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流感样患儿124 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64 例和对照组60 例,所有患儿均行血常规和C 反应蛋白检查,并做咽试子病毒分离.治疗组口服奥司他韦颗粒,对照组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6%,高于对照组的 7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期间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样患儿的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詹峰;钟冲;金桂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学龄期儿童1 型糖尿病(T1DM) 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在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初诊住院、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门诊长期随访的学龄期 T1DM 患儿64 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 例.观察组应用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晨起空腹血糖、C 肽、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治疗3 个月、6 个月时,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 均<0. 05); 两组C 肽、晨起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出院6 个月内,观察组发生非严重低血糖12 例次,对照组发生62 例次(χ2 = 7. 14,P<0. 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能够较好地控制学龄期T1DM 患儿的血糖,减少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且不增加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沈凌花;陈琼;陈永兴;卫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灌流(HP) 次数与不同甲泼尼龙剂量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HSP) 患儿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55例重型腹型HSP 患儿分为单用激素治疗组20 例、3 次HP+激素治疗组17 例和单次HP+激素冲击组18 例.单用激素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治疗,3 次HP+激素治疗组使用血液灌流共3 次并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治疗,单次HP+激素冲击组给予 1 次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的皮疹、腹痛、关节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症状的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治疗前后三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微球蛋白变化.结果: 单次HP+激素冲击组和 3 次HP+激素治疗组的皮疹、腹痛、呕吐及血便、关节肿痛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均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组(P<0. 05); 治疗后单次HP+激素冲击组和3 次HP+激素治疗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 微球蛋白和血清IgE、IgA 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用激素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微球蛋白和血清 IgE、Ig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儿血清IgG、IgM、C3、C4 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无法完成多次HP 的患儿,单次HP 联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可供选择的治疗办法.
作者:彭哲;李长金;冯琰;刘艳;姜建渝;熊道学;廖瑞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磷酸铝凝胶预防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在我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46 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 例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30 min 口服磷酸铝凝胶 1 次,对照组63 例不予口服磷酸铝凝胶,观察两组患儿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0. 1%,对照组总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1.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 08,P<0. 01).结论: 口服磷酸铝凝胶可有效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作者:陈洁如;过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和再次喘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3 月至2015 年10 月我院儿科病区住院治疗的126 例毛细支气管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 d 后的肺功能指标; 治疗7 d 后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随访记录两组患儿1 年内发生再次喘息的情况.结果: 治疗3 d 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 治疗7 d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 65%,高于对照组的74. 60%(P<0. 01),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 随访1 年,观察组再次喘息发生率17. 46%,低于对照组的49. 21%(P<0. 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喘息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双全;王建忠;杨帆;王薛平;魏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在我院行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小儿10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组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各52 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期不同时点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躁动例数、躁动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T2)、麻醉后5 min(T3)的HR、R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 05).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七氟烷组(P<0. 05),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丙泊酚与七氟烷均能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但七氟烷对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质量更高.
作者: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ISS) 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6 年8 月至 2010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ISS 患儿.将愿意接受rhGH 治疗的80 例患儿纳入治疗组,给予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 0. 15 ~0. 18 IU/(kg·d),疗程为6 个月; 另从拒绝接受rhGH 治疗的患儿中选取80 例年龄、性别及生长发育情况与治疗组患儿相仿的患儿设为对照组,保持自然生长并定期随访.治疗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再随访5 年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 72 例、对照组76 例完成5 年随访,随访完成率为92. 50%(148 /160).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患儿身高从治疗前的(119. 27± 15. 81)cm 提高到(151. 84±11. 53)cm,生长速率从治疗前的每年(3. 58±0. 57)cm 提高到每年(7. 45±1. 72)cm,且均高于对照组(P 均<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9. 72%,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可消失.结论: rhGH 治疗ISS 的远期疗效显著,能提高患儿的身高和生长速率,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且可控.
作者:陈立黎;朱高慧;熊丰;陈龙;李荣;周莛;宋萃;罗雁红;曾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 治疗中阿司匹林的合理用法,为提高临床药师用药咨询专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新临床证据,为KD 患儿使用阿司匹林提供相关用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疗程、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剂型选择.结果: KD 治疗方案主要是急性期中高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之后以小剂量阿司匹林维持,这是目前国内国际推荐的治疗原则,且阿司匹林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较好.对于儿童用药,在选择阿司匹林剂型时,采用泡腾片溶解形成液体,比肠溶制剂更适合.结论: 专业的用药咨询可使患者、药师、医师三方获益.
