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15岁,因发育迟缓,月经未来潮就医.查体:患者女性外貌,身高145 cm,乳房未发育,肘外翻,小鱼际小,脸上多痣.性激素六项检测结果显示雌二醇、黄体生成激素、卵泡生成激素均为正常绝经后水平.B超示始基子宫表现,双侧卵巢未探及.
作者:邵会媛;苗宗玉;孙晓莉;吴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例1 女,早产儿,因皮肤黄染、呼吸急促、反应差、极低出生体重于出生后30 min转入新生儿科病房治疗.患儿系G1P1,孕30周双胎因母亲宫缩于我院经阴娩出,出生后Appar评分1 min、5 min分别为7分、9分,出生体重1.3 kg,身长38cm.查体:患儿发育差,反应差,营养差,面色青紫,口周发绀,双眼凝视,哭声弱小,皮肤青紫,弹性差,前囟1.4 cm×1.4 cm大小,特殊面容,眼距宽,鼻梁低平,眼外肌上斜,胸廓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心尖波动不明显,未闻及明显杂音,末梢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减弱,指(趾)甲未过末端.头颅彩超示:双侧脑室脉络丛出血.心脏彩超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血清生化指标见表1.
作者:种发荣;李公祥;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例1 女,28岁,结婚3年未孕,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正常.丈夫精液常规分析正常.在排除输卵管、卵泡发育、病原体感染、内分泌等不孕因素情况下,行试管婴儿前进行染色体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 h,收获,制片,G显带分析,镜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核型6个,患者核型为:46,XX,t(2;20) (2pter →q23∷ 20q13.3→20qter;20pter→20q13.3∷ 2q23→ 2qter) pat.患者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作者:冯杏琳;申华;罗素霞;刘丹;董瑞丽;葛瑶;毕勇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例1 孕妇27岁,怀孕2次,第1胎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先天愚型面容,出生后40余天死亡,患儿核型为47,XX,+21,t(5;20)(q13;q12).夫妻双方行染色体检查,丈夫核型为46,XY,t(5;20)(q13;q12),孕妇核型为46,XX.夫妻双方表型正常.第2胎于孕16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左心室内见0.1cm强回声光点,后于孕19周时,经孕妇知情同意后行羊水穿刺,经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分析,胎儿核型为46,XN,t(5;20)(q13;q12)pat(图1A),经遗传咨询后继续妊娠.
作者:程琳;姜雨婷;张洪洋;郑仪;李德军;刘睿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例1 男,25岁,因结婚3年妻不孕不育就诊,夫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取外周血0.5mL接种到RPMI 1640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72 h,终止培养前60 min加入秋水仙素.常规收获中期分裂相细胞,制片,75℃烤片24 h,用胰酶消化做G显带处理并染色.结合Ikaros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染色体核型,计数1 00个,分析30个核型.
作者:孙媛;邓胜;王妍;王桂林;张玉杰;梁超;王绪华;陈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基于多重置换扩增及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HLA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9对自愿捐献外周血和废弃胚胎的夫妇,取D3废弃的1PN、2PN、3PN受精胚胎,取单个或两个卵裂球细胞,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对单个或两个卵裂球的MDA产物采用PCR扩增HLA-DR、DQ第2外显子,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双向测序分型(sequencing based typing,SBT),确定胚胎HLA基因型;提取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其HLA基因型;然后比较父母与胚胎之间HLA基因型,确定9个家庭成员各自的HLA单倍型及其遗传关系,并在废弃胚胎之间进行HLA配型.结果 76个废弃胚胎被分为两组:单卵裂球组36个胚胎,两个卵裂球组40个胚胎.单卵裂球组扩增成功率为94.1%;两个卵裂球组扩增成功率为100%.共有74个胚胎MDA扩增成功.其产物行PCR-SBT检测,阳性率为100%.单卵裂球组MDA产物测序阳性率为100%,DQ等位基因脱扣率为1.5%,DR等位基因脱扣率为0.两个卵裂球组MDA产物测序阳性率为100%,DQ、DR等位基因脱扣率均为0.胚胎HLA单倍体重新组合率为20.2%(30/148).废弃胚胎之间HLA配型一致的比例为20.3%(15/74).比理论值25%略低,可能与本实验使用分级差、异常受精胚胎有关.