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则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组复发率4.0%,低于对照组的18.0%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呼气流速率(PEF)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比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临床效果更好,能更快改善临床症状,且使用安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伟静;周文娣;焦常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和心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并发肺炎和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疗效.方法:将80例年龄为2~36个月的先心病并发肺炎和心衰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1g静脉滴注7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力衰竭、肺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的76.9%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射血分数增加、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用于治疗小儿先心病并发肺炎和心衰疗效好,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心衰,促进肺炎痊愈.

    作者:刘华君;刘文彬;许红波;汤雪晴;王太森;吕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变化的长期随访研究

    目的:通过对24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至少2年的定期随访,调查患儿体质指数(BMI)的变化及肥胖发生率.方法:以2006-2010年在我院确诊并以GnRHa治疗至少2年的24例ICPP女童为研究对象.在应用GnRHa治疗期间每3~6个月复查一次GnRH激发试验,使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均抑制在发育前水平,随访患儿年龄、骨龄、身高、体质量、BM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8.33% (2/24) ICPP女童BMI超过1个标准差分数(SDS),视为超重,无一例ICPP女童BMI超过2个SDS;治疗结束后,2例原有超重的ICPP女童BMI-SDS仍超过1个SDS,但未达到2个SDS;治疗期间平均BMI-SDS无明显变化,每个患儿的BMI-SDS均未明显增加(P>0.05).治疗结束后的BMI-SDS与治疗前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ICPP女童应用GnRHa治疗不会引起BMI增加,而原有超重或肥胖的性早熟患儿仍会按原有轨迹发展,需警惕其可能发展为成人肥胖症.

    作者:蔡锡顶;白敏;李珍;顾承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10% NaCl0.6 mL+灭菌注射用水1.4 mL)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喘息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住院患儿213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109例和对照组10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溶于3%高渗盐水2 mL雾化吸入,对照组则将上述药物溶于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3次/天,疗程5~7d.观察两组患儿入院后72 h临床严重性评分(CS)、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疗组入院后72 h CS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及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溶于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祛痰效果明显,能较快改善各种常见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绍华;李湘玲;邱建武;刁诗光;刘玉华;蒋英;邱燕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芬太尼预防全凭静脉麻醉小儿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芬太尼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行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84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芬太尼组各42例.手术完成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而芬太尼组则给予0.25 μg/kg芬太尼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躁动分级、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监测指标水平等.结果:芬太尼组患儿轻度躁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1.4% μs14.3%,P<0.01),中度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2%vs 69.0%,P<0.01),重度躁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及不同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脑电双频指数等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可有效预防全凭静脉麻醉行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术后躁动,且对麻醉恢复及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作者:祝芳琴;刘建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肌肉注射咪达唑仑治疗儿童急性惊厥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咪达唑仑治疗儿童急性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就诊的急性惊厥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2 ~0.3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地西泮0.3~0.5 mg/k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惊厥平均控制时间为(3.37±1.51) min,对照组惊厥平均控制时间为(2.96±1.85) min,两组惊厥控制有效患儿平均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咪达唑仑治疗儿童急性惊厥起效快、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王军华;刘胜;何杰书;程敏贤;刘波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小儿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94例慢性咳嗽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对照组47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每次0.25 ~0.50 mg,每天2次,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测量患儿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组咳嗽评分分别为(1.95±0.38)分、(0.82±0.21)分、(0.57±0.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4±0.42)分、(1.44±0.37)分、(1.04±0.11)分(P<0.01);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治疗4周后、8周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全部正常,对照组仅部分患儿CRP水平正常.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缓解小儿慢性咳嗽症状,降低血清CRP水平,促进炎症消除.

    作者:涂芳芳;曾绮丹;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陷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病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陷病(OTC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例新生儿OTCD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对我国已报道病例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TCD病例临床罕见,缺乏家族史,已有报道女性多为迟发性,男性多为新生儿期发病,临床表现与血氨水平、酶缺陷程度有关,多以消化道和神经精神病症为主,发病越早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急性期血氨显著增高,尿有机酸分析示乳清酸明显增高,血氨基酸分析多提示瓜氨酸降低、谷氨酸增高和鸟氨酸增高.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急、慢性脑病患者应进行血氨测定,并行血、尿质谱分析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应行OTC基因检测及家系分析,明确突变类型.

