时间相仿(t=0.12,t=0.5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首次传代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t=2.73,P<0.05).(2)第2次传代时间: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和D组(t=4.84,P<0.01);(3)第3次传代时间:A组快(t=2.42,P<0.05),其余3组传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t=0.64,P>0.05).(4)20岁以内患者培养达到治疗数量细胞所需的时间明显小于2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t=4.06,P<0.01),A组以及B组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05).结论 hMSC的体外培养增殖速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作者:陈国军;王亚莉;方凤;刘厚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构建嗜酸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载体并分析其表达蛋白的特性和结构.方法 从嗜酸乳杆菌ATCC4356中克隆lacZ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pMG36e-lacZ,并对构建后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和表达蛋白进行二维与三维结构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嗜酸乳杆菌ATCC4356-lacZ基因表达载体并分析出了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二维和三维结构图.结论 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特性与结构分析结果为后续的蛋白表达和酶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红艳;贺松;赫兰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IgM抗体(TP-IgM)的检测在新生儿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以70例产前临床确诊梅毒阳性的孕妇所产新生儿的脐血(UCB)或外周血(PB)作为标本来源,联合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检测TP-IgM.结果 通过血清学检查,TRUST阳性26例,TPPA结果70例全部阳性,ELISA阳性18例.结论 检测TP-IgM抗体是新生儿先天梅毒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可靠方法.
作者:何艳嫦;凌步致;姚镇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东地区的40例结直肠癌患组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以及测序法对患者K-Ras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现4种K-Ras基因突变类型,包括密码子12位点GGT→GAT、GGT→GTT、GGT→TGT突变以及13位点的GGC→GAC突变,K-Ras基因突变率为35.00%.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东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35.00%(14/40).密码子12位点GGT→GAT是突变热点,占突变的93%,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
作者:杨蔚蔚;张玲;陈慧娟;程俊峰;胡春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诊断中的联合应用及在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PPA、TP-ELISA、TRUST检测650例患者血清,其中术前检查患者血清198例,临床确诊梅毒患者452例.另对其中29例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试验检测跟踪,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在452例临床诊断为梅毒的患者中,TPPA试验全部阳性;TP-ELISA试验阳性450例,假阴性2例;TRUST试验阳性208例.在术前检查患者中TPPA假阳性1例,TP-ELISA试验假阳性1例,TRUST试验存在部分假阳性结果.29例梅毒患者治疗后,TRUST滴度下降或转阴者23例,上升3例,无变化者3例,而TPPA、TP-ELISA治疗前后均为阳性.结论 TPPA、TP-ELISA对疑为梅毒患者有确证作用,但不能单独作为诊断标准,而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对于梅毒高度怀疑患者,而TP-ELISA试验阴性者应用TPPA复查.TRUST 试验则可作为梅毒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的一项指标.
作者:周先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16例肺癌患者及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EA、CYFRA21-1、NSE和CA125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EA、CA125、CYFRA21-1、NSE及4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46.5%、51.3%、59.3%、43.6%、84.2%,特异度分别为88.7%、85.1%、87.4%、89.2%和77.8%.结论 4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作者:梁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L-Medical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2年内该院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对检出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及该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大肠埃希菌215株,尿液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2年中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零,是治疗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抗生素.耐药率高的是氨苄西林(89.8%)和哌拉西林(8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65.6%.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株,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应慎用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及部分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等是治疗产ESBLs株感染非常有效的药物,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用药.
作者:常清利;张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负值的原因,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保证样本分析周期(TAT),完善室内质控方案.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文件,以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仪、罗氏诊断试剂、cfas校准品和英国Randox质控品组成的系统所测结果为目标,用患者新鲜血液标本对OLYMPUS 640实验检测系统的ALT结果与目标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计算实验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探讨ALT负值或降低的原因.结果 实验检测系统中,与含促凝剂的血清和不含促凝剂的血清比较,肝素抗凝血浆ALT检测结果负值或隆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1/2 TEa;含促凝剂的血清与不含促凝剂的血清ALT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2 TEa.差异性与仪器、水源、试剂批号、患者类型、年龄、性别等无关.结论 ALT测定结果负值主要是抗凝剂肝素的影响.值;可接受分析
作者:侯文权;侯文锋;周凌云;张高明;胡礼仪;李志沭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 mL,2 h内用OLMY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GLU)、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项目包括: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得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项目中,TG异常率高,为52.11%,CHOL异常率低,为12.68%,CHOL、TG、LDL-C、hs-CRP检测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TG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常伴血脂升高,说明高脂血症在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血脂尤其TG的筛查以及hs-CRP的检测将对2型DM的预警、规范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齐发梅;王怡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儿童伤寒特点,以利于其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998~2009年80例儿童伤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每年均有散发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80例(100%)、肝肿大56例(70%)、脾肿大40例(50%)、消化道症状64例(80%)和呼吸道症状48例(60%).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80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 新乡地区儿童伤寒病例呈散发性,4~14岁儿童车高发,夏秋季稍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肝脾大、消化道和呼吸道表现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是该地区儿童伤寒的敏感药物.
