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是全球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之一,而持续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紧密相关.HPV检测广泛用于HP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自然史和病因学研究,其检测或型别鉴定对HP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标志物检测逐渐成为HPV检测的研究热点.该文对HPV检测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玲境;程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宫颈癌是目前少数致病因素明确,可通过规范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有可能基本消灭的癌症.但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式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宫颈残留HPV感染是导致富颈病变复发的重要因素,故针对该类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针对HPV感染的治疗主要围绕药物和生物学治疗展开,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柳红;陈煜岊;杨岚;吴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近年来,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探索的热点.GeneXpert MTB/RIF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及利福平耐药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在诊断肺外结核方面由于研究的病例较少,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此文就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子芳;周广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人流感分离株A/Guangdong/SKLRD01/2017(简写为SKLRD01)株的序列特征、分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全球倡议分享流感数据库(GISAD)和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获取研究所需的流感毒株基因组全序列,通过BioEdit7.0.9软件对比SKLRD01各节段基因与其他相关毒株序列比.用Mega 5.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绘制毒株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进化树,并全面分析毒株的基因组序列特征、进化、传染性、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和抗原性等.结果 SKLRD01属于典型的H3N2季节性流感病毒,其HA基因属于H3亚型的3C.2a进化分支,此分支毒株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流行.其NA基因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人H3N2毒株遗传关系接近,此类NA基因在流行株中占主导地位.SKLRD01具备人际间传播的能力,呈现部分高致病性病毒特征,对奥司他韦敏感,对金刚烷胺类耐药.与疫苗株相比,SKLRD01在抗原区仅出现涉及A、C两个表位区的3个氨基酸突变,提示现有疫苗依然有效.结论 SKLRD01属于H3N2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未出现较大变异.抗原性有较小漂移,注射现有疫苗依然是好的预防手段.同时需加强对这类病毒变异的监测,用来及时更新疫苗株,防止流感大流行的暴发.
作者:沃恩康;杨新燕;徐琦;方迪;刘亚辉;郭潮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HAART过程中CD8+T细胞表面CD38、HLA-DR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绍兴市立医院就诊的57例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采集患者HAART前和治疗2年后的外周静脉血,同时采集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静脉血,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38和HLA-D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HAART前以及治疗2年后的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的CD38、HLA-D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前=5.893、5.236和5.280,t后=6.814、4.015和4.367,P均<0.01).同时依据治疗前后CD4+T细胞数的增加程度分为疗效明显组(38例)和疗效不明显组(19例),疗效不明显组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表面CD38、HLA-DR的表达水平较疗效明显组呈高激活状态(t=2.043和2.910,P<0.05).治疗前后CD4+T细胞数与CD8+CD38+表达百分率呈负相关(r=-0.535和-0.338,P<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81和0.421,P<0.01).HLA-DR+ CD8+表达频率在治疗前后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r=-0.568和-0.373,P<0.01),HLA-DR+CD8+与病毒载量在治疗前后呈正相关(r=0.469和0.343,P<0.01).结论 CD8+T细胞活化水平可以反映HIV-1感染者免疫功能受损的程度,CD8+CD38+、HIA-DR+CD8+可作为评价抗病毒疗效的辅助指标.
作者:赵姣萍;许文芳;吴勇;陈将南;胡方晴;周建康;吕秋琼;王锦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心脏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NH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86例,分为NHDIE(49例)和有心脏疾病(HDIE)组(37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NHDIE组患者贫血、二尖瓣累及率分别为71.4%和65.3%,明显高于HDIE组(x2=4.626、12.363,P<0.05).NHDIE组有22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治疗,比例高于HDIE组(x2=3.188,P<0.05);但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18.9%,x2=0.732,P>0.05).NHDIE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16株),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4株.链球菌耐药较高的前3种药物依次为四环素(6/8)、复方磺胺甲嗯唑(6/8)、红霉素(9/1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G耐药,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耐药.结论 NHDIE患者常存在贫血、累及二尖瓣等表现,手术治疗预后仍较差;感染菌株耐药现象普遍.
