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蛋白质组学变化,以期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实验组以近交系雄性F344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共8对.对照组以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共8对.分别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术后7d获取移植肾组织,行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蛋白斑点数量分别为(554.0±34.0)和(542.0±21.0)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37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29个点得到较满意的肽质量指纹图,在SwissProt数据库中进行搜索、鉴定出6个差异的蛋白.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成功筛选并鉴定出6个可能与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可能成为移植肾急排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陈刚;吴小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使用Tricine-NaOH缓冲液制备含UOX的脂质纳米粒(urate oxidase lipid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Tricine-NaOHbuffer,UTLNs),并对游离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DX)在体外的活性和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TLNs.分别从适温度、适pH、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初步考察游离UOX和UTLNs的差异.结果:游离UOX和UTLNs适温度均为40℃;游离UOX适pH为8.5,UTLNs适pH为8.0;稳定性结果显示,UTLNs的体外稳定性明显优于游离UOX.结论:UTLNs不仅提高了UOX在体外的活性,并且明显地增强了UOX在体外的稳定性.
作者:张敉;杨林;周云莉;邓雪;张景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肺炎链球菌可引起细菌性肺炎和脑膜炎、发热性菌血症等多种疾病.对肺炎链球菌热休克蛋白GrpE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热稳定性测定,以便于进一步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Grp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W28-GrpE,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834中表达,Ni2+-NTA亲和层析柱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GrpE蛋白,Hiload Superdex 75凝胶层析柱分析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热稳定性(thermal shift assay,TSA)法测定热稳定性.结果:①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W28-GrpE,在表达菌E.coli B834中可溶性表达.②获得高纯度(95.0%以上)GrpE蛋白,发现该蛋白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③测定GrpE蛋白在pH 6.0、20 mmol/L盐浓度缓冲液中有较高热稳定性.结论:利用经典的蛋白质克隆表达纯化技术,获得了高表达量高纯度的GrpE蛋白,并初步测定其热稳定性为下一步蛋白晶体培养、三维结构解析及感染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作者:张宏鹏;赵沙沙;龙小滨;吴爽;白垒;罗淼;黄爱龙;汪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开发基于命案现场重建的法医学专家系统,对现场重建工作进行辅助.方法:系统以.NET为开发综合平台,采用知识辅助设计系统(knowledge aided design system,KADS)方法,把领域知识划分成领域层、推理层和任务层三个不同的层次,以SQLSERVER构建的数据库,PROTEGE构建本体知识库为基础,以CLIPS构建推理模型为核心,以LOADRUNNER对软件进行测试分析,精炼和优化数据库及推理机制.结果:专家系统通过综合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等信息采集,来模拟专家思维推理,对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和性质等进行判断,对作案人数和作案方式等给出参考意见.结论:专家系统可较为客观公正地应合实践工作的需求,也可以在法庭上为控辩双方展示案件真相和验证物证的可信度,以及用于对法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作者:幸宇;邢扬;王体春;何锐;傅译萱;邓世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5例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儿童及其母亲在母婴传播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a”决定簇准种变化趋势.方法:选择5例重庆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儿童及其母亲,应用PCR法扩增其HBV基因组全长,构建HBV全基因组测序文库后进行solexa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母子HBV序列同源性为99%~100%;5对母子HBV基因型均为B+C混合型,其中4对优势基因型为B型,l对为C型,母子优势基因型相同;所有儿童均在“a”决定簇存在复杂度明显增高位点;5对母子“a”决定簇复杂度明显增高的氨基酸(Amino acid,aa)位点共有10个,仅存在于儿童的有2个,为aa126和aa143,儿童中有1例发生优势氨基酸突变,突变形式为G145R.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儿童在“a”决定簇存在准种现象,儿童体内的突变株可能来源于其母亲.
