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不同pH值对维生素C(Vc)注射液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pH值的Vc注射液进行大吸收波长考察,进行稳定性试验筛选稳定的pH值,采用百分吸收系数法测定稳定pH值的Vc注射液含量.结果:随着pH值的增大,大吸收波长红移,反之则紫移;pH值在3左右时大吸收波长比较稳定;把pH值控制在3左右测定Vc注射液的含量为:95.36%~98.64%.结论:pH值影响Vc注射液的大吸收波长,把pH值控制在3左右,Vc注射液较稳定.
作者:张慧;夏厚林;杨孟妮;徐庆凯;邓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化筛选难溶性成分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方法:在溶解度试验和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自乳化载药量、自乳化时间、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黄芩苷自微乳化处方.结果: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的优处方为吐温-80-PEG-400-油酸乙酯,其质量比为(1.13∶0.52∶0.2),评价指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所制备的黄芩苷自微乳化制剂均一、澄清透明,星点-效应面法对黄苓苷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优化是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周维;李小芳;向志芸;李培培;李平;林浩;罗开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基于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方法:运用液固压缩技术,通过载体材料的筛选,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筛选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佳处方.结果:以微晶纤维素为载体材料,溶出50%,仅需要6.4min,明显优于原料药和市售片.结论:运用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方法简单,且可很好改善黄芩苷的溶出.
作者:周维;李小芳;李平;向志芸;李培培;林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复方熊胆茵陈颗粒,优选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剂成型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溶化性为指标筛选合适的辅料,以口感、成形性为指标筛选佳矫味剂,并以水分控制确定干燥时间,以绿原酸有无被破坏来确定干燥温度.并了解颗粒的吸湿性及相对临界湿度,控制颗粒的贮藏条件,确保颗粒的质量.结果:复方熊胆茵陈颗粒的佳配方为复方熊胆茵陈浸膏,加入与熊胆粉混匀的辅料(蔗糖:糊精)以1∶1.5∶1.5混合,制软材,12目过筛,干燥温度为65℃,10目整粒.结论:筛选得到的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剂制备方法简便可行,成型工艺稳定可控,建议密闭、置干燥阴凉处保存.
作者:阙金花;李煌;黄鸣清;徐伟;孙照霞;乔丽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连栀矶溶液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hromstarT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1%三乙胺和0.1%甲酸的水溶液(30∶70,V/V);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流速0.8 mL· min-1.进样量20 μL.结果:连栀矶溶液样品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在12 min内达到分离,峰形尖锐对称.盐酸小檗碱在2.82~44.91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七批次连栀矶溶液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计,分别为0.126±0.019,0.167±0.029,0.140±0.018和0.618±0.079 mg·mL-1.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高效、准确,经济,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连栀矶溶液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同时快速测定分析.
作者:袁学刚;王战国;胡慧玲;杨向东;邹亮;余腾江;刘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痤疮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采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结果:痤疮颗粒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小,常规法验证对五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用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以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熊雯;程龙;郑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测定金线吊乌龟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金线吊乌龟多糖,以葡萄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用硫酸-苯酚比色法于490 nm波长处测定金线吊乌龟多糖的含量.结果:金线吊乌龟精制多糖得率为2.31%,精制多糖含量为71.78%,金线吊乌龟原药材中总多糖含量为1.66%.结论:利用硫酸-苯酚此色法测定金线吊乌龟多糖含量,简便易行,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
作者:尚宁宁;禹亚杰;彭腾;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一个野生药材蕴藏量补充算法及其计算软件编程.该算法在代表区域与样方统计的常规蕴藏量计算方法基础上,提供一种按不同品种的生长因子为权重的补充算法,其结果与常规计算方法结果进行比对,辅助以市场年交易量和种植产量作为数据校验,终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获得数据结果,力求大程度接近实际情况,提供有助于政府决策、行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的资源蕴藏量数据.该算法已经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进行了应用,部分证明了其有效性.
