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与临床杂志

中药与临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4-926X
  • 国内刊号:51-1723/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201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药与临床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龙胆中龙胆总苷的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龙胆中龙胆总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预实验和单因素试验,终选用回流提取法,并以乙醇浓度、乙醇的体积、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龙胆总苷的百分含量为因变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终确定龙胆的佳提取工艺.结果:龙胆的佳提取工艺为:60%的乙醇提取3次,乙醇用量为12倍,提取时间为第1次2小时,第2次1小时,第3次1小时.龙胆总苷的百分含量能达到8.73%.结论: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龙胆中龙胆总苷的提取工艺,环保,能耗低,方法简便,提取效率高,预测性良好.

    作者:向志芸;李小芳;罗开沛;罗佳;杨露;林浩;刘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以萝卜炮制芒硝方法的文献考证

    目的:考证以萝卜炮制芒硝方法的沿革.方法:查阅宋代至今的本草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整理.结果:以萝卜炮制芒硝的方法,起源于明朝,沿用至今,但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炮制参数没有具体规定.结论:芒硝应该用萝卜炮制.

    作者:蒋淼;李文;周莹莹;闵志强;张彤;孙俊杰;廖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的工艺研究

    目的:以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共混体系为载体材料,制备黄连素凝胶微球.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微球,单因素实验考察多糖浓度、共混比例(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加药量、CaCl2溶液浓度对微球的影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优化的佳制备工艺为多糖浓度2.5%,共混比例1∶5,加药量0.5 g,CaCl2溶液浓度3%,微球的综合评分高.结论: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微球,方法简便易操作,制得的微球圆整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

    作者:李培培;李小芳;周维;李平;向志芸;杨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制玄明粉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自制玄明粉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了自制玄明粉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自制玄明粉的性状描述,建立了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重金属含量符合要求,暂定自制玄明粉干燥品中含硫酸钠(Na2SO4)不得少于99.0%.结论:对控制芒硝风化过程的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蒋燕萍;严鑫;罗林;游宇;胡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适用于不同产地半夏药材的特异性引物PCR鉴定分析方法

    目的: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建立不同产地半夏药材通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法.方法:提取不同产地半夏药材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设计的引物能够特异性地扩增出半夏的目的DNA,并适用于全国9个主要不同产地半夏药材的检测.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普适性,适用于半夏药材的真伪性鉴别.

    作者:陈蓉;吴成丽;邓赟;卞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阿胶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

    目的:建立阿胶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胶中砷、铅、铬、汞、镉、铜6种元素的含量.样品采用HNO3和H2O2进行微波消解,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6种微量元素在其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所测各元素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砷(0.577μg·g-1)、铅(0.249μg·g-1)、铬(1.25μg·g-1)、汞(0.002μg·g-1)、镉(0.133μg·g-1)、铜(4.72μg·g-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干扰少、精密度高,能够满足同类中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董自亮;徐瑞超;原欢欢;肖礼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川牛膝、杜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川牛膝、杜仲种子的佳发芽条件,为生产中川牛膝、杜仲种子的检验及播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不同试剂处理条件下,对川牛膝、杜仲种子进行发芽率实验及生活力测定实验,记录川牛膝、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生活力.结果:川牛膝种子的佳萌发条件为:温度在25℃,7.5mg/L吲哚乙酸处理的发芽率高;杜仲种子的佳萌发条件为:温度在20℃,400mg/L赤霉素处理的发芽率高.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川牛膝、杜仲种子不同温度、试剂处理与发芽率、生活力之间的关系,探索川牛膝、杜仲种子的佳萌发条件,为后续保存川牛膝、杜仲优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清华;裴瑾;刘薇;刘维;陈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性状客观化的五种芸香科中药鉴别研究

    目的:依据客观化信息融合的方法,对五种芸香科中药性状“颜色”、“气”、“味”进行客观数值化并实现鉴别.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对五种芸香科中药性状“颜色”、“气”、“味”分别进行客观数值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将获取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并加以归一化处理,依据PCA模型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鉴别.结果:各样品在依据“颜色”、“气”、“味”及其综合数据建立的PCA模型中区分效果较好;利用聚类分析对综合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分类结果与PCA模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色彩色差计、电子鼻及电子舌技术能对五种芸香科中药性状“颜色”、“气”、“味”进行客观数值化,结合PCA模型和聚类分析模型可实现其鉴别区分.将多种客观化的性状信息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用于中药的鉴别.

