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患儿预后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方法:将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60例N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观察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氨溴索,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肺部X线表现,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呼吸指标,记录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 (P<0.01);(2)治疗后6h、12 h、24h观察组和对照组X线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13.6±4.7)h vs (62.1±11.5)h、机械通气时间(3.5±2.1)dvs (6.1±3.3)d、氧疗时间(7.6±3.2)dvs(12.4±7.3)d、住院时间(14.6±4.1)d vs (19.4±6.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出血、肺炎、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为0例vs5例、2例vs8例、1例vs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治疗NRDS具有起效快、疗效佳、病程短、安全性好的特点,能够协同缓解临床症状,增高肺透亮度及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推荐临床及早使用.

    作者:谢冬梅;廖述霞;刘松梅;罗双红;杨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 D3]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RRI患儿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每次0.25 μg,每周3次,连续服用3个月,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3 、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充维生素D后治疗组血清25-(OH) 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佘志婉;徐碧红;薛立军;张新玲;童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ASA Ⅰ ~ 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95例随机单盲分为三组:D1组31例以右美托咪定0.3 μg/(kg·h)静脉维持,D2组32例以右美托咪定0.6μg/(kg·h)静脉维持,C组32例以咪达唑仑5 μg/(kg·min)静脉维持,三组均同时予以舒芬太尼0.02~0.08μg/(kg·min)镇痛.于术后1h、4h、8h、12 h行Ramsay镇静评分、面部表情镇痛评分,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糖(BS)、乳酸(Lac),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时追加镇静药物例数、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2 h,D2组镇静满意度高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三组镇静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和D1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D2组追加镇静药物例数少于D1组和C组(P<0.05);D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D1组和D2组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C组(P<0.05);各时间点各组HR、MAP、SaO2、BS、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3~0.6 μg/(kg·h)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安全有效,呼吸抑制作用小,且具有一定镇痛作用,能减少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推荐用量0.6μg/(kg“)以达到稳定持久的镇静效果.

    作者:罗彬菱;胡兰;汤磊;方芳;许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锌制剂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锌制剂(ZS)联合布拉酵母菌(S.boulardii)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进行促消化、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10 mg/次,2次/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A组的77.5% (P<0.05);B组止泻时间(5.3±0.5)d,短于A组的(8.5±0.6)d(P<0.01);两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40.51±4.51、1.68±0.20,均高于A组的34.87±4.13、1.36±0.19(P<0.01);治疗后B组CD8+水平为23.31±3.27,低于A组的26.21 ±3.16(P<0.05).结论:锌制剂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迁延性腹泻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并纠正肠道菌群,缩短止泻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者:朱孝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预防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未患过手足口病且平时身体健康的在我院保健门诊就诊1~2岁儿童按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198例和对照组285例.观察组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每日1支,共4周;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同时按自愿原则分别于入选时、3个月时及发病时检测小儿血清IgG、IgA和IgM.比较两组手足口病的发生情况及不同时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19例发病,发生率9.6%,对照组50例发病,发生率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gG、IgA和IgM在3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病时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IgG、IgA均显著低于发病前的水平,但IgM水平明显高于发病前水平;观察组发病时患儿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病高峰在7月份,而对照组发病高峰在5月份.结论:脾氨肽可能通过提高小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有一定作用.

    作者:路黎娟;李廷俊;董焱;连少峰;张学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每次0.5 mg加生理盐水至2 mL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次5~10 min,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每次4~5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5d.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程短,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作者:焦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力农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3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和常频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首先饱和量50 μg/kg静脉滴注1h,然后0.50~0.75 μg/(kg·min)维持.治疗3d后比较两组疗效、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气分析指标及终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SP、PaCO2下降,PaO2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81.45±10.27)h,短于对照组的(118.76±12.67) h(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儿PASP,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97例儿童呼吸道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与术前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收治的397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成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5岁)、学龄期儿童组(>5岁~12岁).按病程分为:甲组(病程<24 h)、乙组(病程24 h~10d)、丙组(病程>10 d);按异物位置分为:A组(气管隆突及以上)、B组(左右主支气管开口)、C组(叶、段支气管).结果:397例患儿中,婴儿组植物性异物50例,动物性异物9例,化学合成品异物1例;幼儿组植物性异物261例,动物性异物5例,化学合成品异物3例,金属性异物2例;学龄前儿童组植物性异物50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2例;学龄期儿童组植物性异物5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9例.引起术前肺部并发症的异物中植物性异物常见.异物在气道存留时间、存留位置对术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程、异物位置、异物类型有一定关系,及时就诊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植物性异物为呼吸道异物的主要类型,也是造成术前肺部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动物性异物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化学合成异物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儿童.加强对民众的健康宣传教育,对各年龄段儿童呼吸道异物采取不同预防措施甚为重要.