作者:陈菊;罗悦;温川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天麻种子的成熟度对其萌发、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天麻种子为实验材料,1%TTC溶液染色48h测定生活力;萌发试验直接将种子撒于培养皿中铺垫的萌发菌菌叶上,控制室温20℃ ~25℃,40d后观察计数较大原球茎(大于0.4mm);采用箱栽或田间试验,保持土壤温度20~25℃左右,湿度50%~60%,于天麻生长休眠期(11月份)观察接菌数,收集米麻、白麻,称重,考察不同成熟度种子对接菌率及形成米麻、白麻的影响.结果:(1)青果种子生活力为59.57%,将裂果和裂果种子分别为84.67%、84.22%;(2)天麻种子在萌发菌侵染后萌发形成原球茎,将裂果种子形成的较大原球茎为1.61%,青果种子为1.17%,裂果种子为1.32%;(3)原球茎与密环菌结合,将裂果种子的接菌机率较大,为0.29%,青果和裂果种子分别为0.12%、0.14%;(4)从形成米麻、白麻看,以将裂果种子的较多,为747g/m2,青果为190g/m2,裂果为267g/m2.结论:不同成熟度天麻种子,以将裂果种子在较大原球茎、接菌率及形成米麻、白麻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该研究为天麻种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生产用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振斌;黄再强;胡明勋;杨芝芳;张燕飞;马逾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厚朴“发汗”品和“未发汗”品的粉末和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粉末光谱特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厚朴“发汗”品和“未发汗”品的粉末和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粉末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结果:厚朴“发汗”品和“未发汗”品原药材粉末与醇提物、水提物样品的红外光谱相似,但在1800~800cm-1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差异.醇提物样品中厚朴酚含量略高于原药材及水提物样品,发汗后样品中所含芳香环类成分比未发汗样品的相对含量略高,糖类成分比未发汗样品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红外光谱可用于厚朴发汗品、未发汗品的准确、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
作者:刘芳;高姗姗;罗富生;孟鸽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四川栽培和野生型大黄五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Chromasil C18色谱柱(5μm,250×4.6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4.1~65.1、3.9~63.1、4.0~63.4、4.1 ~ 66.0、2.0~ 31.6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7~102.38%,RSD均小于2.56%.采用建立的HPLC方法测定茂县、北川两地栽培的唐古特三年生大黄及野生型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等6批样品中五种蒽醌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2.33±0.02,2.42±0.03,2.88±0.02,1.63±0.04,3.51±0.07,2.76±0.06%,结果表明,栽培唐古特大黄均已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但是较野生型唐古特大黄的总蒽醌含量要低,其与野生型药用大黄相当.结论:栽培唐古特大黄符合药典药用标准,但总蒽醌含量较野生型含量低.其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栽培大黄提供参考.
作者:李奇娟;胡慧玲;王战国;王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十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芒柄花苷的含量,用以评价不同产地的黄芪的质量,为实际生产和临床应用黄芪药材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80%甲醇回流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等度洗脱;流速:1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内蒙古和山西产的黄芪中芒柄花苷的含量较甘肃与长春高.结论:不同产地的黄芪中芒柄花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同一产地黄芪中的芒柄花苷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作者:禹亚杰;彭腾;尚宁宁;李鸿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HPLC-DAD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pursil C18色谱柱(4.6×250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90∶10∶0.03∶0.06),流速0.5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0.0218~0.218 μg·μL-1(r=0.9997)和0.07312~0.7312 μg·μL-1(r=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98.17%(RSD=1.89%)、99.3 1%(RSD=2.62%).结论:HPLC-DAD能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并且该检测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白花蛇舌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欢;吴莹;黄嫣;李希;冯建安;王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青黛是否具有胃肠毒性.方法:大鼠按2.4、1.2、0.6 g生药/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48倍、24倍、12倍),灌胃给予青黛,每天1次,连续90天,然后停药恢复30天,观察消化道毒性反应.结果:主要毒性反应为给药期间给药组动物体重增长缓慢以及大便量增多,摄食量下降,但停药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青黛可能存在一定的胃肠毒性,但具体机理未知,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作者:朱璋佩;石娅萍;闵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张晓云教授认为寒热互结、脾胃虚弱是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的关键,故治疗上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结合宣达郁热、辛开苦降的黄连苏叶汤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雪;何金波;唐虎;李剑飞;张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免疫是通过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产生免疫应答排除非己,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即识别异己、排斥异己、保存自己.现代研究发现,免疫、内分泌、神经三大系统之间通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化学信号”进行密切联系,从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而中医则正是以整体的和谐稳定为核心,所以说中医的理论与机体免疫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药作为中医的组成部分,它对机体免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其免疫抑制作用做一简介.
作者:张欣悦;高永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自然铜始载于《开宝本草》,为我国常用矿物药之一,为中医骨伤科接骨要药.本文综述近些年来自然铜的炮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自然铜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蒋燕萍;甘彦雄;严鑫;周莉江;游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明确药品缺陷的分类,分别探讨各类药品缺陷所致损害的侵权责任.方法:本文从法律渊源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法学理论解释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评述.结论:根据药品缺陷所产生的阶段,将药品缺陷分为研究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储存缺陷、使用缺陷,其侵权责任的承担也分别归属于不同阶段造成缺陷的责任主体.
作者:肖杨;王俪霏;宋民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团队学习模式(TBL)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整合,探讨多模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以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龚梦鹃;王晖;胡旭光;唐春萍;陈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715[白提]一产旧金山,一产中国直隶,由天津来.716[夏挹提]产山西夏邑.近日全无货到,因某公司尽收充作制红酒用.717[奶提]产旧金山.718[杏梅]来自佛兰西.719[烟治蔃]产花旗旧金山内埠.全球跌打药以此味为第一.720[锦乍勒]产法属会安内埠.全球跌打药以此味为第二.
作者:陈仁山;蒋淼;陈思敏;梁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唐五代到北宋时期本草著作及本草学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方法:搜集相关著作及作者的现代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结论:除对《证类本草》的各方面内容研究全面详实外,对其余本草的作者及内容都研究甚少,有必要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巴蜀本草学家及其本草著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
作者:周莹莹;蒋淼;李文;张彤;孙俊杰;王家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化中兽药芪蓝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粒工艺条件.结果:佳制粒工艺条件为:辅料可溶性淀粉与糊精比例为8∶1混合,浸膏粉与辅料比例为1∶1.6混合,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9%.结论:优化的芪蓝颗粒制粒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作者:严鑫;石湉;陈哲杰;傅超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