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影响因子:1.62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5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消化系统疾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8年8期文献
  • 恩替卡韦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价值

    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ous diabetes,HD)是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国内外多数学者均认同胰岛素抵抗是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肝源性糖尿病呈上升趋势,而通过护肝降血糖等治疗常不能有效实现血糖控制.由于肝炎病毒、肝功能损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通过抗HBV治疗,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细胞功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实现血糖控制[1].本研究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了解其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对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晶;王海珍;李月翠;胡伟跃;李成行;陈春娇;张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GALAD模型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验证

    Johnson等[1]创立的GALAD模型[包括AFP(甲胎蛋白)、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L3)、异常凝血酶原(DCP)、性别、年龄],在肝癌及早期肝癌患者中均有非常高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FP、AFP-L3、DCP单项或联合检测[2].本研究主要验证GALAD模型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清标;董菁;柯坤宇;林小钦;孔金峰;熊克宫;陈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G成员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对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G成员1(KLRG1)表达对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提取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19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NK细胞和KLRG1+NK细胞频数,检测外周血PBMC中分泌干扰素γ的NK细胞频数,并用GraphPad Prism 6.03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NK细胞频数(16.92%±7.9%)与健康对照组(10.5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组KLRG1+NK细胞频数(49.43%±2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60%±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47 6,P<0.001);HBV感染组分泌干扰素γ的KLRG1+NK细胞频数(2.59%±1.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9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HBV感染可增加NK细胞KLRG1的表达,并且进一步减少NK细胞中干扰素γ分泌,可能是造成HBV慢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鸣鸿;张琼方;殷文伟;张大志;任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滴度的相关性及HBV PreS/S区基因变异对二者相关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表面抗原(HBsAg)滴度的相关性,并探讨PreS/S区基因突变对二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将882例HBsAg、HBeAg和HBV DNA均阳性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临产前血清样本纳入分析.分别采用雅培i2000和m2000系统定性或定量检测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进行HBV基因分型.另外,匹配HBV DNA水平与HBsAg滴度具有相关性和HBV DNA水平较HBsAg滴度偏高的孕妇血清样本,用nPCR方法进行PreS/S区扩增,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后采用MEGA6.0软件分析突变位点.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1);与对照组相比,HBV PreS区A60V(100%与15.38%,x2=7.61,P<0.01)、V90A(100%与30.77%,x2=4.43,P<0.05)和I161T位点(80.00%与0,x 2=9.14,P<0.01)突变时HBsAg滴度明显降低.结论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HBsAg滴度可作为HBV DNA水平的替代指标.PreS/S区A60V、V90A和I161T氨基酸位点单独或联合突变可能是导致HBsAg滴度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其与HBV DNA水平相关性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欣;闫玲;卢颖;卫凯平;刘秩秀;肖义炜;丁锋;庄辉;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iR-221/222通过促人胎盘滋养细胞HTR-8凋亡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

    目的 研究miR-221/222对人滋养细胞HTR-8/SVneo(简称HTR-8细胞)增殖、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了解其促人滋养细胞凋亡作用,探讨miR-221/222通过促进人滋养细胞凋亡损害胎盘胆汁酸转运功能,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与发展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组用瞬时转染方法将miR-221/222 mimic转入HTR-8细胞中,阴性对照组用相同方法将mimic NC转入HTR-8细胞.转染48 h后用RT-qPCR检测转染效率,CCK-8检测HTR-8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HTR-8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TR-8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B-cell lymphoma 2(简称bcl-2)的表达.数据比较用t检验.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1.14±0.14、1.58±0.14)相比,miR-221/222转染组(25.43±0.80、22.70±0.95)在HTR-8细胞内表达量明显升高,P值均<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R-221/222转染组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6±0.03、0.53±0.03),与各自阴性对照组(0.72±0.003、0.76±0.04)相比,蛋白表达量下降,P值均<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iR-221/222阴性对照组(8.827±0.48、11.80±0.45)相比,miR-221/222转染组(42.53±4.47、24.09±2.53)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值均<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R-221/222转染组增殖率分别为(0.82±0.02、0.74±0.01),与对照组(1.15±0.08、1.06±0.08)相比增殖被抑制,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21/222可能通过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促进人滋养细胞凋亡,导致胎盘功能障碍,损害胎盘正常胆汁酸转运功能,其机制可能参与了ICP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戢兰馨;刘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慢性肝病增加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1 491例,其中慢性肝病组共741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397例,慢性肝炎230例,肝硬化114例,无肝病组共750例.所有入组患者入院后完善肠道屏障功能生物化学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脂多糖,以及肝脏相关血清学指标.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分析、ANOVA分析、Dunnett-t检验、四格表x2检验、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组较无肝病组易发生肠道屏障功能损伤[54.15% (379/741)对比18.53% (139/750),x2=193.58,P<0.001].在慢性肝病组中行肝生物化学指标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异常患者较上述指标正常患者易发生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P<0.05).在慢性肝病组中进一步分析肝生物化学指标与肠道屏障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GGT有促进DAO作用(P<0.05,OR>1),ALT、AST、GGT有促进D-乳酸和脂多糖作用(P< 0.05,OR>1).结论 慢性肝病增加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作者:梁芬芬;汪杰;李兰;袁瑜;谢文瑞;吴礼浩;何兴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临床肝胆疾病相关的胆管反应及其意义

