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硫酸镁早期干预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及对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的效果及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变化,为针对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7.8 mmol/L)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地塞米松抗炎、甘露醇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利尿、肌苷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25%硫酸镁50~60 mg/(kg·d).两组疗程均为5~7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血糖(B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水平,记录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治疗72 h后,观察组DA、NSE、BG、WBC、CK-MB水平均降低,对照组仅NSE水平降低,且观察组NE、DA、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受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硫酸镁,能降低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减少激素副作用,减少或防止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刘绍华;邱燕玲;李湘玲;刁诗光;肖小兵;邱建武;谢国粦;曾雅丽;黄冬梅;张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2岁ASA Ⅰ~Ⅱ级择期行下腹手术的患儿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不给予药物进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儿的应激反应、氧化损伤、血小板活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后30 min、6h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12 h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0 min 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3% (4/30).结论:对于儿童下腹腔镜手术,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和血小板激活,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丽;王中林;彭明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维生素D对婴幼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25 (OH) D3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因肺炎住院的78例婴幼儿作为肺炎组,按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另外选取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62例婴幼儿作对照组,测定所有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再将肺炎组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1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血清25(OH) D3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1)婴幼儿肺炎组血清25(OH) D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7d后,维生素D治疗组血清25 (OH) D3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维生素D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非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维生素D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7.4%,高于非治疗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婴幼儿肺炎的诱因之一,在判断疾病轻重上也有一定的意义,维生素D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可缩短病程、改善疗效.

    作者:丁玲;李温慈;张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后5h开始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胆红素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于出生5h内即用奶瓶或鼻饲(口饲)喂服布拉氏酵母菌0.25 g,每天1次,连用5d.每天监测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动态变化情况.统计日龄1d、2d、3d、4d胆红素平均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日龄1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日龄2d时的胆红素均值为(11.28±2.88)mg/dL、日龄3d时为(13.71±3.35)mg/dL、日龄4d时为(14.68±3.41)mg/dL,观察组日龄2d时的胆红素值为(10.07±2.22)mg/dL、日龄3d时为(12.58±0.38)mg/dL、日龄4d时为(13.52±2.23) mg/dL,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8.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新生儿湿肺、新生儿肺炎发病率无影响(P>0.05).结论:早期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对其他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无影响.

    作者:徐景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评估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为(2.31±0.81)分,低于对照组的(3.70±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 (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 (7/40),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27,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几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单用头孢噻肟钠50~100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3 ~0.5mg/(kg·d),均静脉滴注给药,每次滴注时间>60 min,连续用药7~10d.两组对症支持治疗相同,治疗期间不应用其他抗生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81.82%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影响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拉莫三嗪(LTG)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性别、起病年龄、起病前发育情况、发作类型、加用拉莫三嗪时的病程、单药/添加治疗、血药浓度等对拉莫三嗪疗效的影响.结果:185例患儿纳入研究,无发作率16.2%,有效率38.9%,无效率44.9%,总有效率55.1%;单因素分析显示,起病前发育情况(P=0.002)及发作形式(P=0.072)与拉莫三嗪疗效相关;经多因素分析,仅起病前发育情况与疗效相关[OR=2.67,95% CI(1.39,5.10),P=0.003].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有一定的疗效,患儿起病前发育情况与拉莫三嗪疗效相关.

    作者:韩颖;张仲斌;王颖慧;王云秀;王丽;张月华;吴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两种剂量奥美拉唑静脉滴注预防危重患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0.5 mg/kg和1.0 mg/kg两种剂量奥美拉唑对危重患儿胃内pH、消化道出血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综合重症监护室消化道出血危重患儿6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2例,A组患儿静脉滴注0.5 mg/kg奥美拉唑,B组患儿静脉滴注1.0 mg/kg奥美拉唑,观察患儿用药后48 h内的胃内pH、pH>4的时间百分比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奥美拉唑治疗后患儿胃内pH>4的时间占研究总时间的57.8%;两组患儿24 ~48 h胃内pH>4的时间百分比及平均胃内pH均明显高于0~24 h(P<0.01);B组24 ~ 48 h胃内pH>4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儿血浆奥美拉唑水平高于A组,但B组患儿血浆奥美拉唑水平和胃内p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静脉滴注0.5 mg/kg和1.0mg/kg两种剂量奥美拉唑在24h内对胃内pH均未实现足够的碱化.对于24 ~48 h胃内pH>4时间百分比,1.0 mg/kg剂量组明显高于0.5 mg/kg剂量组.