    作者:刘玉姣;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治疗,每次3.5 mg,每天1次,连服10d,间断20 d,3个月为1疗程.观察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空腹抽血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评价疗效.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呼吸道感染复发情况,统计复发次数.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52.08%(P<0.01);(2)观察组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随访期间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菌溶解产物可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症状,降低复发次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安全药物.

    作者:沈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天津市儿童医院门、急诊中成药处方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急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了解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和分层定比抽样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1-12月1 200张门、急诊中成药处方,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点评.结果:(1)中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仅占17.1%,82.9%的中成药处方由西医师开具;(2)门、急诊使用中成药的患者年龄在12岁以下的占97.7%;(3)不合理处方中以临床诊断不规范多(66.3%),其余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剂量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中成药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西医师应了解中成药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及使用原则,关注12岁以下儿童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注意规范临床诊断,临床药师应注意提高业务水平,科学合理地点评处方;医院相关部门应注意监督执行并持续改进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魏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深化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中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从中随机抽查913张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处方点评,对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累计使用药品233 642条,金额2 239.08万元,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累计使用药品124 140条(53.13%)、金额966.95万元(43.19%);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药品比例为23.71%,处方比例为38.44%.结论: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偏低,存在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提示医院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

    作者:农胜日;覃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院十五年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实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经验,为中小型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思路.方法:汇总分析我院1998-2012年治疗药物监测的品种、方法学及监测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我院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监测方法学不断完善,监测数量逐步增加,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发挥了较大作用.结论:认识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对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的价值,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来配备仪器设备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监测方法因地制宜、监测品种逐步增加、监测数量由少到多、监测方式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也一定能在中小型医院蓬勃开展.

    作者:宋新文;汪洋;张华年;徐华;刘智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药师用药建议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药师的专科工作内容和方法.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查房与药物医嘱审核时提出的用药建议,对用药建议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用药建议262例,主要包括给药方法调整、药物品种选择、治疗方案制定、不良反应监测等内容.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并根据患儿的病理生理状态审核药物医嘱,提出有理有据的用药建议,是确保患儿合理用药的重要方法.

    作者:欧阳珊;何艳玲;莫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的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发病年龄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或其他因素触发的异常免疫反应以及基因易感性有关.自196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作医师首次报道本病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是川崎病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患儿中发生率为15%~ 25%[1].近年来,随着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的广泛使用,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的发病率已降至5%以下[1].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KD所致的CAL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位原因,并认为与青壮年心源性猝死和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系.因此,K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现就KD诊断和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硫酸镁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

    硫酸镁作为一种非选择性的平滑肌舒张剂,不仅能舒张血管平滑肌,同时亦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因此,1936年即有学者提出将其用于治疗哮喘.但由于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受硫酸镁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对硫酸镁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其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补充治疗.然而,对于硫酸镁应用的适应证、疗效、剂型、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相关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硫酸镁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孙宇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脊液中CRP、IGF-2、PCR及酶相关检测技术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疗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化脓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软脑膜炎性反应,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其发生率、病死率及遗留严重后遗症的比例均较高,并且临床表现不典型,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故早期诊断困难,需脑脊液检测结果支持[1].临床对高度疑诊患儿的脑脊液常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细胞计数、蛋白、糖、涂片及细菌培养等,但确诊指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低,故需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手段,以达到降低漏诊率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酶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相关检测技术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疗意义,以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作者:李小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胆汁淤积血清内毒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胆汁淤积症患儿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46例诊断为败血症的新生儿,其中合并胆汁淤积者25例(胆汁淤积组),无胆汁淤积者21例(无胆汁淤积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内毒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之间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结果:胆汁淤积症患儿治疗前血清内毒素水平(36.83±10.12) pg/mL,明显高于无胆汁淤积组的(11.05±3.11)pg/mL(P<0.05),胆汁淤积组治疗好转后血清内毒素水平(14.32±6.21) 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6.83±10.12) pg/mL(P<0.05).结论:内毒素是败血症新生儿出现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靖;高金星;李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EB病毒性肺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IL-2、IL-8、IL-10、INF-γ在小儿EB病毒(EBV)性肺炎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2年1-12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EBV肺炎的患儿32例为观察组,年龄1~8岁,平均(4.17±1.43)岁;同期儿童保健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7岁,平均(4.77± 1.83)岁.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血清IL-2、IL-8、IL-10、INF-γ的检测,并分别比较这四种细胞因子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2、INF-γ水平降低(P<0.01),而IL-8、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儿EBV肺炎其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主要表现为Th1/Th2细胞平衡失调,提示机体存在相应的免疫功能障碍;对EBV感染性肺炎患儿及时进行细胞因子IL-2、IL-8、IL-10、IFN-γ等检测,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琼;姜函;徐秀娟;黄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婴儿脑型脚气病6例误诊报道

