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磷酸铝凝胶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及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小檗碱联合磷酸铝凝胶灌肠,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81,P<0.05);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大便常规正常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磷酸铝凝胶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荣;谢晓丽;杨静;吴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9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只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62例患儿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柴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与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MAS患儿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B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愈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治愈率高于A组,病死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MAS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气管内注入给药.
作者:郝莉霞;王飞;马晓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RM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激素有助于改善RMP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陆卫娟;姜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呼吸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编号,奇数设为治疗组,偶数设为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进行早期呼吸支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及nCPAP治疗.对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暂停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率、撤机时间、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暂停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率、撤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应用于VLBW早期呼吸支持,不仅能缩短VLBW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减少呼吸机使用率及使用时间,还能减少BPD发生率,能更好提高VLBW生存质量.
作者:谭艳鸣;饶钒;易明;段娓;王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BPD早产儿81例,按照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24例和中重度组57例,对其围产期情况、母孕期情况、合并症、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衰竭、动脉导管未闭(PDA)、先天性心脏病、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比例高于轻度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轻度组,日增长体质量低于轻度组(P均<0.05).两组在性别、胎龄、胎数、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产前激素及出生后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积极防治RDS、肺出血、消化道出血、PDA等合并症是减少早产儿BPD的关键,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岳伟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472例,其中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治疗的236例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入院治疗的患儿236为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系统化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危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反复穿刺、纠纷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针头脱落、刺伤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011,P>0.05);对照组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实施系统化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各类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危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海燕;王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术前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在儿童门诊手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探讨门诊手术患儿静脉泵注DEX作为术前用药的合理剂量.方法:选取门诊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75例,年龄1~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DEX 1.00 μg/kg(D1.00)组、0.75 μg/kg(D0.75)组、0.50 μg/kg(D0.50)组各25例.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三组患儿分别于10 min静脉泵注DEX1.00 μg/kg、0.75 μg/kg、0.50 μg/kg,用药30 min后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0)、用药后20 min(T20)、用药后30 min(T30)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并于T10、T20、T30记录患儿镇静评分、儿童麻醉诱导合作评分、患儿入睡所需时间(镇静评分达4分)、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结果:D0.75组与D1.00组镇静评分、麻醉诱导合作评分和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1.00组较D0.75组患儿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D0.75组与D0.50组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0.50组较D0.75组入睡所需时间延长,同时麻醉诱导合作评分降低(P<0.05).结论:DEX作为儿童术前用药,对自主呼吸没有抑制作用,对生命体征影响小,且静脉泵注0.75 μg/kg DEX较0.50 μg/kg和1.00μg/kg为更适合的术前用药剂量.
作者:杨飞;徐颖;涂生芬;刘立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浙江省三门县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i)的生物分型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部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7 14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进行生物分型,使用生物鉴定仪、鉴定卡、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结果:7 14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出337株Hi;生物学分型以Ⅱ型和Ⅲ型所占比例大,二者占全部Hi菌株的91.4%;337株Hi 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2.64%(110/337);Hi的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中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Hi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利福平、氯霉素等的敏感率均大于90%,对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敏感率均大于80%.结论:2013年—014年三门县儿童呼吸道Hi生物学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且Ⅱ型产β-内酰胺酶的几率高,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利福平、氯霉素等的敏感率均大于9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是治疗Hi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丁正祥;王义长;徐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23例儿童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药师会诊结果的分析,为专科临床药师会诊提供指导依据,为评估药师与临床学科间的合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儿科临床药师在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为23例儿童泌尿外科抗细菌感染治疗的25份会诊建议及相关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有明确尿培养感染致病菌及感染程度将患儿分为A组(尿细菌培养阳性)、B组(无尿培养结果但感染明确)、C组(有明确的泌尿系统感染高危因素),对三组患儿抗菌治疗方案的调整、医师的接受程度及患儿调整后的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分别为11.86/HP和14.30/H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泌尿系统感染阳性症状的发生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致病菌以G-菌为主,占72.7%;药师会诊提供的具有明确目标致病菌的治疗方案调整率及医师对会诊的接受率均达100%;临床药师会诊后,经更换或调整患儿的抗菌治疗方案,患儿均全部治愈.结论:临床药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药学监护中,对缺乏尿路感染主要证据的患儿,可以根据尿路感染其他相关指标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做到对目标致病菌的有效抗感染治疗,而特定抗菌谱的选择、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是成功的关键.临床药师在药物应用的专业性方面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
作者:张春;方晓亮;李方;卜书红;陆晓彤;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SPN)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儿科病房分离的74株肺炎链球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2012年CLSI标准进行判读.结果:SPN对常用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5.5%、62.1%、35.3%、24.2%和21.2%;对青霉素耐药的SPN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明显增加,约为对青霉素敏感SPN的5~8倍;并且SPN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6.8%;但尚未检测出对厄他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菌株.结论:儿童SPN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隆滟丹;唐小飞;张艳;陈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慢性肺疾病(CLD)的常见形式,由Northway等于1967年首次提出.该病常继发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好发于孕周30 ~34周的早产儿,命名为传统BPD.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生后呼吸支持及产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早产儿存活率提高,同时也使BPD演变成一种新型临床类型.新型BPD是一种轻度的纠正胎龄36周时仍需氧支持的早产儿CLD[1].既往认为BPD病因多为生后感染、气压伤、容量伤导致的肺纤维化和氧毒性.
