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国际刊号:1006-4931
  • 国内刊号:50-1054/R
  • 影响因子:1.36
  • 创刊:199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重庆市科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药业杂志   2018年22期文献
  • 硫辛酸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硫辛酸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NMOSD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12个月.结果 治疗前,两组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DS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脊髓受累≥6节段、AQP4-Ab阳性、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与NMOSD发病1年内复发相关(P<0.05).结论 硫辛酸治疗NMOSD疗效满意,可尽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远期复发率.且血清AQP4-Ab阳性、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脊髓受累≥6节段为影响NMOS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会朵;齐凡星;康丽娟;李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82例,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少/高,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麻醉诱导前(T0),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脑乳酸氧指数(LOI)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 05);与T0 时刻比较,对照组患者CaO2,SjvO2,CjvO2,GluER,LacPR,LOI 明显降低,CERO2 明显升高;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24 h(T2),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P < 0. 05);术后1,3,5 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更明显(P < 0. 05);观察组麻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9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 00%(χ2 = 11. 119,P < 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幕上肿瘤切除术,有利于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临床效果好,预后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勇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急性SCI患者1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8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丹参多酚酸盐.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5%(P<0.01);治疗后,两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及痛觉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丙二醛(MDA)及星形胶质原性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SCI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妍;杨春生;田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试验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与米氮平,连续治疗6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6.67%比23.33%,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可明显缓解患者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姚万青;朱佩华;王瑜;刘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奥美拉唑及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83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联用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常规剂量奥曲肽,联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两组患者均治疗7d.结果 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常规生化指标[血清淀粉酶(AMY)、尿淀粉酶(UAMY)、白细胞计数(WBC)、前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生物标志物[中期因子(MK)、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髓过氧化物酶(MPO)、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AM-1)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CT严重度指数(CTSI)评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床旁严重度指数(BISA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患者的腹痛、腹胀、体温异常、恶心呕吐及首次排便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24%比80.49%,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9.05%比17.07%,P>0.05).结论 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SAP,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敏星;陆士奇;陈国林;吴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灯盏花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P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灯盏花素,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χ2=5.415,P=0.020);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AP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静;孙少华;潘朝辉;李晓;高伟芳;张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具有显著疗效且疗效相当,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马齐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序贯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联合氟康唑序贯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SVVC患者10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氟康唑胶囊治疗1周,后序贯利用定君生胶囊治疗1周,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氟康唑胶囊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48%(χ2=24.669,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恢复至正常值;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7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2%(χ2=30.361,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32%比12.96%,χ2=0.068,P>0.05).结论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序贯治疗SVVC安全有效,能抑制阴道内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并改善微生态环境,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端;周永恒;谢丽珍;林敏;李振华;严鹏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羟苯磺酸钙(CaD)治疗慢性下肢静脉疾病(C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VIP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16年关于CaD治疗CV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文献纳入标准提取结局指标,包括下肢水肿的改善情况、患者主观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5个RCT(126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aD组627例,空白对照组638例.Meta分析显示,CaD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腿相对体积显著减小[MD=- 1. 51% ,95% CI(- 2. 69,0. 34),P = 0. 01],脚踝部周长无统计学差异[ MD = - 0. 88 cm,95% CI(- 3. 08,1. 31),P = 0. 43],CVD 功能不全问卷(CIVIQ)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MD = - 6. 22 分,95% CI(- 21. 59,9. 14),P = 0. 43],CIVIQ 问卷疼痛单项评分明显降低[ MD = - 0. 1 分,95% CI(- 0. 12,- 0. 08),P < 0. 000 01 ]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差异[ MD = - 3. 46 mm,95% CI(- 13. 99,7. 07),P = 0. 52 ] ;CaD 组与羟基芦丁组相比,小腿部周长显著减小[ MD = - 0. 80 cm,95% CI(- 1. 54,- 0. 45),P <0. 000 01 ] ,脚踝部周长无统计学差异[ MD = - 0. 20 cm,95% CI(- 0. 54,0. 14),P = 0. 25 ] ;CaD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54% ,均为一般不良反应.结论 CaD 可显著缓解CVD 患者小腿水肿和疼痛,安全性较好.

    作者:郑晓英;张成志;薛丽芬;宋捷;曹燕妮;朱深银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黑米与欧洲越橘花色苷对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黑米与欧洲越橘的花色苷对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的影响差异.方法 采用灌胃方式给小鼠灌服高、中、低剂量黑米花色苷与欧洲越橘花色苷水溶液,观察小鼠毛色、饮食、日常行为及活动状况,并比较两种花色苷对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 非对照组小鼠毛色光滑、日常饮食、排便及活动状况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无明显差异;非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均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黑米花色苷与欧洲越橘花色苷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5),但同剂量黑米花色苷与欧洲越橘花色苷组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脾脏、肾脏、肝脏、心脏等脏器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黑米与欧洲越橘的花色苷均能提高小鼠免疫系统功能,且对小鼠其他脏器无毒副作用.黑米在我国种植广泛,价格低廉,相比欧洲越橘,黑米(黑米花色苷)具有更高的市场开发和应用潜力.