结论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HLA分型方法MDA-PCR-SBT为选择与患儿HLA基因型一致且正常的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或者杂合子(携带隐性致病基因)胚胎移植,创造一个救助者同胞,分娩时使用救助者同胞的脐血或者骨髓移植用于治疗现存患儿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印峰;罗海宁;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MITF蛋白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功能异常在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设计突变引物,以野生型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Flag (MITF)为模板构建突变型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NLS-Flag(MITF△NLS),并将二者瞬时单转或共转染UACC903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观察其对靶基因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转录活性的影响.将MITF NLS核苷酸序列5'-GAACGAAGAAGAAGATTT-3'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N1上,构建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N1-MITF-NLS(pEGFP-N1-NLS).将MITF、MITF△NLS、pEGFP-N1和pEGFP-N1-NLS分别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后,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对其亚细胞定位进行观察.结果 成功构建了MITF△NLS和pEGFP-N1-NLS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前者缺失MITF的NLS核心序列213ERRRRF218,后者则偶联了MITF NLS.与野生型MITF相比,MITF△NLS完全失去了激活TYR启动子作用,并且不影响野生型MITF的正常功能.与野生型MITF仅在细胞核分布相比,MITF△NLS仅在细胞质分布.pEGFP-N1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分布,而pEGFP-N1-NLS主要在细胞核分布.结论 验证并明确了213ERRRRF218在MITF蛋白中的NLS核心序列,缺失NLS的MITF突变蛋白出现异常亚细胞定位而失去调控靶基因TYR转录活性功能可导致WS临床表型.
作者:张华;冯娟;陈红胜;李家大;罗浑金;冯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TP53基因胚系突变的情况.方法 应用目标区域捕获和大规模平行测序的方法,对81个来自肿瘤高风险家系、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T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挑选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共分离研究.结果 在81例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先证者中,分别在3例乳腺癌先证者中发现3个位于TP53外显子区的突变.其中两个为已知突变,一个为新发现的突变.1例TP53突变携带者的家族史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的标准,占所有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标准家系的9.1%(1/11).2例TP53突变携带者诊断乳腺癌时的年龄小于30岁,占所有非常年轻乳腺癌患者(≤30岁)的11.8%(2/17).结论 TP53在中国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尤其是家族史符合Li-Fraumeni综合征标准的患者或BRCA1/2基因突变阴性的非常年轻乳腺癌患者应该接受TP53突变的检测.
作者:杨晓晨;胡震;吴炅;柳光宇;狄根红;陈灿铭;侯意枫;黄晓燕;刘哲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0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缺陷症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Fg活性和Fg抗原等指标以明确诊断;PCR法扩增先证者F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区域及其侧翼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并反向测序证实.结果 10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先证者Fg活性为0.52~0.91 g/L,Fg抗原0.62~2.98 g/L.5例先证者属于Ⅰ型缺陷,5例属于Ⅱ型缺陷,共发现7种基因突变类型,6种发生在D区,1种发生在E区,均为点突变.其中γThr277Arg、γAsp316His、γTrp208Leu和γLys232Thr四种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αArg19Ser为国内首次报道,有4例均发生在γArg275位点.10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中,Ⅰ型缺陷患者临床表型为轻型、中型或无症状,Ⅱ型缺陷患者临床表型为中型或重型.同为Arg275Cys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致.结论 γ链D区是本地区Fg基因较易发生突变的区域,Arg275为本地区突变热点.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的位点与临床表型无绝对相关性.
