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1557
  • 国内刊号:51-1688/R
  • 影响因子:0.89
  • 创刊:197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22
  • 全年订价: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3期文献
  •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救治成功1例

    患者,女,29岁,已婚.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4 d,频繁发作1 h于2007年7月5日23时入院.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呼之不应、双眼凝视、四肢强直阵挛性抽搐曾入院治疗.头颅CT检查颅内未见异常,脑电图示轻度异常,腰穿测脑压0.98 kPa,脑脊液无色透明,未见新型隐球菌,有核细胞数0个,潘氏试验阴性,葡萄糖3.97 mmol· L-1,总蛋白0.49 g· L-1,氯化物121.7 mmol· L-1,乳酸脱氢酶16 U·L-1.

    作者:罗先海;陈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硝唑联合碘酊治疗前庭大腺脓肿15例

    15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门诊病人,年龄16~32岁,其中有性生活史者6例.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1周内发病,经积极抗炎治疗3~5 d,炎症局限包裹形成脓腔后为治疗期.15例中脓肿直径大为7.5 cm×7.0 cm×6.0 cm,小为4.0 cm×2.5 cm×3.0 cm.

    作者:张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情况.方法:对某院胃镜室2001~2006年所作胃镜检查患者资料共18 894例进行分析.结果:18 894例中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236例,检出RE患者25例(10.59 %),非胃大部切除术18 658例,检出RE患者741例(3.97 %),两组RE检出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者R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作者:李嘉陵;王琼;孙晓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52例急症昏迷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急症昏迷的病因,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2007年因昏迷急症入院的252例昏迷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昏迷病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内分泌代谢紊乱、肺性脑病、心血管疾病.结论:昏迷患者病因复杂多样,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完善的辅助检查有助于病因的诊断,及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对症抢救有助于提高诊治效率.

    作者:任显坤;李俊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铁路交通伤572例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了解近年铁路交通伤患者救治情况,以提高对铁路交通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4~2007年院前急救572例铁路交通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2例中男298例,女228例,性别不详46例;24 h中呼救高峰时间为8~10时(15.56%);伤者年龄以30~39岁和50~59岁为多,各占11.72%;职业以农民工及农民为多,各占43.88%;转院出诊急救156例(27.27%),现场急救416例(72.72%),现场急救中死亡28例,本组抢救成功率93.27%.急救后成功送达医院继续抢救或治疗544例(95.10%).结论:重视铁路沿线管理,提高行人及旅客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农民的安全意识,创建安全有效的生命绿色抢救通道,对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受伤后的抢救成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琚沙;唐洁;谭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益必舒联合康体多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益必舒联合康体多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用益必舒联合康体多,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进行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8%和3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益必舒联合康体多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忠奎;陈平;李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都市儿童医院2002~2006年住院患儿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5年中我院住院患儿死亡主要致死疾病,为儿童医疗保健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74例住院死亡儿童的病历资料按ICD-9(国际疾病分类)的规定进行死因分类,统计不同年龄段死亡儿童的病因.结果:74例死亡病例中新生儿占33.78%,婴幼儿占47.30%,7~15岁儿童占18.92%;不同年龄段儿童死因有所不同,新生儿以重症感染、围生期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76.00%),婴儿组以重症感染(重症肺炎、败血症)为主,占52.63%.1~15岁组前三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颅内感染、重症肺炎. 结论: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加强围生期孕妇保健管理等,是降低住院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肖琴;张国英;郑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50例百草枯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50例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对近5年中所收治的百草枯中毒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百草枯中毒存活率为56%.结论:百草枯中毒易引起多脏器损害,救治中应尽早采取得力的综合措施.

    作者:苏代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腹腔镜手术109例麻醉体会

    腹腔镜是小儿腹部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发展方向,但小儿腹腔镜麻醉由于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及小儿的生理特点的双重因素而具独特之处.我院对109例小儿腹腔镜手术实施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通气全身麻醉辅以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燕;郭浪涛;张成;戢昆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54例金属烤瓷冠并发症分析

    目的:对金属烤瓷冠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探索出现问题的原因.方法:对54例82颗金属烤瓷冠并发症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金属烤瓷冠并发症包括崩瓷、慢性牙龈炎、食物嵌塞、急性牙髓炎、美观效果差、烤瓷冠脱落、基牙松动等.其中崩瓷、慢性牙龈炎、食物嵌塞是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为了减少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并发症发生应严格遵循设计原则和制作要求.

    作者:李文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视频脑电监测诊断婴儿发作性事件的价值

    儿童发作性事件可分为癫痫性发作事件和非癫痫性发作事件[1].根据临床发作形式及常规脑电图很难对两者做出鉴别,特别是婴儿期,发作形式不典型,两者更难鉴别.视频脑电监测(VEEG)能直接记录到发作时的脑电变化,对鉴别发作性事件的性质有较大帮助.本文对126例经视频脑电监测的<1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佳;胡文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舒芬太尼是一种合成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镇痛作用强、安全阈宽、起效迅速、持续时间久、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且不存在免疫抑制、溶血或组胺释放等不良反应.本文观察舒芬太尼和吗啡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建国;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制疝修补缝合针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我们用自制新型穿刺针用于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祝东强;刘建;刘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卒中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卒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22例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治疗组用丹参酮Ⅱa 注射液等治疗,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明显. 结论:丹参酮Ⅱa 注射液能提高疗效,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血液流变性.