    作者:曹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儿血清IgE、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E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3.68%)和总有效率(94.74%)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IgE、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E、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作者:刘晓玲;查梅宝;陈梅俐;周红英;郑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相关因素及用药情况.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发生AAD的97例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生素使用时间、患儿年龄和抗生素使用种类数与AAD发病率的相关性,并对AAD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7 d患儿AAD发生例数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4岁患儿AAD发生例数与>4岁~14岁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生素联用种类数越多,AAD发病率越高,抗生素使用种类数与AAD发病率呈正相关(r=0.911);引起AAD的抗生素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患几年龄和抗生素使用种类数有关,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引起AAD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李金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短肠综合征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参与短肠综合征(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合理参与临床SBS药学监护的方法,发挥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小组(NST)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治疗过程,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和药学监护计划.结果: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维持生命,增强患儿的肠内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同临床医师、营养师优化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促进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方;周佳;金岚;丁亦凡;卜书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我院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影响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对我院门诊及病区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 671例患儿中,871例(52.12%)血药浓度为50~100μg/mL,10例(0.60%)血药浓度为0μg,/mL,719例(43.03%)血药浓度<50 μg/mL,71例(4.25%)血药浓度>100 μg/mL.患儿性别与年龄对丙戊酸钠有效血药浓度比率无明显影响(P>0.05),用药依从性及合并用药对丙戊酸钠有效血药浓度比率有影响(P<0.05).结论:应重视和加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作者:韩兆欢;王庆阳;任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我院361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361例ADR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儿(68.98%);涉及16类药品、96个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0.11%),其次为中药(13.02%)、抗肿瘤药物(5.2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85.32%);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9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医师和药师为ADR报告的主体,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98.61%).结论:应重点加强儿童群体ADR的监测,关注儿童专科用药ADR,强化临床药学监护,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王绚;徐进;许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哮喘的关系