    作者:周平;周北燕;马丽亚;卢光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临床症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呼吸道管理、抗病毒(利巴韦林或重组人干扰素α-1b)、适量补液、吸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溶液)及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止咳、化痰、吸痰等治疗.观察组辅以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4 mg,每日1次,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随访6个月观察喘息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喘息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患儿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或预防喘息复发和哮喘.

    作者:李瑶;邹萍;李国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孢克肟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头孢克肟颗粒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2~5岁患儿198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32例,急性肺炎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每次3 mg/kg,2次/日,冲服;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阿莫西林200 mg,克拉维酸28.5 mg)治疗,40 mg/kg,2次/日,冲服.10 d后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干预前后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耐受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84.8%,观察组总有效率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检测总阳性率61.1%,对照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为70.4%,观察组为7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颗粒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均安全、有效.

    作者:韩桂贤;杨欣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儿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1-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196例鲍曼不动杆菌(Ab)医院获得性肺炎惠儿的临床资料,分为PDRAb组62例和非PDRAb(non-PDRAb)组134例,并对发生PDRAb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中有62例感染PDRAb(31.6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Ab前机械通气时间(OR=3.25)、PICU住院时间(OR=5.91)、危重症评分<70分(OR=6.81)、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OR =4.62)、鼻饲喂养时间(OR=4.15)、吸痰次数(OR=4.4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2.76)和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5.37)是P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严重、住院时间长、滥用抗菌药物和多种接触性操作易导致PDRAb医院感染性肺炎发生.加强无菌管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PDRAb感染发生和蔓延的关键.

    作者:汤小英;熊小雨;刘成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家医院门急诊环境下输液配置微生物污染情况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在医院门急诊环境下输液配置及存放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A、B、C三家医院的门急诊环境下按无菌操作法配置静脉输液各400份,操作时分别穿刺1、3、6、9次各100份,配置完成后分别放置0、2、4、6、8h各20份,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项下规定的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结果:三家医院培养的微生物阳性结果共147份(12.25%,147/1 200).A、B、C三家医院的阳性结果分别58例(14.50%)、47例(11.75%)、42例(1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次数是影响输液微生物污染的因素,不同放置时间段内均可发生微生物污染.结论:医院门急诊环境下配置和放置输液存在一定微生物污染风险,尤其在儿童医院,输液配置应在净化环境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配置完成的输液应尽快使用.

    作者:徐萍;罗建华;阮大山;王伟;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2年我院儿科门急诊处方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儿科门急诊用药情况和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从我院2012年门急诊处方中随机抽取每月两天的处方,分析基本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抽取处方11 288张,平均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为2.81种,不合格处方率为6.18%,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0.8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73.45元.结论:该院儿科门急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作者:董凤琦;冯玉军;马娜;安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xcel在新生儿静脉营养输液配制中计算营养素和热量的应用

    目的:设计临床快速生成和审核全静脉营养处方的相关程序,为静脉营养液的快速配制和审核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按照相关要求,输入计算公式,制作全静脉营养处方生成和审核程序.结果:开具处方时直接在表格中输入给定用量,即自动生成全静脉营养处方.审核处方时直接在表格中输入处方用量,即自动生成全静脉营养液的各项参数.结论:使用Excel电子表格程序计算全静脉营养液参数快速准确,可以用于临床全静脉营养处方的生成和审核.

    作者:时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佳药物治疗方案,以低成本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并引入决策树模型,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儿童支气管肺炎的1 529个病例,根据给药方案分成13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13种治疗方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头孢替唑钠-头孢曲松钠)治疗方案成本小,成本-效果比值低.结论:头孢替唑钠-头孢曲松钠给药方案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佳方案.