作者:朱丽青;赵秘胜;林杰;王莹宇;谢海啸;谢耀盛;丁红香;王明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与父母的行为学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孤独症谱系量表(autism spectrum quotient,AQ)调查了成都地区45个ASD核心家系和30个对照家系,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对ASD发病的影响.结果 父亲AQ量表的社交技巧因子、沟通因子以及母亲的生育年龄、AQ社交技巧因子与儿童患ASD相关(R分别为0.46、0.39、0.39、0.36,P<0.05).父母的AQ沟通因子以及母亲关注细节因子与儿童36个月前的发育异常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0.51、0.54,P<0.05).父母的社交技巧问题以及父亲的沟通问题是儿童患孤独症的风险因素.结论 遗传及环境因素对孤独谱系障碍存在影响.父母的孤独症行为表型是ASD发病的风险因素,且与患儿早期的发育异常有关.
作者:司徒明镜;胡霄;蔡佳;郭奎芳;黄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独立筛查的缺陷性及联合筛查的互补性.方法 对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出生的11 046名新生儿同步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的联合筛查,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结合听性脑干反应法,聋病易感基因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我国常见热点致聋基因GJB2突变(c.235delC、c.299-300delAT)、线粒体DNA 12SrRNA突变(c.1494C>T、c.1555A>G)和SLC26A4突变(c.2168A>G、c.IVS7-2A>G)进行检测.结果 11 046名新生儿中,听力筛查未通过者90人,筛查阳性率0.81%.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共检出513例突变,突变总携带率4.64%.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为阳性的新生儿584例,其中二者阳性者19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而耳聋基因筛查通过者71例,听力筛查通过而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494例,联合筛查阳性率为5.29%.结论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独立筛查有很大的缺陷性,联合检测将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对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雪晶;席作明;张静;刘保彦;邢新丽;黄鑫;赵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 B)基因启动子区rs169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心理精神量表评估随访.应用Snapshot检测IL1B基因位点rs16944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Unphased 3.0.13软件包分析rs16944多态性与抗抑郁疗效关联性,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 8周治愈组与未治愈组间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族史、发病次数、HAMD-17项基线及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基因关联分析表明IL1B基因rs16944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疗效较差(x2=3.931,P=0.047).两患者组间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和环境交互分析发现rs16944位点AA基因型与儿童期创伤相互作用及较差的抗抑郁剂疗效相关(P=0.043).结论 IL1B基因rs16944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期创伤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抑郁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陈颖;张志珺;徐治;浦梦佳;耿磊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50例经超声检测为胎儿侧脑室增宽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侧脑室宽度10 mm作为侧脑室增宽的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10~15 mm)44例和重度组(≥15 mm)6例;根据是否伴有其它畸形,分为孤立性侧脑室增宽21例和非孤立性侧脑室增宽29例.结果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异常共13例(26%),其中轻度组与重度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异常分别为9例(20.9%)、4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组和非孤立性侧脑室增宽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分别为2例(9.5%)、11例(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异常为胎儿侧脑室增宽常见的病因.胎儿侧脑室增宽尤其是非孤立性的侧脑室增宽,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建议行产前诊断.
作者:张志强;谢英俊;吴坚柱;陈晓丹;林少宾;纪媛君;蒋玮莹;方群;陈宝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llele-specific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S-PCR/RFLP)法检测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致病基因CYP1B1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单倍型的方法.方法 收集20例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首先经测序筛查SNP位点后,再分别以PCR-RFLP和AS-PCR/RFLP策略构建CYP1B1基因rs10012(S1)和rs1056827(S2)及rs1056836(S3)和rs1056837(S4)位点的单倍型,并对这两种策略进行评价.结果 测序共发现4个SNP位点,为第2外显子rs10012 G/C(S1)及rs1056827 T/G (S2)、第3外显子rs1056836C/G(S3)及rs1056837T/C(S4).这些位点在PCG患者和正常对照中的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同时存在rs10012 (S1)和rs1056827(S2)位点的PCG患者和正常对照分别为10例(50%)和5人(25%);同时存在rs1056836 (S3)和rs1056837(S4)位点的PCG患者和正常对照分别为5例(25%)和2人(10%);均未发现上述SNP位点单独存在.确定各位点的分布特点后,首先用PCR-RFLP策略构建rs10012(S1)和rs1056827(S2)位点单倍型,显示杂合突变型除出现目的条带外还存在底物条带,虽提示同时存在rs10012(S1)和rs1056827 (S2),但仍不能证实存在位点间的连锁;AS-PCR/RFLP构建的结果显示,AS-PCR扩增rs10012(S1)位点获得阳性结果的同时,针对rs1056827 (S2)位点的特异性RFLP分析也获得阳性结果.AS-PCR/RFLP对位点rs1056836(S3)和rs1056837 (S4)的分析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应用AS-PCR/RFLP成功构建了C-G[rs10012(S1)-rs1056827(S2)]和G-C[rs1056836 (S3)-rs1056837 (S4)]两种单倍型.结论 应用AS-PCR/RFLP策略成功构建PCG致病基因CYP1B1单倍型,该方法准确高效特异可用于构建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单倍型.