作者:陈茹娟;唐香;赖方方;黄爱龙;任红;许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聚合酶(polymerase,pol)复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不依赖酶切和连接的克隆(restriction digestion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RUC)方法和HBV聚合酶反式互补技术表达并检测A、B、C、D4种基因型聚合酶复制HBV DNA的情况.结果:(1)反式互补技术可使A、B、C、D型HBV重新获得表达,HBV DNA量分别为A=(63.03±8.03)×105 copies/μl,B=(23.23±3.53)×105 copies/μl,C=(17.63±1.25)×105 copies/μl,D=(75.73±9.43)×105 copies/μl.(2)HBV不同基因型聚合酶之间复制HBV能力存在差异,F(4.10)=91.88,P=0.000.(3)A型和D型聚合酶复制HBV能力强于B型和C型聚合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0.001,P(A,C)=0.001,P(B.D)=0.001,P(C.D)=0.001.结论:HBV不同基因型聚合酶之间复制HBV能力存在差异;为深入研究不同基因型在地理分布、所致疾病严重性等方面提供了有用信息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罗英英;胡接力;陈江燕;黄荣;黄爱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筛选人体皮肤的部分纹理参数,探索皮肤发育老化的规律.方法:用数码显微镜采集健康人群前臂内侧中间部位皮肤的放大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皮肤纹理角点密度和皮沟面积2个参数,采用相关性、差异性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随年龄增长的发育规律.结果:实验数据表明,男女性均存在皮沟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现象(男性:r=0.950,P=0.000,女性:r=0.960,P=0.000);而男女性的皮肤纹理角点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男性:r=-0.958,P=0.000,女性:r=-0.969,P=0.000).结论:通过对皮肤纹理角点密度和皮沟面积的定量分析,揭示了皮肤纹理部分参数的生理发育和老化规律,有利于美容效果的评价,为皮肤修复、皮肤美容、皮肤保养等提供定量数据支撑,同时在法医学领域提供一种新的年龄鉴定方法.
作者:江正;贺向前;孙露;单改仙;李玲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epsis 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IMD)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3-kinases-γ,PI3K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脓毒症组(Sep组)、姜黄素组(Cur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每组15只,Sep、DMSO和Cur组采用LPS 10 mg/kg腹腔注射制备SIMD模型,造模30 min后,Cur组经腹腔注射200 mg/kg姜黄素,Con组和Sep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MSO组经腹腔注射等量DMSO.于给药后6、12、24h,各组小鼠经右颈动脉插管采用BL410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力变化大上升和下降速率(maximum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evelopment and decay,LV±dp/dt-max);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CTn Ⅰ)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PI3K-γ、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Cur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LVEDP和LV±dp/dt-max)在各时间点与Sep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00);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与Sep组相比,损伤明显减轻;心肌组织中PI3K-γ蛋白的表达量较Sep组明显下降,p-akt蛋白的表达量较Sep组升高(P=0.000);小鼠血清中CTn Ⅰ和TNF-α含量较sep组降低(P=0.000,P=0.000).DMSO组与Sep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6).结论:姜黄素对SIMD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PI3K-γ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婷婷;刘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亚单位多聚肽免疫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对照组(A组)、apoB-1 00亚单位混合组(B组)、apoB-100全肽组(C组),每组12只.B、C组小鼠给予相应多肽进行皮下免疫注射,A组小鼠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小鼠高脂喂养25周后全部处死,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生化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油红0染色后检测主动脉AS粥样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结果:(1)B组和C组首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免疫前(1∶962.5 vs.1∶0.121,t=9.522,P=-0.000; 1∶1108.3 vs.1∶0.121,t=7.53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二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免疫前(1∶3 582.9 vs.1∶0.121,t=11.972,P=0.000;1∶3 824.8 vs.1∶0.121,t=8.220,m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首次二次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首次免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2,P=0.009;t=3.179,P=0.007).(2)B组的血清TC(16.03±1.49)、TG(1.72±0.12)、LDL-C(2.15±0.16)水平均低于A组(23.44±1.72、3.01±0.26、3.04±0.28),HDL-C水平(2.87±0.17)高于A组(1.8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9,P=0.027;t=2.766,P=0.031;t=3.025,P=0.029 t=4.187,P=0.001);C组血清TC(17.94±1.55)、TG(1.88±0.15)、LDL-C(1.97±0.14)水平均低于A组,HDL-C水平(3.01±0.39)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9,P=0.001;t=5.116,P=0.000;t=6.025,P=0.000;t=3.157,P=0.026).(3)B组和C组动物较A组AS病变程度轻,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小于A组(4.59±1.41)vs.