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中,观察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2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组织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 于感染前24 h对Balb/c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5 μg重组小鼠IL-22,7×1010CFU/kg的MRSA(ATCC43300)经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感染6h后取外周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7种促炎因子[包括:IL-1β、IL-12p7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6、趋化因子CXCL1、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中IFN-γ、IL-6、CXCL1和TNF-d mRNA的水平;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评分;分离小鼠肝脏内淋巴细胞(intrahepatic lymphocytes,IHL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炎症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 MRSA感染小鼠血清和肝脏中IFN-γ、IL-6、CXCL1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L-22预处理可降低MRSA感染所致的上述细胞因子升高表达(P<0.05).MRSA感染亦可导致肝脏炎症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ALT水平升高、肝脏坏死和炎症病理学评分升高以及肝脏内淋巴细胞和各种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向肝脏募集浸润的数量增加.IL-22预处理可降低MRSA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损伤,ALT水平下降,病理学评分降低,炎症细胞向肝脏募集浸润的数量亦减少.结论 IL-22预处理降低MRSA系统性感染小鼠肝脏的炎症反应.
作者:赵鹏程;李琴;周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筛选人外周血γδ T细胞识别的肿瘤相关蛋白配体,为阐明γδ T细胞的抗原识别机制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3种特异性结合肿瘤的CDR3δ序列合成肽为探针,通过人类全蛋白质组芯片筛选CDR3δ合成肽相互作用的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在肿瘤细胞系的表达;原核表达纯化肿瘤相关蛋白AGR2(前梯度2蛋白),ELISA验证其与探针肽的结合;固相化包被蛋白,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γδT细胞的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蛋白对γδT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的作用.结果 生物素标记的CDR3δ肽,共筛选到与蛋白质组芯片结合的候选蛋白配体共6种,分别是PHF21A、LDB3、SYF2、PPP1R14A、AGR2和SYAP1;流式结果显示AGR2在几种肿瘤细胞系细胞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一致;ELISA结果显示GST-AGR2能特异性地结合CDR3δ肽OT3;固相包被GST-AGR2,能显著促进γδ T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69、CD25的表达;与GST-AGR2预孵育能在体外显著促进γδ T细胞对MDA-MB-231和MCF-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肿瘤相关蛋白AGR2能够在体外促进γδ T细胞的活化,增强γδ 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可能是γδ T细胞识别的肿瘤相关蛋白配体.
作者:董青青;陈慧;张建民;何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早期感染对小鼠脾脏CD8+T、γδT和NK细胞亚群和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将感染增强免疫细胞功能的方法作为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途径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别用5×104 PFU(A组)、5×105 PFU(B组)MCMV和无菌PBS(C组)腹腔注射小鼠,体内感染9d;用1×104 PFU(D组)、1×105PFU(E组)和1×106 PFU(F组)MCMV感染离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24 h和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G组).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表型和功能,ELISA检测体内感染组IFN-γ、IL-2和颗粒酶B的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MCMV体内感染小鼠后,MCMV特异性CTL,B组CD8+T细胞分泌的IFN-γ、IL-2和表达的颗粒酶B,A、B组γδT细胞表达的颗粒酶B、CD107a,B组NK细胞表达的CD107a水平均增加;A、B组未成熟NK细胞数减少,但成熟1阶段NK细胞明显增加;以上指标在A、B组间均无差异.ELISA结果提示A、B组IFN-γ、IL-2和颗粒酶B水平均较C组升高,且随病毒滴度增加而升高.与G组相比,体外感染24 h和48 h后D、E、F组CD8+T细胞表达的CD69,24h后CD4+T细胞表达的CD69,24 h后F组CD8+T细胞分泌的IFN-γ,24 h和48 h后各感染组CD8+T细胞分泌的TNF-α以及24 h后D、E组CD4+T细胞分泌的TNF-α均增加,CD8+T细胞和CD4+T细胞各组间IL-2分泌和颗粒酶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与G相比,体外感染24 h和48 h后各感染组均可见NK细胞IL-2和颗粒酶B水平升高;以上表面分子、细胞因子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普遍随着病毒滴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MCMV早期感染后CD8+T、γδT和NK细胞功能可能较前增强,这将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莎;朱艳;张在利;詹茜;夏瑜;杜鹃;张玉琳;王利;刘林;罗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COX2)在肝星状细胞(HSC)促进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H22组、HSC组、SC-236组.H22组皮下注射单纯小鼠肝癌细胞H22,HSC组皮下注射H22和HSC,SC-236组皮下注射H22和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SC-236预处理的HSC.从第5天开始每3天测量小鼠肿瘤大小.第25天将小鼠处理,测量肿瘤大小、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小鼠脾脏中CD4、CD8,调节性T细胞以及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的表达.结果 HSC组的肝癌大小、质量明显大于H22组,而SC-236组的肝癌大小、质量显著小于HS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SC组的脾脏CD4、CD8,调节性T细胞以及MDSC的表达均显著高于H22组,而SC-236组的CD4、CD8,调节性T细胞以及MDSC的表达均显著低于HSC组.结论 在肝癌微环境中,肝星状细胞(HSC)可能通过COX2调节小鼠体内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肝癌发生发展,本研究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许雅苹;赵文秀;王效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及其亚类与肺癌肿瘤标志物糖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铁蛋白(Fer)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34例进行肺癌标志物检查的人群血常规资料,按照Ca125、CYFRA21-1和FER质量浓度上限将患者分为高浓度组、正常组;另外再收集已经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外周血,健康者外周血作为对照,ELSIA检测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IL-8和TNF-α的质量浓度;密度梯度离心分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qPCR检测IL-8和TNF-α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高浓度组中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肺癌患者血清TNF-α水平和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肺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中TNF-α、IL-8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淋巴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比健康者显著增加(P<0.05),IL-8的表达水平和健康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类与肺癌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和FER质量浓度具有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的代偿机制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宋健;高晓燕;范小琴;王雨洁;王宇洋;聂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球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组(GBS组),另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所有纳入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纳入者外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纳入者外周血清中IL-6、CRP、TNF-α的水平.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microRNA-146a、microRNA-125b分别与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而microRNA-125b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外周血清中IL-6、CRP、TNF-α、IgG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microRNA-146a与IL-6、CRP、TNF-α、IgG具有正相关性,而microRNA-125b与IL-6、CRP、TNF-α、IgG具有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croRNA-146a及microRNA-125b与IgA、IgM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146a、microRNA-125b存在差异表达谱,并且二者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及炎症反应进而参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