作者:张爱平;李圣杰;欧阳琦;汤荔;王晓蕾;吉建;曹文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一个由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2,SCA2)的致病基因ATXN2的三核苷酸异常重复所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表现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家系内人员进行ATXN2基因(CAG)n的重复数目及结构分析,并将异常等位基因PCR产物克隆入T载体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读取CAG重复数目并判断有无CAA插入.结果 发现6例患者和8名家系内成员有ATXN2基因杂合突变,异常等位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在33~35次之间,且除Ⅳ11和Ⅴ14为单纯CAG重复外,其他12人均有CAA插入.结论 本家系帕金森病患者由ATXN2基因三核苷酸低度异常重复所致,其他8位携带三核苷酸异常重复的家系成员可能为症状前患者.结合国内外已报道文献及本家系情况,推测A TXN2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及结构可能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产生影响.
作者:张颖;卢兴娇;岑志栋;曹进;欧阳志远;王波;罗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快速诊断结果是否与传统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方法 改良FISH技术,延长低渗时间和改变洗涤方法,对2607份未培养羊水行快速染色体非整倍体遗传疾病诊断,同时平行进行羊水培养核型分析.结果 2607份羊水中,FISH检测出了62例21三体、5例45,X、12例18三体、3例13三体和1例47,XYY;羊水培养核型分析结果:63例21三体、5例45,X、12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47,XYY和57例平衡异位携带者.与羊水核型分析结果对比,FISH技术对21三体检出率为98.4%,对13、18、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 FISH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测过程耗时短,对标本要求低,并且能够在羊水培养失败的情况下,减轻后续实验压力,作为羊水产前诊断的辅助技术,能为有需要产前诊断的孕妇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诊断意见.
作者:阳彦;刘艳秋;黄宁;谢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应用氯吡格雷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复发长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85例福建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规律服用氯吡格雷超过1年的患者11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以及直接测序检测CYP2C19*2、*3、*17多态性,分析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长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在114例应用氯吡格雷二级预防患者中,23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弱代谢型(CYP2C19*2/*2或*2/*3)携带者较强代谢型(CYP2C19* 1/*1)携带者脑卒中复发风险高(OR=4.71,95%CI:1.18~18.80,P<0.05);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的患者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OR=2.31,95%CI: 1.20~4.46,P<0.05);携带CYP2C19*2/*2突变纯合子患者较野生型(CYP2C19* 1/*1)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OR=6.14,95%CI:1.54~24.54,P<0.05);既往有卒中史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增高(OR=4.146,95%CI:1.259~13.655,P<0.05).未检出CYP2C19* 17.结论 福建汉族卒中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二级预防过程中携带CYP2C19 *2/*2突变纯合子及弱代谢型者具有高复发风险.CYP2C19*2等位基因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复发风险增高.