(17.6±5.36),t=3.465,P=0.021;(3.87±2.05)vs.(17.6±5.36),t=2.992,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oB-100亚单位多聚肽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影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作者:李永强;王丽霞;王山岭;钱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年龄一直被认为是A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atrial remodeling,AR)是增龄性AF得以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及其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在心房电重构(atrial electrial remodeling,AER)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增龄引起心房离子通道重构与AF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王璐珍;欧贤红;曾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血管环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10年间确诊的60例先天性血管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超、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消化道钡餐、纤维支气管镜等确诊.结果:本组患儿男40例,女20例,年龄1 d~6岁1月(中位数年龄7.65月).其中肺动脉吊带25例(占41.67%),双主动脉弓21例(占35%),右主动脉弓合并左动脉导管/韧带12例(占20%).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吼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7%(52例).28例(46.7%)合并有心脏畸形,45例(75%)合并有气道狭窄,10例合并有食管狭窄.CTA的诊断符合率81.82%,心脏彩超的诊断符合率53.33%.40例行手术治疗,包括左肺动脉移植术15例,双主动脉弓离断术12例,切断动脉导管/韧带12例,左锁骨下动脉夹闭1例.本组患儿7例死亡:术前、术中各死亡1例,术后死亡5例.血管环合并完全性气管环是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患儿中,虽半年内仍存在不同程度吼喘、气急等呼吸道症状,但较术前有明显缓解.结论:对于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的反复肺炎、喘鸣、吞咽困难的婴幼儿,要高度警惕先天性血管环.心脏彩超联合CTA是确诊血管环的佳方法,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及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作者:范国清;张智睿;黎媛;陈应富;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国内经手术修补和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全面检索关于房间隔缺损经介入治疗和手术修补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介入组984例,治疗组890例.结果显示,介入组的成功率低于手术组(13项对照研究,96.65% vs.99.66%,RR=0.97,95%CI=0.96~0.98,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2项对照研究,6.07%vs.20.26%,RR=0.29,95%CI=0.22~0.39,P=0.000),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于手术组(10项对照研究,2.31% vs.1.70%,RR=1.45,95%CI=0.75~2.82,P=-0.270).结论: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低于手术组,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适应证范围内,介入治疗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疗法.
作者:万素馨;罗亚玲;周天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模型进行治疗,探讨ARB对主动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实验组增加缬沙坦干预,8周后比较各组主动脉内皮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细胞色素c(cytochrome,Cyt-c)及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 lipase,EL)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HE染色可见明显斑块形成并伴有大量脂质细胞浸润,Cyc-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凋亡阳性率(36.85±12.45),高于对照组(0.81±0.11)和实验组(13.85±6.41) (P=0.000),平滑肌细胞凋亡阳性率(9.65±2.62)高于对照组(0.06±0.01)(P=0.000),但与实验组(7.85±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模型组和实验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模型组和实验组相比,TC和LDL-C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02);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ET-1、NO、E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NO水平升高,ET-1、E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8和0.000).结论:缬沙坦在细胞损伤期,即具有明显内皮细胞保护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用药,能够保护细胞完整性,减少凋亡发生,起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意义.
作者:姚恩辉;王华军;许昌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金莲花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地奥心血康组,金莲花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手术前1周,金莲花总黄酮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药物[50、100 mg/(kg·d)],地奥心血康组按0.06 g/(kg·d)生药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MI/RI模型.观察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莲花总黄酮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K(945.2±94.6)、LDH(978.8±37.5)的释放和MDA(5.75±1.22)的产生,提高SOD(107.71±10.95)、GSH-Px (1.62±0.45)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22.18±1.99),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莲花总黄酮对大鼠MI/RI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酶释放入血有关.