    作者:李卫霞;王艳芳;刘晓霞;常世敏;陈剑华;张锐清;王建业;安晓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正交试验优化洋葱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提取洋葱多糖的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采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洋葱多糖,并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洋葱多糖含量.结果 正交试验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强度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 h时,洋葱多糖提取率(4.57%)高,提取的洋葱多糖含量为64.56%.结论 采用该方法洋葱多糖提取率高且含量也很高,操作简便,容易实施,重复性好,可作为洋葱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马建丽;李翔;段斯庭;焦美燕;魏婷婷;黎春彤;孟凡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膦甲酸钠和苦参素注射液体外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膦甲酸钠和苦参素注射液在不同条件下体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照临床剂量配伍膦甲酸钠和苦参素注射液,分别保存于4℃,(23±2)℃及45℃环境下,分别于0,8,12,24,48,72,96,120,168,240,360 h时观察配伍液有无浑浊、沉淀、云状物、气泡、变色等现象,并取样测定pH变化;分别于0,2,4,8,24,48,72,96,120,168,240,360 h时取配伍液,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检查样品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15 d的检测过程中,4℃,(23±2)℃及45℃条件下膦甲酸钠和苦参素配伍液液体澄清,未出现浑浊、沉淀等现象,pH稳定,含量较稳定.结论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和苦参素注射液体外配伍稳定性较好,配伍液至少在15 d内可保持稳定.

    作者:温海燕;宋金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川芎嗪防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川芎嗪能否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炎性介质的释放防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伤.方法 将84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SAP组、川芎嗪组,各28只.对照组开腹后翻动胰腺,即关闭腹腔;SAP组建立SAP动物模型;川芎嗪组在SAP建模成功后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分析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腹腔积液量、胰腺组织病理评分、炎性介质、肾损伤相关指标及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对照组无明显腹腔积液聚积;SAP组术后6,12,24,48 h腹腔积液呈逐渐增多趋势,且显著多于川芎嗪组(P<0.05);对照组的胰腺组织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病理损害,SAP组术后48 h的水肿、炎症、出血、坏死评分均明显大于川芎嗪组(P<0.05);SAP组术后6,12,24,48 h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 h显著高于川芎嗪组(P<0.05);SAP组术后6,12,24,48 h的淀粉酶、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川芎嗪组术后12,24,48 h的淀粉酶、BUN、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6,12,24,48 h的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SAP组,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有效改善细胞凋亡与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保护大鼠的胰腺组织,降低肾损伤.

    作者:牟燕飞;穆小松;唐显军;杨燕;胡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银翘氨敏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银翘氨敏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XTerra RP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100:0.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2 nm.结果 马来酸氯苯那敏质量浓度在4.56~114.0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1.04%,RSD为1.65%(n=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该制剂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作者:吴晓燕;唐琨;尚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中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原料药中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4%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至5.0)(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柱温为30℃;外标法测定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的含量.结果 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质量浓度分别在0.2~0.6 mg/mL和0.2~0.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4. 658 ×105 X -1. 328 ×105,r =0. 9999(n =7)和Y =2469X +2601,r =0. 9999(n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 99% 和98. 61% ,RSD 分别为0. 39% (n = 7)和1. 10% (n = 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检测原料药中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 的含量.

    作者:董莉;鲁军;窦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补中益气丸中相关药味的薄层鉴别补充研究

    目的 完善补中益气丸现有质量标准下的薄层鉴别方法,对定性分析补中益气丸(水丸)的质量提供有效手段和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方中主要药味黄芪、柴胡、白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黄芪、柴胡、白术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或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颜色或荧光斑点.结论 建立的黄芪、柴胡、白术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且阴性无干扰,可为完善补中益气丸(水丸)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张永昕;李莎恩;俞发;王振华;李耿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4种大黄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及分析

