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149
  • 国内刊号:33-1340/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7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2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浙江
期刊标签: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国际刊号:1673-4149
国内刊号:33-1340/R
邮发代号:32-29
创刊时间:1974
发行周期:双月刊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简介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主办。本刊是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首批允许刊登处方药广告的重点专业媒体。杂志栏目设有决策参考、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道、实验研究、综述、讲座及国际会议动态等。                

栏目设置

细菌真菌感染·述评、细菌真菌感染·专家论坛、细菌真菌感染·论著、论著、评价与分析、现场调查、综述、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杂志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1996年获卫生部颁发的《国外医学》系列期刊编辑质量一等奖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投稿要求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文稿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2.《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关键词摘要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3.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图表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6.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来稿决定刊用其权归本刊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发文量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072澳大利亚志贺菌病与性场所有关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肠黏膜屏障和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肠道内存在大的共生菌,共生菌与肠上皮组织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而保持稳定的耐受状态,当肠道菌群紊乱时会打破这一平衡,通过Toll样受体(TLR)或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识别激活NF-кB,促进炎症基因的转录,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起肠黏膜损伤.近年从分子基因水平上发现益生菌能通过抑制NF-кB而减轻炎症反应,起抗炎作用的可以是活菌,也可以是灭活菌或DNA.

    作者:谢一潋;李兰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树突细胞的成熟状态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强的提呈细胞,能诱导T细胞定向分化为Th1或Th2,在其成熟过程中伴随着表面分子的种类和数量,细胞功能及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本文就此及DC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和临床上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韩进超;臧国庆;余永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IL-10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

    近年的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中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特点.内源性IL-10能减少肝细胞内的炎性反应和限制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但IL-10还与丙型肝炎的肝脏纤维化过程有密切关系;IL-10水平升高是提示丙型肝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而且其启动子的基因型对决定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IFN)治疗的反应有明显的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曾俊涛;刘正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连市学校结核病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暴发的危险因素,确定预测学校结核病暴发的量化指标.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大连市135例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疫情调查资料,所有密切接触者均随访1年.观察指标包括:通风状况、传染源症状持续时间、传染源痰菌状态、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率(硬结平均直径≥10 mm)和强阳性率(硬结平均直径≥15 mm)、胸膜炎占聚集病例百分比以及校医占在校学生百分比等.使用Logistic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确定结核暴发的高风险因素,使用ROC曲线确定阳性指标的截断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通风状况、传染源症状持续时间、传染源痰菌状态在不同暴发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8、49.72和59.60,P均<0.01);密切接触者群体PPD阳性率、强阳性率、胸膜炎占聚集病例比、校医占比在不同暴发级别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7.32、35.49、15.46、4.61,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密切接触者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和胸膜炎占聚集病例百分比是发生结核暴发的前风险因素(OR=19.65、78.81和43.99,P均<0.05),其中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的截断值分别为81.0%和25.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和0.80.校医占比、暴露时间Ⅱ级和Ⅲ级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00、0.24和0.06(P均<0.01).结论 风险识别对结核病暴发预警具有一定价值.接触者PPD试验阳性率可作为结核暴发预测的量化指标.

    作者:陈麒;路希维;杨蕴轶;齐怡;王雪梅;周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068慢性病毒性肝炎时的白细胞介素水平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国的人鼠共患病及其防控

    我国已证实的人鼠共患病达20种,此文按病原划分列出病名及与其相关的啮齿动物、传播途径和地理分布.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是我国3种主要的人鼠共患病.2002~2006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这3种病逐年发病人数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人鼠共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各病有其特点.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杭州市某中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冬春季节高发.2013年4月30日,杭州市西湖区CDC接到某中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截至6月24日累计报告病例31例,经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患者均已痊愈,观察长潜伏期无续发病例报告,予以结案.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炜;徐娜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利巴韦林抗HCV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98年,利巴韦林开始用于与IFN-α联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目前研究认为,利巴韦林可能通过影响宿主免疫反应而起作用,其主要抗病毒作用机制可以归纳为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两大类.间接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启动T细胞表型从2型向1型转化,增强宿主的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以及抑制宿主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IMPDH);直接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BNA依赖的BNA多聚酶,从而抑制HCV复制,以及作为RNA诱变剂,使快速突变的RNA病毒加速错误突变.

    作者:程勇前;赵平;王晓峰;聂青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起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调查

    目的 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暴发的判定,为其防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3年10月1-15日发生在杭州市某医院的6例疑似CRBSI病例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根据血培养及导管尖端病原培养或两套血培养病原一致性,6例疑似CRBSI病例终确诊3例,均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病原分别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大肠埃希菌.3例确诊患者间无明显流行病学关联.环境卫生学监测未检出多重耐药致病菌以及与上述患者病原菌一致的病原微生物,但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合格率为80%.结论 此次疑似CRBSI暴发事件为假暴发,CRBSI的暴发应根据病原学诊断一致性来判断.胃肠道肿瘤术后常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肠外营养液输注,尤其容易引发血流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淑颖;任淑华;袁美娟;赵洪峰;金慧成;沈强;宋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迷途风雨** 的反馈: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baiqian** 的反馈: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