作者:房江山;孟新玲;刘远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三油酸甘油酯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ra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R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油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结果:油红染色结果显示三油酸甘油酯使RASMC失去原来长梭形外观,胞体变大;三油酸甘油酯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2 000 mg/dl已无正常细胞存在.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与作用时间及三油酸甘油酯的浓度密切相关.在24 h≤125 mg/dl,表现为抑制增殖作用;24 h≥250 mg/dl及48~72 h≤500 mg/dl,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其中24 h,1 000 mg/dl时增殖率大约为115.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02);48~72 h>500 mg/dl及96~144 h,62.5~2 000 mg/dl表现为抑制增殖作用,其中,48、72 h这2个时间点在2 000 mg/dl的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下降42.7%(t=13.08,P=-0.000)和65%(t=129.53,P=0.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周期结果表明,三油酸甘油酯组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降低,而S期百分比增高.流式凋亡结果为,除了24 h和144.h外,其余各时间点的凋亡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72 h及120 h的凋亡率分别为1.1%(F=14.39,P=0.019),0.7%(F=9.96,P=-0.0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方向一致.结论:三油酸甘油酯对RASMC增殖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在低浓度短时间及高浓度长时间的抑制增殖作用,在中间合适的浓度及时间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细胞增殖周期试验结果也支持三油酸甘油酯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高浓度脂质对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诱导细胞的增殖或凋亡作用,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目及功能.
作者:王雅琴;秧茂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arylene涂层封堵器(Parylene coating occluder)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al heart diseases,CHD)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阻断镍离子释放入血的效果.方法:将待实施介入治疗的CHD患儿2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派瑞林组(A组)及传统组(B组),均为北京华医圣杰医疗器械公司产品.A组1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8例,B组11例,其中VSD 3例,PPA 8例.所有患儿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均在X线、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监测下完成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于术前,术后1d、1月、3月、6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及血镍浓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介入封堵治疗均成功,成功率均为100%(23/23);A组中有1例术后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至术后6月时残余分流消失.无机械性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随访各时间点2组之间在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分别为P=0.819、P=0.418、P=0.991、P=0.828)、血常规(分别为P=0.521、P=0.239、P=0.088)、心电图、心脏彩超(分别为P=0.249、P=0.239、P=0.213、P=0.071、P=0.397)、胸片(P分别为0.537、0.114)和血液镍离子浓度(P=0.797)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CHD介入治疗中,Parylene涂层封堵器在有效性、安全性及阻断镍离子释放入血方面与传统封堵器无显著差异.
作者:秦莉;易岂建;李谧;吕铁伟;白永红;计晓娟;蒲晓芳;罗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系统性评价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评价方案,全面收集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有效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s,共2 8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75 mg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相比,150 mg的高维持剂量明显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D=-12.20,95%CI=-13.77~-10.63,P=0.000),同时明显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而且,高维持剂量组不增加患者主要出血风险(RR=1.61,95%CI=0.90~2.87,P=0.110)和次要出血风险(RR=1.19,95%CI=0.87~1.62,P=0.270).结论:与75 mg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患者应用150 mg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魏来;韦娜;钱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关系,同时观察HRV与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120例,依据AMI后是否发生MVA,分为MVA组和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non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NMVA)组;依据心梗部位不同,分为前壁心梗组和非前壁心梗组.分析HRV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MVA组正常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N intervals,SDNN)、平均正常NN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N intervals,SDANN)、SDNN指数、连续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square root of the mean squared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NN intervals,RMSSD)、低频(lowfrequency,LF)、高频(high-frequency,HF)、LF/HF明显低于非前壁心梗组,P值分别为0.000、0.004、0.001、0.000、0.000、0.001与0.017;而极低频(very low-frequency,VLF)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14).前壁心梗组正常SDNN(P=0.000)、SDANN(P=0.000)、SDNN指数(P=0.000)、LF(P=0.000)、LF/HF(P=0.013)明显低于非前壁心梗组;RMSSD(P=0.000)、HF(P=0.000)明显高于非前壁心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LF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64);前壁心梗组MVA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前壁心梗组,统计学上有差异(P=0.008).结论:HRV与AMI后MVA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HRV可能与AMI发生的部位有关,前壁心梗可能以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为主,非前壁心梗可能以迷走神经活动降低为主.