    作者:朱勇;刁其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CHF) 伴持续性快速房颤 (AF) 患者治疗中不同心室率控制水平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变化.方法:将CCHF伴持续性快速AF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治疗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心室率控制在静息55~70 min-1,活动后≤90 min-1;对照组患者心室率控制在静息71~85 min-1,活动后≤110 min-1,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的临床症状、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6 分钟步行距离(6-MWT)较治疗前改善(P <0.05),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CCHF伴持续性快速AF患者治疗中心室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能更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作者:唐珺;张翠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治疗和中成药口服治疗,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2%、73.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5.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和关节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独口服中成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钟祖健;任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氨茶碱用于全麻催醒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氨茶碱用于全麻病人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为氨茶碱组,B组为对照组.术中监测BP、HR、ECG、SPO2、PetC02以及TOF监测.术后A组给予氨茶碱2 mg·kg-1静注,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A组病人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能够有效的用于全麻催醒,同时能预防和治疗支气管痉挛.

    作者:彭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及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及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作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20 min肌注哌替啶100 mg,异丙嗪25 mg.术前5 min 1%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术前5 min 1%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方法两组相同.结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子宫收缩、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及利多卡因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具有确切效果,同时该方法安全,费用低,无需麻醉师配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顾志毅;严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肾癌(RCC)术前肾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肾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组和直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前介入化疗栓塞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切除率.结论:肾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具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作者:汪小舟;刘利权;黄明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排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据脉压(PP)水平分成PP<9.33 kPa组38例和PP≥9.33 kPa组42例.两组均予系统降压治疗1月,血压达标(BP<18.67/12 kPa)后注意观察3月,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PP及UmAL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PP<9.33 kPa组治疗前后UmALB量无明显变化,PP≥9.33 kPa组治疗后有37例血压达标,该组总的UmALB分泌量减少,其中治疗后PP<9.33 kPa组病例比治疗后PP≥9.33 kPa组病例的UmAL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随着脉压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显著下降,故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

    作者:李沂;唐万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热疗联合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热疗加胸腔内注射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确诊为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排尽胸水后,A组(28例)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射顺铂60 mg,然后进行患侧胸腔深部热疗;B组(28例)患者只给予胸腔内注射顺铂60 mg.结果:两组总有效(胸水得到控制)率(A组85.71 %,B组60.7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生活质量好转率分别为75%和46.43%(P<0.05).结论:热疗与DDP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胸水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纪良;刘定义;肖昕;丁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联合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功能治疗仪电灼切除术联合干扰素注射及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62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多功能治疗仪电灼切除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注射及中药熏洗.结果:总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治疗仪电灼切除术联合干扰素注射及中药熏洗可提高肛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

    作者:贺小婉;刘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11例分析

    目的:改变传统手术入路,寻求创伤更小、不影响颅面骨生长、避免功能损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术式.方法:2003~2007年我院收治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11例,均在鼻内镜辅助下手法钝性分离行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结果:1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均顺利切除,平均出血量650 mL,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至4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法钝性分离对鼻咽血管纤维瘤尤其位置深达翼腭窝、颞下窝且暴露差者的切除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朱伟红;陈碧华;刘栖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产妇康抚按摩治疗产后病1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产妇康抚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乳胀、腰背痛、尿潴留、便秘等产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患有不同产后病的产妇140例,分别用不同的康抚按摩手法进行按摩,然后对其症状有无明显改善进行评价.结果:接受产妇康抚按摩的140例产妇,症状明显改善者129例,总有效率达92.1%.结论:产妇康抚按摩对治疗缺乳、乳胀、腰背痛、尿潴留、便秘五类产后病有积极的作用,可较好地促进产妇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政;张琼;周志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阻肺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联合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明显好转,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及肺功能的改善.

    作者:敬晓;王小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参固本汤中人参叶替代人参治疗阴虚气弱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人参叶在人参固本汤中替代人参治疗肺肾阴虚气弱咳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人参固本汤中用人参叶替代人参,对照组为原人参固本汤,空白组为人参固本汤去人参并不加人参叶,三组均为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空白组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参叶同人参在治疗肺肾阴虚气弱咳嗽上功效相同,人参叶在治疗阴虚气弱咳嗽方面可替代人参.

    作者:钟祖群;龚可;陈蓉;毛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足叶乙甙胶囊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40例

    目的:评价足叶乙甙胶囊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口服单药足叶乙甙胶囊100 mg·d-1, 10~14 d为1个疗程,间隔3~4周重复疗程,使用2个疗程及以上评价疗效.视患者具体病情用药2~4个疗程.结果:有效率52.5%,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和血液学毒性.结论:足叶乙甙胶囊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性较小,可以耐受.