    作者:丁翔宇;张古英;李成玲;王建欣;尚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β疱疹病毒,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Congenitalhuman cytomegalovims infection,cHCMV)是人类常见的先天性病毒感染,它可以由母亲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国外报道[1]先天性HCMV感染率为0%~6.2%,平均0.64%.先天性HCMV感染的活产儿中5% ~ 10%有症状,而90%无症状,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陈功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治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归属于人疱疹病毒科、β疱疹病毒亚科,为双链DNA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中基因组大的DNA病毒.HCMV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尤其是尿液、唾液、血液和生殖器分泌物)在人群中传播,人对HCMV普遍易感.在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密度大的国家,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高.在社会经济水平中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在40%~ 60%,而在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则超过80%.在发展中国家,80%的儿童在3岁前易感染,至成人期几乎所有人群均感染过HCMV[1].

    作者:张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影响

    1972年Liggins和Howie首先报道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促进胎肺成熟,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病死率[1].此后,GCs被广泛用于围产医学中.近10年来,产前应用GCs有反复多疗程趋势,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产前应用GCs可能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虞灿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分子机制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达5%~10%,在早产儿中高达30%[1].血管瘤有动态生长和自行消退的特点,尽管大部分血管瘤是无害的,且85% ~ 90%的可自行消退,仍有一部分可导致毁容和其他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过去的治疗方案包括激光、手术、冷冻及口服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干扰素、环磷酰胺等,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局限性和较大副作用.2008年Léauté-Labrèze C等[2]在使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治疗1例心肌病和1例心输出量增加的血管瘤患儿,偶然地发现患儿的血管瘤萎缩变小.于是,他们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另外9例血管瘤婴儿,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作者:胡梦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激活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大脑皮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活性的变化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参照Rice法制备HIBD模型.将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组),每组按照观察时间依次分为6h、12h、1d、3d、5d、7d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法和Westem Blot法显示LAMP.2A在S组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SF组LAMP-2A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较S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3d达到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下降;SF组LAMP-2A的表达水平在6h、12h、1d较C组高(P<0.05),但其3d时峰值表达水平较C组低(P<0.05).结论:HIBD时存在CMA现象,参附注射液在早期能促进LAMP-2A大量表达,后期则抑制其过度表达,从而对HIBD后的新生大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芳芳;王军;刘芳;刘文强;杨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型糖尿病患儿骨密度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52例T1DM患儿为T1 DM组,4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定量骨密度超声仪测定儿童腓骨远端的骨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T1DM组的骨密度水平、血清25-(OH) D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1DM患儿骨密度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作者:陈永兴;卫海燕;付东霞;沈凌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对指导小儿肺炎抗菌治疗策略的价值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指导抗菌治疗策略在小儿肺炎优化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患儿272例,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观察组)142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30例.观察组在入院第1、3、5、7天检测PCT水平,通过检测血清PCT水平来指导抗生素使用,如PCT<0.25 μg/L停用或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由医师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时间、预后以及观察组患儿经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5.42±0.48)d vs (7.82±1.02)d,P<0.05],抗生素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3.4% vs 96.2%,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24±0.35)d vs(8.76±0.76)d,P<0.05),但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使用抗生素患儿经抗生素治疗3d后PCT水平较入院时降低(x2=12.52,P<0.05),治疗5d及7d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x2=15.86,18.86,P<0.01).结论:动态监测PCT水平可指导小儿肺炎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范江花;曾晓辉;姚小玲;刘玉凤;曾方玲;朱丽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马桑果中毒32例临床分析

    马桑(Coriaria sinica)属马桑科马桑属植物,又名闻鱼儿、醉鱼草、毒空木、千年红、四联树等,果实多浆味甜.马桑为多年生落叶灌木,重庆市梁平县山区多见,每年4-6月马桑果成熟时常被儿童采摘误食而引起中毒.本文回顾分析了32例马桑果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救治马桑果中毒患儿32例,均为重庆市梁平县山区儿童,均有误食马桑果史.男19例,女13例;年龄4 ~13岁,平均6.5岁,其中4岁~7岁22例,>7岁~13岁1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2例马桑果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李勇;刘万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