作者:沈国英;金智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托伐普坦(tolvaptan,TOL)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4 9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托伐普坦组治疗前后血清钠浓度差值大于安慰剂组(MD=2.99,95%CI=1.74~4.24,P=0.000);体质量差值大于安慰剂组(MD=-0.81,95%CI=-0.92~-0.70,P=0.000).②安全性: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托伐普坦组(OR=0.27,95%CI=0.20~0.38,P=0.000).结论: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时能有效治疗及预防低钠血症,并且能够减轻体质量,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严重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元朝波;白海渊;朱海;胡海英;胡旭堂;谢宛霞;王志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 4表达的影响,为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6周龄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于给药后第10、20周取材,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eal-time PCR检测SDF-1和CXCR 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无粥样斑块形成;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斑块病变明显减轻.(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同时间点比较,正常对照组:SDF-1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CXCR4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但细胞着色浅,表达量少;模型对照组:平滑肌细胞以及泡沫细胞呈深棕黄色,显示SDF-1和CXCR 4有大量表达;槲皮素组:高中低剂量的3个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着色较浅,表达量均有减少(P=0.0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不同时间点比较,SDF-1在模型对照组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00).(3)ELISA检测血清中SDF-1和CXCR 4水平,real-time PCR检测SDF-1和CXCR4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在相同时间点比较,SDF-1及CXCR4在模型对照组中表达高(与其余各组比较P=0.000),正常对照组表达低,槲皮素组介于两者之间,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SDF-1和CXCR 4表达量进行性下降,尤其是CXCR 4在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相同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SDF-1和CXCR 4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0),槲皮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1)SDF-1/CXCR 4可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迁移至内膜,从而使内膜增厚和泡沫细胞形成,导致粥样斑块形成.(2)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SDF-1与CXCR 4的表达从而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作者:查克岚;李家富;曾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作为高血压的一项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业已证实其作为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危险因素,独立于平均压,可加速心、脑、肾、动脉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加大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笔者检索了2003至2013年,有关MBP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及队列研究,现对MBPS的定义、分类、对靶器官的损害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赖祯宏;李涓;洪肖娟;李享;陈婕;梁繁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本文旨在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基因分型指导华法林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有关基因分型指导华法林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文献,检索日期由建库截止2014年1月1日.由2位作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方法学评价.应用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项研究终被纳入系统评价,终对10项随机对照研究(2 905名受试者)进行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分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处于治疗范围的时间百分比(SMD=0.11,95%CI=-0.06~0.29,P=0.21),稳定剂量达标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 =1.13; 95% CI=1.00~1.28,P=0.05],抗凝过度(RR=0.95,95%CI=0.83~1.08,P=0.44),出血事件(RR=0.89,95%CI=0.78~1.01,P=0.08),栓塞事件(RR=0.61,95%CI=0.30~1.23,P=0.17)等方面,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INR处于治疗范围的时间百分比和稳定剂量达标率2方面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2组之间仍未见统计学差异.对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基因分型指导华法林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较对照方案在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性证据仍不足.
作者:王建灵;Gyawali Laxman;李丹;熊斌;苏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on,SMI)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45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传代的方法培养心肌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给药后细胞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终选取合适的浓度和给药时间对细胞进行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给药浓度下各处理组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中CYP450亚酶CYP2C 11、CYP2J3、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SMI对H9c2细胞CYP2J3和CYP2C 11的表达具有诱导的作用,在ANP和BNP的mRNA表达水平上,SMI H9c2细胞也具有诱导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诱导作用逐渐增强.结论:CYP2J3、CYP2C 11、ANP和BNP等相关分子是心血管的重要靶点,而SMI对心血管疾病疗效明确,因此心脏P450酶系统可能是SMI治疗心血管疾病新的途径或靶点.
作者:张红曦;董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且房颤及其相关并发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房颤的外科治疗在微创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精进和手术设备的不断创新,房颤的外科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患有心脏器质性病变,需要接受心脏手术的永久或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应同期接受外科房颤消融,孤立性房颤目前也可以通过微创方法治疗.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杂交消融和机器人手术,特别是对于持续性房颤和持续的孤立性房颤患者的疗效.