    作者:何文杰;赵金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Leep锥切术辅以结合性雌激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观察

    目的:探讨Leep锥形切除术辅以结合性雌激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07年4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收治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Leep锥形切除术,术后予结合性雌激素0.625 mg口服,qd,服用30 d;对照组单纯采用Leep锥形切除术.观察术后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阴道渗液、伤口脱痂出血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渗液、脱痂出血、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Leep锥形切除术辅以结合性雌激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芝蓉;王晨笛;陈云芬;张胜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SEBIA-HYDRASYS电泳系统在血红蛋白电泳检测中应用评价

    目的:对法国SEBIA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红蛋白电泳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价.方法:用质控血清进行日内、日间重复性测定;参照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性能评价(Performance Test, PT)试验的偏差对准确度进行评价,建立了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结果:共检测了1 026 例临床标本,并通过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定量扫描.SEBIA电泳仪检测的批内精密度Hb-A2 为3.5%,Hb-F为 4.3%;批间精密度Hb-A2为4.5%、Hb-F为 6.9%.偏差Hb-A2为 15.7%,Hb-F为1.7 %.结论: SEBIA电泳仪检测Hb电泳精密度及准确度较好,能够分辨出Hb-A2、Hb-F异常增高及异常血红蛋白条带,可为地中海贫血及血红蛋白病筛查及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泓;李磊;王霞;于凡;张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86例内镜表现和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近8年经内镜检查、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诊断为UC 的病例共86例,对其临床包括性别、年龄、症状等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该组UC占同期结肠镜总例数的2.59%.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95.40%);内镜下表现以糜烂和浅溃疡多见(95.35%),直肠、乙状结肠UC多见(50.00%),全结肠UC非典型增生多见(33.33%).结论:本组结果显示UC 有如下特点: ①发病率较高,占同期内镜检查数的2.59%.②局限于左半结肠者多见.③多数病变呈连续性分布,少数为区域性分布或节段性分布.④结肠镜诊断准确率高,但仍应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⑤部位广泛的结肠UC癌变风险大.

    作者:陈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科慢性病患者掌指关节处浅静脉逆向穿刺方法应用

    目的:探讨对内科慢性病患者输液时掌指关节处浅静脉逆向穿刺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比较逆向和顺向掌指关节处浅静脉穿刺效果.结果:与顺向穿刺比较,逆向穿刺能显著提高掌指关节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注成功率(P<0.05),增加患者舒适度(P<0.01).结论:采用逆向穿刺能提高内科慢性病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掌指关节处浅静脉的穿刺成功和输注成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安全可靠,适用性强.

    作者:马群华;李晓华;付建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小便护理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小便护理与快通道外科的关系.方法:实验组5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排尿护理指导,术中、术后限制液体入量.对照组5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普通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452例顺利自主排小便,48例(9.6%)导尿;平均住院时间3.5±0.5 d.对照组术后273例顺利自主排小便,227例(45.4%)导尿.平均住院时间4.8±0.5 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重视小便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高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对4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采用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3例,1例术后13 d因纵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经24~72 h度过危重期转出ICU病房.结论: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ICU护理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袁真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稳定期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讲座、呼吸训练,6个月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并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徐晓梅;杨萍;刘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水疗中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影响

    目的:评估中药水疗中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瘫患儿在缓解痉挛肌肌张力以及增加关节活动度中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儿童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护理中药水疗组与普通中药水疗组,各50例.均在水疗前和水疗3个疗程后进行痉挛肌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康复护理中药水疗组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痉挛肌肌张力的缓解程度以及关节活动度的增加优于普通中药水疗组(P<0.01),障碍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中药水疗中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痉挛肌肌张力的缓解和增大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有显著影响,康复护理在中药水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者:何雁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肛管插入角度深度及灌入液压力对灌肠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灌肠术肛管插入角度、深度及灌入液压力对减轻患者不适及灌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拟行肛肠科手术需行术前灌肠的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不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在灌肠过程中注意调整肛管插入角度和速度,增加肛管插入深度,降低液体压力.结果:两组灌入液体量、保留时间、手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灌肠术肛管插入过程中细心调整插入角度、增加插入深度和降低灌入液体压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不适,提高清洁肠道效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伤口恢复.

    作者:卿梅;庞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或上皮内瘤(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是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术语,并且涵盖了多个器官上皮性组织的非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性病变,所涉及的器官有宫颈、前列腺、宫内膜和消化系统的食管、胃肠等器官.鉴于IN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下面就IN的概念和目前的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作者:黄晓赤;罗克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肺癌(lung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亦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已出现转移.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旨在改善症状、稳定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碧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有机磷中毒急救的几点思考

    有机磷中毒是急诊工作中常遇到的急症之一,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有机磷毒物抑制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致使胆碱酯酶不能水解乙酰胆碱,造成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使得被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器官活动过度增高,尤其是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为突出.中毒症状可按毒理作用分成以下几种:①毒菌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大量出汗及流涎,肺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上升等.②烟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的震颤、抽搐,肌张力减退,尤其是呼吸肌,严重时可致麻痹.肌肉震颤开始往往以面部小肌肉群为主,肋间肌肉的震颤也多能见到,大肌群的震颤较少发生.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昏睡,严重者陷入昏迷.

    作者:万智;陈瑶;姜静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