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封闭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研究组201例产后尿潴留患者0.5%普鲁卡因注射液20ml,耻骨联合上方封闭.对照组18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给予新斯的明1mg肌注.比较两组用药后排尿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201例患者治疗后排尿时间10min者158例,20min者31例,30min者9例,无效者3例.对照组180例治疗后排尿时间10min者28例,20min者43例,30min者44例,无效者65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略增多者9例,无改变者192例.对照组略增多者11例,无改变者16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鲁卡因封闭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明显,不增加阴道出血量.
作者:白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醋酸奥曲肽治疗门脉高压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降门脉压药物(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进行比较.方法7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醋酸奥曲肽治疗组40例和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止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24h止血率72.5%,48h止血率95%,平均止血时间(11.32±8.36)h;对照组24h止血率30.5%,48h止血率69.4%,平均止血时间(26.02±14.54)h,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止血快、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优于传统降门脉压药物,可作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科11例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治疗好转出院(72.7%),2例死亡(18.2%),1例自动出院(9.1%).结论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治疗,能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
作者:曾平;欧书钦;史若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大剂量顺铂(HD-DDP组)与小剂量顺铂(LD-DDP组)胸膜腔内注射对恶性胸水的疗效及毒性.方法HD-DDP组26例采用DDP80~100mg/m2胸腔内灌注,每周1次,用药2~4次;LD-DDP组22例予DDP30~50mg胸腔内灌注,每周1次,用药2~4次.结果HD-DDP组有效率(CR+PR)84.6%,LD-DDP组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DDP组中既往已用LD-DDP无效者仍有66.7%(4/6)的有效率;两组均出现Ⅰ~Ⅱ度恶心、呕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DDP组发生Ⅰ~Ⅱ度白细胞减少,与LD-DDP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大剂量顺铂胸膜腔内注射对恶性胸水的疗效较小剂量顺铂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对小剂量顺铂无效者用大剂量顺铂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彭春芳;蒋萍;张蓉;邹洪元;聂勋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气变化的认识.方法对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院后抽取动脉血,经肝素抗凝、混匀.瑞士AVL COMPACT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测定值和电解质测定数据,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79例均有不同程度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单纯性酸碱失衡62例,混合性酸碱失衡17例,其构成比依次为代谢性酸中毒41例(47.1%),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5例(17.3%),呼吸性碱中毒10例(11.5%),呼吸性酸中毒7例(8.0%),代谢性碱中毒4例(4.6%),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2例(2.3%),低氧血症36例(41.4%).高AG值56例(代谢性酸中毒及代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低AG值13例(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及呼酸合并代碱).7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好转出院,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死于并发症多脏器功能损害.结论根据动脉血气和电解质检测结果可以明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酸碱失衡类型、特点与判断,监测疾病变化,对临床治疗、预防并发症、估计预后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邹立新;魏中华;舒仁明;王家驷;王利君;白俊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A血液黏度计对确诊为糖尿病者进行检测.结果5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筱云;练向阳;王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意识障碍无法进食的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喂养中链甘油三酯(MCT)/长链甘油三酯(LCT)与单独喂养LCT对蛋白质代谢的不同影响,探讨MCT/LCT改善此类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0例因意识障碍无法进食的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Fresubin 750MCT(A)组,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750MCT;一组为Nutrison(B)组,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发病后24 h内开始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支持7d.在伤后1、7d观察了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率及每日尿总氮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病后7dA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前清蛋白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总氮A组在发病后7d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后7d A组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能通过有效地减轻因意识障碍无法进食的脑血管意外患者机体蛋白分解,提高血清蛋白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徐强;司良毅;朱娅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液科1994年11月~2004年12月住院诊治的老年全血细胞减少56例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常为造血系统疾病(71.3%),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见,其次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少见;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8.7%,恶性肿瘤占14.2%,其次是慢性肝病、结核.结论应重视老年全血细胞减少原因,除造血系统疾病以外,非造血系统疾病占相当比例,应分析其病因,以便减少其误诊与漏诊率,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邓成莲;谭刚;赵海明;马艳;梁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和辅助静脉内麻醉行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43例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静注异丙酚和芬太尼;2组静注哌替啶和异丙嗪.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分离/牵拉胆囊及术毕取静脉血测定ET和NO含量和监测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后两组BP和ET均明显下降,NO升高;分离/牵拉胆囊时HR、BP、NO下降,ET上升;术毕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硬膜外麻醉后、分离/牵拉胆囊时BP下降与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均有关;小剂量异丙酚和芬太尼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推荐用于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
