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布拉氏酵母茵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8年3月~6月收治的92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惠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两组均予补液、蒙脱石散剂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连续治疗至出院,对92例惠儿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X2=4.84,P<0.05).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6.54±1.74)d,治疗组为(5.72±1.67)d(t=2.3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第4 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3.13±0.95)次,对照组(3.74±0.91)次(t=3.14,P<0.01),服药第7 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1.74±0.93)次,对照组(2.24±0.95)次(t=2.55,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按给药治疗时机进行分层分析,比较第4 d和第7 d大便次数(t分别为3.90、3.71,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茵可缩短小儿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患儿在腹泻发生48 h内早期给予布拉氏酵母茵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吉大章;邹商群;袁梁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茵胶囊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轮状病毒肠炎惠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止泻时问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0%,对照组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5,P<0.01).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2.9±1.2)d,平均住院时间(5.6±1.8)d,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4.1±1.5)d,平均住院时间(8.7±2.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58及9.00,P均<0.01).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对轮状病毒肠炎显效快,止泻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杰;冯冰;冯集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左室射血(LVEF)、心电图,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病毒抗体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CK-mB、cTnI降低更明显(P<0.01),心电图恢复更快(P<0.05),心功能改善显著,病毒抗体转阴明显(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药黄芪结合传统治疗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建文;陶宁;蒋仁发;封浩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1年8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3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1~2007年每年的住院构成比依次为0.91%、1.12%、1.25%、1.28%、1.35%、1.48%及1.71%.(2)农村惠儿213例,占63.39%.(3)诱因:感染因素216例(64.29%).进食特殊食物引起64例(19.04%),药物引起56例(16.67%).(4)冬季发病148例(44.04%),春季发病130例(38.69%).(5)出现肾脏症状64例(19.04%),出现关节症状74例(22.02%).出现消化道症状70例(20.82%).(6)血清IgA升高58例(17.26%),IgE升高102例(30.35%).(7)预后:治愈276例(82.14%),好转32例(9.52%).结论:(1)HSP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农村惠儿发病较多;冬春季好发.(2)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3)要重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多系统损害,如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4)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周彬;李立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45例2~8月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肺炎的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改变体位和少量多次进食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混悬液0.2 mg/(kg·次),一日4次,分别于早、中、晚餐及夜间10点喂奶前15~30 min服用,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分别为11例和13例,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显效、有效分别为5例和7例,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0.62±2.4)d、(15.23±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相关性肺炎经济安全有效.
作者:卫海燕;王凌飞;古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儿童鼻后滴流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并分析我院收治1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儿,经抗生素、粘液促排剂、置换疗法,症状好转,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复习鼻后滴流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强调抗生素疗程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结论:大多数鼻后滴流综合征患儿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治愈,避免病情迁延转为慢性.
作者:乔素伟;肖秀茹;陈静;刘文惠;张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中对血钙的影响.方法:155例缺氧性心肌损害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对照组77例,仅治疗原发病.抽取血样本比较两组低钙发生率.结果: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低钙发生率64.10%,对照组低钙发生率15.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01,P<0.05).两组低钙病例的主要症状抽搐、呼吸息促、呕吐腹胀、浮肿消失时间等比较,t值分别为14.35、13.83、14.18、1.96,前3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二磷酸果糖可能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且低钙血症症状消失时间延长.
作者:林雪英;黄建平;钟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惠儿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惠儿的病历,收集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信息.结果:268例(95.7%)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抗生素,36.2%联用两种抗生素,其中99.6%为静脉输入,分别有74.6%和35.1%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中49.3%同时使用了抗病毒药物,31.7%同时使用了激素.住院患儿抗生素费#l/药费比和抗生素费用/住院费比分别为(38.3+21.0)%和(16.1±11.7)%.使用抗生素的URI惠儿的药费、住院费和药费/住院费比均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者.结论:我院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使用了抗生素,以静脉使用为主;抗生素的费用是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医疗支出的重要部分.
作者:徐华英;李仲军;李启春;华杰;谢建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VAP)原发病构成、病原茵分布情况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我院86例新生儿VAP患儿的原发病、气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86例VAP惠儿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50株,革兰阴性杆菌56株,真菌8株.细茵多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普遍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酶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新生儿VAP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茵和葡萄球菌,但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有增加趋势.
作者:刘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1].以往对重症肺炎的定义局限于肺炎患儿是否出现累及其他系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目前认为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全身炎症反应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2].
作者:杨明明;刘恩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也是引起全世界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不仅包括普通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甚至还包括危及生命的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
作者:李娜;罗征秀;符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概念由Northway等[1]在1967年首次提出,近年来其发生率的增高使其成为NICU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作者:程晓淋;黄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早在古希腊时期,盖伦医生发现清除病人的鼻分泌物能够改善其肺部症状,随后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常常共同存在于同一患者,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有类似的治疗策略,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使哮喘减轻.
作者:潘珊珊;Agus H Hutagalung;刘恩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提取煤工尘肺患者双肺大容量灌洗回收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方法:利用离心、透析,制备亲和层析柱提纯SP-A,利用ELISA法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和纯度,膜天平测定活性.结果:所提纯SP-A含量平均为每人次(1.3692±0.3885)g,纯度(92.20±7.00)%.加入PS+SP-A较单纯加入PS显著改变了膜表面张力,方差分析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试验较好地提纯SP-A并保持活性,方法可行.
作者:薛立军;陈志远;封志纯;张志浩;杜江;陈刚;袁扬;黄京慧;马国宣;车审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以食管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成人可出现体重下降,婴幼儿可出现成长障碍.
作者:赵德育;顾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 背景1906年奥地利医师Clemens Von Pirquet提出变态反应的概念.
作者:李孟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抗组胺药是临床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组胺药在我国医院药房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其年销售额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长.
作者:王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惊风七厘散中黄芩苷的舍量.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6 mm×150m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45:55:0.5),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77 nm.结果:黄芩苷在进样量0.01~0.07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486379X-3748(r=0.9999,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2%,RSD为1.7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该制荆的质量.
作者:寸时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用HPLC法测定鼻康宝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以甲醇-水-磷酸(40:6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在5.2~83.2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性线形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8%.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王安民;张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氢氯噻嗪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 mm x4.6 mm,5μm),以0.1 mol/L磷酸二氢钠-乙腈(9:1)(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1 nm,流速1.5 mL/min,柱温30℃.结果:氢氯噻嗪浓度在0.004~0.20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7),加样回收率99.82%,RSD=0.98%.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氢氯噻嗪原料的质量控制.
作者:曾檀;周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考察超声前处理方法对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不同厂家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超声前处理的方法可导致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阿莫西林胶囊的高分子杂质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5.5%~14.8%).结论: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分子杂质含量时应尽量避免强烈的超声处理.
作者:任学毅;李绪伦;李宁;朱晓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呼吸暂停(Apnea.)指呼吸暂停时间≥20 s,常伴有心律减慢(<100次/min)、发绀、肌张力低下等.尤其是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暂停.
作者:赵志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药源性疾病是一类由于药物在诊断或治疗疾病时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有相应的临床经过的疾病.
作者:李小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价值,自2007年11月~2008年8月我科应用乳酸菌素治疗40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建军;彭茂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重症肺炎,严重威胁小儿身心健康.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肝素静滴,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晶;李俊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