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中重度哮喘患儿均在非急性发作期,观察组20例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100~200 μg/d),对照组25例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400~600 μg/d),进行3个月以上的治疗.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和按需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结果:观察组哮喘日间评分、夜间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和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喷数分别为(0.1±0.31)分、(0.15±0.37)分、(0.2±0.37)次、(0.75±0.64)喷,而对照组分别为(1.52±0.87)分、(1.56±0.77)分、(1.84±1.28)次、(2.68±1.11)喷,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可以显著提高儿童中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麒彦;孙根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止泻保童颗粒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补液、纠酸、调节肠道菌群及保护肠道粘膜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止泻保童颗粒.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缩短(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1,P<0.05).结论:止泻保童颗粒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使用安全,能缩短病程,增加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朝平;张解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μmol/L和(150.7±37.3)μ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19.6±45.8)μmol/L和(139.6±3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作者:叶章宇;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商品名:非比麸Fiberform)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7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口服小麦纤维素治疗,疗程2周,此后2周两组仅坚持基础治疗,观察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平均每周排便次数、大便形状复常率及伴随症状缓解率在治疗后2周、4周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Bristol大便分型评分在治疗后2周、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功能性便秘病程较短,程度多较轻,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安全、有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强化基础治疗,可获得满意而持久的疗效.
作者:邹逢佳;郑天文;温佳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79例为单纯母乳喂养,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粘膜、肠道和穿刺点出血者40例,颅内出血者48例;有颅内压增高者3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48例;失血性贫血者78例,均采用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其中31例颅内出血者手术治疗.除4例严重者自动出院外,其余78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伴有颅内出血者可手术治疗;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作者:邱玥;邢蓉;郭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和小儿氨基酸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名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补液、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保护胃肠粘膜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和6%的小儿氨基酸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和总病程.结果:止泻时间、总病程治疗组分别为(2.21±0.62)d、(5.18±1.32)d,对照组分别为(3.96±2.46)d、(6.98±1.9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0%、88.3%,对照组分别为30.0%、6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和小儿氨基酸合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确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避免或减轻腹泻所致的生长停滞,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蒋红侠;刘娅;孙迎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和聚乙二醇4000治疗小婴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0月本院儿科门诊诊断为婴儿功能性便秘患儿32例,予口服莫沙必利0.6 mg/(kg·d),分3次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0.25~0.3 g/(kg·d),分2次在早、晚冲服,疗程5~7 d.结果:3 d内排便正常21例(65.62%),3~5 d排便正常5例(15.62%),5~7 d排便正常4例(1.25%),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和聚乙二醇4000治疗小婴儿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裴发光;林茂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 mL/(kg·次)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10 d为一疗程.结果:醒脑静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5,P<0.05).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及呕吐消失时间、嗜睡及昏迷停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3.5±0.85)d、(2.39±0.46)d、(1.43±1.23)d、(2.11±0.90)d、(1.14±0.2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3±1.10)d、(4.06±0.80)d、(2.41±0.75)d、(3.93±1.21)d、(2.20±0.3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肢体瘫痪恢复时间两组分别为(16.5±2.1)d、(17.33±2.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相对安全.
作者:楚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儿童住院患者的用药现状及用药需求.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1日~ 2008年4月30日14岁以下的9 628例住院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住院患者共使用药物289种,给药方式主要以口服和注射给药为主,注射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85.43%;呼吸系统疾病(66.25%)和消化系统疾病(10.10%)较多见,且男性儿童患病率(62.04%)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患病率(37.96%).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为多.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的口服药品和注射药品均以呼吸系统用药多.口服用药的平均DDC为15.65±17.23(n=20),注射用药的平均DDC为98.87±90.51(n=2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5).结论:儿童住院患者用药品种较多,注射药品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主要部分,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适当选择口服药品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关芳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五年来昆明地区小儿感染性疾病中革兰阳性细菌学分类,并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五年间常见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标本(血液、下呼吸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对五年间革兰阳性细菌进行细菌学分类及耐药状况分析.结果:(1)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899株,阳性率2.7%.血液标本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呼吸道标本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尿液标本主要为肠球菌.(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红霉素耐药率84.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33.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67.2%.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他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革兰阳性菌种类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败血症患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病率上升,应高度重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特别是要根据临床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
作者:李斌;肖曙芳;吴茜;倪林仙;沈谨;黄海林;吕孟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观察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150例,其中80例加用蒙脱石散口服为观察组,另70例不加蒙脱石散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5例,重度不良反应4例,因不良反应停药4例,停药率5.71%;观察组轻度不良反应2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1例,停药率1.25%.结论:蒙脱石散具有较好的防治阿奇霉素静滴过程中胃肠道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元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儿盐酸哌甲酯片的用药情况,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处方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2月~7月门诊盐酸哌甲酯片处方共579张,对性别、年龄、用药频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以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我院盐酸哌甲酯片处方男女比例为5: 1;7~10岁患儿处方占70.00%;在用法上,早上一次和早上、中午各一次占98.96%;DUI值为0.72.结论:我院门诊患儿盐酸哌甲酯片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陈玉芳;叶伟峰;王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2009年各类麻醉药品的用量、用药人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吗啡用量呈增长趋势,用药人次比例从3.2%上升到7.5%;哌替啶用量呈减少趋势,用药人次比例从8.5%下降至2.9%.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DDDs一直位居前列.芬太尼、哌替啶用药人数逐年下降,舒芬太尼用药人数逐年上升.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潘秀铭;陈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骨关节结核(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是一种特异性慢性炎性病变,绝大多数是继发结核.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或淋巴系统传播至骨关节,该病好发于血供丰富和负重大的骨质或活动较多的关节滑膜,常发病于体质虚弱及免疫低下者,其中脊柱结核发病率高,其次为关节结核[1].
