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149
  • 国内刊号:33-1340/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7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2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1996年获卫生部颁发的《国外医学》系列期刊编辑质量一等奖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HIV感染不仅损害免疫系统,而且还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病变,其中包括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影响了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同时,尽管HAART的应用能明显改善HAND症状,但是真正能有效渗透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当有限,HAND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就HAND概念、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状况及特点、影响因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馨;杨峥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发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治疗时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I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FN引起的免疫调节异常和(或)对甲状腺的直接毒性作用.IIT可分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和无症状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甲状腺直接毒性作用诱发的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测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抗体水平、治疗中密切监测TSH有利于及时发现IIT并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和发展.大多数IIT是可控的而无需停止IFN治疗;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通常较容易恢复.

    作者:朱芳;张振江;姬会春;颜学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念珠菌血症的菌种分布与诊疗进展

    临床上念珠菌血症发生率在不断升高,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同时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的感染比率逐步上升.除血培养外,其他诊断方法如β-D-葡聚糖检测试验、PCR、抗原抗体反应等新诊断方法为初始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了帮助.针对菌种变化及耐药性问题,念珠菌血症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同时应关注抗真菌药物不规范应用的问题.

    作者:彭婷婷;周志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NAs在结核病中的表达与临床诊断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miRNAs是一类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很多研究发现,miRNAs的表达水平在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发生了改变,并且一些miRNAs的改变能够区分活动性和潜伏性的肺结核.miRNAs不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在结核病患者不同类型的样本中都能够检测到.因此,miRNAs的异常表达可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新方向.

    作者:宋华峰;胥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及疫苗研发进展

    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卡介苗是目前对结核病唯一有效的疫苗,却不能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新型疫苗可特异性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有助于弥补卡介苗的不足.同时,结核病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结核治疗药物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依据.本文就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及疫苗研发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萍;吴利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36例肝硬化伴SI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52例)与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伴SIRS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的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27.68±4.84)g/L和(2647.12±1 057.18)U/L,均低于存活组(t=0.007,P<0.01;t=0.017,P<0.05);死亡组血肌酐(Cr)、空腹血糖水平、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75.40 μmol/L、5.43 mmol/L、8.10×109/L、24.00 mg/L和1.20 μg/L,均高于存活组(Z=0.000、0.000、0.009、0.012和0.013,P均<0.05);此外,死亡组的中性粒细性百分比、肝性脑病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Child-pugh C级比例、败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多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6.73±14.02)%、28.85%、34.62%、44.23%、34.62%、73.08%和90.38%,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9、x2=28.950、42.810、18.260、16.680、41.177和78.440,P均<0.05).成组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结果有意义的因素为:Cr>165 μmol/L (OR=6.590,95%CI:1.907~22.778)、消化道出血(OR=29.207,95%CI:4.506~189.290)、CRP>25 mg/L (OR=9.757,95%CI:1.732~54.969)、PCT>1 μg/L(OR=20.350,95%CI:2.617~158.264)和多部位感染(OR=30.760,95%CI:2.934~322.572).结论 Cr>165 μmol/L、消化道出血、CRP>25 mg/L、PCT>1 μg/L和多部位感染是肝硬化伴SI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丹红;潘红英;黄益澄;陈丽;陈美娟;童永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脂氧化酶和脂氧素A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15-脂氧化酶、白细胞5-脂氧化酶、血液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和CRP水平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脑膜炎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选取脑膜炎患者104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轻、中、重度脑膜炎患者分别为35、42、27例;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测定血白细胞15-脂氧化酶和5-脂氧化酶的mRNA表达,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液LXA4含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液CRP浓度.结果 轻、中、重度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白细胞15-脂氧化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3±0.54)、(1.25±0.19)和(0.53±0.22),血液LXA4浓度分别为(5.12±1.89)、(1.75±0.70)和(0.79±0.34) μg/L,均逐渐降低,但仍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23±0.11)和(0.03±0.02) μg/L (P均<0.01).而轻、中、重度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5-脂氧化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0.16)、(0.71±0.32)和(1.19±0.49),血液CRP浓度分别为(15.07±0.74)、(53.71±27.91)和(117.91±40.62) mmol/L,均随病情严重而逐渐升高,均高于对照组的(0.11±0.04)和(3.04±1.25) mmol/L(P均<0.01).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随着病情加重,体内15-脂氧化酶及其产物LXA4逐渐下降,5-脂氧化酶及CRP水平逐渐升高,上述指标变化可客观反应炎症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邹海;黄海军;童永喜;杨丹红;宋文渊;潘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深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HIV与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HIV和梅毒的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深圳市3所高校共3 577名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同时采集指尖血检测HIV、梅毒抗体情况.结果 深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62%.大学男生总体知晓率为92.09%,高于女生;医学生的总体知晓率为93.64%,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470和6.799,P均<0.01).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0.06%.结论 深圳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且HIV、梅毒已在该群体中传播.