作者:刘怀清;刘祥平;黄粱镔;杨天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以提高ESDN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31例ES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透析的42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n-ESDN)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较,回顾性分析了死亡率、死亡原因、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结果ESDN组1、3年死亡率分别为19.3%和41.9%,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non-ESDN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47.4%)和感染性疾病(26.3%).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94%).两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组的血浆清蛋白明显低于non-ESDN组.结论ESD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non-ESDN组高.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沈清;甘华;杜晓刚;李正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统计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中老年患者长R-R间期检出资料,探讨DCG中的长R-R间期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6年内我院年龄50岁以上且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发现1.5s以上长R-R间期且已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或食道心房调搏者95例,其中确诊SSS 27例;据长R-R间期时限分为1.5~1.9s组、2.0~2.9s组和≥3s组,以探讨长R-R间期对SSS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患者中SSS比例分别为8.5%、48.0%、90.9%;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分别为(1 670±180)ms、(2 230±350)ms、(3 600±86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RT)分别为(330±80)ms、(660±210)ms、(1 800±710)ms.长R-R间期值与SNRT值相关系数r=0.965,P<0.01;长R-R间期值与CSRT值相关系数r=0.976,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检出的长R-R间期时限与SSS有一定相关性,据长R-R间期时限大小,可对SSS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动态心电图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作者:宋波;梅霞;李正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同一实验室不同生化分析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试验,探讨不同生化分析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先按照NCCLS(EP5-T2)文件要求,对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X4 PRO及CX9 ALX生化分析仪进行精密度试验;然后按照NCCLS(EP9-A2)文件要求,以CX4 PRO为对比方法,以CX9 ALX为试验方法,用患者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等20个生化项目进行检测,统计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并评估两分析系统间的预期偏差.结果两分析系统的批内及总精密度(CV)与厂商提供的参数相符;所有20个检测项目的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均可接受.结论若同一实验室拥有2套或2套以上生化分析系统时,应当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试验,以保证其检测结果准确一致.
作者:胡卫红;魏小文;王超要;张薇;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防治老年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637例中、老年干部进行健康体检,检查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肺心病的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随年龄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2)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增加;(3)疾病组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各疾病组的改变无特异性.结论老年性疾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密切相关.定期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莎萍;尤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与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较诱导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作者:陶国才;文欣荣;鲁开智;付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基因治疗的研究过程中,已经报道过的载体包括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但都因其目的基因表达的一过性和较为严重的宿主免疫排斥反应而使其应用受限.相比之下,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rAAV载体)有明显的优势:(1)对宿主没有致病性;(2)能稳定转染宿主细胞,具有较长时期的基因表达能力;(3)极低的免疫原性;(4)有广泛的宿主群,可转染分化及未分化细胞[1].本文就rAAV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祎琴;洪苏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恶性肿瘤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基因治疗通过在患者的细胞中加入具备正常功能的基因,纠正先天性遗传缺陷,或给靶细胞提供新的、正确的功能[1,2].1990年,Rosenberg等首次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技术,将转导编码肿瘤坏死因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用于治疗晚期癌症.肿瘤基因治疗因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肿瘤病因及分子机制等研究的深入,肿瘤基因治疗方法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开展的免疫基因治疗、转导抑癌基因、反义癌基因以及靶向化疗等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其结果鼓舞人心[3].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对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郑璐;李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人们对肿瘤浸润与转移机制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黏附力及对周围基质蛋白的降解能力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伴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降解,共有4-类水解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家族是其中重要和复杂的一类,并被认为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MMP是引起ECM降解的主要酶类之一,其参与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1,2].它涉及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肿瘤浸润和转移.明胶酶(gelatinase)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的一类亚型,包括MMP2和MMP9,不但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还降解基底膜(basement member,BM)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而癌细胞发生浸润和转移必须首先穿过BM.因此,明胶酶成为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直接和重要的蛋白水解酶[3].已有研究表明,明胶酶与多种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相关[4,5].