作者:赵剑佺;肖健;乌立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慢性香烟烟雾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探讨氯沙坦钾通过调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2)的表达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析因设计分为对照组、对照+氯沙坦钾组、香烟暴露组和香烟暴露+氯沙坦钾组.香烟暴露组和香烟暴露+氯沙坦钾组大鼠在标准毒理香烟暴露箱中接受被动吸烟,对照组和对照+氯沙坦钾组同时在同种毒理箱中暴露于新鲜空气.氯沙坦钾给药采用每天腹腔内注射,正常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建立香烟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用插入导管法检测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s,RVSP);图像分析法观察肺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Westem blot分析法检测ACE2的蛋白表达;进一步给予氯沙坦钾干预后检测其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结果:香烟暴露6个月后,香烟暴露组大鼠RVSP升高,肺动脉内膜增生、肺动脉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匀桨中Ang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ACE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给予氯沙坦钾干预后,香烟暴露+氯沙坦钾组大鼠肺小动脉重构程度改善,RVSP降低,肺组织AngⅡ含量减少,ACE2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慢性香烟烟雾可诱导肺小动脉重构,甚至肺动脉高压,还可刺激肺组织AngⅡ水平升高和ACE2的蛋白表达减弱.氯沙坦钾通过促使ACE2蛋白表达增加而改善肺动脉高压病程中肺小动脉的重构.氯沙坦钾使ACE2表达升高可能是其对肺动脉高压病程中肺小动脉重构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作者:韩素霞;唐梅芳;王娟;常建梅;郭李平;冯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肾单位肾痨-髓质囊肿病(nephronophthisis-medullary cystic kidney disease,NPH-MCKD)以肾髓质囊肿形成及隐匿性慢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成人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肾脏表现为主,肾外表现较少.儿童型又称少年性肾单位肾痨,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NPHP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肾功能衰竭、双肾囊肿、严重贫血、多饮、多尿、夜尿增多.肾脏表现:因肾髓质肾小管损伤,浓缩及重吸收功能降低可出现低钠、低钾低氯血症;因促红素分泌减少,可出现贫血;1,25-(OH)2-VD3减少,可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B超下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边界不清,可见多个囊肿,有助于诊断.肾脏病理:肾小球病变轻微,肾小管基底膜破坏,小管萎缩伴囊性扩张,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肾外表现:眼,色素性视网膜炎,可致失明;脑:小脑共济失调,肝纤维化.确诊需基因检测,NPHP基因片段缺失.现报告1例儿童型NPH-MCKD如下.
作者:欧阳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应用4项指标在判定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7例临床疑似RA的患者采用双盲法分别用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及临床方法诊断RA.MSUS通过检测患侧腕关节,第2、3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MCP),第2、3近端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PIP),第2、5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s,MTP)等7个关节,观察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骨侵蚀及关节积液4项指标,以4步半定量分级系统中滑膜病变为主的病例超声诊断RA.对2种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这4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分,评分总和与同期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Pearson分析.结果:MSUS诊断RA 55例,非RA 22例,临床诊断RA 53例,非RA 24例.MSUS和临床2种诊断方法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滑膜血流评分总和、积液评分总和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成正相关(r值分别是0.739、0.564,P值均=0.000).结论:MSUS同时应用4项指标对RA的诊断同临床诊断基本吻合,且其滑膜血流评分总和及积液评分总和与血清学指标存在正相关性,MSUS可作为RA的筛查方法,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游岚岚;郑元义;王志刚;张萍;周璇;蒋玲;高维;唐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乳腺疾病患者(良性37个病灶、恶性42个病灶),活检前均行DCE-MRI及DWI(b=0.800s/mm2).分析病变形态、边缘、曲线类型,统计比较Fischer评分、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别为(1.49±0.34)× 10-3 mm2/s和(1.01 ±0.29)×10-3 mm2/s,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DC阈值为1.15×10-3 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分别约为83.3%(35/42)、83.8%(31/37)、83.5%(66/79)、0.199、5.142;单独行动态增强Fischer评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分别约为97.6%(41/42)、78.4%(29/37)、88.6%(70/79)、0.031、4.519;两者联合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为92.9%(39/42)、91.9%(34/37)、92.4%(73/79)、0.077、11.469.结论:联合诊断方法较单一运用DCE-MRI或DWI在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等指标上诊断效能强,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鲁文力;欧阳祖彬;吕富荣;李信友;石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在肺动脉CT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angiography,CTP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CTPA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源常规模式扫描,对比剂示踪技术.实验组采用双源大螺距Flash模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对比剂均采用400 mgI/ml碘迈伦,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分别采用图像质量评分及CT值、对比噪声比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共6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CTPA检查,2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52,0.605,0.319,0.523);实验组对比噪声比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8,0.030,0.001,0.012,0.020),2组肺动脉干、左右上肺动脉、左右下肺动脉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62,0.986,0.373,0.584,0.931),实验组升主动脉、左右上肺静脉、左右下肺静脉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3,0.000),且实验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x2=12.25,P=0.016;x2=7.53,P=-0.023);实验组对比剂用量(24ml vs.50 ml)和辐射剂量[(5.27±1.94) mSv vs.7.30±2.73) mSv]低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94±0.07)s vs.(4.71±0.37)s,=P0.000].结论:在CTPA检查中,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不仅能采集到理想的肺动脉影像,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还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屏气时间.