作者:韩玉芳;田红召;王淑娟;牛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精液白细胞浓度与精子顶体完整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5例不育患者采用精液白细胞计数法检测精液白细胞浓度,采用姬-瑞染色法分析精子顶体完整率,采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检系统软件进行精液常规和动态学参数分析.结果 精液白细胞浓度与精子顶体完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23,P<0.01),与精子密度、前向性STR、鞭打频率BC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94、-0.199、-0.249,P<0.05).结论 精液中白细胞增多可能影响精子顶体的完整以及精子的部分动态学参数.
作者:郭名和;郭春晓;邵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关系及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收集该院确诊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7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3、T4和TSH的表达,探讨其关系及临床特点.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中T3、T4和TSH低表达(P<0.05),其T3、T4和TSH的表达均与精神分裂症的分型有关,且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联合检测T3、T4和TSH可能对发病初期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尿总蛋白(UTP)和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在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健康体检者及104例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病变但有疑似早期肾损害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尿UTP、NAG、mALB、β2-MG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当尿液UTP为阴性时,NAG、mALB、β2-MG的水平已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尿NAG、mALB、β2-MG的阳性率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尤以NAG、mALB、β2-MG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分别达73.7%和74.5%.结论 检测UTP试验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尿NAG、mALB、β2-MG的水平,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陈宁;苏平;熊浩;刘晓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通过与靶标mRNA的3、UTR完全或不完全配对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引起靶mRNA降解或介导其翻译抑制,具有调节基因表达活性的功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1-3].研究表明,miRNA基因在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miRNA在消化管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宪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其单独感染不常见,只有0.8%常与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1-2].其不仅可感染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不孕、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后感染等,还可引起非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3-5].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Mh的常用药物之一,但近年来其耐药性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本地区耐药率已高达70%左右[1,6].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或支原体的Ⅱ型DNA螺旋酶,即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止DNA复制、修复,染色体的分离、转录等,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作者:于静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自1930年被发现以来,在检测、临床应用等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更新,对这个老项目有新认识、新理论及新用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可用新的敏感方法对极微量的CRP,即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进行定量测定.
作者:蔡心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其死亡率一直居妇科肿瘤之首.随着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肿瘤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学机制有关,表观遗传异常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的主要方式之一,显示出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卵巢癌早期诊断、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马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患者体内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阳性,反复发生小动、静脉血栓及流产的非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APL是APS患者血栓形成的普遍原因,并与因血栓而导致的心血管死亡密切相关[2].APL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LA是一种作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Tenase复合体的免疫球蛋白,在体外能延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的时间.
作者:程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前,在科研和临床实验室中涉及的各种主要微阵列技术及平台的发展和应用,虽然还没有标准化的操作平台,但是综合的寡核苷酸微阵列平台,包括相对基因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和基因型杂交阵列(genotyping hybrid arrays),因其灵活性和设计与升级的个体化、生产制造过程的相对简单和检测基因组不平衡的高效性,正逐步成为众多方法中的首选.
作者:姚如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自从1997年美国耶鲁大学Altieri等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ff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cDNA从人类基因组文库中将survivin筛选克隆出来后,各国学者围绕其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展开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survivin又名存活素,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
作者:胡相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死亡率在众多疾病中居首位,特别是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手段多为手术切除并放、化疗,这种治疗方式副作用大,患者生存质量差,而且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都较差,患者往往在发病后3~5年内死亡,所以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而近几年来相关的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尤其是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抗癌效果良好.
作者:方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通过对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甲状腺功能3项(FT3、FT4和TSH)指标的联合检测,来作为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的初筛检测及疗效的追踪监测.并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各种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在临床上所占的百分率,以便重点防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标本来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共计1 000例.
