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前期制备并鉴定了Tat-E7/pORF-mGM-CSF颗粒疫苗,并在小鼠体内观察到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其体内具体分子机制不清.本研究拟进一步利用该疫苗免疫小鼠,分析其体内激活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该纳米颗粒能否将外源基因转入哺乳动物细胞并在动物活体内正确表达;通过CCK-8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内染色及流式细胞术(FCM)、ELISPOT实验、体外特异性细胞毒CTL-LDH释放实验分析疫苗诱导的短期及记忆性免疫应答和其介导的CTL毒性效应.结果 当r=2.0时所制备的颗粒为类圆形,大小均匀一致,绝大部分颗粒直径均分布于20~80 nm之间;该纳米颗粒可将mGM-CSF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并可在体外培养细胞和小鼠体内正确表达.该纳米颗粒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免疫原性,可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显著增强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及其产生的细胞毒效应.结论 我们在本研究中设计并合成的Tat-E7/pGM-CSF纳米颗粒疫苗,通过体外免疫学研究证实了其具有良好效果,其机制可能是该颗粒疫苗的免疫可以维持高水平的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
作者:张月;玄秀云;郝飞;唐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绿茶提取物EGCG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模型组和EGCG治疗组,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Th17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频率变化;免疫组化观察25 d脑组织IFN-γ、IL-17和TGF-3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17、TGF-β、IL-10、IL-4的质量浓度.结果 EGCG治疗明显缓解EAE小鼠疾病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抑制Th1与Th17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与EAE模型组相比,EGCG治疗组脑IFN-γ及IL-17表达上调,而TGF-β表达下调;外周血中可溶性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与脑一致.结论 EGCG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血中IFN-γ、IL-17、TGF-β的表达,调控T细胞亚群的分化对EAE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龚业莉;张雯;柳威;许想宁;赵丹;熊哲;宋文剑;舒细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从γδT细胞识别的应激配体出发,探索肝癌细胞的分子标记物.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3个人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和Hep3B)和1个正常的人胚肝细胞系(cccHEL-1)表面11种已知的γδT细胞识别的应激配体的表达情况.收集了9名肝癌患者和10个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品,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患者和对照的γδT细胞及其亚型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10种应激配体的质量浓度.结果 3种不同的肝癌细胞系应激配体的表达情况存在着差异,与正常胚肝细胞系相比,ULBP1、ULBP5、HSP60、HSP90和MSH2在3种肝癌细胞系表达都有上调;与正常对照相比,肝癌患者外周血的γδT细胞总比例显著升高,CD27-γδT细胞升高,而外周血主要的Vδ2细胞比例显著降低;10种应激配体在血浆中的质量浓度差异很大,在血浆质量浓度较高的应激配体中,ULBP1、ULBP4和HSP90在肝癌患者血浆中较正常人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γδT细胞识别的应激配体ULBP1和HSP90在肝癌细胞系表面上调表达,并且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是肝癌比较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陈慧;许依;陆必超;张建民;何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小鼠CD4+T淋巴细胞SOCS3过表达对Th17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 构建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并分离培养小鼠脾脏的CD4+T淋巴细胞.构建SOCS3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在体外通过慢病毒基因转染的方法实现CD4+T淋巴细胞SOCS3基因过表达.对SOCS3过表达细胞给予IL-23刺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的p-STAT3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的RORγt水平,流式细胞分析IL-17+细胞数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IL-17水平.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小鼠CD4+T淋巴细胞SOCS3过表达后,IL-23刺激诱导的p-STAT3蛋白水平、RORγt mRNA水平、IL-17+细胞数量以及培养液中的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体外研究表明SOCS3过表达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Th17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丁凤鸣;陈宇清;廖若敏;张雪;费霞;张旻;张杏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活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其分化为DC,并加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促进其活化;随后采用肿瘤培养上清或乳酸作用于活化的DC,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T细胞增殖实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C细胞的活化程度,并对乳酸影响DC活化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乏氧状态的肿瘤细胞释放更多的乳酸,乳酸可以抑制DC细胞共刺激因子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并下调TNF-α和IL-12的表达,从而抑制DC对T细胞活化增殖的促进作用;乳酸通过降低DC的NF-κB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影响DC活化.结论 肿瘤组织乏氧状态释放大量的乳酸,乳酸通过抑制DC细胞的活化进而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
作者:李成银;赵井苓;王琦苑;朱晶;秦丹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天然免疫与凝血相关分子的关系及其理论和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菌内毒素(LPS)高、低2个剂量分别注射C57BL/6正常小鼠和MyD88基因敲除小鼠,并对正常小鼠注射IL-6、IFN-γ细胞因子抗体,观察小鼠生存率,收获肝组织提取mRNA,RT-PCR的方式检测各相关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的表达;采用原位孵育实验检测PT (prothrombinase)/PA(plasminogen activator)/PC(protein C)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纤维蛋白沉积,将所有的实验结果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 IL-6、IFN-γ2种细胞因子抗体通过激活PA活性抑制过量纤维蛋白的生成,延长小鼠存活时间(P<0.003).结论 通过调节天然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来调控凝血系统的功能,控制纤维蛋白适量生成,为治疗败血症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赵琪;张英华;邢丽;张良艳;王臣玉;杨丽萍;王鸿玲;鲍翠霞;王倩;李玮;李杰;孙成铭;罗德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抑制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CGRP处理LPS活化/未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巨噬细胞内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氧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细胞上清分泌型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GRP显著降低LPS活化/未活化RAW264.7细胞内炎性因子IL-1β、TNF-α、NLRP3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同时,NLRP3下游调节分子Caspase-1的蛋白水平被显著下调.在mRNA水平,NLRP3随CGRP剂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与IL-1β、TNF-c非常相似.结论 CGRP抑制巨噬细胞炎性激活,其机制可能与CGRP抑制NLRP3表达与活性有关.