作者:吴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遗传性血友病A的男性发病率约为1/5 000[1],其抑制物的产生率报道不一,累积发生率可达32.4%[2].抑制物的产生导致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无效、增加治疗费用及出血风险,成为临床治疗血友病面临的严重问题.抑制物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基因突变类型及预防治疗因子使用剂量[3].目前,对于产生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者治疗难度主要集中于急性出血的处理及抑制物的彻底清除两大方面.
作者:陈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学龄期及青少年期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是5~15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常见病原,占10%~30%[1],且有逐年增高趋势.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有些病例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常规治疗≥7 d后,临床症状加重,高热持续不退,肺内病变加重甚至出现肺外并发症,称之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2-3].
作者:贺晓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的酶缺乏所致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是CAH常见的一种,约占90%~95%.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分为典型类型和非典型类型两种.典型类型发病率约为1∶15 000[1],包括失盐型和单纯男性化型,临床表现严重,常在生后即出现症状,因此容易诊断;非典型21-OHD已经成为了人类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之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1000,在犹太人、爱斯基摩人和某些近亲结婚的种族中发病率更高,分别可达1∶300甚至1∶30[2].
作者:朱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延长3s以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10 s以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不在其正常范围均视为异常.出血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疾病的30%,凝血功能障碍是其重要原因,约占我国小儿出血性疾病的12%[1].凝血功能障碍患儿常见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的出血及深部组织血肿等,严重者因颅内出血致死或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主要病因为凝血因子缺乏,而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较多且发生率高.
作者:欧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对哮喘患儿Ig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73例哮喘患儿及56例健康儿童的IL-4和IL-13基因限制性长度片段,及不同基因型患儿IgE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患儿IL-4基因-589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与健康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IL-13基因+1923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与健康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基因-589和IL-13基因+1923位点T等位基因患儿IgE水平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患儿(P<0.01).结论:哮喘患儿IL-13基因多态性与健康儿童不同,IL-4基因-589位点和IL-13基因+1923T等位基因是导致哮喘患儿IgE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
作者:王红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氯胺酮对SD幼鼠海马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10日龄的SD幼鼠3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2只.A组注射生理盐水50 mg/kg,B组注射氯胺酮25 mg/kg,C组注射氯胺酮50 mg/kg.24 h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G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图像分析软件处理后得知,A组、B组、C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187.43 ±7.98、164.87±8.35、154.31±6.9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GAP-43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87.45±14.98)个/mm2、(66.48±12.36)个/mm2、(35.32±9.93)个/mm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胺酮可明显降低SD幼鼠海马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其影响幼鼠神经系统发育有关.
作者:应迪琪;严海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患儿SH2D1A mRNA表达情况,探讨SH2D1A mRNA表达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初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EB病毒感染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EB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SH2D1A mRNA表达水平,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EB病毒感染组共32例,其中普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普通组)20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组)9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慢性组)1例,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组)2例;对照组10例.各组与对照组SH2D1A mRNA的相对中位表达量分别为25.78、40.14、38.72、18.27、4.65(H=10.68,P<0.05),EB病毒感染组患儿的SH2D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慢性组SH2D1A mRNA表达水平较普通组、噬血组升高(P<0.05),但重症组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2D1A mRNA表达水平与初诊时低的纤维蛋白原、C1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EBV-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EBV感染患儿外周血细胞SH2D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张慧;袁远宏;袁鹤立;欧阳文献;李双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1].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暴发流行,尤其EV71引起的重症HFMD发病率较高.现对大连地区2010-2011年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景淑军;李悦;刘艳;薄志坚;刘丹红;栾明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头孢呋辛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蛋白的合成促使细菌细胞的溶解而达到抗菌的作用,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均敏感,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3].随着该药在临床广泛应用,头孢呋辛的不良反应(ADR)报道亦日趋增多.本文报道1例4岁患儿在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中出现的罕见迟发性过敏反应.
作者:李波;姜黎;蔡亚南;尚天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第一个获批具有儿童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同时是目前我国具有儿童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专业数量多的机构.截止2015年5月,共承担了110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承接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在各专业分布不均;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类别分布不均以及不同专业间药物临床试验完成质量差别大.本文从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艳菊;王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1 概述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科人群的脏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即使在儿科人群的不同年龄段,其躯体和心理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利用成人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儿科人群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在同属儿科人群范围内,多数情况下也不能完全由大年龄段人群的数据直接推导于小年龄段人群,特别是新生儿.对于支持批准用于特定年龄段儿童的药品,应有相应的儿科人群临床试验数据予以支持.因此,规范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对于保护受试者的权益,获得质量良好的研究数据,确保儿科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十分重要.
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