作者:朱宇航;付红;刘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据普查资料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3位.而每年肝癌新发病中我国占全球45%,成为世界上肝癌发病集中的国家[1].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的相关关系,对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尚守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肌营养不良症是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以及个体自身基因突变;按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以下数种类型:(1)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是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型[1-3].①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性儿童.
作者:汪俊汉;杨小亚;陈艳铭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人体内一种含硫氨基酸,Hcy代谢依赖的酶缺陷和(或)叶酸及B族维生素缺乏时,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中,约有20%~30%发生高Hcy.近年来发现,血浆中Hcy水平升高与习惯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死胎、早产、低体质量儿等的发生密切相关[1].
作者:李海川;候李俞;谭胡;龚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定性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1].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已检测出越来越多的少见模式.但这些模式的检测很大程度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就乙型肝炎两对半少见模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产生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喜顺;朱小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棉子糖肠球菌广泛分布于于土壤、食物、水等各种环境中,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同为肠球菌属细菌,但相对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棉子糖肠球菌的检出率极低.有文献报道,人类感染的肠球菌中80%~90%为粪肠球菌,5%~10%为屎肠球菌[1].本组于2011年6月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1株革兰阳性球菌,经鉴定为棉子糖肠球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伟伟;肖倩茹;薛霞;张丽;江涟;万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惠州市惠阳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9~2010年500例戒毒人员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500例戒毒人员中,抗-HCV阳性368例,阳性率73.6%(368/500).男性抗-HCV阳性率为72.9%(344/472),女性抗-HCV阳性率为86.7%(24/28).抗-HCV阳性者以无业人员及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均有静脉注射吸毒行为.吸毒年限在2~4年为感染丙型肝炎高峰区.结论 丙型肝炎在吸毒人群中流行严重,丙型肝炎流行与静脉吸毒方式及吸毒年限密切相关,与文化程度高低有关.
作者:苏兰妹;林定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血清唾液酸测定的新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N-乙酰神经氨酸酶、丙酮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过氧化物酶与色原系统3-甲基-N-乙基(β-羟乙基)苯胺、4-氨基安替比林进行血清唾液酸浓度的酶法测定.结果 磷酸盐缓冲液适浓度为50 mmol/L、pH 7.2,大吸收峰值为510 nm,线性范围为0~4 500 mg/L,显色稳定.精密度为批内(n=30)变异系数(CV)=1.90%~3.3%,批间(n=30)CV=1.98%~3.5%,回收率为95.2%~105.1%,平均回收率为99.6%.与酶偶联速率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6,回归方程Y=1.028X+0.40,两法高度相关,正常参考值范围50~90 mg/L.结论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操作简便、灵敏快速、标本用量少、结果稳定,适用于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更适用于中小型医院,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唐先平;秦媛媛;唐吉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免疫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为临床在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时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方法学评价方案,与美国BIO-RAD VARIANT 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监测放置时间对其结果的影响.结果 免疫凝集法线性良好,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范围为0~5.2 g/L,低可检出限为0.074 g/L.日间CV=4.33%,批内CV=3.02%,批间CV=3.39%,总CV=4.51%.血浆中高浓度胆红素、三酰甘油和尿素干扰HbA1c的检测.全血标本4 ℃条件下放置2周后结果稳定;溶血标本4 ℃条件下放置6个月结果稳定.结论 免疫凝集法检测HbA1c的线性范围、稀释变异均符合临床检测要求,低可检出限度为0.074 g/L,不精密度小于5%.与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用在4 ℃保存的溶血标本作为室内质控品.
作者:吴晓虹;沈雄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固相免疫吸附法在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应用新鲜红细胞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及固相免疫吸附法同时测定557例临床样本的ABO正反定型/RhD血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固相免疫吸附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固相免疫吸附法与试管法的符合率达100%,与微柱凝胶法的符合率也达100%.结论 固相免疫吸附法可以用于ABO正反定型/RhD血型的测定.
作者:史立英;杨文冲;于红;苏式敏;王超;童军;李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完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已经日趋成熟,并被医疗机构广泛采用[1-5].通过条形码,将HIS和LIS很好地对接起来了,实现患者信息、结果等信息的共享,该院基于HIS和LIS实现了检验危急值、疫情的在线报告功能,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久波;刘海菊;刘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输血作为临床抢救及日常治疗的一种手段,目前尚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但输血治疗同样有其局限性.临床输血必须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证,否则将对患者造成危害.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血液就成了临床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掌握该院临床输血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现对该院1991~2010年的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赖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因其红细胞抗原数量少,自身抗体还未产生,同时受母体抗体干扰等原因,血型鉴定难度相对较成人更大.同时,因为新生儿血容量小、耐受力差,输血过程中极弱的凝集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其输血需要非常慎重,对血型的准确鉴定至关重要,是输血的第一步.
