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1投稿范围
涵盖生物医学所有领域。
2投稿须知
2.1投稿方式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需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投送,注册为作者后选择目标期刊,阅读本刊稿约,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
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2.2报告指南
来稿要求对不同的研究设计均应遵守其设计指南(见检查清单),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CONSORT,针对观察性研究的STROBE,针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PRISMA,以及针对诊断准确性研究的STARD,病例报告写作清单。
2.3文稿要求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一般原则:原创性研究论文采用结构为“引言(背景)”“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其他类型的论文,如:meta分析、病例报告、叙述性综述和专论可采用不同的格式。
2.3.1论文的一般信息
文题页须另纸附如下信息。文题、作者信息、声明【科研诚信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包括:该研究工作归属的具体单位和部门或组织,并要求提供全部作者完整联系信息,包括邮寄地址及电子信箱)、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支持来源(基金资助、仪器、药品和/或帮助实施论文中研究或撰写的其他支持)、字数统计(不含摘要、志谢、表格、图及参考文献)、文中图表数量。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需要单位签章)。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2.3.2摘要
原创性研究、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要使用结构式摘要。阐明摘要的目的、方法(研究时间、基本过程中受试者的选择、场所、测量方法、分析方法)、结果(主要发现或数据,给出具体效应值及其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摘要末尾刊出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2.3.3引言(背景)
论文的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性质和意义。阐明该文的具体目的或目标或待验证的研究假说。只引用直接相关文献,不涉及文中研究数据和结论。
2.3.4方法
清晰描述如何以及为何以某种特定的方法(仪器或试剂则应给出厂家的名称、地点和操作步骤)进行研究,“方法”部分力求足够详细,从而使其他获得这些资料的人能够重复出结果。不被人熟知的方法应给出参考文献并作简要叙述;如果是新的或改良方法应详细描述,同时要说明采用的理由并作出评价;如果付费给某个机构,或者与其签约帮助实施研究(例如资料收集和管理),则应在“方法”部分对此予以详细说明。
论文的主体是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应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核文件(包括批准文号),作者应说明该研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或动物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以人为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如果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则要说明研究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在受试者选择与描述时,仔细观察或试验对象(健康人或患者,包括对照)的选择,包括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对来源人群的说明。由于在研究设计时,不知道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或种族等与研究的相关性,研究者应尽量在各种类型的研究中纳入代表性的人群,至少提供这些变量以及其他相关人口学变量的描述性数据资料。
2.3.4.1名词。准确说明所用全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通用名、试剂量以及使用途径。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2.3.4.2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2.3.4.3文字。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2.3.4.4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3.5统计学
详细描述统计学方法,提供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标准出版物(标明页码);统计术语、缩写和大多数符号要做定义;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
2.3.6结果
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和图表中描述结果,给出主要和最重要的结果;研究计划、研究方案时获得的全部信息;不要在正文中重复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最重要的观察结果;方法中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都应提供数据;附加或补充材料及技术细节可放在附录中置于文末。数值结果应给出计算的绝对数。
2.3.7讨论
强调研究的新发现和重要方面,将结果置于全部相关证据背景下进行讨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不能重复具体数据和或“引言(背景)”“结果”等已给出其他信息;避免在论据不足时妄下断言和结论,注意区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
2.3.8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DOI号可著录在该条文献最后。
2.3.9图
2.3.9.1数字图。显示部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杂乱背景;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颜面或全身照片,若不需显示眼或阴部的则需加以遮挡。文稿中的数字图像按序连续编码随文,先见文字后见图。按照图的数量按序连续编码,在图的下面要有图题、图文;组织病理图中应有标物尺,染色方法、放大倍数;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保持图的自明性,缩略语应有注释。
稿件采用后须提供数据图的TIF格式文件,其分辨率应在300dpi或以上,总像素要在150万像素或以上,去除图中所有字符,图中标识另纸标注;森林图另附word文档,图中重点标目词宜用中文表述。
2.3.9.2曲线图。图的大小、比例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为5∶7;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齐全,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排列。
2.3.9.3条图。各直条宽度以及各条之间的间隙相等;间隙宽度为直条宽度的1/2,或与之相等;条图指标数量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等距,不能折断;复式条图一组包括2个及以上的直条,应使用图例予以说明;同组直条间不留空隙,各组内直条排列顺序一致。
2.3.9.4半对数图。纵坐标没有“0”点,起点可视情况确定;各单元间距离相同,同一单元内不等距。
2.3.9.5点图。点图的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其纵横轴尺度的起点可不从“0”开始,视情况确定。
2.3.10表
按照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采用三线表;表在正文中依次按序编码,先见文字后见表;表纵横标目间为主谓关系,主语在表的左侧,谓语在表的右侧;表中不设“备注”,需要释义的可在表中相关处注释符号,如:a、b、c……等。各栏参数单位相同,可在表的表题之后的括弧内,参数单位不同在各栏的标目词之后的括弧内。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必须与正文一致,缩略语应在表下注释。
2.3.11作者署名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对研究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2)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3)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4)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 的质疑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所有作者应该满足作者署名的 4 条标准,而所有满足以上 4 条标准者也都应该被确定为作者。未满足全部 4 条标准者应该在文后志谢。