作者:王思杭;吕发金;曾勇明;彭刚;姚开情;吕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评价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功能及其检测参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并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120例,应用ET技术检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ity coefficients,Ep)、硬化参数β(stiff-ness parameter β,SPβ)、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β(pulse wave velocity β,PWVβ)、管径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以及血管功能指标收缩期内径(systolic diameter,Ds)、舒张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Dd)和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情况,并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颈、股和肱动脉的血管功能,同时利用病例基本信息对E-tracking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股和肱动脉的Ep、SPβ和PWVβ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颈、股动脉的AC值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因素中,影响ET参数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及总胆固醇.其中,Ep、SPβ和PWVβ均与年龄和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AC则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AI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ET技术检测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程度,且其检测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患者年龄和病程.该技术能准确评价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的功能性或病理学改变,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东竹;冉海涛;刘学;杜瑛;姚延峰;张梦菲;高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胃镜、腹部彩超特点,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早期协助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32例腹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行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时未出现皮肤紫癜,回顾性分析其胃镜、腹部彩超特点.结果:胃镜异常表现29例(29/32=90.6%),主要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充血、水肿、出血灶、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腹部彩超异常表现25例(25/32=78.1%),受累肠壁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部分肠管壁增厚并血流丰富.胃镜及腹部彩超均有异常改变23例(23/32=71.9%).2项检查均异常的患儿腹痛后(9.780± 3.190)d出现紫癜样皮疹,而其影像检查结果于腹痛后(6.130±1.914)d获得,较临床诊断时间平均提前3.65 d(t=9.23,P<0.01).结论:腹型HSP患儿的胃镜、腹部超声检查均有异常者较为常见,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早期协诊腹型HSP,并能有效地指导治疗.
作者:蔡华波;周少明;代东伶;白大明;李永柏;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Detector729剂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在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0.6 cm3的参考电离室在X射线下对Detector729进行剂量刻度,然后两者进行剂量和输出因子测量比对,后应用Detector729对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计划进行实际机架角剂量验证.结果:参考电离室对Detec-tor729电离室的刻度因子是0.991,两者测量结果比对相对测量偏差≤0.57%,在4 cm ×4 cm~20 cm ×20 cm不同方形野下输出因子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应用Detector729对IMRT剂量验证的γ通过率均>90%.结论:应用Detector729进行放疗剂量测量和质量控制工作,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可为规范我国放疗剂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翟贺争;刘辉;丁艳秋;李卫星;李明生;陈雪;王小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肠道准备对子宫扩散加权成像磁化率伪影的影响.方法:将60名健康女性受检者(23 ~45岁)随机分为2组(无肠道准备组和肠道准备组),每组30名受检者,然后对每一位受检者进行T2轴位和失状位、DWI扫描,然后由2名医师分别对其图像进行双盲法评价.结果:2名医师评价无肠道准备组肠道以气体为主的出现率平均为65.00%,以液体为主的出现率平均为35.00%;肠道准备组肠道以气体为主的出现率平均为23.33%,肠道以液体为主的出现率平均为76.67%,2名医师评价的2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1=0.002,P2=0.004).肠道以气体为主时子宫DWI磁化率伪影阳性率平均为82.91%,肠道以液体为主时子宫DWI磁化率伪影阳性率平均为13.46%,2名医师评价磁化率伪影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1=0.000,P2=0.000).结论:子宫DWI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有助于减少子宫DWI磁化率伪影的产生,从而提高子宫DWI的图像质量,这更有利于进行子宫组织学的研究、子宫疾病的诊断、监测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波;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盛波;史小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