作者:黄攀;徐敏;何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对外周血TNF-α、IL-1和IL-6水平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60例早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变化.另外,沙格列汀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各项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24 h尿白蛋白量(24 h UPro)和血肌酐(Cr),以及血浆中TNF-α、IL-6和IL-1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提取的单核细胞的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外周血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HbA1c显著下降(P<0.05),24h UPro显著下降(P<0.05),血肌酐(Cr)水平显著降低(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外周血提取的单核细胞中PI3K的磷酸化水平和Akt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显著降低HbA1c、24 h UPro和Cr,进而改善肾功能,同时可降低外周血TNF-α、IL-6和IL-1β水平,缓解外周炎症免疫反应,并显著上调外周血单核细胞的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沙格列汀在改善外周血高血糖状态时,进一步恢复PI3K/Akt磷酸化活化水平,参与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李翠凡;曹迎东;李晖;陈宗德;李明善;李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XXC5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潜在功能.方法 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检测野生型对照小鼠和CXXC5基因敲除小鼠对DSS的敏感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了肠道上皮细胞增殖、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的激活.结果 发现CXXC5基因敲除小鼠比野生型对照小鼠更敏感,呈现严重的肠道组织损伤和高致死率.我们进一步发现CXXC5基因敲除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增殖在修复期非常低,而对照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则大量增殖.虽然炎症因子的表达在2组小鼠中相当,但是我们发现c-MYC蛋白在CXXC5基因敲除小鼠的肠上皮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偏低,这可能导致了细胞增殖的减少.结论 证明CXXC5能够抑制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因此是控制肠炎发生的一个重要调控子.
作者:郝从芳;谢亚栋;马世鑫;杜东书;肖晖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制备人红细胞凝集型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3种方式处理人血红细胞,获得红细胞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凝集实验筛选分泌凝集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继而用有限稀释法克隆3次,并对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进行测定.通过腹水法制备抗体,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对抗体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3种方式获得的免疫原均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低渗加超声破碎法所获得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高.通过融合获得8株可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4A1分泌的抗体凝集效价高.抗体可使4种人血型的红细胞凝集,无种属交叉凝集反应.结论 有效制备了针对人红细胞的凝集性单抗,为其之后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佩兰;邹明园;王生育;颜江华;苏金华;郑秀青;吴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亲环素A (cyclophilinA,CyPA)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在疾病状态下,胞浆中的CyPA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同时坏死的细胞也会向外释放大量的CyPA,这些分泌/释放到细胞外的CyPA即细胞外CyPA (excellular CyPA,eCyPA).eCyPA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CD147作用,诱导细胞表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并趋化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粒细胞进入炎症部位,从而在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近年发现的eCyPA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呼吸系统炎症、心血管炎症、牙周炎、胰腺炎、肾炎等发病关系,以冀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利宏;应德美;宁琳洪;杨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Ser/Thr蛋白磷酸酶,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2A是体内存在于胞浆,具有广泛的去磷酸化作用的蛋白磷酸酶.调节性T细胞是体内一类调控自身免疫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状态变化很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PP2A在调节性T细胞中通过抑制mTORC1途径而对调节性T细胞进行抑制.肝组织内的Kupffer细胞是体内大的巨噬细胞群,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分泌释放不同类型炎症细胞因子引发或抑制炎症反应.PP2A可能通过调控Kupffer细胞中NF-κB p65活化信号转导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来调控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机体免疫进展.PP2A通过对二者的调控对机体免疫的激活与耐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方平;赖星;徐雪松;龚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并使用的抗疟疾首选药物.青蒿素类药物需要经过血红素依赖或线粒体途径激活后,释放自由基来杀死疟原虫,但目前其激活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尽管青蒿素抗疟疾作用的靶标蛋白如翻译调控肿瘤蛋白、肌浆网/内质网钙转运ATP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已经研究的比较清楚,但新近发现的一些潜在作用靶点仍有待进一步阐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了具有神奇的抗疟疾疗效外,近年来也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作用.本文将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激活方式、作用靶标以及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鄢德洪;徐美晨;王婧惠;万晓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霍山石斛多糖对小鼠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免疫亢进模型组、免疫亢进+霍山石斛多糖[低(50 mg·kg-1·d-1)、中(100 mg·kg-1·d-1)、高(200 mg·kg-1·d-1)]剂量组、免疫抑制模型组、免疫抑制+霍山石斛多糖[低(50 mg·kg-1·d-1)、中(100 mg·kg-1·d-1)、高(200mg·kg-1·d-1)]剂量组.采用连续3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小鼠,采用连续1id肌注卡介苗0.5 mg/只制作免疫亢进模型小鼠,观察霍山石斛多糖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和免疫亢进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 霍山石斛多糖能明显改善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降低、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降低和胸腺指数降低,缓解卡介苗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亢进、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亢进和胸腺指数降低.结论 霍山石斛多糖具有较好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徐海军;方予;汪俊涛;王成苗;冯瑶瑶;梁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