作者:方玲;赵玉亭;王柠;杨珍珍;黄惠萍;林珉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PO11基因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i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家族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原发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重PCR及测序技术检测216例汉族原发性不育男性和198名正常生育男性的SPO11基因rs28368082位点(c.517C>T)和GST基因家族多态性.结果 SPO11基因CC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5%(189/216)和12.5%(27/21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7.5%(193/198)和2.5%(5/198),两种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P1第5外显子(c.313A>G)多态性在病例和对照组中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GSTT1(+/+)、GSTP1 (AA)基因型与SPO11 (CT)基因型组合频率分布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O11基因rs28368082位点C>T及GSTP1第5外显子c.313A>G多态性可能是汉族人群原发性不育患者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冯战启;景治安;刘红彦;廖世秀;郭梁洁;毛长青;刘彦军;吴辉;高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例9p四体嵌合体胎儿的G显带核型分析和基因芯片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对1例B超提示胎儿脑室扩张、宫内发育迟缓、持续性左上腔静脉的高龄孕妇行羊水穿刺术,同时做G显带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SNP-Array)检查.结果 胎儿的羊水核型为9p四体嵌合体:47,XX,+psu idic(9)(q21) [23]/46,XX[27];SNP-Array的结果提示9号染色体p24.3q21.11重复68.7Mb,为非嵌合的9p三体,核型分析和基因芯片结果不一致.结论 由于SNP-Array分析的是遗传物质数量形式的数据,缺乏形态学数据,对于含有两种细胞系的嵌合体,当嵌合比例接近50%且嵌合体的遗传物质数量平均值刚好相当于一个非嵌合体的遗传物质数量时,基因芯片检测会得出一个非嵌合异倍体的结果,故对于有大片段染色体异常的基因芯片结果,需要结合G显带核型分析的结果来进行遗传咨询.
作者:吴坚柱;谢英俊;陈宝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先天性甲状腺素合成障碍性甲低(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相关性.方法 测序筛查30例随机无血缘关系个体的TPO基因17个外显子及两端侧翼部分的变异位点,选取用于与甲状腺素合成障碍性CH关联性研究的SNPs位点;以136例甲状腺素合成障碍性CH患儿为病例组,相同地区的141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或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ELP)方法分析所选取的SNPs位点基因型.结果 基因筛查发现8个位于外显子区域SNPs位点,选择rs9678281、rs376413622、rs1126797、rs4927611、rs732609和rs1126799这6个SNPs为研究位点;rs4927611和rs732609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性模式下,病例组rs4927611TT基因型(OR=0.32,95%CI:0.112~0.915,P=0.047)和rs732609 CC基因型(OR=0.484,95%CI:0.253~0.927,P=0.04)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TPO基因rs4927611和rs732609位点多态性与甲状腺素合成障碍性CH的发生密切相关;rs4927611TT基因型和rs732609 CC基因型可能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苏跃青;王旌;周进福;陈瑶;赵红;曾颖琳;林枫;张洪华;朱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NADH脱氢酶2亚基(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2,ND2)基因5178位点的C/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03例T2DM患者和791名正常对照的血液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的方法确定Mt5178C/A的多态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患病风险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汇总研究Mt5178突变与T2DM相关性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未发现Mt5178多态性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Meta分析共纳入8篇已发表的研究,分析结果同样未发现Mt5178多态性与T2DM发生的相关性.但结果提示T2DM患者携带5178C基因型合并肾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OR=1.49,95%CI:1.005~2.197,P<0.05),而该基因型的患者并发高血压的风险则有所降低(OR=o.744,95%CI:0.556~0.996,P<0.05).结论 线粒体ND2基因Mt5178C/A多态性与T2DM发生无关,但可能与T2DM的并发症如肾病和高血压的发展相关.
作者:杨训俊;张宇宁;马胤;赵琼雅;吕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1例智力低下伴多发畸形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来源,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然后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拷贝数目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应用微卫星基因座(short tandem repeat,STR)对aCGH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判断缺失区域的父母来源.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小头畸形、语言发育迟缓、面部发育异常等.患儿常规染色体核型为46,XY,父母核型正常.aCGH结果显示患儿2p15 p16.1区域存在1.28 Mb的缺失,父母未检测到该区域缺失,微卫星基因座检测证实患儿缺失了母方来源片段.结论 该患儿2p15-p16.1区域缺失是新发突变,可能为其发病原因;该缺失综合征的缺失区域和临床表型具有个体差异,chr2:60.5-61.5 Mb区域可能是该综合征的关键区域.
