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3-1142/R
  • 国内刊号:10-1522/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9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265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国际刊号:13-1142/R
国内刊号:10-1522/R
邮发代号:18-265
创刊时间:1990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媒介生物病原学监测专题、实验研究、媒介生物监测_生态学监测、媒介生物监测_抗药性监测、技术与方法、讣告、调查研究、信息、分类鉴定、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Pж(AJ) 文摘杂志(俄)/ 2002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验设计合理,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打印清晰。论著、综述等文稿一般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等一般在1000字左右。论文格式、字体、字号等请按投稿模板中的要求撰写。

  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为使读者一目了然,文题中原则上不使用拉丁文缩略词,应使用中文名称或其规范简称。最好不用副标题。

  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参与工作的多少和对该论文承担的责任之轻重依次排列。作者排序在来稿时即应确定,修稿或校对时不应再做变动。必须变动时,应提供第一作者单位的介绍信。作者单位名称(应标注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同时提供第一作者简介,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汉族除外),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和主攻研究方向等,以及Email信箱。

  4 中、英文摘要 一般论著的中、英文为结构式摘要, 应该是从全文浓缩出来的精华,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4部分, 约600字为宜。其中, “目的”及“结论”要明确, 与文章的“题目”三者提法应该一致;“方法”即实验设计, 要求具体;“结果”指主要发现, 要有具体数据支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本研究”等词语。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省份名称。

  5 关键词 需标引3~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6 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7 图表 图、表题目均须列出英文(中、英文对照格式)。表题置表的上方,表注置表的下方。一般使用三线表(即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可以加一条分界栏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有效位数一致。表头及表身均要简单明了。表格一律插在文内相应位置。图题置图的下方,图注置图题之上。所有统计图均需提供原始数据(Excel原图),或将数据另页附在文后,注明“某图原始数据”字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在注释中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并标明上、下方向。

  8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一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min)”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V应用斜体。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形式表达,例如: 600×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离心10 min。

  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字空半个阿拉伯数字(1/4个汉字)的间空,不用“,”分节法。恰好4位的整数可以不分节。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而百分数公差其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能写成“4×3×5 cm3”。

  10 统计学符号

  11 缩略语 文题不使用,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转行。

  12 参考文献 按GB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内部刊物及资料均不作文献引用。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正文提及英文参考文献时只写出人名姓即可,两位作者须同时列出姓。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 刘起勇,孟凤霞,鲁亮,等.探索中国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之路[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4):261-264.

  [2] 汪诚信,潘祖安.灭鼠概论[M]. 版本项(版次为第1版的不用标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88-192.

  [3] Dhanda V, Mourya DT, Mishra AC, et al.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in mosquitoes reared from field collected immatures and in wild caught males[J]. Am J Trop Med Hyg,1989,41(6):732-736.

  [4] 虞以新.中国重要蠓类的鉴别[A]//陆宝麟. 中国医学动物鉴定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4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 王宇,杨维中. 2011年中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报告[R].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280-301.

  [7] 陶建人. 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发文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氯菊酯在皮肤上的残留率与时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氯菊酯在人皮肤上的残留率.方法:气相色谱法.结果:氯菊酯在人皮肤上的残留率因涂布部位不同而异;加入阻滞吸收剂可减少该药的衰减.结论:该药在皮肤上的残留率与时间(h)的对数值呈一定的负相关性,而在玻璃表面则无相关性.

    作者:刘大鹏;钱万红;姜志宽;张应阔;顾健;孙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化管理及其应用

    目的 提高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价值,更好地发挥监测结果对媒介传染性疾病暴发的预警作用.方法 通过开发建设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系统,充分挖掘宁波地区近10年的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监测结果进行报送分析.结果 新方法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报告的时效性及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便于基层开展监测工作.结论 新系统对于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王桂安;马晓;杨思嘉;孙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冶金企业供变电站鼠害防制与对策

    鼠对人类的危害,不仅是盗食粮食、危害健康,而且可引起工业鼠媒停电事故,影响安全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自1996年以来我们与鞍山钢铁公司(鞍钢)供电厂协作,根据鼠类的生态习性,从改变鼠类栖居的生态环境着手,对该厂重点要害部位--供变电场所,采取了鼠害综合防制措施,近10年来各所均未发生鼠媒停电事故.现将鼠害综合防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段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北京市门头沟区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鼠疫监测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其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方法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鉴定鼠种并计算捕获率;用笼捕法捕捉活鼠,取心脏血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在门头沟区捕获小型兽类7种315只,其中啮齿目6种309只,食虫目1种6只,小型兽类捕获率分别为16.60%、4.62%和15.08%;大林姬鼠、北社鼠和黑线姬鼠的捕获率和构成比高,3种鼠合计占捕获总数的95.18%、88.89%和96.84%.鼠疫菌F1抗体血清学检测标本49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北京市门头沟区鼠类血清学检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作者:李龙建;曹殿起;刘英;褚民尉;刘喜房;徐艳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铁路辖区有害生物调查及防制对策探讨

    目的 掌握铁路辖区内有害生物密度及其分布,提出旅客列车及铁路辖区有害生物防制对策.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发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要求,对蜚蠊、蝇、蚊、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所监测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季节消长与当地资料基本吻合;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主,蝇类以家蝇和黑尾麻蝇为主,分别占捕蝇总数的41.2%和25.5%;上述4种有害生物活动高峰均在7-9月.结论 根据辖区内有害生物密度及季节消长监测情况,结合铁路运行特点,提出铁路辖区内有害生物的科学防制对策.