作者:周金安;刘慧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检验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宏观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微观的管理模型来达到局部管理的优化,从精细化的管理角度入手,终达到实验室管理的优化.张洪波等[1]曾报道利用Arena软件进行离散事件的仿真模拟来对门诊检验科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并优化改进,Arena软件能很好地进行流程设计,调节各资源的配比,使管理流程达到一种优化,但没有融入成本的因素,因此其解决了流程优化问题,但不能说明这一流程是否为经济模型.
作者:张洪波;桂清荣;彭政;孙自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检验信息和数据,是临床实验室的基本职能之一.当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并危及患者生命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够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并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挽救患者生命.因此,中国医院协会在<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作者:黄学忠;刘瑾;林初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医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求现代医学教育给学生传授现有知识,而且必须注意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1].其中提高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实现培养目标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核心,是运用现有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包括科研创新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科研精神等方面[2].
作者:张波;罗阳;林钟劝;黄君富;姚春艳;陈庆海;府伟灵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岗位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1-2].该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3年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系统化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来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3].
作者:胡生梅;李智山;张家忠;董明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整体进程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1].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重点,同时,通过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全裔;龙艳;海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6σ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的科学性、可行性,以期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分析质量.方法 选取该实验室22项临床化学项目为考察目标,以2007年数据为改进初始阶段,2008年及2009年为两次改进阶段,根据检验项目的 变异系数百分率、BIAS%及总允许误差计算西格玛值,利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流程查找缺陷原因、设计改进方案并进行改进前后分析.结果 经过两年持续改进后,达到6σ的检验项目由40.91%(9/22)提高到68.18%(15/22),总体质量水平(σ值)由5.49σ提高到8.25σ.结论 6σ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发现影响检验质量的潜在因素,能够有效推进临床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作者:温志国;王全哲;安亮;方君;杨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献血者献血前ABO血型实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进一步减少初定ABO血型错误现象的发生.方法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在街头流动采血车上用纸板法进行ABO正定型;献血后在检验科使用微板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必要时,使用其他血型鉴定技术.结果 2007~2009年,献血前检测ABO血型70 513例中,经检验科鉴定共发现86例血型错误,占0.12%,环境因素、亚型或弱抗原、人为因素是出现血型错误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质量控制措施,2010年1~12月,在初定ABO血型26 536例中,出现错误5例,占0.02%.结论 应加强献血前血型实验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初定血型工作质量;检验科应同时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确保血型结果准确无误.
作者:王林;张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统计3年中团体集中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报废率,分析采取措施前后的报废情况,总结经验,以逐步降低血液ALT报废.方法 结果 在ALT报废的血液中,12月一次年2月团体献血ALT总报废率明显超过年度报废率;2011年团体献血ALT报废率在3年中低,排除突发事件的影响,ALT报废率此年度报废率低0.33%;报废血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以26~40岁的青壮年为主.结论 建议团体献血应增加ALT检测仪器的备用设备;积极与联系方加强沟通减少排队等候;团体献血前针对男性且31~40岁年龄组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和献血前检查.
作者:仇建周;刘慧;荆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PCT双抗体夹心定量荧光免疫分析仪,对60例肺感染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CT定量检测,并作相关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组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胸部X线诊断符合率为83%,与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符合率为62%,与WBC升高符合率达100%.荧光双抗体夹心定量PCT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该检测快速方便,早于传统细菌培养、胸部X线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是临床鉴定细菌感染的新指标并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耿洁;张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内溶血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将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送检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溶血葡萄球菌278株.结果 溶血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显示不同程度耐药,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医院内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率高,造成的感染日益严重,临床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钟金城;林定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标本经分离培养,用VITER-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做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在819例患儿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56株,阳性率为31.26%.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38株,占92.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74株)、大肠埃希菌(69株)、鲍曼不动杆菌(58株)等,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24.5%和48.5%,产ESBLs株呈上升趋势.致病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条件致病菌所致感染有上升趋势,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为患儿取得佳的防治效果.