    胆管反应是一种对肝胆细胞损伤的修复反应,特征病理变化包括小叶间胆管增生、基质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人体肝脏的胆管反应源于肝祖细胞的活化增殖.活化的肝祖细胞、中间型肝胆细胞和反应性小胆管细胞共同组成胆管反应的细胞复合体,该细胞复合体具有肝胆系双重特征,共表达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抗原.胆管反应出现在各种急慢性肝胆损伤中,在肝脏再生修复、肝脏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肝硬化形成,以及肝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均有重要参与作用.了解胆管反应在各种临床肝胆疾病中的病理学特征、发生和发展机制,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可以为进一步发掘肝脏疾病靶向治疗的新途径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郑永见;潘明新;汪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人工智能在癌症诊疗应用中的进展

    随着大数据处理、算法的多样性、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在快速发展.而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尤其在癌症诊疗方面更有着巨大潜在价值.它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知识汇聚分析,还可以作为医师的有力工具,为每一位患者做出好的治疗决策,这让科技发展真正转换成患者的实际利益.现主要从人工智能在数字化病理图像、医学影像、智能诊疗、基因组学几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介绍当前人工智能在癌症诊疗中的新进展.

    作者:刘文迪;周华邦;胡和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目前仍是世界性健康问题,其相关终末期疾病病死率高.肝硬化的预后模型中仍以终末期肝病模型、Child-Pugh应用广泛,炎症反应、B型尿钠肽、门静脉血栓为独立危险因素;肝衰竭预后中提出了新模型,其中以HINAT ACLF为佳,单因素中增加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促甲状腺素、胆碱酯酶、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肝癌发生的预测模型中多涉及HBV DNA,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普及,其在长期预后中的价值逐渐降低,因此以肝硬度值取代HBV DNA的修正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表现出明显优势;在肝癌患者的预后中,白蛋白-胆红素指数有良好的中位生存期预测价值,甲胎蛋白、肝癌数目及大小仍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雪;石小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受体靶向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仍然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不能靶向运输到靶细胞导致靶细胞的药物浓度不够,而作用于非靶细胞所致不良反应大.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进展的中心环节.因此抗纤维化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发展靶向肝星状细胞药物传递系统,使药物高效靶向表达于活性肝星状细胞而不影响其他脏器及肝内其他细胞.现主要概述几种受体介导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药物传递策略.