作者:吴东;王红丹;张卉;侯巧芳;秦利涛;王涛;肖海;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体生成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基因多态性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妇女卵巢慢反应的关系.方法 提取236例接受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注射-胚胎移植的不孕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通过基因测序进行LHR基因rs13405728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LHR基因的rs13405728位点存在AA(52.54%)、AG(40.68%)和GG(6.78%)3种基因型.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在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患者中慢反应的发生率低于GA和AA基因型患者(P<0.05).3种基因型患者的卵泡刺激素用量、扳机日卵泡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慢反应的发生与rs13405728位点的基因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及黄体生成素使用量呈独立相关(P<0.05).结论 rs1340572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慢反应相关;卵巢慢反应和低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尹倩倩;李予;黄佳;杨冬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家系患者的分子病因,为其家系成员提供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方法 采集2个家系中先证者及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成员血样,提取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NA测序技术分析PAX3、MITF、SOX10、SNAI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结果 在家系1的先证者和所有其他患者中均检测到MITF基因第7外显子c.649_651delAGA杂合突变.在家系2未找到相关基因的突变.结论 MITF基因第7外显子c.649 651delAGA杂合突变是家系1致病突变,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还存在新的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勇;杨福伟;郑和鑫;朱纲华;胡鹏;伍伟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s,ADAMT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767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506名正常对照者的ADAMTS-1基因5'-UTR区rs416905 (T/C)、rs402007 (G/C)位点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组rs402007位点CC+ G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84% vs.60.67%,x2=9.012,P=0.003,OR=1.432;45.24% vs.38.54%,x2=11.208,P=0.001,OR=1.318);校正危险因素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1.521,95%CI:1.183~1.955).两组间rs416905位点TC+ CC基因型与rs402007位点GC+ CC基因型频率一致,两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一致,经Haploview连锁不平衡分析两位点为完全连锁不平衡(D'=1.0,r2=1.0).结论 ADAMTS-1基因rs416905、rs402007位点多态性与浙江台州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易感等位基因.
作者:吕晨铃;陈雅文;朱敏;金笑平;刘鹏;郑周;李彩;朱峰;胡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1例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transferase,FUT1)基因突变引起类孟买表型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ABO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鉴定,FUT1基因序列分析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结果 血清学结果初步鉴定为A型类孟买型,ABO基因直接测序得知先证者基因型为A101/O01(即261G/del),与PCR-SSP结果一致.FUT1基因直接测序发现先证者的两个FUT1等位基因同时发生35C>T和658C>T两处变异,其基因型为h35T+658T/h35T+658T.结论 h35T+658T/h35T+658T是导致先证者表现为类孟买表型的直接原因,该纯合突变类型即使在类孟买表型个体中也极其罕见.
作者:林凤秋;孙长平;王慧;章旭;李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家系1 先证者,女,12岁4个月.身高121.6 cm,体重23 kg,生长发育迟缓,相当于10岁以下儿童体征,智力正常.B超检查提示:患者正常子宫回声,但不排除极小子宫,双附件、膀胱区未见异常;垂体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空腹血糖及生长激素含量测定均正常,生长激素兴奋试验后3次含量测定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先证者染色体核型为45,X,chtb(5)(q11.2),见图1.