作者:刘元;郭俊峰;蔡俊;杨阳;李鑫;张慧宇;张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分布,并分析不同疾病DAT抗体和补体类型.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测,DAT阳性标本BIO-RAD抗体分型卡作抗体及补体类型鉴别.结果 4724例标本中,筛选出122例DAT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58%.在122例DAT阳性标本中,血液系统疾病占41.8%,其次为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和感染性疾病,分别占14.75%和10.66%.DAT抗体及补体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单纯IgG阳性率高,占76.22%,其次为IgG/C3d、IgG/IgM/C3d和C3d,阳性率分别为9.84%、4.10%和3.28%.DAT抗体在疾病中的分布以IgG为主,但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抗体种类包括IgG、IgA和IgM,补体包括C3d和C3c两种.结论 DAT阳性标本中,血液系统疾病所占比率大,其抗体类型在临床疾病中以单纯IgG阳性为主,而在SLE和AIHA患者中却含有多种抗体和补体.
作者:梅城;阳福桂;覃婉元;周晓英;李碧娟;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3 (serum complement C3,sC3)降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肾内科穿刺活检确诊的54例AAV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C3,以我院sC3测值的正常范围下线值为截点将AAV患者分成低sC3组(sC3<0.9 g/L)与正常sC3组(sC3≥0.9 g/L),比较2组患者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低sC3组,血肌酐基线值明显高于正常sC3组(P=0.008);C反应蛋白、eGFR值明显低于正常sC3组(P值分别<0.001、0.012);快速肾功能衰竭以及即时透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sC3组(P值分别为0.035、0.014);缓解率显著低于正常sC3组(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sC3组的肾脏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sC3组(log-rank=10.197,P=0.001).结论 血清补体C3降低的AAV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较快,预后差.
作者:谢丽娇;张瑞;贺江花;唐莎;王卫黎;刘星;张均;李芙蓉;张静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新桥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透析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个月660例患者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253例(根据每周rhuEPO治疗剂量分为3亚组:A组,rhuEPO治疗剂量<150 IU ·kg-1 ·week-1,共有82例患者;B组,150IU·kg-1· week-1≤rhuEPO治疗剂量<300 IU· kg-1·week-1,共有137例患者;C组,rhuEPO治疗剂量≥300 IU· kg-1 · week-1,共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RDW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的相关性;同时选取健康成人200例,比较2组RDW的差异.结果 秩和检验提示血透组RDW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rhuEPO治疗剂量组血液透析患者中RDW、ERI有显著差异.Person分析结果显示:ERI与血红蛋白(r=-0.434,P<0.000 1)、血清铁(r=-0.168,P=0.008)呈负相关;与RDW(r=0.294,P<0.000 1)、透析月龄(r=0.180,P=0.004)、In CRP(r=0.200,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红蛋白、RDW与ERI显著相关.结论 在血透患者中,RDW与ERI独立相关,对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判断、指导rhuEPO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杨琨;贾庆龄;唐莎;王卫黎;袁发焕;张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IL)-38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65例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液,ELISA检测血清中IL-38的表达.在人动脉内皮细胞(HAECs)中先转染pcDNA3.1-IL-38质粒过表达IL-38,然后用100 μg/ml ox-LDL刺激.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8、IL-17、ICAM-1和MCP-1等炎性介质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CD36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LOX-1、CD36、磷酸化核内转录因子p65(p-NF-κB p65,p-p65)和IκB蛋白水平的表达.后转染pcDNA3.1-IL-38质粒24h后,用100 μmol/L PDTC(NF-κB抑制剂)预处理HAECs2h,再加入100 μg/ml ox-LDL刺激,检测细胞中LOX-1、IL-6、IL-8、IL-17、ICAM-1和MCP-1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IL-38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性.IL-38能够降低ox-LDL诱导的IL-6、IL-8、IL-17、ICAM-1和MCP-1等炎性介质、LOX-1 mRNA和蛋白水平、p-p65的表达,增加IκB蛋白水平表达(P均<0.05),但是对CD36 mRNA和蛋白表达无影响.PDTC能够减弱IL-38对LOX-1、IL-6、IL-8、IL-17、ICAM-1和MCP-1表达的影响.结论 IL-38的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它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这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杨嫣华;李洺;何君宏;冯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复方蛹虫草(CC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高脂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巴柳氮钠组及CCM 90、180和540 mg· kg-1·d-1组.采用DSS联合高脂饮食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每周称量各组小鼠体质量,联苯胺法检测粪便隐血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HE染色法比较各组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κB-α、NF-κBp65、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粪便隐血分数在第1、3、5、6周显著增加(P<0.05);小鼠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炎性细胞浸润(P<0.05);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肠组织TNF-α、NF-κBp65表达显著增高(P<0.01),IκB-α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CCM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CCM组小鼠粪便隐血显著减少(P<0.05);CCM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显著降低(P<0.05),CCM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1β显著降低(P<0.05);CCM中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5);CCM给药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α、NF-κBp65表达显著降低(P<0.01),IκB-α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 