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1557
  • 国内刊号:51-1688/R
  • 影响因子:0.89
  • 创刊:197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22
  • 全年订价: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10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关节镜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0例患者均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清理术,3例行肩峰成形术,1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终随访时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个月,10例术后病情均显著缓解,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畅2±0畅8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畅4±0畅6分( P<0畅01),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41±10畅5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1±5畅5分(P<0畅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1例患者钙化灶有少量残留,但症状消失,12个月后残留钙化物吸收。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较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毅;严松;黄兰;熊曼;舒从科;徐平;汪国友;扶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用于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观察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连续硬膜外泵入预防和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选择穿破硬脊膜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L2~3或L3~4行硬膜外穿刺时发现有脑脊液流出,立即退出穿刺针,行L1~2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少量麻醉药物完成剖宫产术。穿破硬脊膜患者随机分成3组。 A组预注生理盐水20 mL后拔出硬膜外导管;B组保留硬膜外导管,接自控硬膜外镇痛泵,背景量2 mL/h,单次2 mL,配方为生理盐水100 mL;C组术后行硬膜外注射20 mL生理盐水,再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配方同B组。观察术后头痛发病率、程度、持续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监测术中和术后血压、心率、呼吸及氧饱和度。结果:A组发生头痛10例,B组发生头痛5例。 B组头痛发病率、程度、持续时间都明显低于A组( P<0畅05),C组无一例头痛发生。结论:生理盐水预填充和持续泵入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作者:王文明;周蕾;郭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通路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静脉通路彩色多普勒超声( CDUS)观察和监测的价值。方法:对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并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72例未见异常;28例异常者中血管狭窄21例,内瘘头静脉端闭塞2例,头静脉近吻合口处斑块形成3例,内瘘量明显增大伴心衰症状1例,静脉炎1例。21例血管狭窄者中13例伴血栓形成,4例伴静脉瘤样扩张及血栓形成,1例伴离心血流的侧支循环开放致手臂肿胀,1例手臂肿胀者超声可见段血管通路未见狭窄,经CTA证实为内瘘侧头臂静脉狭窄,余2例为单纯性血管狭窄。结论:作为监测血液透析通路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血管通路功能,及时发现有或无临床症状的相关并发症,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后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禹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578例高脂血症者慢性肾脏病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2010年成都铁路职工健康体检中有完整资料的2578例高脂血症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脂血症者白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14畅08%、2畅37%和3畅26%。该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7畅73%;高脂血症者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直线相关;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三酰甘油和高体质量指数是高脂血症者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者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尿,与血脂水平有关。控制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和体质量指数,可减少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维忠;郭宗琳;钱泉;王启容;高祥;蒲丽君;杨梅;付彬;宿林;苏晓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住院儿童呼吸道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病原菌分布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儿童呼吸道标本,通过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51份标本分离病原菌283株,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占58畅30%)、肺炎链球菌(占20畅14%)和卡他莫拉菌(占18畅73%)。药敏试验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41畅8%和100畅0%,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3畅8%。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是引起我院2014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提示定期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监测统计有助于及时了解其耐药性的变迁,起到监督、管理及指导对儿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

    作者:罗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梗死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再复发的调查

    目的:分析脑梗死二级预防依从性与再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出院后1年内二级预防和复发情况,比较依从性良好组和依从性较差组的危险因素、梗死复发率。结果:依从性良好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7畅39%,显著低于依从性较差组的复发率(43畅64%,P<0畅05);依从性良好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达标率分别为96畅52%、97畅39%、94畅78%,均显著高于依从性较差组(60畅00%、63畅64%、57畅58%,均P<0畅05);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以及再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史、吸烟史等。结论:加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干预发病因素和危险因素,降低脑梗死再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钟新龙;黄志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62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X 线与 CT 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X线与CT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以我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依次行X线和CT检查,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及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Ⅱ级检出率显著低于CT(P<0畅05),2种检查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Ⅲ~Ⅳ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畅05),CT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关节强直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等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 P<0畅01)。结论: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初期诊断中价值高于X线检查,并可更清晰反映细微结构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洵;李箐;李吉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术区感染的原因,以期优化围手术期的流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第1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8例,后腹膜腔术后感染行二次手术清除感染灶者6例(肾囊肿2例,肾上腺瘤2例,无功能肾1例,肾癌1例);第2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47例,后腹膜腔感染行二次手术清除感染灶者3例(肾癌1例,肾囊肿1例,肾上腺瘤1例)。寻找第1组手术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对第2组手术患者进行改进,包括优化围手术期的流程,治疗患者术前尿路感染,控制血糖,强化手术操作技能训练,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避免或减少一次性植入性材料(止血胶、血管夹)的使用,剔除可控的潜在感染因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第1组术后感染率为15畅7%,第2组术后感染率为6畅3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畅05)。结论: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术区感染患者进行根因性分析,找到引起感染的可能因素,并针对性地规范围手术期流程,加强质量控制,减少易感因素,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作者:卓晖;徐何;李强;熊黎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参芪复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参芪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48例DPN患者分为2组,均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参芪复方,共治疗14 d。记录并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检测下肢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NCV),检测下肢振动感觉阈值( VPT),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畅05);观察组NCV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畅05);观察组VP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畅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MDA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畅05);血清SOD活性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畅05)。结论:中药参芪复方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振动感觉阈值,对DPN有明显疗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降低炎症反应而实现。