    腺样体肥大与哮喘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两者的病因较多,临床上咳嗽的患儿常同时合并哮喘与腺样体肥大,虽然无确切资料表明两者的相关性,但腺样体切除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症状.早在两千多年前,盖伦医生就发现了清除鼻腔分泌物能改善肺部症状,随后通过流行病学、组织胚胎学、免疫病理学等方面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了上下呼吸道炎症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的结论,且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周妍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呼吸暂停(AOP)是指呼吸停止≥15 s,伴有氧饱和度<80%或心率<67%基线持续>4 s,伴有面色发绀或肌张力下降等.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与新生儿胎龄、体质量有关.胎龄30 ~31周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高于32~ 33周或34~ 35周,分别为54%、15%、7%,在矫正胎龄36 ~38周后可自行缓解.出生体质量<1 kg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约为84%,呼吸暂停发生率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1].呼吸暂停主要是早产儿呼吸控制中枢发育不成熟的结果,同时许多基础疾病也可导致呼吸暂停,它可导致低血氧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及长期预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作者:黄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肠道病毒71型致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早分离于1967年的加利福尼亚州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大便中[1],在分类学上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一种感染性极强且致病率较高的病毒.虽然EV71与普通的肠道病毒在电子显微下并无显著差异,但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却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中和抗体实验和免疫扩散实验中两者并无交互作用.因此,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EV71定义为一种新型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尤其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而其中脑干是常受累的区域之一,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BE)是重症HFMD患儿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EV71导致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对于HFMD临床救治和病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关君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发病机制及相关发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又称海绵状心肌,大部分患者以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为主,是胚胎期心内膜肌小梁致密化过程异常终止,形成以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隐窝为特征的心肌病.该病发病年龄从1.5 ~75岁不等.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NVM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但NVM确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着重从与NVM相关的发病基因进行总结分析,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病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丁润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早期诊断进展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得到提高[1],早产儿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关注,如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MBDP是由早产儿体内矿物质含量异常所导致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等骨骼改变的疾病[2],短期内可引起自发性骨折及呼吸系统疾病[3-4],且与早产儿近视有一定关系[3,5-6],长期影响则与儿童及成年期身材矮小有关[2-6].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时多已有明显骨量减少甚至发生骨折,因此,早期识别MBDP甚为重要.本文就MBDP常用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李高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浆N端脑钠肽原对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的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者120例,根据有无HF分为HF组55例和无HF组65例.测定两组患儿血浆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HF组NT-proBNP、LDH1、CK-MB和cTnI水平分别为27 944.73(18 042.12,30 981.10) ng/L、(463.29±54.29)U/L、192.04(62.74,223.16) U/L和0.12(0.04,0.21)mg/L,明显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是新生儿窒息后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2,P<0.05);NT-proBNP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发生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08,0.995);当截断值为13 181 ng/L时,诊断灵敏度为90.20%,特异性为100%.结论:血浆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力衰竭有一定诊断价值,对于早期发现窒息后心力衰竭、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丽;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儿90例,其中单纯肺炎27例,合并轻度脓毒症32例,合并重度脓毒症31例.将单纯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合并轻度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组A,合并重度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组B,检测三组患儿PCT以及hs-CRP水平,分析二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研究组A、研究组B血清PCT、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hs-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降面积分别为0.857、0.781,PCT诊断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佳节点为≥2 ng/mL,准确度为74.32%;hs-CRP诊断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佳节点为≥55mg/L,准确度为67.86%.二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度分别为91.37%、86.34%、4.13、0.13、88.12%.结论: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血清PCT、hs-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立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雾化给药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生物活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目的:评估雾化吸入给药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生物活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毒抑制法检测rhIFN-α2b的生物活性,通过比较雾化前后rhIFN-α2b生物活性的变化分析空气射流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干扰素分子结构的改变.结果:雾化给药不会造成rhIFN-α2b蛋白质肽键断裂,但是空气射流会造成二硫键断裂,断裂比例与雾化前rhIFN-α2b浓度有关,600万IU/mL、300万IU/mL和100万IU/mL rhIFN-α2b雾化后纯度分别为82.9%、90.1%和94.9%.600万IU/mL rhIFN-α2b溶液雾化后17.1%的rhIFN-α2b分子出现二硫键的断裂,其中0.5%的rhIFN-α2b分子出现双二硫键断裂,雾化后喷雾壶内未完全汽化的剩余液中rh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为98.2%,雾化后收集的凝集液中rh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为96.1%.结论:rhIFN-α2b能以雾化状态稳定传输给药,生物活性基本保留.雾化后绝大部分rhIFN-α2b分子结构保持完整,少数分子出现单个或双二硫键断裂,为了尽量减少rhIFN-α2b分子的损耗,临床上雾化吸入rhIFN-α2b的浓度不应超过100万IU/mL.

    作者:王兵;程婷;卢晨;周乐春;倪晓燕;李增礼;王荣海;宋礼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专用软件系统的应用及优化改进措施.方法:介绍我院PIVAS专用软件系统的常用功能,分析软件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日常使用中体现的优点,描述使用过程中的优化改进情况.结果: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PIVAS工作的限速点,在原有医院信息或专用软件的架构下,将条形码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应用于PIVAS每个工作环节,确保输液调配与使用的安全与质量.结论:针对现有PIVAS信息化系统提出具体的改进和优化措施,可使静脉用药达到全程信息化管理.

    作者:金岚;陆晓彤;丁亦凡;徐阿晶;袁茜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类银杏叶制剂的总黄酮含量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市售三类剂型8种银杏叶制剂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剂型不同厂家银杏叶制剂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yper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磷酸溶液(50∶5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测定8种银杏叶制剂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素的含量及总量,并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市售三类8种不同品牌的银杏叶制剂总黄酮含量均符合标准.片剂中槲皮素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较分散片略低;分散片的山奈素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软胶囊的总黄酮含量相对较低.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银杏叶制剂总黄酮含量,方法灵敏,操作方便,可以比较分析不同市售银杏叶制剂的质量.

    作者:何秀丽;张秀华;历明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