作者:邱小华;辜红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的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88株淋球菌检出PPNG 34株(38.6%)、TRNG 51株(60%)、环丙沙星耐药株87株(98.9%),同时检出PPNG、TRNG、环丙沙星高度耐药(MIC≥161 mg/L)菌株16株,占18.2%.阿奇霉素耐药株24株(27.2%),未发现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 推荐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作为广州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的连续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毕超;梁艳华;宋卫忠;林路洋;吴德标;张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浆蛋白水平变化导致间接和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结果间存在的差异,揭示直接ISE与间接ISE测定血浆钾、钠、氯离子结果之间的差异与血浆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低、中、高血浆蛋白的独立样本,研究直接与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血浆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与蛋白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间接法与直接法检测钠离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离子结果差异与总蛋白、清蛋白离子回归方程分别为Y=-0.129 4X+9.604 1和Y=-0.195X+7.807 8,相关系数r(r2)分别为0.76(0.57)和0.61(0.37),均P<0.001.结论 采用间接ISE法检测血浆钠离子时,对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具有影响,直接与间接ISE法检测血浆钠离子结果差异和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之间线性回归等式可以成立.在总蛋白和(或)清蛋白水平明显异常时,直接ISE法测定血浆钠离子结果应当作为临床正确的依据.
作者:王志勇;肖鹿骋;顾桂兰;曹娟;张超;盛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骨折手术患者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探讨输血对骨折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骨折手术中输血患者80例为实验组,骨折手术中未输血患者60例为对照组,应用718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术前、术后3 d、术后2周血清中IgG、IgA、IgM、C3、C4的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组输血前血清中IgG 、C3、C4水平高于输血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血清中IgG 、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前与术后2周血清中IgG、IgA、Ig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对骨折手术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骨折患者术中输血应慎重,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作者:李东杰;宋建生;朴文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丹麦雷度ABL80 Flex血气分析仪是近年来的一款便携式全自动分析仪,可检测全血中的pH、血气、电解质、葡萄糖和红细胞压积.该中心自2010年添置该血气分析仪以来,使用过程中偶尔碰到一些故障,常见故障有温度传感器错误、测试卡堵塞以及系统循环失败.良好的仪器性能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定期维护,使得故障及时发现和排除.
作者:焦瑞宝;唐吉斌;王传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中,使用仪器配套检测系统的实验室,仪器完善的智能监控系统和警示系统为仪器的检测质量提供了保证.使用自建检测系统的用户,仪器的监控参数需要技术人员自行设置.不设置或者关闭监控与警示系统,在仪器出现故障时或遇到特殊标本时可能带来质量隐患.
作者:张锦泉;曹丽;管传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ABX PENTRA-80型与迈瑞BC-5300型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性能之间的差别.方法 用ICSH公布的血细胞分析仪评价方案对仪器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总重复性、白细胞分类等指标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 两台仪器精密度、线性范围、总重复性良好,两者结果密切相关,血小板结果偏差可通过回归方程校正一致.结论 两台血细胞分析仪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定期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实验,对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姚立腾;叶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对强生V-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急诊项目进行相关分析和校正.方法 先检测两台仪器精密度、准确度,再用日立7600-020测定结果作为比较方法的测定值(X),以强生V-350测定结果作为实验方法的测定值(Y),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校正.结果 两仪器均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线性;对强生V-350作了回归校正后,与日立7600-020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当检验科同一测定项目存在不同的分析系统时,应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校正,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
作者:孙政敏;贾昭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介绍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报警现象及处理方法.方法 将仪器出现的6种故障报警信息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根据不同的故障报警现象及原因进行处理,报警及故障排除.结论 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及维护,同时掌握一些排除仪器故障的方法,使仪器处于佳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佑清;喻飞;王生忠;周本霞;周玉枝;吴雪;刘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双光径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的精密度、准确性、可报告范围和参考区间,同时观察透射比浊方法测定精密度、准确性、可报告范围和参考区间.方法 批内随机测定混合血清20次;批间每天测定质控血清5次,连续4 d;测定本省临床检验中心质控品与其靶值比较、返测校准品与厂家赋值比较;选择接近线性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混合血清进行测定.结果 IgG、IgA、IgM批内精密度CV小于4.0%,批间精密度CV小于6.0%、本省临床检验中心质控品IgG、IgA低值偏倚大于25.0%,IgM大于29.8%、返测定标液偏倚IgG -3.5%、IgA 2.1%、IgM 8.2%;95.0%人群在参考区间可报告范围内.结论 本省室间质评靶值评价准确性偏倚较大;用校准液评价准确性偏倚较小.双光径免疫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不理想.