CCM可以改善DSS联合高脂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徐惠林;李昊;潘苏华;施伟庆;郭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人源化抗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将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2株抗H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E19-12和HD19-27,通过UV、SDS-PAGE方法对其质量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及纯度进行鉴定;MTT法评价抗体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并比较抗体人源化前后活性差异;采用ELISA法评价抗体结合HGF及竞争抑制HGF与受体结合的能力;Transwell法研究抗体对HGF促进PC-3细胞迁移的抑制能力;通过构建U87MG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抗体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抗体通过静脉给予正常小鼠,分析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2株抗体单体纯度均达到90%以上,均可抑制U87MG肿瘤细胞增殖,且人源化前后抗体活性差异不大.2株抗体均与HGF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且可竞争抑制HGF与其受体C-Met的结合.细胞迁移实验显示,2株抗体具有抑制HGF促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裸鼠移植瘤试验显示HGF抗体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中HE19-12在试验中显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小鼠药代结果显示,HE19-12和HD19-27的半衰期分别为423.3 h和342.5 h.结论 成功对制备出的2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及一系列抗肿瘤活性研究,证明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HGF中和抗体,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HGF/C-Met靶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姚志伟;李丹;马保瑞;张杰;孙春昀;谢良志;盖文琳;盛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三级淋巴组织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病变组织局部.对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免疫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发现,肿瘤组织中成熟的三级淋巴结构能够募集T细胞并激活其抗肿瘤效应,但在三级淋巴组织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对肿瘤的免疫抑制或耐受作用并不一致.因此,对肿瘤浸润的三级淋巴组织的发展阶段及其内部的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估,可为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一种有益借鉴.本文综述三级淋巴组织的免疫学特征、形成过程及临床相关性.
作者:张红玉;罗力文;年凇汶;赵康;蒋黎;田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前研究认为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慢性炎症,而自身免疫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自身免疫有所交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冠心病早发与好发趋势也提示冠心病与自身免疫相关.对于有明确临床症状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自身抗体与冠心病发病各个环节有关.进一步研究无临床症状但自身抗体阳性的人群,发现部分自身抗体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同时细胞免疫也参与冠心病的发生,而其中Th1细胞通过INF-γ轴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冠心病的上述特点符合自身免疫疾病特征,因此,有观点认为,冠心病是自身免疫疾病.这个观点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毕嘉琛;刘志刚;刘晓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流行及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有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和门诊患者67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11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抗体阳性率以及合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70例患者中检出病原体抗体290例(290/670,43.28%),其中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埃可病毒;检出的病原体抗体阳性290例中,单项感染的224例(224/290,77.24%),双重感染的51例(51/290,17.59%),三重及以上感染15例(15/290,5.17%).2)所有患者中女性病原体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3)不同季节病原体抗体的阳性率有差异,春冬季的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夏秋季(P<0.05).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的呼吸道病原体抗体以乙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感染类型以单项病原体感染为主,且可根据不同的流行病学差异进行有效的病原体预防和控制,尤其对在易感人群中注射疫苗有重要意义.
作者:巫志宇;孙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性激素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诊疗的PCOS不孕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75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2~4天抽血行性激素检查;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IFN-γ)、Th2(IL-4)细胞因子.结果 PCOS不孕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IFN-γ)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54%±9.53%和14.64%±7.33%,P<0.05);Th2细胞因子(IL-4)比例2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44%±1.53%和1.23%±1.26%,P>0.05);Th1/Th2比值PCO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21%±49.91%和20%.44±18.15%,P<0.05).在对照组Th1/Th2与FSH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34,P<0.000 1);PCOS患者中,HA组Th1/Th2与睾酮(T)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52,P<0.000 1).结论 PCOS患者体内高雄激素血症可能引起外周血Th1/Th2比例失调.
作者:钟兴明;苗竹林;崔蓉;杨宁;王小兰;韦相才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