    作者:杨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AT1/Raf/ERK1/2信号通路影响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ng Ⅱ (10-8~ 10-4mol/L)处理肝癌细胞系HepG2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 Ⅱ处理后HepG2细胞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蛋白表达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活化水平.再分别用坎地沙坦(AT1受体拮抗剂)、索拉菲尼(Raf激酶抑制剂)和PD98059(ERK1/2抑制剂)预处理细胞1.5h后加入Ang Ⅱ (10-6 mol/L),CCK-8法检测其能否逆转Ang Ⅱ的促增殖作用,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其ERK磷酸化水平.用Rt-PCR法检测Ang Ⅱ处理前后Bcl-2和c-my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S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Ang Ⅱ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后均可促进细胞增殖,Ang Ⅱ浓度为10-5 mol/L时24 h后细胞活力强,吸光度值为0.990 8±0.097 8;Ang Ⅱ浓度为10-6 mol/L时48 h后细胞活力强,吸光度值为1.302 7±0.030 9.且Ang Ⅱ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可被坎地沙坦、索拉菲尼和ERK1/2抑制剂单独阻断.用10-6 mol/L的Ang Ⅱ处理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ng Ⅱ可显著促进AT1受体的表达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证明Ang Ⅱ可激活AT1/Raf/ERK1/2信号通路.此外,通过Rt-PCR检测发现当Ang Ⅱ浓度为10-8 ~ 10-6mol/L时可显著提高下游Bcl-2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 Ang Ⅱ可通过激活AT1/Raf/ERK1/2信号通路促进HepG2细胞增殖,并可提高下游Bcl-2和c-myc基因的表达.

    作者:齐然;类成刚;白一玄;邢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肝脓肿并发化脓性眼内炎1例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右上腹痛3d急诊入院.查体: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急诊CT提示:(1)肝脏多发占位灶;(2)肝S6段包膜下高密度灶;后行肝脏超声造影示:肝右叶混合回声区,考虑肝脓肿(中央液化范围56 mm×37 mm).患者l周前有旅途劳累病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未规律服药控制,血糖控制不佳,既往无胆道疾病相关病史.

    作者:刘小雷;孟红波;王宇翔;宋国栋;马志龙;宋振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蓝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蓝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核转录因子-1κB (NF-κB) p65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等渗盐水对照组(A)、模型组(B)、蓝莓汁预防组(C,15 g/kg)、丹芍化纤胶囊预防组(D,1 g/kg)、蓝莓汁加丹芍化纤胶囊预防组(E).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预防组给予相应剂量蓝莓汁或(和)丹芍化纤胶囊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NF-1κ Bp65、转化生长因子(TGF)β 1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NF-κ 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TGF β 1蛋白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及间质,A组(3.75±1.67)表达很少,B组(9.00±2.07)、C组(7.33±1.00)、D组(6.00±1.51)、E组(3.5±1.41)的相对表达水平增高,但B组肝组织内TGF β 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E组(F=18.350,P<0.05),且D组也高于E组(P<0.05).NF-1κ 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很复杂,在不同组中表达模式不一样(其实验数据是以表达在肝细胞中的量来统计),与B组(4.37±2.13)比较,A组(0.46±0.25)、C组(2.76±1.01)、D组(2.13±1.51)、E组(1.88±0.99) NF-κ B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减低(F=27.490,P值<0.05),其表达趋势与TGF β 1蛋白表达一致.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 Bp65蛋白:与A组比较,B、C、D、E组水平显著升高(F=96.983,P<0.05),C、D、E组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而E组低于C组(P<0.05).各预防组肝纤维化程度比B组减轻(7T=24.19,P<0.05).结论 蓝莓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预防作用,蓝莓预防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 Bp65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活化,进而减少其介导的TGF β 1产生或活化有关.

    作者:张宝芳;程明亮;王豫萍;张权;余蕾;赵雪珂;穆茂;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16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16例患者资料,采集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氨、影像学及内镜检查.观察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水、分流道失功能等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TIPS手术成功率97.41% (113/116),2例活动性出血者行急诊TIPS均成功止血.113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由(42.73±7.64) cmH2O下降至(24.92±7.60)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PS术后肝性脑病20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较A级、B级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更易出现肝性脑病.TIPS术后22例消化道出血,18例分流道失功能,26例病死.结论 TIP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合理选择患者可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提高中远期疗效,为肝移植提供机会.

    作者:刘满华;周峰;王晓兵;陈立平;李国珍;赵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监测指标及新血清学标志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不容易被清除,用药疗程长,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何时停药备受广大专科医生及患者关注.加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停药标准判定的传统监测指标和新的血清学标志物探讨,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美;牛俊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治愈的现状与进展

    现有抗病毒治疗不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新的抗病毒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正在研发中,为治愈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乙型肝炎治愈的现状与进展备受关注.

    作者:庄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终末期肝病(ESLD)发生发展中,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亦是ESLD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ESLD合并感染的规范诊疗需求迫切,国内外尚无针对ESLD合并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指南、行业标准或专家共识.本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ESLD合并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