作者:徐婵娣;郑伟;宋文渊;王军伟;陈英俊;戴伊宁;潘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嘉兴市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5年嘉兴市纳入国家免费HAART的175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者为低水平组(114例),201~350个/μL者为高水平组(61例),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中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检测资料,计算HIV抑制率、抗病毒失败率,分析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回归检验b=0.237,F=176.400,P<0.01),治疗48个月时达到峰值[(372.26±162.44)个/μL],HIV抑制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636,P<0.01),抗病毒失败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9.218,P<0.01).CD4+T细胞计数、HIV抑制率在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均随治疗时间增长呈增长趋势(F线性=176.889、37.308;x2趋势=11.571、5.610;P<0.05或P<0.01);低水平组抗病毒失败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6.785,P<0.05);两组患者CD4+T细胞增长、HIV抑制率、抗病毒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变化与抗病毒失败率呈负相关(r=-0.943,P<0.05).结论 嘉兴市2004-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将CD4+T细胞计数201~350个/μL组纳入抗病毒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向泽林;罗建勇;葛锐;燕勇;张倩倩;徐文贤;胡洁;郭金磊;宣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绍兴地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ND)型外排泵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分离自绍兴地区三级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2株,其中32株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20株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经外排泵抑制剂处理前后菌株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以判定是否为外排泵阳性菌株;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和敏感株各20株以PCR检测外排泵基因llpE、ceoA、ceoB、opcM和调控基因ceoR在2种菌株中的携带情况.结果 32株菌株中有10株对头孢他啶产生外排现象,11株对左氧氟沙星产生外排现象.菌株外排泵基因检测显示,菌株ceoA、ceoB、llpE、opcM的阳性率分别为37.5%(15/40)、50.0% (20/40)、20.0% (8/40)、25.0%(10/40),外排泵调控基因ceoR的阳性率为55.0%(22/40).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ceoA、ceoB、opcM、ceoR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x2=5.23、10.02、4.83和25.86,P<0.05或0.01).结论 RND型外排泵在绍兴地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机制可能与外排泵基因ceoA、ceoB、opcM和调控基因ceoR有关,不排除其他耐药机制的存在.
作者:茅国峰;梁美春;王瑶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丽水市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丽水市2014-2016年采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人群的基本资料,收集反应程度,并分析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结果 2014-2016年间,丽水市累计99 085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63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0.64%.2例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持续性严重头晕和持续性头晕伴呕吐及贫血;630例非重度不良反应者主要表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发生的诱因主要为精神紧张、疲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0.68%∶0.57%),首次献血高于重复献血(1.03%∶0.31%),高温季节高于一般季节、采血人员工龄<5年者采血高于≥5年者(0.76%∶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4、199.21、63.44、18.34,P均<0.05).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保留献血者.
作者:徐燕娜;吴丹;纪勇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舟山市2005-2016年报告的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舟山市报告的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舟山市2005-2016年新报告的509例HIV/AIDS患者中,晚发现病例208例,晚发现率为40.86%.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地、职业、报告年份、感染途径、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户籍地为定海区(OR =2.65,95%CI:1.28~5.51)、渔民职业(OR=2.48,95%CI:1.01~6.12)、2005-2010年报告(OR=7.43,95%CI:3.88~14.22)、其他就诊者体检(OR=11.32,95%CI:3.13~40.89)是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舟山市HIV/AIDS患者中晚发现比例较高,应加强对定海户籍、渔民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检测,提高主动检测意识,优化医疗机构HIV检测策略.
作者:吴文杰;张均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烟台市传染病医院确诊的241例SFTS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成生存组(184例)和死亡组(57例).比较基线年龄、生化和血液学指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ROC曲线评价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年龄、基线血清ALT、AST 、TBil、直接胆红素(D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尿酸(UA)、肌钙蛋白(Ctnl)、肌酸激酶(CK) 、CK-MB、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水平在死亡组较生存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ST、sCr和NEU是死亡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的预测模型为:Model(M)=0.145×年龄(岁)+0.003×AST(U/L) +0.022×sCr(μmol/L)+0.053×NEU(%).其预测SFTS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 (95% CI:0.87~0.9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63%和90.80%.结论 年龄、AST 、sCr和NEU是SFT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的模型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莉;刘祥忠;林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地区青少年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91例10~18岁主诉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患儿行胃镜检查,采集胃黏膜样本进行HP分离培养,并用平板掺入法对HP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91例患儿胃黏膜样本中HP的分离培养阳性率为27.37%(10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HP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儿(67.24%:20.42%,x2=54.479,P<0.01). 107株HP对克拉霉素的平均耐药率为22.43%(24株),甲硝唑为73.83%(79株),左氧氟沙星为11.82%(13株),没有发现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耐药的菌株.15~18岁青少年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10~14岁儿童(29.73%:6.06%,x2=6.051,P<0.05).结论 本地区青少年儿童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均有非常高的耐药率,应重视菌株的分离培养和耐药性检测,临床应考虑儿童和青少年的耐药性差异.