作者:胡利华;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多重耐药菌的菌种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NICU 2016 年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206 例新生儿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34 株,革兰阴性菌186 株,占79. 48%,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66 株)多,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9 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共59 株,占 31. 7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96. 96%,仅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唑、氯霉素、四环素部分敏感;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 100%,仅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部分敏感; 其他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48 株,占20. 51%,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利奈唑烷、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呋喃妥因敏感.234 株多重耐药菌对3 ~ 10 类抗生素耐药,平均对(7. 9±1. 9)种抗菌素耐药.治愈162 例,好转25 例,死亡1 例,自动出院18 例.结论: 我院N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
作者:李朝晖;康文清;张耀东;王勤;许邦礼;刘大鹏;金娟;王彩君;周炎娟;张亚维;李蕊;王颍源;熊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儿童安全合理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儿科 2016 年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出院病历,对患儿的基本情况、给药剂量、用药频次、配制浓度、用药疗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年龄: <3 岁占11. 07%,3~5 岁占37. 37%,6~10 岁占48. 10%,11~13 岁占3. 46%;超说明书用药类型: 超疗程用药占69. 81%,单次给药剂量低于治疗剂量占22. 01%,配制浓度过低占7. 5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应加强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其规范使用,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作者:刘娜;侯继秋;肖金宝;王丽;焉再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阐述临床药师参与1 例重症药疹患儿治疗过程,优化了重症药疹的治疗方案,实施了有效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该病例中抗癫痫药物与重症药疹因果关系评价,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参考相关的医学文献,完善与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监护,保障患儿抗癫痫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结果: 患儿药疹消除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对重症药疹不良反应的判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利;方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儿童医院住院患者常用的口服肠溶片、缓(控) 释片的常用剂量,对比相关药品现有规格剂量,为儿童适宜小剂量规格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患儿常用的口服肠溶片、缓(控)释片的全部院内处方数据,对常用剂量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医院常用口服肠溶片、缓释片共5 种,其中肠溶片3 种,缓释片2 种,无控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氯化钾缓释片和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现有剂量规格与临床需求相匹配,无需新增小剂量规格.吲哚美辛肠溶片12. 5 mg、呋喃妥因肠溶片12. 5 mg 或25.0 mg 为需要新增的剂量规格.结论: 现有儿童用口服肠溶片、缓(控)释片低剂量规格与儿童医院临床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建议新增适宜儿科用药的新剂型或增加相应小剂量规格,以满足儿科用药需求.
作者:徐步龙;施芳红;李浩;黄诗颖;沈安乐;张顺国;陈敏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在我院门诊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处方合理性.方法: 对2016 年7-9 月我院门诊含孟鲁司特钠的处方(共8 499 份)中不同孟鲁司特钠剂型和规格在总的处方中出现的频次及频率进行统计并对其用法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含有孟鲁司特钠的处方中,颗粒剂4 mg、咀嚼片4 mg 及咀嚼片5 mg 出现频次分别为6 589、984 及928 次,频率为 77. 5%、11. 6%及10. 9%.按常规用法用量,颗粒剂4 mg、咀嚼片4 mg 及咀嚼片5 mg 出现频次分别6 458、966 及920 次,合格率达到98. 01%、98. 37%及99. 14%.特别用法用量的处方出现155 频次,占总处方的1. 89%.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不适宜的达1 586 次(18. 44%),颗粒剂4 mg、咀嚼片4 mg 及咀嚼片5 mg 出现不合格的频次分别为1 295、269 及22 次.结论: 我院门诊孟鲁司特钠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区分患儿年龄,为患儿的治疗选择更合理更合适的剂型剂量.
作者:徐涛;陈敏玲;张顺国;林卡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在人体皮肤上定植[1],是导致免疫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如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囊性纤维化)发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反复且难以清除,主要原因是其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概念先由微生物学家Costerton 在1987 年提出,生物膜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虽然现在普遍认为生物膜是相对于浮游菌的一种细菌生长方式,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浮游菌是生物膜中的单个细菌准备在新的位置重新形成生物膜的一种过渡形式[2].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胞外基质成分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DNA 等,其具体组成与细菌的分型、生长条件及生物膜形成的不同阶段有关[3].胞外基质不仅可以保护细菌免受物理、化学或机体免疫反应的攻击,并可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4].过去研究者认为,多糖是胞外基质中主要且重要的物质,自2002 年Whitchurch C B 等[5]发现并提出胞外 DNA(eDNA)对细菌生物膜有重要作用后,eDNA 逐渐被人们重视,近年来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6-7].笔者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eDNA 的来源及作用机制作一总结.