    作者:李怀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我国不同地区猫和犬饲养及猫栉首蚤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猫、犬的饲养及其猫栉首蚤感染情况,为猫栉首蚤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法,在北京市、青岛市和云南省部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调查猫、犬的养殖情况;用体表蚤、游离蚤、蚤卵调查和回顾调查等方法,调查家猫、流浪猫和家犬的猫栉首蚤感染率;用蚤卵调查法研究北京地区猫栉首蚤的季节发生规律.结果 (1)北京市郊区,64.52%~83.87%的农户养犬,平均0.84~1.87只/户,其中69.2%~86.8%的犬为散养;2.94%~6.45%的农户养猫,为散养.青岛市平度农村40.43%的农户养犬,平均0.50只/户,>36.5%的犬为散养.(2)北京市郊区和青岛市农村的猫,猫栉首蚤感染率为100%;而犬的蚤感染率仅为3.85%~19.15%,为人蚤和猫栉首蚤.(3)在北京市郊区,冬季猫栉首蚤产卵量依然较大.结论 在我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家犬的养殖量较大,家猫的饲养很少,猫主要以流浪猫形式存在.流浪猫的猫栉首蚤发生普遍,且全年发生;应加强流浪猫的管理,关注猫栉首蚤及其相关人兽共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作者:孟凤霞;吴丹丹;杨庭祥;姜洪荣;靳建超;刘京利;刘起勇;孙凡;张晓越;龚正达;葛军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地鳖养殖环境中孳生粉螨群落生态调查

    目的 调查地鳖养殖环境中螨类的群落结构和生境关系.方法 对皖北地区某地鳖虫养殖场多点采样,将采集的100份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并对生态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8种螨,隶属于3科6属;平均孳生密度(95.07±9.54)只/g,丰富度指数2.127,均匀度指数0.939,多样性指数1.972,优势度指数0.872;孳生螨群落以伯氏嗜木螨为主,其群落构成比为69.3%;各主要螨种构成比:伯氏嗜木螨69.3%,腐食酪螨10.6%,粗脚粉螨9.2%,粉尘螨5.4%,其它螨类5.5%.结论 皖北地区地鳖养殖环境中的螨类孳生情况严重,以伯氏嗜木螨为主,且该螨具有明显的亲腐性.

    作者:王克霞;郭伟;王少圣;陈琪;李朝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吉林省莱姆病病原调查和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省莱姆病的病原学,为莱姆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捕获蜱;采用BSKⅡ培养基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病原体进行单克隆抗体鉴定及5S~23SrRNA基因间隔区PCR-RFLP分析.结果 2004年从吉林省11个地区捕蜱1308只,其中全沟硬蜱1250只,占95.6%;血蜱58只,占4.4%.从全沟硬蜱中分离到7株螺旋体,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均为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表明,6株菌为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1株菌为Borrelia afzelii基因型.结论 吉林省11个地区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至少存在2个致病基因型,即B.garinii和B.afzelii,以B.garinii基因型为主.因此应加强这些地区莱姆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郝琴;杨修军;侯学霞;王春生;耿震;王艳华;杜占森;万康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围栏捕鼠技术在天津地区应用研究

    目的 验证围栏捕鼠(TBS)技术在天津地区对鼠害的控制效果.方法 在玉米田建立4个TBS区和3个对照区进行害鼠控制研究.结果 天津地区玉米田的主要害鼠种类有大仓鼠、褐家鼠和少量的黑线姬鼠;TBS技术捕鼠效果是普通夹夜法的2.1倍;TBS技术在投入玉米田防鼠后每667 m2可增产21.7 kg,33.3 hm2共增产10 839.15 kg,折合经济收入为14 090.90元,投入效益比为1∶3.88.结论 研究表明TBS技术在天津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梁红春;兰璞;郭永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点池蝇属分类研究初报(双翅目:蝇科)

    目的调查我国点池蝇属昆虫的研究历史、种数和分布.方法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结果报告了我国点池蝇属34种,占全世界点池蝇总种数的13.08%.记述了点池蝇属的特征、生物学、研究简史、名录及分布情况.

    作者:徐洋;王明福;薛万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小鲸** 的反馈: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