    目的 建立保肾片、新保肾片、炎黄保肾胶囊和新肾炎胶囊4种大黄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分析.方法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0生物检查法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验证.结果 保肾片和新保肾片有一定抑菌作用,但可通过稀释法消除;炎黄保肾胶囊和新肾炎胶囊的抑菌作用强,需采用薄膜过滤法才能消除.4种大黄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回收率与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总和呈负相关.结论 保肾片、新保肾片宜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炎黄保肾胶囊、新肾炎胶囊则宜按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易伟;李思;吴晶晶;苏华;王曙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滴眼液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大黄滴眼液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5:55: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21.7879~435.758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65%,RSD为1.89%(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稳定,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大黄滴眼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林梦;蒋斌;张华峰;王玳珠;吴庆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黄芪补气养血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黄芪补气养血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主要药味黄芪、白芍和补骨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31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结果 3种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阿魏酸进样量在0. 015 ~ 0. 180 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 0. 999 9( n = 5),平均回收率为99. 76% ,RSD 为0. 81% (n = 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黄芪补气养血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斌斌;杜书君;郝保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智能手机显微镜用于中药饮片真伪鉴别研究

    目的 探讨智能手机显微镜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应用价值.方法 先用肉眼对中药饮片性状进行鉴别,再用智能手机照相机连接卡兰德400倍的手机显微镜,对9组真伪中药饮片进行半显微鉴别试验,观察其分辨特点.结果 用肉眼无法鉴别的中药饮片,通过手机显微镜放大400倍以后,能快速找到真伪之间的区别,鉴定效果准确可靠.结论 智能手机照相机及手机显微镜用于中药饮片的鉴别简便易行,便于真伪中药饮片半显微图片的保存对比,鉴定结果准确可靠,特别适用于各基层单位无检验设备的人员及外出无法携带专业设备的中药采购人员,是对中药材传统鉴定方法的重要补充,对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成禄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抗感染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多种方案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中因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95例,按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29例)、B组(33例)和C组(33例),A组使用米诺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B组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C组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疗程均超过5 d.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76%,明显高于B组的63.64%和C组的51.52%(P=0.035);3组患者微生物清除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于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较单用方案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推荐米诺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方案.

    作者:蒋俊杰;刘正东;王法财;常伟;沈炳香;聂松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FDA批准的首个PD-1/PD-L1抑制药阿特珠单抗

    阿特珠单抗是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和唯一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抑制剂,同时也是FDA首个批准用于特定类型膀胱癌的针对性治疗药.该文就阿特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详细介绍了阿特珠单抗的处方信息,当患者在铂类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恶化、手术前后铂类药物化疗1年内病情恶化,可以考虑选择该药物.

    作者:雷兵团;张雅琳;白秋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某院丁丙诺啡透皮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促进丁丙诺啡透皮贴的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药师统计医院2017年3月至5月丁丙诺啡透皮贴的临床用药情况,剖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干预后,采用相同方法统计2017年9月至11月该贴剂的临床用药情况,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药师干预后,丁丙诺啡透皮贴不良反应减少2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5.68%,且用药目的 、联合用药、用药温度、使用贴数、用药对象更趋合理.结论 通过药师干预,该院丁丙诺啡透皮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刘耀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优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实践探讨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在优化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构建呼吸科ADR管理体系及制度完善;确定每日查房中重点监测的药品,发现疑似ADR及时上报并作统计和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了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实施细则》的制订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重点监测药品中,呼吸科2017年1月至6月上报的ADR品种数较2016年同期增加4种,增长率为100.00%;ADR上报例数增加15例,增长率为115.38%;临床药师上报率为42.86%,医师漏报率为17.86%;上报质量较2016年同期提高20.60%.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专科化ADR监测与报告体系构建,优化了ADR管理体系,提高了ADR上报率,降低了医师漏报率,也提高了ADR上报质量.在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中,临床药师可发挥核心主体作用.

    作者:黄玉普;李希;熊露;陈斯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PDCA循环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践研究

    目的 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其管理水平.方法 对比医院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ADR主要观察指标(有效上报率、住院病区漏报率、新严比、报告人职业构成比)的变化.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效上报率、住院病区漏报率、新严比明显改善(P<0.05);报告人从实施前以护士为主转变为医师、护士并重,药师为补充的格局;药师报告占比较小、报告例数增长不明显等问题,移交下一个循环解决.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雪峰;李东;肖琰;潘燕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FOCUS-PDCA循环促进医院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效果评价

    目的 提高医院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率.方法 实施FOCUS-PDCA循环管理干预,医院质量持续改进(CQI)小组通过寻找、组织、明确、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2015年至2017年每季度随机抽取100份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医嘱进行专项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使用合理率,分析影响其合理使用的因素.结果 FOCUS-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合理使用率从77%上升至98%,问题因素减少.结论 该循环管理方式有利于保障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达到优化质量管理的目的.

    作者:李聪;李春雷;周玉涛;刘慧敏;熊琳;黄麟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面膜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面膜的概念、历史渊源、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对面膜保湿剂种类、常见面膜的配方成分和面膜基布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功效面膜功效成分的原理机制作了总结,阐述了中药面膜研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面膜的使用和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纯刚;唐静雅;张强;于琛琛;康廷国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