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年龄组服用不等量的消旋卡多曲颗粒,连服6 d,追踪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止泻时间、总病程较对照组短(P<0.01),且有效率达9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有效缩短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姚欢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除了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双黄连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与双黄连颗粒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蒋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胞二磷胆碱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胞二磷胆碱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所有病例均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于生后12~14 d接受NBNA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佐治新生儿HIE能提高治愈率,减轻伤残.

    作者:刘艳平;李继光;李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吸氧、止咳祛痰,治疗组加用炎琥宁粉针剂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观察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治疗组7 d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琥宁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曾小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e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治疗儿童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Metapex注射型根管糊剂与氢氧化钙治疗儿童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对200例268颗儿童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乳磨牙进行根管治疗,采用氢氧化钙和Metapex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1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氢氧化钙与Metapex糊剂治疗成功率6个月分别为93.38%、95.45%,1年分别为88.24%、90.16%,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Metapex糊剂操作简便,且治疗所需时间要比氢氧化钙短.结论:采用Metapex糊剂进行儿童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詹怡;王金华;林居红;蒋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氢化可的松佐治婴儿重症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婴儿重症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75例婴儿重症喘憋性肺炎,随机分为加用IVIG和氢化可的松的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其它治疗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胸片阴影的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反应蛋白(CRP)的下降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联合氢化可的松佐治婴儿重症喘憋性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曹南华;刘棋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雾化方式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支气管痉挛,迅速解除缺氧状态的方法,验证氧驱动雾化吸入法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日间病房住院的147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81例,对照组6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面罩吸入给药,对照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雾化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喘憋、缺氧状态及肺部哮鸣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7.6%,对照组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幼儿哮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作者:宋一萍;韩彦彦;梁旭;郭红梅;白爱宁;杨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亟待规范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患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复习文献,对新近出版的较权威的医药专著及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喹诺嗣类药物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警示进行比较,并结合我院儿童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应用该类药物,短期可出现皮疹、恶心、头痛症状,远期未见影响儿童发育.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警示存在不一致性,亟待规范.结论:儿童患者临床应慎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应权衡利弊,并作随访.

    作者:金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致儿童及青少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致儿童及青少年不良反应的数量、类型、分布和特点.方法:检索雏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5年~2006年关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收集16岁以下(含16岁)青少年及儿童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给药方法、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和转归等,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0%以上,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短,2 h内出现者占一半以上,类型及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结论:对阿奇霉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作者:李琼;邱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维生素A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中的作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常见病,多见于早产儿,是肺泡壁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致.

    作者:房春晓;陈贻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线性生长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类既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增殖,又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激素发挥全身性的影响,也可以作为自分泌/旁分泌因子在局部产生作用.

    作者:邹奕;刘友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

    目前世界范围的细菌耐药性是近几年医学科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医学界普遍关注.

    作者:朱妍艳;华春珍;俞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曲马多对儿童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儿童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3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惠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N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静脉复合全麻,T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1.0 mg/kg曲马多,N组为空白对照.记录曲马多给药前、给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组用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 HR、BP明显低于N组(P<0.01),T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P<0.05).结论:全麻腹腔镜手术中超前应用曲马多能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唐文;舒仕瑜;徐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托吡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7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用托吡酯治疗,用药24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接受托吡酯治疗的小剂量是2.2 mg/(kg·d),大剂量5.0 mg/(kg·d),平均剂量是4.2 mg/(kg·d).用药24周后6例患儿癫痫发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2例完全控制,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3例,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2例;治疗后半年所有病例脑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面部血管纤维瘤逐渐消退.结论:托吡酯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有较好的疗效,且有助于改善结节性硬化症的面部血管纤维瘤等症状.

    作者:邵晓丽;周忠蜀;郑承宁;杨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庆地区儿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科第三代头孢菌素(TGC)的使用与临床分离G-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GC,遏制G-杆菌耐药分离株的增长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有来院就诊病人消耗的TGC药品资料,并统计TGC的用药频度;微生物室的细菌学检查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细菌,药敏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收集同期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在细菌室的送检标本和G-杆菌检测结果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消耗TGC的DDDs和金额分别占同期抗生素的6.42%和15.23%,单品种主要集中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4个品种上;临床分离菌株以G-杆菌为主,占临床分离菌株的67.96%,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38.38%)、肺炎克雷伯菌(34.83%)、铜绿假单胞菌(13.36%)和流感嗜血杆菌(9.51%)为主;4年中G-杆菌对4个TGC品种的耐药率分别为45.56%、40.19%、47.75%和48.28%,TGC消耗量(DDDs)与G-杆菌耐药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7751,P=0.039).结论:要遏制G-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规范和合理使用TGC是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王刚;陈沅;匡凤梧;刘恩梅;熊菀;刘作义;黄英;刘岚;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研究报告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方法:更昔洛韦诱导治疗65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将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观察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有无影响,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更昔洛韦致使婴幼儿的WBC、PLT下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儿ALT升高,少数患儿出现皮疹、静脉炎.结论:更昔洛韦会抑制WBC、PLT,并有致ALT升高的可能,但这些影响可用其他药物缓解,在用药前应向家长说明.