作者:吴灿;刘传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巨细胞病毒(CMV)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病因,主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先天畸形.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CMV普遍易感,故胚胎期CMV感染常常导致严重CNS畸形的发生.
作者:李彦莉;熊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多数患者可检测出大量IgE抗体.大多数患者对变应原敏感,因而变应原的检查是过敏性哮喘诊断的必要条件,常见的变应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
作者:王晓玲;赵一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儿童和婴儿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1].有报道显示在发展中国家,超过50%的孕妇、46% ~66%不足4岁的儿童存在贫血,其中半数以上为缺铁性贫血.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贫穷、少数民族和(或)移民来的婴幼儿仍具有铁缺乏风险[2,3].
作者:张惠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幼年大鼠应激性溃疡(SU)粘膜损伤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幼年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应激3 h组(Ⅰ组)、应激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应激3 h组(Ⅱ组)、应激前腹腔注射丹参2次+应激3 h组(Ⅲ组)、应激前腹腔注射丹参4次+应激3 h组(Ⅳ组)、应激前腹腔注射丹参6次+应激3 h组(Ⅴ组),采用束缚-水浸法制作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血流量(GMBF)及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结果:(1)丹参可明显减轻损伤模型中的UI;(2)丹参能明显降低幼鼠胃组织和血清MDA含量,增加胃组织和血清SOD活性;(3)丹参可以降低幼鼠胃组织中TNF-α的水平.Ⅲ、Ⅳ、Ⅴ组TNF-α值均低于Ⅰ组,且依次递减,Ⅴ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对应激性溃疡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胃微循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通过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调节等作用有关.
作者:赵洁;张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剂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胎龄≤34周,体重≤1 700 g的早产儿3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随机分为两组,生后2~12 h内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为预防组,发生NRDS后给予牛肺表面活性剂为治疗组,每组10例.对照组18例,未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观察每组临床表现、呼吸机通气天数、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等.结果:预防组中有7例未出现NRDS,治疗组中6例NRDS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后于24 h内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X线显示实验组肺部病理表现明显改善,呼吸机通气天数为(5.0±5.8)d,氧疗时间为(7.6±5.4)d,住院天数为(21.5±7.3)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珂立苏后机械通气频率由(61.80±7.35)次/min下降至(42.56±5.67)次/min,平均气道压力由(15.2±1.41)cm H2O下降至(9.15±1.52)cm H2O;吸气峰压由用药前(26.08±2.02)cm H2O下降至(17.40±2.11)cm H2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病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参数、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作者:罗佳美;姜建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及胃粘膜保护剂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改善、Hp根除率、内镜下粘膜变化及组织学炎症改变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2年间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120例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根治组(经典根治组)、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组、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组、铝碳酸镁+奥美拉唑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疗程治疗结束,4组临床症状改善变化均有差异,经典根治组与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联合PPI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其它组明显,第8周末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其根除率及镜下粘膜改变、组织学炎症消退情况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联合治疗组较经典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单用组及铝碳酸镁+奥美拉唑(PPI)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猴头菌提取物颗粒联合抑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明显,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镜下表现与经典的根治Hp治疗方案效果相当,但Hp根治率及组织学改变稍逊于经典治疗组,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剂型及口感适合儿童服用,故对于抗生素过敏或耐药的Hp相关性胃炎患儿选择此方案,经济有效,值得推荐.
作者:赵红梅;游洁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作为支气管哮喘长期预防用药,文献报道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也能快速缓解成人哮喘的急性发作,本研究进一步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是否能快速起效,有效改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方法:年龄大于 6岁、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2吸后分别于5、15、30 min作基础肺功能检查,肺部听诊观察哮鸣音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后30 min内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肺部哮鸣音减少,其中15例患儿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后5 min内起效,另5例患儿在吸入后15 min内起效,其肺功能均得到改善,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快速缓解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肺功能和临床症状,与病情轻重、吸入剂量有关.
作者:罗健;刘恩梅;陈坤华;罗征秀;刘莎;石田田;龚财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钙是机体内含量丰富的矿物质,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骨骼发育在此时期为关键,成人骨量的50%是在青春期快速增长获得的.
作者:胡小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发达国家医学界陆续制定各类指南[1-4],规范各级医生医疗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使儿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指南的制定以科学研究为依据,以儿童健康为核心.
作者:黎海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复方逍遥合剂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逍遥合剂药材中的挥发油.应用L9(34)正交实验以挥发油提出量为考察指标,以水蒸气蒸馏前浸泡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了佳工艺条件.结果: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有极显著影响(P<0.01),蒸馏前浸泡时间、加水量无显著影响(P>0.05),佳提取条件为提取4 h、浸泡30 min、加水量6倍.结论: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提取效率高.
作者:张武标;王申东;王小洁;施路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