作者:郑钱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褪黑素由Lerner 1958 年从绵羊松果体中早分离得到[1],主要在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2].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受视交叉上核调节,生理条件下主要在夜间分泌,白天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人群中褪黑素水平有较大变异,随着老年化呈逐渐降低趋势[3].褪黑素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及抗炎能力,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罗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胎儿和新生儿出生后骨的发育被认为是骨矿物质累积(即骨量累积),主要由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的进行骨形成、骨吸收来完成.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累积、骨骼发育以及成年早期峰值骨量获得的关键时期,在青春期达到峰值骨量的95%[1].成年早期达到的骨量峰值是决定生命后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关键因素.Clark E M 等[2]在对6 213 例平均年龄9. 9 岁的儿童长达24 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骨含量每下降1 个标准差,骨折的风险将增加89%.因此,了解影响骨量累积的因素至关重要.骨量累积整个过程与遗传、激素、维生素、身高、体质量、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遗传因素对骨量累积的影响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对孪生子女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决定60%~85%的骨量、50%~ 75%的骨代谢、25%~ 35%的骨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骨量累积不仅仅由单个基因决定,可能是由多个或更多的基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目前已发现,维生素D 受体基因、Ⅰ型胶原基因、钙敏感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人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白细胞介素6 基因、载脂蛋白E 基因、降钙素受体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护骨素基因、SOX6基因与骨量累积过程可能有关,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骨形成、骨吸收、骨矿化、钙磷沉积、靶细胞亲和力,终影响骨量累积.本文将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可能影响骨量累积过程中的相关基因及其具体作用机制进行相关概述.
作者:罗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自1962 年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以来,HBV 感染一直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可导致15%~ 40%的感染人群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1].HBV 传播方式有输血、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等,在高流行地区,超过50%的携带者感染是由于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占HBV 相关死亡的21%[2].尽管主(被)动免疫降低了母婴传播率,但HBV 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仍然有3%~7%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3].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V 感染者仍占有较高比例,笔者从不同角度综述了对这类特殊人群的管理,希望能为传染病预防工作人员、产科医生以及孕妇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
作者:岳晓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h9、IL-9 和IFN-γ 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00 例MPP 患儿,其中喘息组42 例,非喘息组58 例; 另选体检健康的儿童25 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 细胞比例,采用ELISA 测定IL-9 和IFN-γ 水平; 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检测指标为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 /FVC%)及残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RV%-pred).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患儿的FEV1%-pred 和FEV1/FVC%低于非喘息组患儿,RV%-pred、Th9、IL-9、 IFN-γ 水平均高于非喘息组患儿(P 均<0. 05).MPP 患儿的Th9 细胞比例(r 分别为-0. 962 4、-0. 961 1)、IL-9 水平(r 分别为-0. 951 0、-0. 958 0)、IFN-γ 水平(r 分别为-0. 960 9、-0. 962 9)与FEV1%-pred 和FEV1 /FVC%均呈负相关,与RV%-pred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 978 9、0. 982 5、0. 963 5).结论: MPP 患儿外周血Th9、IL-9 和IFN-γ 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随着患儿出现喘息而加大,这种变化可为临床判断患儿肺功能降低提供参考.
作者:沈进;沈国强;王晓明;孙少君;杨茜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儿童与抽动障碍(TD) 患儿T 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探究TD 患儿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与T 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并探索TD 在细胞免疫方面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3 例TD 患儿(TD 组)及 30 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TD 组CD8+水平较对照组升高,CD4+ 及CD4+ /CD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均<0. 05); CD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D 患儿的YGTSS 评分、发病时间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 TD 患儿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相关,且CD8+ T 淋巴细胞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但未见其与TD 的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汪琼;王国亮;韩斐;范菲;杨振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兰索拉唑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类抗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与胃酸分泌相关的各种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卓-艾综合征等,同时也常用于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由于目前质子泵抑制剂在儿童患者中应用较少,在儿童人群中的不良反应鲜有报道.笔者对1 例肿瘤化疗患儿输注兰索拉唑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王锐;赵健琦;张金萍;李沁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金衣万应丸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Ⅱ和胡黄连苷Ⅰ的HPLC 波长切换法.方法: 选用Agilent TC-C18(250 mm×4. 6 mm,5 μm)色谱柱; 流动相: 乙腈-0. 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 流速0. 9 mL/min; 柱温30 ℃; 进样量20 μL.结果: 金衣万应丸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胡黄连苷Ⅲ、胡黄连苷Ⅱ和胡黄连苷Ⅰ分别在6. 12 ~ 122. 40、3. 78 ~ 75. 60、 3. 35~67. 00、12. 76 ~ 255. 20、8. 94 ~ 178. 80 μg /m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 = 6)分别为98. 40%(RSD = 1. 71%)、97. 56%(RSD= 1. 24%)、96. 94%(RSD = 0. 88%)、100. 19%(RSD = 0. 99%)、98. 97%(RSD = 1. 0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金衣万应丸多指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马丹凤;李素娟;刘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