    作者:岳宗相;黄荣利;王艳红;何跃群;钟振东;谢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种 CT 扫描模式对冠脉桥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西门子炫速双源CT的3种不同扫描模式对冠脉桥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搭桥术后随访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心率≤65次/min且节律规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大螺距扫描、前门控序列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3种不同的西门子炫速双源CT扫描模式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性及图像质量,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前门大螺距扫描模式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前门控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具有显著性差异(F=118畅21,P<0畅05)。3种双源CT扫描模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H=0畅531,P>0畅05)。结论:西门子炫速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不仅能实现心脏冠状动脉低剂量的扫描,还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有效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凌寿佳;曾自三;管学春;韦启君;曾冠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97例肺部感染患者的 MEDS 评分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科脓毒症相关死亡率( MEDS)评分在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分层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入住雅安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肺部感染患者97例,根据患者就诊时的MEDS评分分为低危组(0~7分)、中危组(8~12分)和高危组(≥13分),比较3组患者的总住院日,接受辅助通气和气管插管情况,住院死亡率。结果:高危组患者总住院日、接受辅助通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畅01),中危组和低危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畅05)。结论:MEDS评分高的肺部感染患者可能预示着较差的临床结局。

    作者:秦志均;张警;康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佳剂量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而确定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佳剂量。方法:选取我院9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米非司酮治疗剂量大小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剂量分别为12 mg、15 mg、18 mg,1次/d,口服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并使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的闭经率46畅7%,复发率23畅4%;B组闭经率16畅67%,复发率3畅33%;C组闭经率26畅67%,复发率6畅67%。 A组闭经率、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C组( P<0畅05);治疗后3组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均低于治疗前(P<0畅05),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畅05);A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P<0畅05)。结论:根据佳剂量的治疗原则,米非司酮剂量为15 mg,1次/d,口服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案比较适合。

    作者:丘媚妮;饶煌珍;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行调强放疗( IMRT)同期FP、TP方案化疗的差异。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Ⅲ期、Ⅳa期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IMRT同期FP化疗,对照组行IMRT同期TP化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随访率100%,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100畅00%,2年生存率为95畅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100畅00%,2年生存率为91畅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畅05)。≥3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8畅3%和15畅0%,对照组分别为65畅0%和23畅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畅05)。结论:2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IMRT同期TP化疗的不良反应较高。

    作者:尹宏;何志刚;向舫;李煜;罗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在原有的降糖方案中予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在原有的降糖方案中予二甲双胍治疗,2组均治疗1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0h,2h)、肝功能(AST,ALT,GTT)、血脂(TC,TG)、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RI)及肝脏彩超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糖、血脂、HOMA-R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畅05),观察组更明显(P<0畅01),且组间在改善肝功能、血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畅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明确,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

    作者:杨宇;黄有胜;韦丽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对117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功效。方法:117例入院前即有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随访观察4周,评估便秘改善情况。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便秘的危害,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定时排便,每天按摩腹部及适量运动,针对卧床排便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及姿势、药物等。结果:综合护理干预使部分便秘患者的病症程度减轻。结论: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便秘情况。