    婴儿脑型脚气病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所致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可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现回顾分析我院2004-2011年收治的6例婴儿脑型脚气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发生.1 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儿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1)母亲吃精白米;(2)可疑的临床表现;(3)可疑患儿给予维生素B1试验治疗获良好反应;(4)脑CT出现双侧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阴影可作为辅助诊断.患儿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3 ~11个月;2例来自当地农村,母亲产后有忌口1例,素食1例;4例来自南方务工人员家庭,饮食以精白米为主,均为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2例母亲有腓肠肌疼痛、手足麻木感;误诊时间短40h,长4d.主要临床表现:哭声低哑6例,精神萎靡5例,呛咳4例,吸吮无力5例,四肢活动少5例,肌张力低下5例,腱反射减弱5例,竖颈困难4例,眼睑下垂4例,呼吸浅促4例,心率增快4例,嗜睡3例,腹胀3例,便秘2例,腹泻2例,呻吟2例,面色灰白3例,呼吸节律不整2例,浮肿1例,烦躁不安1例,抽搐1例.部分伴有营养不良(轻度)、佝偻病(活动期)、缺铁性贫血(轻~中度)、支气管肺炎.

    作者:图雅;杨慧敏;赵立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百草枯中毒3例救治体会

    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类的除草剂,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吞服后会损伤大部分内脏器官,致死率极高.儿童百草枯中毒报道较少,因早期无特殊表现,很多儿科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我院儿科每年收治各类中毒患儿数百例,但近20年来仅2012年首次收治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现总结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1:男,11岁,主因“自服百草枯后恶心、呕吐3h余”人院.患儿于入院前3h余因和父母赌气自服20%百草枯一口,10 ~ 20 mL左右,家属10 min后发现并立即予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绿色液体.随即送往当地医院,急予洗胃、补液等处理,后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遂转至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李佳骏;徐玲玲;梁丽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米卡星致神经肌肉综合征2例

    1 病例资料患儿1,男,4个月,因“腹泻4d,呼吸浅慢,口周青紫1h”入院,患儿4d前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含奶瓣,每日4~5次,量少,无少尿,无发热.在当地诊所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婴儿素等治疗,症状无减轻.3h前在当地诊所给予阿米卡星100 mg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 min后,患儿口周青紫,呼吸表浅,哭闹,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T 37.5℃,P 164次/分,R 36次/分,Wt 5.5 kg;全身皮肤粘膜弹性好、无干燥,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呼吸表浅、不规则,眼窝无凹陷,鼻翼扇动,口周青紫;两肺呼吸音粗,第一心音增强、律齐,心率164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肠鸣音亢进.患儿输液前未用其他药物.入院诊断:(1)小儿腹泻;(2)阿米卡星所致不良反应?立即吸氧,静脉滴注纳络酮,补充钙剂,6h后病情明显好转,呼吸规则、平稳,住院7d,痊愈出院.

    作者:张亚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与心得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改变,仅仅局限于药品调剂和供应的药学服务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1].药师工作的重点从“以药品为中心”开始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2].临床药学主要是通过药师进入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我院自2009年逐步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从初的编写《药讯》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ADR),发展到参加查房和病例讨论、处方和医嘱点评、书写药历和用药咨询等.现将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一总结,以供基层医院同行参考.

    作者:刘姗娟;康勤洪;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颠胃酸口服液中枸橼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颠胃酸口服液中枸橼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磷酸缓冲液(pH 3.0),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枸橼酸在5.0 ~ 150.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0.5913X+0.5236(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8.0%,RSD=1.35% (n=9).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便捷、重现性好,适用于颠胃酸口服液中枸橼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汪新体;常明泉;杜士明;王刚;汪依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质量评分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的27篇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在总有效率、退热时间、退疹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差,尚需设计更加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结论.

    作者:曲晓宇;周微;张四喜;张欣;陶娌娜;董雷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