作者:丁建;钟婧;钮萍萍;施杰民;张军;戴利成;徐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浙江省2012-2016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6年报告的乙肝疫苗接种后发生的AEFI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2-2016年累计报告乙肝疫苗接种后AEFI个案1 051例,报告发生率9.61/1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432.45,P<0.01).其中异常反应110例,报告发生率1.01/10万剂;严重AEFI共25例,报告发生率0.23/10万剂,其中19例为偶合症,死亡10例.男性多于女性(1.23∶1),以1岁内为主(915例,占87.06%),5-8月份占全年报告总数的43.20%,杭州市报告多(352例),主要集中在第3剂次(671例,占63.84%).88.58%(931例)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1d内.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较多,异常反应则以过敏性皮疹为主(68例,报告发生率0.62/10万剂),预后较好.结论 浙江省乙肝疫苗安全性良好,但应重视偶合死亡反应的发生、诊断及处置,并进一步加强监测.
作者:潘雪娇;符剑;沈灵智;谢淑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斑点热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引起的一类以急性发热和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近年来,新种SFGR及其所引致的斑点热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不断发现和报道.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是我国蜱媒传染病主要疫区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全沟硬蜱中SFGR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选点调查研究.
作者:汤芳;蒋兰芬;周磊;杨君;栾进;国文;曹德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致死的婴幼儿达90万人,我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的则达到3万名[1-2].为了解上海地区轮状病毒感染及流行情况,笔者对近年来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15岁以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标;徐正;李富升;闫威;张云广;陈南南;蒋秀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8岁,于2015年3月出现右侧腰背部胀痛并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右肾积水,结合患者既往“右肾结石、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狭窄”病史,于3月23日接受双J管置入术.患者术后出现间断发热,发热无明显时间规律,热峰39.8℃,每次发热前先出现左肩背部疼痛,伴有腰背部胀痛,无尿频、尿急、尿痛,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于5月10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予头孢唑肟钠(4 g/d)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5月14日行输尿管支架更换术,术后患者仍有间断发热,查尿培养及血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予美罗培南和莫西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热型及热峰仍无明显改善.故以“发热待查”转至感染科诊疗.复查CT(图1)示:右肾盂扩张积水,右侧输尿管植入术后,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考虑囊肿.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无糖尿病史及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作者:邵宇云;刘瑶;史萍;张永祥;邢益平;蒋龙凤;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患儿,男,6月2天,因发热9d、呕吐1d于2016年6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患儿于入院前9天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40.3℃,热峰3~4次/d,无寒战、抽搐及其他不适症状,未予诊治,入院前5d出现纳差、尿量减少,当地诊所予口服“头孢”(具体种类及剂量不详)3d治疗,入院前23 d患儿热峰较前降低,在37.7℃左右,入院前13d呕吐胃内容物2~3次,非喷射性,吃奶时有呛咳,无青紫、腹泻.发病前153 d患儿母亲曾患“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抗体IgG弱阳性,恢复期复查转为阳性,出血热IgM抗体阴性,期间未暂停母乳喂养.
作者:李培敬;佟建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婴幼儿相关用品梭状芽孢杆菌污染情况,为建立婴儿人群及婴儿配方奶粉中重要梭状芽孢杆菌的协同分离方法,评估和分析婴儿膳食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聊城市某县作为采样点,选取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婴儿家庭,采集婴儿生活相关用品及婴幼儿大便样本进行厌氧菌培养,并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研究共采样257份,共检出112株菌株,检出率为43.58%(112/257).112株菌株中,拜氏/丁酸梭菌占26.79%(30株)、双酶梭菌21.43%(24株)、肉毒梭菌/生孢梭菌16.96%(19株).结论 聊城市婴儿食品、相关用品及环境中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率较高,菌株分布较广.建议建立婴幼儿膳食及环境暴露重要梭状芽孢杆菌对其健康影响的初步风险评估机制,为指导临床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杜银菊;程利红;徐可心;杜桂英;陈玉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少有学科像流行病学一样,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理论与方法,也包括学科定义本身;也少有学科的学者像流行病学专家那样,不拘一格地提出了如此多的流行病学定义.是由于流行病学学科太年轻了,还是流行病学家的思想太活跃了?这是两个很有趣的问题,笔者的答案都倾向于肯定.
作者:曾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