    作者:徐薇;余姣;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网格化服务团队中社区护士服务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究网格化服务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中社区护士的服务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60例社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基于网格地图管理原理,构建网格化医疗服务体系,实施网格化护理服务。2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生存质量量表( SS-QOL)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各项SS-QO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畅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思维、行动能力、工作劳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畅05)。结论:网格化服务能够有效地改善社区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分配,能够针对性地为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汀;李秋红;何素红;何怀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持续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内应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ScvO2监测导管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cvO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士对ScvO2导管的护理时间及工作量均较对照组减少,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畅05)。结论:对ScvO2监测导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管道使用时间,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赖天为;韦柳青;龙琼;张奕奕;陆雪珍;樊艳萍;梁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9例 CRT(CRT-D)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CRT( CRT-D)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收集心内科19例CRT( CRT-D)植入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资料,强调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专科护理特点。结果:19例CRT( CRT-D)植入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为我们以后的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积累了关于双室再同步化治疗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患者及护理安全。

    作者:赵宝玉;陈丽;徐展;冯茂;吴茜华;敬思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托拉塞米序贯治疗对冠心病致慢性心衰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序贯疗法对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因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照2014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利尿剂选用托拉塞米,对照组利尿剂选用呋塞米。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N端B型利钠肽原、6 min步行距离试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畅84%,对照组为83畅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0畅05);而与对照组比较,在减少心衰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端B型利钠肽原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畅05);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患者的运动耐力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畅05);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畅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畅05)。结论:利尿剂托拉塞米序贯疗法治疗冠心病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在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方面疗效较好。

    作者:杜金勇;王功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出椎间孔的脊神经附近椎旁间隙,对脊神经根进行阻滞的神经阻滞技术。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应用超声引导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并提高成功率。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评价、图像定位、操作技术和穿刺并发症等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平斯妍;刘丹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总胆汁酸水平对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对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发型ICP)产妇和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0—2014年住院分娩产妇资料,按本次孕期<28孕周患ICP分为低胆汁酸组58例( TBA值10~<40μmol/L)、高胆汁酸组35例( TBA值≥40μmol/L),同期无ICP者93例为对照组。对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围生儿情况3个方面共11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胆汁酸组早产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羊水污染≥Ⅱ度发生率高于低胆汁酸组与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与低胆汁酸组;低胆汁酸组除宫内窘迫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BA越高对早发型ICP患者和围生儿影响越大,结局不良率越高。

    作者:唐仁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坏死的敏感和特异的生化指标,在非心源性疾病中也可升高,本文就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肺部疾病诊断中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房颤患者左心耳结构功能的改变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左心耳的功能改变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114例房颤组患者及54例对照组的左心耳开口面积( LAA-O)、左心耳长径(LAA-L)、左心房容积(LA-V)、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血流速度(LAA-v)及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进一步将房颤组分为无自发显影组( NSEC组)、自发显影组( SEC组)及血栓组( TH组)3个亚组。并将各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房颤各亚组之间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开口面积、左心耳长径、左心房容积、左心耳容积均高于非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血流速度、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非房颤患者。房颤组组内各观察指标有以下变化:TH组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大于NSEC组( P<0畅05);3组间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畅05);TH组及SEC组左心耳血流速度明显小于NSEC组(P<0畅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与左心耳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刘明全;李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

    住院患者高血糖与较高的死亡率及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如果能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高血糖多加关注并给予恰当的监测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糖住院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蕾;李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分叶状肿瘤免疫表型的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乳腺分叶状肿瘤( PTB)属于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中一种罕见的类型,现阶段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良恶性之间免疫表型的差异,有利于鉴别诊断和良恶性PTB的分型,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本文就PTB常见免疫表型以及该病可能的发生机理作一综述,着重阐述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基因改变方面在PTB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希望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和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徐源;左怀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位居全球常见的死亡原因及致残原因中的第二位,是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控制ICAS的发生和进展,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本文就ICAS的流行病学特点、机理、检查手段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陈静;郝玉曼;秦新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脑积水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脑积水可以导致颅内压升高,儿童神经外科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是否合并脑积水密不可分。如今,随着各种辅助技术的进步,儿童脑积水的诊断已相对容易,治疗也有多种方法,但对积水的进展、预后的判断尚属难题,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存在不少争议。如何准确诊断脑积水及病变发展的阶段,以及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目前神经外科医师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就儿童脑积水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林宝利;韦巧珍;黎会;何一军;吴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

    多发性硬化是以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神经元外的另一大类细胞,目前研究证明神经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的炎性脱髓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周游;李作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RI 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被用来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检测残留病灶指导保乳手术、预测患者预后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现就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艳;权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溶栓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静脉溶栓相比,血管内溶栓治疗时间窗较静脉溶栓治疗宽,闭塞血管再通率高,可尽早恢复缺血半暗带( IP)的脑细胞功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溶栓相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丽云;唐兴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