    作者:胥敏;杨诗龙;李欣逸;袁星;吴娜;张超;吴纯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除草剂对川芎药材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并研究川芎重金属镉含量与施用除草剂的关系,为解决川芎重金属超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GFAAS)对施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的川芎药材进行测定,利用SPSS分析除草剂对川芎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除草剂的30份川芎样品中镉含量的范围在0.16~0.67 mg·kg-1范围间,平均值为0.43 mg· kg-1,高出人工除草平均值的59%,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0.3mg·kg-1)的仅有9份,占总样品量的30.00%.人工除草的30份样品中镉含量的范围为0.08~0.48 mg· kg-1,其中仅17份样品符合标准,合格率达到56.67%.结论:施用除草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川芎药材中镉含量超标.

    作者:任敏;李敏;卿艳;刘聪;张德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八正散对腺性膀胱炎模型大鼠α1D-AR与Ki-67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八正散对腺性膀胱炎模型大鼠α1D-AR、Ki-67影响机制.方法:以腺性膀胱炎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八正散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羟基喜树碱(3 mg/kg.d)给予膀胱灌注,八正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同体积八正散液(生药浓度0.84、0.42、0.21 g·mL-1),每日2次,灌注/灌胃连续2周.HE染色观察膀胱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膀胱组织中的α1D-AR、Ki-67表达.结果;各组之间比较α1D-AR含量并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对照组能够下调Ki-67含量.结论:八正散可以有效改善腺性膀胱炎模型大鼠膀胱病变程度,推测与下调Ki-67含量有关.

    作者:尤耀东;黄晓朋;廖婷婷;俞旭君;陈晓洋;常德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芪总皂苷配伍雷公藤多苷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考察黄芪总皂苷配伍雷公藤多苷在抗炎镇痛及免疫方面的作用.方法:小鼠进行二甲苯耳肿胀、小鼠琼脂肉芽肿、小鼠醋酸扭体镇痛等试验,雷公藤多苷15 mg·kg-1和黄芪总皂苷150 mg·kg1进行配伍,研究雷公藤多苷配伍黄芪总皂苷及雷公藤多苷、黄芪总皂苷各自的抗炎、镇痛及免疫的作用.结果:黄芪总皂苷配伍雷公藤多苷能有效降低小鼠的耳肿胀度,降低琼脂肉芽肿重量,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增加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结论:黄芪总皂苷配伍雷公藤多苷在抗炎镇痛方面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作者:雷心雨;黄怡婷;朱翠玲;于茜;孙静华;王忠昊;秦思;周盼;徐先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养肝柔肝法对原发性胆色素结石患者胆汁成石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养肝柔肝代表方剂养肝抑石汤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血清中ALT、AST、AKP、GGT、TBA、TBIL、DB和胆汁中TBA、TBIL、UCB、UCB%、SOD、LPO、Ca2+等指标的影响,来考察养肝柔肝法能否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术后第二天开始给予治疗组服用养肝抑石汤,共服用15天,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中药,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第9天、第17天抽取两组患者血清及胆汁做生化检测.后将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ALT、AST、AKP、GGT、TBA、TB、DB等指标在治疗中后期下降(p<0.05);治疗组胆汁分泌先达到稳态,胆汁中TB和TBA及SOD水平升高(p<0.05),而UCB、UCB%和LPO下降;胆汁中Ca2+含量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养肝柔肝法能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并且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

    作者:冯阳;李广阔;李力;李水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在便秘防治中特色优势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在便秘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以期抛砖引玉为便秘的防治提出建言.方法:查阅中医药古籍及国内外文献,结合我院百年肛肠专科诊疗经验,对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尤其是药膳及饮食起居调理在便秘防治中的特色优势进行探讨.结果:药膳与调节饮食起居是防治便秘的基本方法.合理的药膳及饮食起居调理,可显著降低便秘的患病率.绝大多数慢性便秘人群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增加活动量和纠正依靠泻药排便的依赖性,都能恢复正常排便,只有极少数需要通过药物甚至手术加以治疗.结论:应重视并着力推广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在便秘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以达“欲求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之功.

