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17年12期文献
  •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对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88例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口服氟哌啶醇治疗,先给予1.0 mg/d,每周加量1次,至症状消失或达大剂量6.0 mg/d.试验组予以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先给予2.5 mg/d,每周加量1次,至症状消失或达大剂量10.0 mg/d.两组患儿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采用YGTSS评分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中分别失访3例和5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P>0.05).治疗8周后,两纽患儿血清IL-6、IL-8水平较前明显上升,TNF-α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患儿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同时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6.32%,(x2=4.07,P<0.05).采用TESS评分评定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39,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氟哌啶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通过升高血清IL-6、IL-8和降低血清TNF-αt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及抑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翁蔚琪;胡文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混合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hBoV)混合感染的情况及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8 711例,收集鼻咽分泌物,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鼻病毒(hRV),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常见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InfB、副流感病毒1型(Pinfl)、PinfⅡ、PinfⅢ、腺病毒(ADV).结果:8 711例标本中,hBoV阳性358例(4.11%).358例hBoV阳性患儿中,92例(25.70%)存在混合感染,常见混合的病原为hRV、RSV和PinfⅢ.与单纯hBoV感染患儿相比,hBoV混合感染患儿月龄小(15.8个月 vs 20.3个月)、入院前病程长(12.1 d vs 9.5 d)、喘息发生率高(63.04% vs 48.12%)(P均<0.05),但两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紫绀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苏州地区儿童hBoV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但混合感染并不加重病情.

    作者:何香萍;王宇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布拉酵母菌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厌食症的疗效及其对患儿微量元素与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与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厌食症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及健胃消食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0.25 g,qd,温开水冲服)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 mL,qd,口服)治疗,连用8周;对照组仅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铁和锌)、血清脑肠肽[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的增加量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失访2例和4例(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清铁、锌、GAS、MTL及β-EP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的增加量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厌食症的效果确切,能促进患儿的消化,增加食欲和食量,增加患儿的体质量及血红蛋白水平,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儿脑肠肽分泌与释放,升高血清GAS、MTL和β-EP水平.

    作者:李司鹏;蓝陈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肠动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FD患儿15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每次0.3 mg/kg,3次/天,14 d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5~10 mL/次,3次/天,14 d为一疗程.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使用ELISA法检测,胃窦排空率使用超声显像测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AS和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195.64±35.27) ng/L]高于对照组[(169.84±31.25) ng/L],治疗后观察组SS[(21.43±4.16) ng/L]低于对照组[(27.38±5.07) ng/L,P<0.05)].清晨标准试验餐后30 min、60 min和90 min观察组胃窦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可以显著增加FD患儿的胃肠动力,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作者:王秋影;陈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双水平正压通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12、24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 h后的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4h后的pH,治疗12、24 h后的PaO2、Pa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nCPAP,且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NRDS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国健;茅红英;许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加强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分析2009-2015年我院两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病情进行评估.所有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均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中儿童结核病管理明确诊断.结果:3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中,6例接种卡介苗但上臂未见卡疤,29例存在脑外结核感染,8例前囟隆起,3例存在动眼神经麻痹,5例存在面瘫,6例诉有视物模糊.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实验29例阳性.5例体液免疫低下,16例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扩张,9例丘脑及基底节低密度灶.10例存在大小脑半球脑沟裂稍增宽、加深.6例经未闭前囟行侧脑室穿刺减压,4例患儿行脑脊液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好转后转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5例放弃治疗出院,3例死亡.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颅内感染的危重病患儿需警惕重症结核性脑膜炎,T-SPOT.TB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辅助手段,脑脊液脑室穿刺减压或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改善预后有帮助.

    作者:周雄;张新萍;胥志跃;卢秀兰;杨梅雨;范江花;肖政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的85.0%及67.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4.27±1.56)d、咳嗽消失时间(8.12±2.02)d、啰音消失时间(4.84±1.62)d、胸片吸收时间(10.86±1.87)d,均短于对照组的(5.16±1.82)d、(9.35±2.62)d、(5.63±1.53)d、(13.28±2.49)d;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增加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患儿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刘茂花;刘成军;于凤飞;李兴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加丙种球蛋白,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对两组患儿腹痛、血便、皮疹消退情况、呕吐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血便消失时间分别为(2.8±0.7)d、(3.4±2.1)d、(4.8±0.6)d,对照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血便消失时间分别为(5.5±1.7)d、(6.0±2.6)d、(10.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复发2例(4.8%),对照组复发9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有效缓解症状,见效迅速,复发率较低.

