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12年9期文献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0.5g加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0.5g/次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X2 =4.5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循环改善、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心肌酶谱恢复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王会战;赵青爱;焦喜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泼尼龙联合高渗盐水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高渗盐水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改善通气、氧疗、抗感染、化痰、止咳、镇静、吸入沙丁胺醇平喘、补液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2mg/kg,2~3次/d,连用3d,3d后开始减量,并予高渗盐水(生理盐水2.5 mL+10%氯化钠1.5 mL)加压雾化吸入,3~6次/d,疗程3~5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喘憋和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高渗盐水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作者:陈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薄芝糖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用薄芝糖肽2 mL/次加入5%葡萄糖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加入5%葡萄糖100~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同上.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疼痛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薄芝糖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发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南川人民医院住院患儿2002年至2011年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南川区人民医院住院患儿死亡疾病谱的分布,加强对重点患儿的关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儿童病死率.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10年间在南川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24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49%,其中1岁组(包含新生儿)114例,占91.94%.1岁组中新生儿81例,占该1岁组病例的71.05%;生后1d内死亡60例,占死亡新生儿总数的74.07%;合并体温不升64例,占死亡新生儿总数的79.01%;因窒息死亡57例,占70.37%.结论:基层医院儿科,应加大对1岁以内危重患儿的关注,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加大生后第1天的监测力度,特别是对体温等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能显著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作者:蒲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云南白药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奉节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禁食、鼻饲胃管、冰冷生理盐水洗胃,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维生素K1止血,出血多者给予成分输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0.1g冷盐水胃管注入胃内或者口服,每8h1次,西咪替丁10~15 mg/(kg·d)加入5% GS 20 mL中静脉滴注,连用3~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痰、补液、气道护理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5 mL/(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及时控制症状,减轻肺部体征,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夕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川崎病34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川崎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2007年至2011年诊治的3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34例川崎病患儿中男23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1;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88.2%);发病季节以春、秋为主;不完全川崎病17例(50.0%).发热率100%,确诊前平均发热时间为6.5d,其他临床表现依次为口唇病变(83.4%)、球结膜充血(70.6%)、肢端硬肿或脱皮(64.7%)、皮疹(52.9%)、淋巴结肿大(35.3%).(2)心血管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27例(79.4%),未见有冠状动脉瘤.(3)其他系统并发症: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口腔溃疡等.结论:川崎病具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升高有关,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高.

    作者:谢海瑞;赖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头罩给氧、暖箱保暖、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及磷酸肌酸钠1 g/d静脉滴注,14 d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nCPAP辅助治疗.结果:在气促消失、心率恢复正常、肝脏回缩、肺部啰音消失、动脉血气恢复正常、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显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 (P<0.01).结论: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对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需求,避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吉群;蔡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至2011年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规定日剂量、用药频度排序法对该院儿科2009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儿科2009年、2010年、2011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依次为76.85%、77.98%、69.85%,消耗金额较大的是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85.00%以上.结论:该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作者:乔彬;张建春;夏小君;杨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目的:了解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静脉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该院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静脉用药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300例儿科门诊静脉用药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共计4类15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占32.1%,单环β-内酰胺类占29.4%,大环内酯类占21.5%;联用抗菌药物病例占总病例的13.0%;静脉用抗菌药物均为每日一次给药.结论:静脉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应用普遍,但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频次及联合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吴惠珍;张淑慧;张翠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新生儿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该院新生儿病房确诊的MDRO感染性肺炎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2例MDRO中革兰阴性菌51例,占82.3%,革兰阳性菌11例,占17.7%.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4.1%.革兰阳性菌均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该院新生儿MDRO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治疗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因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也高,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价格低廉,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优选药.