作者:唐凯;武雅俐;成艳;刘郁明;赵锁林;张娟玲;韩凯;李和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和分析原发性闭经伴高雄激素血症姐妹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法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芯片对2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实时定量PCR验证array-CGH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2例患者的核型均无异常.Array-CGH检测发现2例患者存在11个相同的CNVs,然而,这些CNVs与国际公共良性CNVs数据库已报道的CNVs相重叠,因此很可能是良性的.此外,姐姐的9p11.1-p13.1(chr9:38 561 587-47 002 387,hg18)还存在一约8.44Mb的微重复,妹妹的4q13.2 (chr4:70 183 990-70 264 889,hg18)还存在一约80.9 kb的微缺失,与高雄激素血症及原发性闭经的关系不详.实时定量PCR的检测结果与array-CGH芯片一致.结论 Array-CGH芯片从2例患者中检出了2个CNVs,其与疾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艳亮;徐秋月;蔡雪梅;李轶勋;宋贵波;王娟;张容琛;戴勇;段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确定1例B超产前筛查结构异常胎儿的遗传学基础,分析胎儿的分子核型,及病理性基因组不平衡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抽取1例B超提示结构异常胎儿的羊水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和提取DNA,结合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芯片高分辨扫描,分析胎儿表型相关性基因组变异.结果 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结果显示未见异常.染色体微阵列芯片结果显示约24%的细胞染色体1p36.33p36.32区段存在3.241Mb的重复,同时患儿的6号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未确定亲本来源.胎儿的分子核型为46,XY,art1p36.33p36.32(849 466-4 090 472)×2-3,(6)×2 hmz.胎儿的异常表型与其基因组变异的临床意义部分吻合.结论 与细胞遗传学分析比较,染色体微阵列基因芯片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特点,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杂合性缺失及单亲二倍体检测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
作者:朱瑞芳;朱湘玉;王亚平;李洁;茹彤;杨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1例临床疑似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AS)患儿的确诊,实现对患者家系的诊断以及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e hybridization,array-CG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技术对患者及家系进行检测.结果 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15q11.1-11.2区段丢失,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患者在15q11.2处存在杂合性缺失;患者父母双方核型分析以及基因芯片分析均未发现异常,患儿母亲再次怀孕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羊水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8p23.1p22区段存在杂合丢失,未发现其它染色体区域的明显异常,孕妇超声系统检查未提示异常,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表型,建议继续妊娠,足月分娩一正常儿.结论 结合临床症状、基因芯片和FISH等方法可确诊AS患者,为临床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作者:郭彩琴;肖建平;王峻峰;杨岚;唐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1例ABO亚型Ax13B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疑难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样本ABO基因第6-7外显子序列,PCR产物经酶切后直接测序分析和克隆测序后进行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 样本红细胞有A和B抗原,同时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血清学表型为AxB.直接测序分析发现297AG、526CG、657CT、703AG、796AC、803GC、930GA和940AG 8个杂合位点.克隆测序得到两个等位基因Ax13和B101.Ax13序列与A101比对,第940位A>G突变,导致314位赖氨酸变成谷氨酸.结论 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940位A>G突变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
作者:章旭;李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岩藻糖基转移酶3基因(fucosyhrasferase 3,FUT3)的多态性及单倍型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89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274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及492名正常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UT3基因的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 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用Haploview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UC组和C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3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远端结肠炎患者FUT3 (rs3745635)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 AA)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05% vs.13.41%,P<0.01;33.77% vs.25.20%,P<0.05).在回肠受累(回肠型+回结肠型)的CD患者中,FUT3 (rs28362459)的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TG+ GG)以及rs3745635的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亦均高于对照组(30.35% vs.23.58%,P<0.05;53.18% vs.41.67%,P<0.01;18.21% vs.13.41%,P<0.05).此外,狭窄型CD患者rs28362459的突变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对照组(32.28% vs.23.58%,P<0.05).经Haploview4.2软件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存在紧密连锁[rs3894326/rs3745635(D'=1.0,r2=0.017);rs3894326/rs28362459(D'=0.937,r2=0.311),rs3745635/rs28362459(D'=0.944,r2=0.448)],但UC组、C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单倍型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UT3基因rs3745635位点的突变可能增加远端结肠炎的发病风险.rs28362459和rs3745635位点的突变可能增加回肠型和回结肠型CD的发病风险,且rs28362459位点的突变还可能与狭窄型CD的发病相关.