    作者:孙群英;雷霞;周玉;吴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并发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LCZ)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合理选用抗组胺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58例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Z组、地氯雷他定(DLT)组和安慰荆(PLB)组各86例.三组患儿分别口服LCZ溶液0.250mg/kg、DLT糖浆0.125 mg/kg和5%葡萄糖溶液0.500 mL/kg,每晚1次,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调节剂、呼吸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时记录三组患儿变应性鼻炎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临床评分,比较静脉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总IgE(TIgE)水平、呼气峰流i速/预计值(PEF/PDV)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CZ组、DLT组和PLB组患儿各失访7例、5例和8例,纳入研究试验者LCZ组79例、DLT组81例、PLB组78例.入院时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第1天时临床评分均下降,PEF/PDV和FEV1/FVC改善,血气分析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临床评分、EOS计数、TIgE水平、PEF/PDV、FEVI/FVC、血气分析结果等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较少,且LCZ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Z溶液和DLT糖浆治疗过敏反应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病情,LCZ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DLT高.

    作者:吴俊超;杨静清;宋道兵;邬随焕;刘厚存;江广春;龚书文;汪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例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分析重症支气管肺炎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重点.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在患儿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过程中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使患儿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加入医疗团队,参与药物治疗过程,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儿治疗费用.

    作者:李兰兰;吴珠明;谭建伟;代伟;晋梅;张福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儿科2016年1-6月支气管肺炎病原学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支气管肺炎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 172例,采集深部痰液标本1 001份,即送检验科检验,根据检验报告统计分析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001份痰液标本分离菌株221株,阳性率为22.08%.221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64株(28.96%),革兰阴性菌147株(66.52%),真菌10株(4.52%);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共163株(73.76%).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泰利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流感嗜血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氨曲南、阿奇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我院儿科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初始经验性用药主要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占92.06%.结论:我院儿科支气管肺炎病原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别明显,我院儿科治疗支气管肺炎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林素梅;莫海玲;张守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参与儿童重症监护室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抗感染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PICU患儿的治疗过程,开展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根据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使患儿获得完善的个体化治疗,及时发现临床用药问题,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只有深入临床参与治疗过程,才能真正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使临床药学工作日趋成熟和完善.

    作者:龚文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104份儿科住院病历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规范儿童超说明书用药、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从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1 279份儿科住院病历中抽取104份(8.13%),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审核病历中的用药医嘱,依据药品说明书及药学知识判断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份病历共包含用药医嘱1 739条,涉及18类81种药品,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医嘱412条(23.69%),涉及药品类别主要为抗病毒药、维生素和矿物质、呼吸系统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前3位依次为超剂量(33.98%)、超适应人群(25.24%)、超适应年龄(19.42%).结论:我院儿科住院医嘱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应逐步完善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监管,以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支文煜;张桂芬;唐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例川崎病合并G-6-PD缺乏患儿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G-6-PD缺乏患儿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川崎病合并G-6-PD缺乏患儿的治疗过程,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时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患儿药物治疗过程的药学监护,使患儿获得完善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将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使临床药学服务在提高医疗治疗水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淑贞;薛晓燕;秦又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现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有将近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其流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1].在乙肝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降低乙肝危害的基本措施.然而,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B virus infection)不仅发生在一般人群中,也可发生在免疫接种后的儿童中[2].笔者就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葛聪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研究进展

    患儿在术前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学龄前儿童表现尤为突出.患儿术前持续性的焦虑状态不仅导致麻醉诱导不能顺利进行,还会增加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甚至导致患儿术后适应力行为异常[1].理想的术前镇静用药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效可靠的镇静效果,使麻醉诱导可以顺利进行;易于实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需求量;预防气道分泌物过多.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α2肾上素受体激动剂,有剂量相关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的作用,能抑制腺体分泌,并且对呼吸抑制轻微[2],在小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虹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癫痫患儿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因素

    癫痫是一种大脑具有产生持续性痫性发作的倾向,并且伴有神经系统、认知功能、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后果的疾病.全球癫痫患病人数已达6 500万[1],其中儿童发病率较高,有很多呈年龄依赖性的癫痫综合征,发作难以控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以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冲动及多动为核心症状的儿童常见行为障碍.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将ADHD分为3种类型: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障碍型和混合型.普通ADHD患儿以混合型多见,而癫痫患儿共患ADHD以注意力缺陷型为主[2].