作者:范德胜;张波;庄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20世纪90年代,我国采供血机构开始着手对血液进行计算机管理,软件厂商开始为采供血业务研发软件,逐步实现了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和临床输注的信息化管理,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逐渐在采供血服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1].随着采供血专业技术的进步和血液管理的规范化,现有血液信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采供血业务的需求,卫生行政部门正在着手考虑血液信息系统的升级[2].
作者:蒋天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是用于控制采供血环节、管理血液及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现已成为实现采供血业务的重要工具[1].现行BIS系统分为血站信息系统和临床输血系统,分别由各个血站和医院部署、运行和维护,执行各自的技术标准,难以互相访问,使血液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2].随着采供血业务的发展和血液管理的规范化,国家卫生部已经把全国一体化的输血机构和信息管理中心纳入<中国卫生科技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3].
作者:黄姗;赵树铭;蒋天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实现血型鉴定信息管理的全程信息记录和可扩展性.方法 通过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对实验信息进行重新抽象,依托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库,新建实验条目代码表、条目结果代码表和实验结果记录表,由审核程序依据实验条目的 检测结果,根据内在逻辑联系智能化判断血型鉴定结论.结果 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的实验信息抽象为检验项目、实验条目、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检测报告五个部分,以项目ID、条目ID、结果ID进行关联.结论 所设计的血型鉴定信息模块,不仅完善了实验信息记录,实现了检测结论的电子判断,还可以通过字典维护,实现动态扩展.
作者:叶延瑶;黄姗;蒋天伦;赵树铭;陆华;肖瑞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是采供血业务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工具[1-3].军队采供血机构BIS的建设对提升部队血液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随着采供血工作中服务理念的强化、业务协同的强烈需求以及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支撑技术的发展[5-7].
作者:王子;汪新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加,为献血者的网络招募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献血者也希望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了解血液工作动态、汇总个人献血信息.为此,有部分血站已经开展了网上献血宣传和网上献血预约,开启了献血者与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互动的先例,但这种互动仅局限于少数血站,不能满足跨区流动献血者的需求[1-2].
作者:黄姗;蒋天伦;陆华;黎儒青;赵树铭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构建临床输血床旁电子核查系统.方法 以患者在医院信息系统(LIS)中的ID号作为主标识,以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作为辅助标识,组成患者身份信息标识;以血液在血液信息系统(BIS)中的血液成份编号为血液主标识,以献血流水号、血液成份类型、血型、效期、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作为辅助标识,组成血液信息标识;将条码扫描仪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并接入HIS系统,构成核查设备.通过核查设备对血液信息和患者信息进行输血前床旁核查.结果 临床输血床旁电子核查系统,在与HIS及BIS成功联网下,从HIS获取电子配血报告,可实现患者和血液的核查;在无网络支持下,采用患者和血液的辅助标识进行自动判读确定输血是否进行.结论 临床输血床旁电子核查系统在有无网络支撑下均可进行床旁输血前的核查,有效防止人为差错,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输血.
作者:黄姗;陆华;黎儒青;陈驰;蒋天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实现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测实验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对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测实验抽象为对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分析,对实验需要的胎儿父亲血液标本作为特殊的检测试剂处理.改动采血条码打印程序,在胎儿母亲血液标本的条码后增加标识作为胎儿父亲血液标本的条形码;更改标本接收核对程序,增加孕妇与胎儿父亲血液标本的智能配对;更改检验报告程序,增加不规则抗体动态追踪功能;维护检验项目字典,增加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测的默认报告模板和可灵活增加的检测指标.结果 未改动现有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了孕妇胎儿,父亲血液标本的唯一标识与关联,实现了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测报告在LIS中的发布.结论 现有LIS和HIS架构可以实现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预测报告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蒋天伦;王飞;陆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临床输血专业以往是检验学科的一个分支,现已逐步发展为输血医学学科,如何带好输血科进修生是目前的教学课题之一,现将带教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1 掌握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一般的医院里,输血科一般是同检验科、病理科、麻醉科和中心实验等合在一起,白天常常只有1~2个人分管,晚上值班多由检验科或其他科室人员替带.
作者:肖瑞卿;蒋天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血液保障链路的环节进行控制、对象和资料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信息传感技术是血液信息系统识别和管理血液成份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智能控制和高效管理的基本手段.现行BIS中,主要通过在采集、成份制备、放行等环节打印和粘贴带条形码的标签,来实现对不同血液成份和血液成份不同状态的标识与管理;而采血袋、检测试剂等关键物料,基本上都没有实现与信息系统的交互.
作者:王飞;蒋天伦;叶延瑶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