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四川省卫生主管、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由多位知名教授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双月刊,大16开。本刊以报道中药与临床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1 稿件内容
刊登的稿件包括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学术动态等。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
精炼。
综述与述评 对当前药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 者在本领域的工
作发表见解。
研究论文 报道中药学领域具有原始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简报 报道中药学领域具有原始性、创新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术动态 报道中药学领域发展动向、著名学者的报告。
2 投稿要求
作者可以通过网上或E-mail投稿(邮箱:cdzhongyao@163.com),并提供:①作者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
E-mail地址(来稿作者多于1位时,请指定一位通讯联系人);②稿件的电子版,包含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编辑部收到电子投稿
后将在三日内通知通讯作者稿件编号。作者再通过邮寄方式将加盖了单位公章的介绍信或投稿注册表寄至编辑部。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以研究通讯形式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的论文,可在充实内容后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来稿一经
刊用,本刊即拥有其在所有媒介再次发表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可事先声明。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注意保密审查。如发生有关问题,
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偿本刊损失。
3 稿件审理
评审 来稿一经受理,即发“稿件回执”,并告知稿件编号。一般2个月左右通知作者按审稿人意见修改稿件。作者应及时按编
辑部要求修改,将修改稿、回修通知单及修改说明一起通过E-mail发回编辑部,以便加快复审。若投稿后3个月未收到本刊通知,可
自行处理。修改稿在3个月内不寄回编辑部者,作自行退稿处理。
定稿 稿件通过评审后,发出正式录用通知。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
校样 文章发表前,作者将收到校样、版面费通知及版权定稿确认书。请作者仔细校对,并将修改意见直接标在校样上。作者
在收到校样后3天内将修改后校样E-mail发回编辑部,版面费及定稿确认书寄回编辑部(另有通知文本)。
来稿一经发表,酌致作者稿酬,并赠送当期期刊1册 。
4稿件准备
(1)文题、作者及单位:来稿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
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
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在脚注注明。
(2)脚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凡来稿属国家、部、省等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者,请附该项目批文或标书复印件,并在首页
地脚详细标明,加盖公章。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本刊将优先审理发表),[作者单位],[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职称,从事研
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通讯作者]要求同[作者简介]。
(3)摘要、关键词:论著类文章须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摘要应具备研究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
(Results)与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中文摘要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以250~600个实词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
相对应,可以略详于中文摘要。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选取。综述建议附有
指示式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4)前言: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
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5)正文层次序号:用1…… 1.1…… 1.1.1……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最后一层标题后接排正文。
(6)实验材料: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范名称,
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中成药质量标准文章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最好标明剂量)、产品为
哪一级质量标准。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7) 数字与有效数字: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农历及我国清代及其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固定词语中作词素
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
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8)计量单位和符号: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升),mL(毫升),s(秒),min(
分钟),h(小时),d(天),lx(勒[克斯])等。
(9)图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简要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文字与图表不应重复表达。图、表应自明。图和表中的量与单位表示法
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用斜线相隔,如t/min。请尽量提供原图或其复印件,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表
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
(10)讨论: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讨论中一般不应有图表。
(11)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发表的主要原始文献为限,不可引用非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文献,不能引用其他文章中引用的
但未经核对原文的文献。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上标形式放置。应尽
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综述性文章应尽量使用 10年以内文献。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
责。国外参考文献一律用原始文种著录,作者姓名均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缩写点);英文杂志名使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文不
可用中文简化字。应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期刊[J],普通图书[M],专利[P],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标准[S],报告[R]
。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如下:
期刊:作者(3人内全部列出,3人以上列前3人后面加“等”),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页.
书籍:作 者(同前).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为了缩短您稿件的发表时间,请仔细按以上要求修改您的稿件,谢谢合作!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一种伪品冬虫夏草的鉴别,找出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异同点.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法、微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将伪品与冬虫夏草进行比较.结果:该伪品虫草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冬虫夏草具有明显的区别.结论:该伪品虫草非虫体与子座的复合体,而是人为的加工品,是一种植物的根插入虫体制成.其子座横切面没有冬虫夏草应有的孢子囊构造,而为一种植物组织构造.
作者:刘晓芬;卢先明;兰志琼;王海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参须根中皂苷类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比较了乙醇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人参皂苷的差异.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出超声波法从人参须根中提取皂苷类成分的优提取工艺.结果:人参须根中皂苷类成分的优提取条件为50%乙醇,提取2次,每次40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为1:20.结论:该提取方法操作简单,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
作者:姚红娥;张梅;徐秒;陈璐;谢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中药平性的内涵.方法:结合一药两性及对高学敏主编的七版《中药学》教材中的平性药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平性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寒热两性,或寒多或热多,或寒热相差无几;②温性或凉性,偏性不大;③无寒热之性.结论:平性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寒热变化无影响作用的特性.平性药物以适应面广,寒热虚实均可选用为其特点.
作者:苗彦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甘遂为临床常用中药,古人推崇之为“泄水圣药”.本文通过探讨甘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后世医家的配伍应用,使用指征与剂量,中毒与减毒解毒之法,炮制与煎煮法及其使用注意,为临床合理运用甘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然;刘立萍;刘贵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氨酚那敏三味浸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Venusil XBP C18 (250×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5%磷酸(15∶85);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0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0.8~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1.42%,RSD=1.61%(n=6).结论:方法专属性高,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刘正磊;冯素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透骨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透骨散中黄柏、芜花、大黄、没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透骨散中黄柏、芜花、大黄、白芷、红大戟、紫花地丁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测定透骨散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2.2%醋酸水(40:60),柱温2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定性鉴别中检出黄柏、芫花、大黄、白芷、没药,分离度好、专属性强且阴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0.0875 ~ 1.4 μg (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57% (RSD 0.55%).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较好的控制透骨散的质量,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张晨;王长生;李春雪;董红娇;瞿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对中药抗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的探讨,综述和分析肿瘤多药耐药发生机制与逆转的药物,并对比西药来分析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特征及优势,表明中药的科学性、治疗有效性、抗肿瘤作用的开发潜力很大,提出了基础研究的方向与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临床应用潜力与前景.
作者:任思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实现汤剂的制备和配送服务的电子码监管,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三不” (不抓、不煎、不等)的服 务.方法:依据中药汤剂及药房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开发专用软硬件并实施新流程,构建中药汤剂入库、处方、配药、煎制和配送全过程的电子监管系统.结果:实施电子码监管后,汤剂实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质量可查”.结论:电子码监管能更好地实现汤剂的质量保障与配套服务能力的提高.
作者:温川飙;何成诗;吴伯英;吴纯洁;宋英;高群;戴领;范昕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白芷煮散颗粒与白芷传统饮片的煎出质量的对比,为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白芷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在不同时间所含欧前胡素的含量以及干膏收率为指标,比较白芷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结果:白芷煮散颗粒的溶出效果明显高于传统饮片.结论:白芷煮散颗粒相对于传统饮片有很大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婧;宋英;曹蕾;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以“毒胶囊事件”为视角,探讨辅料的原料提供者、辅料生产者及药品生产者在物料缺陷导致成品缺陷的情况下各自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首先对废皮革作为原料的工业明胶.缺陷胶囊及缺陷药品进行定性,随后分析了明胶生产厂、胶囊制造商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结果与结论:提出了辅料生产者和药品生产者应在买卖合同中约定质量责任、健全企业内部物料购进体系和实施第三方审计的建议,以确保药品安全.
作者:康琪;宋民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昨天联系了中药与临床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药与临床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中药与临床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中药与临床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药与临床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