    作者:白俊毅;黄娟;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重构的研究

    目的:构建《中药学》知识结构新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提出初步构想,并先后在武汉、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编写会上进行了讨论和论证,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结果:通过调研发现,历版《中药学》教材存在名词术语有待规范,教材内容有待精简,知识模块有待创新和知识体系有待完善等四方面问题.认为重新构建《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七方面.①增加处方用名.规范中药处方用名是《中药学》教材义不容辞的职责.②增加药品归属.法律法规文件是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教材中的知识点.③增加中药功效.教材中应增加中药功效的内容,是现代《中药学》区别于本草著作的显著标志.④增加现代方例.将国家药典或部颁标准中示例中药临床应用的内容融入到教材之中,以提高其可信度和权威性.⑤增加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为示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⑥强化经典传承.注重经典论述来诠释中药,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⑦强化问题导向.采用“文本框”形式链接教学中的疑难点,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论:编写一部有特色、高水平的《中药学》精品教材,务必在传承的基础上,着眼社会需求,彰显时代特征,及时调整更新内容,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作者:周祯祥;汪琼;李晶晶;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ICU内发生VAP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兴志;王柏林;李江泉;刘颖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云计算在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云计算为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云计算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并探讨了云计算在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中的应用和优势特色,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肖丽;王世宇;钱前;瞿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修饰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主要从多糖、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等化合物结构修饰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修饰或许可以为天然药物的进一步合理应用以及相关新药的开发开辟出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天然药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潜在开发应用价值巨大.

    作者:雍妍;王茹静;黄青;张海;尹子晴;刘宇;伏航漪;陈宝华;谭玉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β-榄香烯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β-榄香烯是由我国学者首次发现的抗肿瘤中药单体之一,因其抗癌谱广、高效、安全、价廉等突出优点在抗肿瘤研究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β-榄香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逆转耐药等方面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为β-榄香烯在抗肿瘤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阙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单纯药性、功效与应用的《中药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方法.通过游园识药,登山采药加强对药材的感性认识;通过市场认药,炮制制药以准确识别中药饮片;通过比较辨药,归纳记药以全面把握中药药性.使在校学生对中药从不同侧面全面理解,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高效应用中药奠定基础.

    作者:王加锋;展照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药物出产辨(二十七)

    697[芸香]西药名三打可.此药产中国南方及亚非利加等处.功用与乳香相仿.698[吗提口]西药名玛替哥.此药产南亚美利加之秘鲁国.入药用该树之叶,属香味□.功用行气,壮肾气.主治肾虚白浊、白带、白淋.《万国药方》卷五,七十九篇细详.699[蜂蜜]此药中西均有产,但以中国琼州、嘉积、广府、增城为好.名为土蜜.但近日化学者多.虚而不结沙者,用冰花水□蜜糖煮而成之.结沙者亦多伪,如南宁、百色向来结沙.但近日所到者俱造手.沙之□者用生□□沙□不滑.

    作者:陈仁山;蒋淼;陈思敏;梁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炮制概念称谓的历史沿革

    在本草专著中,秦汉至隋唐时期,有关炮制的称谓,多用“造”、“治”与“制”;隋唐之后,改用“炮制”、“炮炙”、“修制”与“修合”等.在炮制专著中,使用的称谓有:“炮炙”、“修事”、“修治”、“修合”、“修”与“炮制”.现代《中国药典》,同样没有加以规范,其相同的含义也有“炮制”、“炮炙”等不同表述.因此通过对历代本草专著和炮制专著关于炮制称谓的整理,旨在对其历史发展演变的情况进行清缕,以便更好了解炮制发展.目标:找出炮制称谓的历史发展演变情况,并归纳其演变特点.方法:对历代本草专著和炮制专著进行整理,找出其中关于炮制的称谓.结果:在本草专著中,秦汉至隋唐时期,有关炮制的称谓,多用“造”、“治”与“制”;隋唐之后,改用“炮制”、“炮炙”、“修制”与“修合”等.在炮制专著中,使用的称谓有:“炮炙”、“修事”、“修治”、“修合”、“修”与“炮制”.现代《中国药典》,同样没有加以规范,其相同的含义也有“炮制”、“炮炙”等不同表述.结论:起初,由于炮制种类较少,单独列出记载不便.故而人们或将炮制与采集合为一门记载,称为“采造”,“采治”.或者将炮制与合药合为一门记载.称为“修合”.随着炮制种类的增多,炮制理论的完善,炮制逐渐受到医家和本草学家的重视,被分离出来,作为药物信息的一个单独门类列出,称为“炮制”,“炮炙”,“修事”等.

    作者:胡林锋;杨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