通讯作者是在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人,并在整个投稿和同行评议过程中应当能及时回答编辑方面的问题,在论文发表后应及时回复对研究工作的评论。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3稿件撰写要求
3.1述评
是该专业领域内导向性较强的文章,一般由编辑部约请该领域内知名专家撰写。应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其观点应反映学术界主流趋势。撰写时可对某一领域内一个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作者的经验,表明作者的观点,并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3.2论著(包括研究报告、临床调查、简报)
可按序言、资料(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的结构进行撰写。
前言应简要阐明研究设计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可引用文献,以200~300字为宜。研究方法中应明确提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关键信息也需在摘要和文题中体现。具体内容包括:(1)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2)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需与方法一一对应,避免出现评论性语句。讨论中出现的结果必须在前文结果部分有所表述。
3.3综述(包括meta分析、系统分析)
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可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和观点,进行客观归纳和陈述。应选择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主题,不宜选择发展平缓的主题。应尽量选择5年以内的文献进行综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称,应避免直接阐述作者的观点。
meta分析需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有严格的选择与剔除标准,主题选择得当,方法科学严谨。检索数据库遴选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献来源期刊也要进行适当遴选。
3.4描述性文章(病例报告、特稿)
病例报告应选择诊治过程有特殊之处,能够为临床诊治同类病例提供启示的病例;避免进行罕见病例的简单累积。病例资料应详尽,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式、病理学检查、预后等。尤其是对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查结果,需重点描述。有创新的治疗手段也应详述。讨论部分应结合病例的诊治特点进行简要点评,避免进行文献综述。
特稿要创新性强,主题明确,逻辑清晰。
3.5共识与临床指南
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方为学科学术代表群体,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
3.6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应针对杂志已刊发内容和杂志工作,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3.7会议纪要、消息、其他
会议纪要和消息应按照新闻稿的要求撰写,需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4审稿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辑委员会终审)。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时,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
5稿件处理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情况通知者,则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务必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否则将视为一稿多投,作退稿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6“快速通道”发表
对重大研究成果,可申请“快速通道”发表,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4个月内出版。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的创新性书面说明、省部级或以上图书馆的查新报告及2位专家(非本单位)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申请进入“快速通道”的稿件视情况交纳一定的加急审稿费。
7有关著作权事项
7.1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7.2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全体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音像制品著作权转让授权书>寄至本杂志编辑部。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APP终端、微信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7.3
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相关发表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送当期杂志1册。
8作者申诉
作者对审稿或编辑修改意见不认可,可选择向编辑部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申诉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干扰RNA(siRNA)对肝星状细胞(HSC)CTGF基因表达及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抗CTGF siRNA以Olig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 T6细胞,设空白对照,抽提孵育24、48、72 h细胞总RNA及蛋白质,并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western blot和(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SC T6细胞CTGF及I、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及Ⅲ型前胶原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转染siRNA的HSC T6细胞CTGF及I、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及Ⅲ型前胶原含量24、4 8、72 h分别降低46%±7%,52%±7%,53%±7%(F=1 57.45,P=0.0001)和29%±18%,29%±7%,27%±5%(F=10.77,P=0.0079).结论化学合成抗CTGF siRNA能高效抑制HSC CTGF基因表达,显著减少HSC I、Ⅲ型胶原及透明质酸等ECM的合成与分泌,抑制效应可持续72 h,提示化学合成CTGF siRNA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并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李光明;史毅;李定国;谢青;郭清;金由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肝豆状核变性为少见、可用药物治疗、深受关注的遗传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介绍本病诊断方面新进展及其作者多年的经验.临床和常规检查的特点是:年龄范围广,低龄和高龄均不能排除本病;症状轻而体征重,转氨酶和胆红素变化轻而白蛋白和凝血功能变化重等是筛查本病的线索;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2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有助于暴发型的诊断.在我国,K-F环平均阳性率为72.2%,脑型阳性率为93.4%,显著高于肝型的63.3%,6岁以下儿童少有阳性.铜蓝蛋白阳性率为98.9%,平均为(71.1±48.7) mg/L,约75%患者<100 mg/L,其中约50%患者<50 mg/L.但50%其他原因的肝衰竭患者铜蓝蛋白也可降低,肾病综合征可低于50 mg/L;基础尿铜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8.3%,驱铜试验敏感性(70%)低于基础尿铜;而特异性(97.0%)显著高于基础尿铜.肝铜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佳临界值为210μg/g,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6.0%;近年基因检查技术发展很快,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已普及,阳性率达90%,特异性几乎为100%;定量诊断是根据诊断指标异常程度将其量化,根据积分判断诊断的可能性,积分≥4,本病可能性大;积分≤1分,可排除本病.定量诊断对于不典型患者和缺乏经验的医生特别有用.但是,如未进行肝铜和基因检查,低积分不能排除本病,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本病杂合子合并其他疾病偶尔可≥4,引起假阳性.
