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病人,需常规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手术、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的创伤,此类病人均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支持治疗,且病情瞬息万变、来势凶猛,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这就要求ICU的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监护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合格的心脏外科监护护士是值得每一位护理管理者探讨的问题.我院自1998年以来,根据ICU工作的特点,重点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ICU护理队伍,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冯书梅;马玲波;张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视护理研究生实践过程管理对其培养的重要性.方法:结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及目前护理研究生在实践过程培养方面的现状,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参与,制定护理研究生实践过程管理一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实践过程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护理研究生实践过程的岗前教育、培训及考核;研究生导师及其指导小组成员的岗前培训;研究生的自我管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学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结果:目前,在护理研究生实践过程培养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师资匮乏、师资能力水平有限、培养目标单一、护理研究生毕业课题与临床实践脱节以及护理研究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等.结论:针对我国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必须重视其实践过程的培养和管理,同时要引起研究生本人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尤其是要加强护理师资的培养,重视其实践过程管理,从而有利于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使护理研究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
作者:任淑萍;孙佰珍;梁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其目的是使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护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我院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实施阶梯式继续教育,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坚持有效的考评考核,收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陈茂勋;环晓锋;吴玲玉;蒋亚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对培训ICU专科护士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有其认证的原则和评审程序,在通过的16个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中,其医疗护理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疗仪器设备完备先进,教学计划较完整,护理管理比较完善.相对而言,教学基地的医疗和教学环境仍有待改善,临床带教老师的规范化培养和资格认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学基地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一步提高,需根据学员需要增加护理管理的教学计划.
作者:吴晓英;胥小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新一轮的医疗机构评审,探讨和分析存在的护理缺陷,强调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97所一级医院的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分析评审资料感到护理工作亟待改进.医院评审是一种很好的行业自律行为,是一种促进自身发展和提高的手段.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逐渐增高,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损伤亦呈上升态势.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的风险,提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要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提高职业安全与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掌握职业暴露损伤后的处置措施,以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及损伤的危险.
作者:杨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心理健康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它渗透和影响到社会、文化、科技、智能以及人际交往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WHO关于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包括智力正常,善于协调控制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适应现实环境,保持人格完整以及个体良好的应急耐受力和心理创伤的自我康复能力等方面的内容[2].
作者:杨利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9].
作者:张伟平;李蠡;刘冬梅;郭文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医疗机构与国际接轨,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正在形成.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理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如何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和手段,有效规避和转嫁护理风险,以低成本实现大安全保障,成为目前护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杨莲荣;王立英;步新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护士与自理病人对生活照料需求的认识情况.方法:对300名能自理的住院病人及2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当病人能自理时,他们需获得生活照料的占33.6%,而护士为54.5%,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x2=23.46,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自理的病人对护士向他们提供生活照料的要求不高,他们更倾向于让护士教授自己更多的自我护理技能.护士应更新护理理念,适应病人心理变化,把对病人提供生活照料转为协助他们自理,以真正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作者:谢凤兰;成守珍;张振路;梁玲;王晓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护理人员系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技能等培训后,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认知、态度及实际技能的改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三级甲等医院800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进行基线和终期及每期培训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有关艾滋病知识、操作技能与培训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态度与培训前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必要的.
作者:李萍;代亚丽;梁艳;阿孜古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对县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3个基层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医疗废物100%经初毁、初销后混入生活垃圾;12所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露天放置;9所用后一次性物品卖给废物收购人员;8所用后带有病人体液、血液的输血袋及引流袋被混入生活垃圾.结论: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废物科学化管理体系.
作者:董彩琴;李建新;杨云霞;朱琳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为精神病住院患者创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6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住院环境需求的调查.结果:病区宜男女患者混合收治,病室的大小以2~3床为宜,病室的设置尽量家庭化为大多数患者所需求,患者及工作人员按照自己喜爱选择服饰也深受住院精神病患者欢迎.结沦: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住院精神病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才能保护患者的隐私与满足患者社会性的需求,减轻住院患者的压抑和戒备心理.
作者:陈树乔;陈芬;翁客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调查目前我国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为建立护士毕业后规范化教育和专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了 5个省市104家医院的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现状和需求,同时对3名省卫生厅护理专干以及71名护理负责人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护士毕业后培训缺乏统一管理,培训方式不规范,水平参差不齐.结论:建议建立健全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由卫生部制定统一的规范化培训大纲;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护理学会设置专门机构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监督、考核达标认定工作.
作者:宋琳娜;冯文;李银雪;张洪君;马双莲;丁玥;李莉;路潜;应菊素;邓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引子:某肿瘤医院收住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男性病人,入院前3天确诊为癌症.病人入院后未说过一句话,两周后因病情恶化而死亡.为什么病人入院后一言不发?为什么仅仅两周就去世?此案例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可获得哪些启示?这些问题的答案线索和依据就在本讲所叙述的内容之中.
作者:王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传统的护理单元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专业的发展,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我院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在护理单元内实行了护士长独立管理、成本单独核算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新的管理模式在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全科业务能力、关系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孙娟;王素婷;王玲勉;薛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通过对护理工作内涵的深入理解及护理专业价值的正确认识,提出了把人文精神作为护理的专业信念,以满足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需求,促进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分析影响护理专业人文精神发挥的诸多因素,探讨了激发护理专业人文精神的四大策略,即强化人文管理的融合;激发护理道德的情感;营造护理环境的和谐;促发人文知识的内化.
作者:张秀伟;吴美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5年6月25日,我有幸获得前往台湾学习的机会,令我兴奋不已.我与我的同仁先后参观了新光吴火师纪念医院、慈济综合医院新店分院、坜新医院,亲身感受了台湾医疗护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新光吴火师纪念医院的护理部副主任吴淑珍女士,热情并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她们的护理管理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作者:罗延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世纪80年代末期,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后的第一批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20年来,护理队伍本科毕业生比例不断扩大,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已从11所发展为130多所.本科学历的护士已不断补充到护理教育及临床一线岗位,对我国护理教育及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在护理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3%[1].护理本科毕业生在临床中正确的使用和培养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对正规高等院校及自考、夜大毕业的护理本科生的使用和培养.同时,也涉及到对专升本在读护士的培养问题.
作者:郭向红;王万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迅速发展,大批护理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给护理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何培养、使用护理本科毕业生,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是护理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院护理部非常重视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培养,通过制定培养计划,实行导师制,合理地对他们进行使用,并在使用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有机会施展其才华,身心健康地发展.目前我院护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3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护士3名,1名在读研究生.其中有2名任护理部副主任,16名任正、副护士长,8名任科教学老师,1名造口治疗师,其余在做责任护士或正在培养中.
作者:李银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的评价,以指导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问卷对8所医院的25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护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护理教育能力得分相对较高;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得分相对较低.结论:高等护理教育应进一步完善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加大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力度,以提高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特别是护理科研和管理能力.
作者:姜小鹰;罗先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本、专科毕业生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和加强高等护理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工作的长远建设和护理学科的发展.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停办三十多年,致使护理教育师资严重缺乏,高级护理人才及骨干力量青黄不接.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护理人才乃当务之急,必须积极给予扶植.
作者:卫生部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