    作者:华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癫痫(epilepsy)是神经系统~种慢性发作性疾病,有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其发作.全球估计有约5千万人受累,其中80%在发达国家[1].Gaitatzis A等[2]的研究发现,癫痫可影响患者寿命,其病死率是普通人的2~3倍,致残率高达25.0% ~ 30.3%,但这种不良影响在经过长期、规范治疗后是可以发生改变的[3].癫痫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高达0.03% ~ 2.20%,对其生长发育及将来的学习、生活均会造成不良影响[4].有研究发现,癫痫频繁发作、使用多种抗癫痫药物、发作类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精神及行为异常问题增多[5],而抗癫痫药物本身或使用不当均可加重上述问题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甚至治疗失败.本文将对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苯二氮革类、丙戊酸、卡马西平、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尤其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为儿童神经专科医师对癫痫患儿用药选择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者:刘星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樱桃叶水煎液的抗氧化及降糖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樱桃叶水煎液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大鼠糖耐量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测定血清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樱桃叶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正常大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给予樱桃叶水煎液后,血清中SOD、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樱桃叶水煎液可显著抑制正常大鼠给予蔗糖后的血糖升高,体外实验中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樱桃叶可增强免疫低下小鼠抗氧化能力,并且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而抑制餐后血糖升高.

    作者:王志东;蒲春文;梁晗业;原新;徐志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出生后3d内肠道菌群定植及大便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于我院出生的86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剖宫产分娩的49例新生儿纳入剖宫产组,经阴道自然分娩的37例新生儿纳入自然分娩组,分别采集新生儿分娩后3d内每天的大便标本并对其性状进行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大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大便频率为(2.8±1.1)次/天vs(2.4±0.9)次/天、性状评分(2.9±0.4)分vs(3.0±0.5)分(P>0.05);剖宫产组患儿大便pH高于自然分娩组(6.9±1.0 vs 5.9±0.7,P<0.05).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生后第1天粪便双歧杆菌数量差异不明显[(5.63±0.65)lg拷贝数/g vs(5.70±0.72)lg拷贝数/g,P>0.05],但生后第2天、第3天剖宫产组的双歧杆菌数量少于自然分娩组[(6.34±1.01) lg拷贝数/g vs(7.38±1.11)lg拷贝数/g、(6.61±1.07)lg拷贝数/g vs(7.81±1.31)lg拷贝数/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后3d内,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剖宫产组的乳酸杆菌数量始终少于自然分娩组[(4.62±0.72)lg拷贝数/gvs(5.81±0.39)lg拷贝数/g,(4.70±0.82) lg拷贝数/g vs(6.35±0.98)lg拷贝数/g、(5.14±0.54)lg拷贝教/g vs(6.93±0.34)lg拷贝数/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有利于新生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而剖宫产则会影响这些菌群的正常定植.

    作者:武书丽;朱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肾脏1例

    1 病例资料患儿男,1岁,因“易出汗1个月,右上腹肿块20余天”来我院就诊.2016年2月1日家属无意间发现患儿右腹部包块,约鸡蛋大小,质软,无压痛,未予任何处置.自2月22日开始,患儿右腹部包块逐渐增大,排气及排便后症状无缓解,遂于3月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心率14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脐周腹围49 cm,大腹围53 cm,右腹部可触及大小约12 cm×12 cm包块,过腹中线,下缘位于脐下3 cm,质硬,无活动,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胸骨和四肢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CRP) 134 mg/L,乳酸脱氢酶3 870 IU/L,羟丁酸脱氢酶3 164 IU/L,烯醇化酶370 ng/mL,高草香酸8.3(0.2 ~4.3) mg/24 h,香草基杏仁酸60.5(3.4 ~51.4) mg/24 h;腹部B超示右肾上腺肿瘤,越中线,双肾动脉、腹主动脉中断,肠系膜上动脉穿行,腹腔干贴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腹部增强CT示右肾上腺肿瘤,肾积水,肝右叶下部受压,腹部大血管包埋、推挤;全身骨显像示第4胸椎及第1、2、3腰椎放射性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腹膜后恶性肿瘤Ⅳ期(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性大).患儿入院后治疗过程见表1.

    作者:赵扬;王军;孙岩峰;苗丽霞;袁海莲;李彦珊;刘秋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