作者:杨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TNF α对油酸诱导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的表达及TG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肝细胞株L02进行细胞培养,用油酸诱导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在对照组(C组)及模型组(F组)中加入TNF α(C1组和F1组)与抗TNF α抗体(C2组和F2组)分组进行培养,采用RT-PCR法检测SCAP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SCAP蛋白的表达,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变化,并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 TNFα作用组SCAP mRNA的表达上调,C1组比C组上调67%,F1组比F组上调55%,F=212.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 α作用组SCAP蛋白的表达也上调,C1组比C组上调45%,F1组比F组上调95%,F=10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抗TNF α抗体作用后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内TG含量,对照组为(2.02±0.67)mg/107细胞,模型组为(7.79±1.35)mg/107细胞,模型组+TNF α组为(13.36±1.99)mg/107细胞,F=82.94,P<0.01,TNF α作用组较对照组脂变细胞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抗TNF α抗体作用后脂变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内TG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TNF α上调L02肝细胞SCAP的表达,促进细胞内TG的合成,可能参与了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形成.
作者:杨林辉;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可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1].目前一些研究显示IGFBP可能与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2].Shaarawy等[3]研究表明血清IGFBP3的水平可作为临床上定量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合成能力的生物学标志.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重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4].
作者:田小霞;秦桂秀;贠克明;刘立新;韩德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到85% ~ 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本规范用的证据等级依据见表1.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我国,肝细胞癌(HCC)发病率(36000人/年)仅次于肺癌,年死亡人数约为35000[1].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对HCC诊断、预后分析、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效有重要意义.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基于入射光在不同密度组织的相位变化差异,对血管等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传统X射线吸收成像大大提高,不使用造影剂就可以显示直径数十微米的血管[2-4].目前相衬成像主要包括类同轴相衬成像(IL-PCI)、衍射增强成像、干涉法成像和光栅相位成像4种.其中IL-PCI具有实验技术要求不高、成像原理简单、图像直观、易读等优点.本研究旨在用IL-PCI技术进行离体HCC标本新生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李蓓蕾;张一秋;蔡良;杜国浩;侯晓广;石洪成;陈绍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母婴阻断的重视,该类人群在妊娠期或产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报道逐渐增多,但何时干预、处理方法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现回顾近期文献报道,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无论是否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As)干预,于妊娠期及产后均有一定比例的肝炎发作、甚至重症化,提示产后并非均能安全停药,需要密切随访.建议根据妊娠周数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类处理.在妊娠期肝炎发作,采用NAs为主的治疗,产后肝炎发作者可采用NAs或干扰素治疗.有报道采用NAs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可达到更高的治疗目标.
作者:陈新月;王晓晓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促进我国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于2008年11月19日至22日在贵阳市召开了第一届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
作者:马红;徐小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MDA-7/IL-24基因对不同p53状态人肝癌细胞HepG2、MHCC97L以及Hep3B和正常的肝细胞L02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感染人正常肝细胞L02和不同p53状态的肝癌细胞HepG2、MHCC97L、Hep3B.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MDA-7/IL-24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7/IL-24蛋白的浓度,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法及Hoechst染色观察MDA-7/IL-2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和Hep3B以及正常细胞L02中高效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MDA-7/IL-24蛋白表达.MDA-7/IL-24能明显抑制各种肝癌细胞的生长,Hoechst染色提示MDA-7/IL-24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提示MDA-7能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细胞无影响,细胞周期分析提示MDA-7/IL-24阻滞肝癌细胞在G2/M期,同时对正常的肝细胞没有促凋亡作用和增殖阻滞作用.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选择性地杀伤肝癌细胞HepG2、MHCC97L和Hep3B,促进细胞增殖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与肿瘤细胞的P53基因的状态无关,同时对正常的肝细胞L02无任何毒性作用.
作者:薛新波;郑建伟;王从俊;陈堃;胡回忆;胡慧;于愿;吴在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peroxiredoxin Ⅱ(Prx Ⅱ)mRNA和蛋白在黄曲霉毒素B1(AFBl)诱发树鼩 HCC 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在人肝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进行验证,以探讨Prx Ⅱ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例AFBl诱发的树鼩肝癌、癌旁组织和这些动物肝癌发生前的活检肝组织,以及6例对照组动物相应时期的肝活检组织Prx Ⅱ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在18例人肝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以及17名正常人肝组织进行验证. 结果 Prx Ⅱ在树鼩肝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和癌前组织,也高于对照组同期活检肝组织(p<0.05);人肝癌组织中Prx 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改变和树鼩相符,即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 结论 Prx Ⅱ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防治肝癌的分子靶标.
作者:岳海英;曹骥;崔杰峰;代智;苏建家;段小娴;杨春;岳惠芬;李瑗;刘银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华肝脏病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请问中华肝脏病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9月中旬在投中华肝脏病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中华肝脏病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