    作者:周燕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4例VA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痰培养分离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6%,革兰阳性球菌占7.7%,真菌占15.3%,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VAP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现象,经验性抗菌治疗应依据当地的病原学流行情况,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作者:张振坤;李卫华;姜朕;朱峰;魏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热毒宁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后的变化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配伍后的pH值、不溶性微粒、光谱吸收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会不同程度地析出黄棕色不溶性微粒,但前者相对较少;热毒宁注射液与pH值较高的药物如含碳酸氢钠的电解质输液、阿莫西林/舒巴坦钠静脉推注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混合后颜色变黄绿色,光谱吸收曲线改变,有效成分(绿原酸)分解.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与pH值较高的药物联用时应分开注射或在不同输液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作者:韦曦;欧阳小琳;许盈;卓思珺;卢荣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因先天性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一种慢性溶血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脏增大、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显著增多、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慢性贫血过程伴急性溶血发作.在北欧发病率为1/2 000[1],国内发病率尚无明确报道.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将近年来对HS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方潇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ry edema,NPE)是指在没有心、肺原发疾病情况下,由于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水肿[1],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可高达90%).NPE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病变发生数分钟至数天内发生[2].

    作者:杨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Th17细胞及IL-17抗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研究进展

    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主要成员,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与活化,在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发挥生物功能的不同,将CI4+T细胞分为Th1、Th2辅助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三个亚群[1-2],它们在免疫过程中相互调节并相互制约.

    作者:杨红;符州;刘恩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目前已作为一项可靠而敏感的炎症指标,广泛应用于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传统快速CRP检测范围为8~300 mg/L.近年来,随着临床化学和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或透射比浊技术,使得CRP的检测能力精确到0.15 mg/L,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1].

    作者:高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海南省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海南省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海南省14家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405名儿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结果:海南省儿科医务人员SCL-90的评分在总分、总均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名儿科医务人员有119人(29.38%)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在各因子分≥2分中,检出率高为强迫,112人(27.65%);其次是抑郁,84人(20.74%);第三位为躯体化,81人(20.00%);第四位为焦虑,79人(19.51%).在职称比较中,各级职称在各因子比较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夜班每月≥6 d与每月≤5 d和常白班的比较中,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龄的比较中,15~20年组与其他工龄组之间在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工作单位比较中,三级医院与一、二级医院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作表现及身体健康自评上,表现良好、身体健康的与差或很差的各因子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儿科医务人员各因子分普遍高于中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强迫、抑郁、躯体化和焦虑等方面较为突出,有必要给予适当的心理训练和辅导.

    作者:胡祥英;何永平;黄善文;王开梅;郑光强;石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计算儿科急救静脉常用药物剂量对比

    关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药的安全性,是广大儿科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由于小儿解毒系统发育不完善[2],所以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对于小儿患者尤其重要[3].因医嘱的静脉用药计量单位多为毫克或克,护士抽取药液前需将其换算成毫升数后,方可使用,所以儿科护士经常面临计算.传统的计算方法是用公式A=B/C·d,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对于准确性而言,它只适用于简单整数的口算,当计算的数字比较多时,口算容易出错,必须笔算;(2)笔算耽误时间,在抢救时会延误病情;(3)传统公式法不能保证护士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

    作者:徐功凤;窦艳凤;李成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蒽酮-硫酸法测定复方白及乳膏中白及多糖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白及乳膏中白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氯仿-乙醇混合溶液为溶解介质,蒽酮-硫酸法测定,测定波长620 nm.结果:白及多糖在1.9~34.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0.033C-0.0067(γ =0.999 7),回收率为99.55%,RSD=1.12% (n=6).结论:该方法便捷、重现性好,适用于复方白及乳膏中白及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陶平德;常明泉;李德福;王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6篇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文献偏倚评价结果显示15篇文献以疗效、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做的倒漏斗分析均显示不对称,提示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方法学质量低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OR=5.54,95% CI( 3.61,8.50),P<0.01];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WMD=-1.37,95% CI(-1.74,-1.00),P<0.01];能明显缩短患儿喘息时间[WMD=-1.23,95%(-1.77,-0.69),P<0.01].未见甲泼尼龙临床应用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甲泼尼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鉴于Meta分析的RCT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还需要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进一步证实和支持.

    作者:陈学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美国2011年婴幼儿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治疗部分摘译)

    为有效预防、诊治婴幼儿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共同出台了首部婴幼儿及儿童CAP临床实践指南.整部指南共涉及诊断、治疗、预防等20个方面、92条推荐意见.该指南2011年8月30日发布于《临床感染性疾病杂志》.

    作者:田云;冯娟;文爱东;常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