作者:姜晓燕;彭贵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高血压是明确的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2],长期发展可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其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具有高度致残率和致死率,以致患病个体致残、致死.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3位因素[3].在我国,高血压现在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1位[4].提高民众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水平,强化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这对个人及社会均有着积极意义.现对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黄晓波;胡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es,NTs)是一组多肽因子,可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一种神经元或广谱地作用于多种神经元,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诱导突起生长,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在恢复神经功能的治疗上除蛋白酶抑制剂、神经内毒素抑制剂的应用外,利用神经营养因子恢复神经功能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开发领域,已有不少研究尝试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神经营养因子的cDNA或基因导入大脑从而逆转神经元变性.本文就几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及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朱继;唐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坐骨结节滑囊是一个原发性滑囊,又称坐骨-臀肌滑囊,它存在于坐骨结节与臀肌之间,有缓解压力的作用.青年人因臀肌较厚有抗压力的作用,故发生滑囊炎者较少.老年人臀肌萎缩者,压力多直接作用于滑囊,特别是常见于长期坐着工作和老年瘦弱的妇女,易引起滑囊慢性劳损、内膜增生、渗出液增加形成滑囊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坐位时局部疼痛、不适感及肿块.肿块大小不定,张力较大.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8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闵学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多发的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理想,其病理生理除免疫引起炎性反应以外,尚有高凝等病理因素对疾病有一定影响.我们采用激素加中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60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南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乙肝病毒感染后根据免疫病理学可分为3个阶段,即:免疫耐受阶段、免疫清除阶段和病毒残留阶段.在免疫清除阶段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佳治疗时机已是共识.因此,把免疫耐受期患者列为不适合治疗或不予治疗的对象,使众多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失去了中断病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机会.但事实上是否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必须等待发展到肝细胞出现典型的免疫损伤、ALT增高才能进行治疗.近年来发现临床上由乙肝病毒携带者直接发展到肝硬化、肝癌而中途无ALT增高过程的病例明显攀升,足以说明仅限于免疫清除阶段才进行治疗,对于预防和终止肝硬化和肝癌发生发展是不利的,这是一个肝病研究者应积极探讨的问题.
作者:刘奉凤;邬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1月成功开展了甲氨喋呤电视宫腔镜下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5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闵羡蕙;陈穗兰;赖娟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献血者、血细胞分离机等的观察,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国荣;谭学凤;冯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西南地区2002~2004年调血脂药物用药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西南地区60多家有代表性医院2002~2004年购药数据库进行购药金额、DDDs、DDC统计分析.结果调血脂药购药金额年增长率13%以上.辛伐他汀购药金额和用药频度3年来一直保持领先.结论他汀类药物占西南地区调血脂药市场的主导地位.
作者:陈邕;陈庆宪;王嘉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平均手术10台/d(除双休日),多时30台/d.我们体会到高质量、高效率是顺利完成手术工作的有力保证.
作者:郭利华;刘洪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手段之一,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众所周知,化疗药物的毒性不仅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也对执行化疗的护士及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了解化疗职业危害,分析化疗防护现状,探讨改善现状的防护对策,对减少化疗职业危害,保护化疗护士健康和环境安全非常重要.
作者:邓本敏;冯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院管理中关键、活跃、具艺术性也是难度大的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而人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事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在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科学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医院的情况,为预测医院的发展、判断医院竞争力提供基础数据,为领导决策和制订规划提供必要的服务.领导根据统计信息,可掌握规模、职工结构、学科优劣以及与兄弟医院的对比、甚至与国外医院对比情况等,也是检查医院各项工作计划贯彻、执行情况的重要途径.并可从中掌握医院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各学科技术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情况.通过人事统计分析可以调整各专业用人计划、专业设置;可通过对临床专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工资收入及总数的统计分析,出台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措施;通过对医疗人员工作量、科研成果的统计,对医疗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对某项工作的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及时检查和改进工作.我院是一个有700多人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过去的人事统计工作中(如:人事、干部、工资等),都是手工或算盘、计算器进行统计和计算,由于职工人数多,统计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大、繁杂,需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用现代信息方法处理数据,将Excel应用于医院人事统计工作中,对于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卫生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南医院在数字化医院体系建立条件下,卫生经济管理所涉及的软件应用模块,以及相比传统模式的卫生经济管理,其运作的特点、效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吴昊;穆云庆;赵存现;郭继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院和企业一样,随时都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因为医院是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行业,危机一旦发生往往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医院必须具备危机管理能力,而有效的信息传播策略,是医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及时的信息发布在医院危机中有借助媒介和应对媒介的作用.新闻发布时要遵守以下原则: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中应对媒介的预警系统;找准时机,及早召开新闻发布会,正确恰当发布消息;重视患者和公众利益,牢记真诚,切忌撒谎;以我为主,口径统一,掌握主动权;善后工作,搞好公关营销,借助媒体,变不利为有利.
作者:张立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现代医学模式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强调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循证医学成为临床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并推动了21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变革.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是循证医学在普及中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而形成的.循证医学教育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临床医生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学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循证医学的提出对临床医生的诊疗实践划定了新的标准和方向,但也给长期以经验医学为指导并采取行动的临床医生带来了困惑和迷茫,尤其是临床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如何在加强自身的循证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做好医院的教学工作,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循证医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问题.
作者:陈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