作者:郭茂东;闵小彦;夏宣平;林秀清;姜利佳;金捷;丁然;蒋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升高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皮肤溃疡、患肢静息痛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PAD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甚至可危及生命.然而PAD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诊治,其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多学科手段的联合,研究者对PAD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我们就PAD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总结应用候选基因调查、连锁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手段在PAD遗传学上所取得的结果,以及表观遗传学、线粒体DNA分析等新技术在PAD诊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作者:尹黎;韩琦;李雪阳;刘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超声提示异常的胎儿进行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将进行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85例先天畸形胎儿按解剖学分类,评估各类畸形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对其中2例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基因芯片分析,以确定区带,明确诊断.结果 在85例超声异常胎儿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1例(12.9%),6例为数目异常,5例为结构异常,其中单发畸形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3%,多发畸形为37.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03,P<0.01).心脏畸形在染色体异常胎儿中出现频次高(9/11).SNP-array分析提示其中一例在10p15.3 10p12.31区存在21.5 Mb片段缺失,另一例在5p15.33p15.2区存在12.556 Mb片段的重复,同时在13q31.3q34区存在21.959 Mb片段的缺失.结论 多发畸形胎儿脐血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单发畸形.对超声提示多发畸形、尤其是心脏结构异常合并其他畸形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为遗传咨询和再次妊娠提供依据.基因芯片可作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检测手段.
作者:祝建疆;戚红;杨锴;蔡莉蓉;陈佳靓;闻小慧;曾雯;赵华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对于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提示价值,并探讨这类异常的遗传咨询.方法 对12 544位有介人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常规制备羊水细胞染色体,结合核型结果及临床指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12 544份羊水中,共检出常染色体异常580例,占4.62%,包括数目异常195例、结构异常283例以及多态性102例.性染色体异常90例,占0.72%,包括数目异常42例、结构异常24例、嵌合异常24例.90例性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指征包括高龄妊娠38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42例、胎儿超声异常9例、唐氏综合征患儿生育史1例.结论 对于高龄妊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的孕妇,其胎儿存在性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做好这类异常的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小青;李英;安刚;谢晓蕊;苏林涓;何德钦;徐两蒲;林元;黄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女性X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患者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共发现X染色体数目异常38例,占异常核型40.0%,X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占异常核型15.8%,嵌合体38例,占异常核型40.0%,X-常染色体易位4例,占异常核型4.2%.结论 X染色体异常可导致女性性发育异常,对此类患者应常规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
作者:刘学军;刘慈;马良;刘芸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887例智力低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除诊断为标准型21三体的患儿外,其余患儿均进一步进行双亲的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明确异常染色体的来源.结果 在887例智力低下患儿中,发现染色体异常384例,检出率为43.3%,其中数目异常多,共345例(占异常核型的89.8%);染色体嵌合型12例,其中21三体嵌合型1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7例,包括染色体易位、倒位等.异常染色体核型中21三体核型多见,共350例,占异常核型的91.1%,包括标准型21三体326例,易位型21三体13例,嵌合型21三体11例.除诊断为标准型21三体患儿外,其余患儿的双亲之一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11例,染色体倒位10例.31例患儿的染色体异常是新发生的.结论 染色体异常与患儿智力低下密切相关,对有染色体异常患儿生育史的孕妇行产前超声检查及染色体核型检查,以降低智力低下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黄海龙;蔡美英;郭南;林娜;陈雪美;徐两蒲;林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1例原发性无精子症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寻找可能致病的遗传学变异.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诊断,之后应用arrayCGH芯片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比较基因组杂交扫描分析.结果 患者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未见Y染色体微缺失;array-CGH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基因组存在1个病理性缺失,位于5q11.1 5q11.2之间,长度为6.785 Mb.结论 5qll.1-5q11.2长片段缺失可能是本例无精子症患者的致病原因.
作者:岳焕勋;陈良榉;许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同步化技术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常规法和同步化法对1例患者的外周血行常规及同步化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FISH技术确定异常条带的来源.结果 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同步化法分析显示10qter出现异常片段,但不能确定其来源;FISH检测发现2p和10q亚端粒区的杂交信号发生了位置互换,提示2号和10号染色体发生了平衡易位,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der(10), ish t(2;10)(p25.3;q26,3)(RP11-113P9+;RP11-664N22+,RP11-15D19+).结论 同步化核型分析有助于发现常规核型分析不易发现的染色体异常,结合FISH技术将有助于异常核型的诊断.
作者:张建林;王珊珊;夏艳;姜胜华;张玉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