    作者:王蔚华;汪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百令胶囊对实验性慢性肾衰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对大鼠慢性肾衰的作用.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和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 mg/(kg·d)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慢性肾衰模型;预防组加以1.5 g/(kg·d)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一时相点升高(P<0.01).结论:百令胶囊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对大鼠慢性肾衰有一定防治作用.

    作者:李暖;杨达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毒鼠强中毒血液中的毒物浓度监测

    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儿童毒鼠强(TET)中毒血液中毒鼠强的毒物浓度监测.方法:应用HP治疗6例TET中毒的重症患儿;气相色谱(GC)法检测TET血中浓度.结果:TET中毒的重度患儿在HP治疗阶段与非HP治疗阶段,TET的代谢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86±0.89)h(n=9,范围2.25~5.27 h)和(90.19±92.21)h(n=5,范围35.40~253.39 h).结论:HP能安全、有效地治疗TET儿童中毒.TET中毒患儿在HP治疗时的t1/2明显变小,表明HP能加快TET从患儿体内排泄的速度.

    作者:陈怡禄;高岩;卓仪;朱丽萍;李颖杰;黄跃;邓六勤;欧阳珊;叶红;钟桴;梁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更适合临床应用的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分析癫痫患儿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331例血药浓度监测中,丙戊酸血清药物浓度位于治疗窗内236例,占71.0%,有效率93.0%;高于治疗窗45例,占14.0%,有效率91.0%;低于治疗窗50例,占15.0%,有效率12.0%.纳入不良反应评价的176例癫痫患儿丙戊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癫痫患儿用药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总评分由58.1±13.1增加至68.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适合于小儿癫痫药物治疗时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控制癫痫发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华年;蔡长清;李浩;徐华;刘昌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干预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佳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佳时机.方法:将280例窒息患儿随机分为5组:Ⅰ组于生后2 h内开始给予常规干预治疗;Ⅱ、Ⅲ、Ⅳ、Ⅴ组分别于生后2、4、6、8 h内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再加FDP和甘露醇治疗;并发HIE者按HIE给予相应规范处理,并于生后第15 d进行20项NBNA评分.结果:HIE发生率、严重程度、NBNA评分比较,Ⅱ组均优于Ⅰ组(P<0.05),Ⅱ、Ⅲ、Ⅳ、Ⅴ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发现Ⅱ组HIE发生率、NBNA评分优于Ⅳ、Ⅴ组,HIE严重程度优于Ⅴ组;Ⅲ组HIE发生率、严重程度、NBNA评分优于Ⅴ组;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HIE具有明显防治作用,生后4 h是综合干预防治HIE的佳时机,迟也不应超过生后6 h.

    作者:裴怀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对143例具有特异性体质或特异性家族史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72例.住院期间相同治疗,观察组出院后吸入布地奈得气雾剂一年.观察用药后两年内两组病例喘息发作次数、一年的身高增长以及6岁时测得的呼气峰流速(PEF).结果:观察组吸药期间喘息发作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终止吸药的第二年内,两组的喘息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身高增长值及第二年末诊断为哮喘的人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时测PEF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吸入布地奈德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发作,保护肺功能,但不能改变喘息性疾病的预后.

    作者:竺康强;高翔;钮文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弹簧圈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和评价

    1 概述1988年Lock等首先报道应用Rashkind双伞封堵器关闭肌部小型室间隔缺损及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缺损,随后有cardioSEAL封堵装置和Sideris纽扣式封堵器等应用于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治疗.

    作者:高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川崎病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尽管许多证据表明其发病可能与感染有关,但是尚未被证实.

    作者:杜军保;李晓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利钠肽与心力衰竭

    随着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研究的逐步深入,神经体液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就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因子之一.

    作者:易岂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维乳酸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2例

    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率的上升,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占新生儿黄疸20%~30%[1].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32例,我们观察了多维乳酸菌散(妈咪爱)对母乳性黄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太;丛景惠;王菊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托品滴眼液用法不当致药物反应16例

    阿托品是临床常用药物,我院儿科门诊常接诊因验光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后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

    作者:姚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药品定位标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提高药品定位标签制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PowerBuild软件实现定位标签打印程序设计.结果:药品定位标签操作简便,标识清晰,内容规范,提高了制作效率与使用效果.结论:作为新颖的定位标签制作模式,程序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永根;吴胜;郦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