    作者:严燚;严敏;栾荣生;张晓曦;许世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核苷(酸)类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复发患者使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乙型肝炎复发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分为LAM+ADV治疗组(30例)和ETV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96周后病毒学应答和突破率,HBeAg/HBsAg的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以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96周LAM+ADV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HBeAg血清阴转率及转换率分别为92.00%、44.00%和40.00%,均高于ETV治疗组(X2=0.048、0.047、0.041,P<0.05),病毒突破率为4.00%,低于ETV组(x2=0.029,P<0.05);HBV DNA 、HBsAg下降绝对值及ALT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肌酐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ADV联合治疗在持续病毒学应答、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优于ETV单药治疗,且不会影响肾脏功能.

    作者:田贤江;王文香;沈跃飞;胡辉;陈黎红;施军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胸水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胸水(H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HH的患者286例,按照是否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分为治疗组(164例)和对照组(122例),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的胸水深度、腹水深度、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血常规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TBil、血肌酐(Scr)、胸水深度、腹水深度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28.46±7.58) μmol/L、(62.83±18.36) mmol/L、(1.18-0.36)cm、(1.48±0.42) cm和(6.28±1.07),均低于对照组[(43.12±10.05) μmol/L、(83.74±16.81) mmol/L、(2.74±0.64)cm、(2.39±0.61) cm和(8.74±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2、-5.276、-4.326、-2.638和-2.589,P均<0.05或0.01).治疗组PTA和血钠分别为(63.23±9.52)%和(137.16±7.17) mmol/L,均高于对照组[(47.12±6.64)%、(116.34±8.42)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3和3.428,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62.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控制肝性胸水,并且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凝状态.

    作者:李海军;郭志梅;杨新英;康富标;孙殿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梅毒现症感染与体液免疫水平的关系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可使患者产生终身抗体.由于梅毒容易复发,所以临床上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来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但是RPR检测的是非特异性抗体[1],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例如麻风、结核、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猩红热等,并且正常人群中阳性率0.1%[2],因此如何准确判断梅毒的现症感染急需辅助的诊断手段.本文研究梅毒现症感染的外周血清IgG、lgA、IgM浓度及补体C3、C4水平,探讨体液免疫水平与梅毒现症感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国强;崔德艳;陈英;罗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arba NP试验检测不同培养时限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对比研究

    近年来,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及时发现并阻断耐药菌的传播成为了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话题.利用传统的改良Hodge试验因其耗时长,对B类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存在假阴性,且仅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产酶菌株[1].因此,CLSI2015年药敏标准引入Carba NP试验[2],其廉价、快速、易于操作,根据颜色变化即可判断菌株是否产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

    作者:李燕;何京;冯军花;崔淑英;张金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宁波市鄞州区2008-2014年出生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首次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目前尚无治疗水痘的特效药物,在易感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VarV)是有效预防水痘的重要方法.全球多个国家已将该疫苗纳入到儿童免疫规划[1].在我国水痘疫苗为二类疫苗,需家长自愿、自费为儿童接种,各省免疫程序有所差异,接种水平也参差不齐[2-3].宁波市鄞州区于2012年将VarV作为二类疫苗按照一类疫苗管理,注重人群VarV的宣传干预,并于2014年9月对7周岁以下儿童开展VarV查漏补种活动,人群VarV接种行为特征发生一定变化,为了解宁波市鄞州区7周岁以下儿童VarV接种现状,本研究对宁波市所有2008-2014年出生儿童VarV接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人群VarV接种率水平的因素,为VarV实施2剂次免疫程序和纳入常规免疫规划提供参考.

    作者:孙烨祥;林鸿波;平建明;潘兴强;沈鹏;郑卫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的复常情况和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复常情况和不良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共入选128例18岁以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持续1年的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0天、3月、6月和12月末随访检查,119例完成预定治疗;同期观察90例18岁以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详细记录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基线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的病例在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仍处于较高水平(中位数从532个/μL上升到641个/μL),显著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的病例(中位数从161.5个/μL上升到297.5个/μL).患者1年内药物不良反应共发生116例次,以疲乏、眩晕、恶心为主.结论 针对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均可使不同基数值CD4+T淋巴细胞有所上升,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可耐受;为维持较高水平的CD4+T淋巴细胞,HAART治疗宜尽早进行.

    作者:陈莉贞;胡驾云;姚鹏;费佳谦;徐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粪类圆线虫重症感染1例

    粪类圆线虫是一种兼性寄生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狗、猫等宿主的小肠,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损伤,肺部及消化道病变等症状[1].本病缺乏特征性表现,其临床症状与受感染者的抵抗力和感染程度有关.本文就1例粪类圆线虫重症感染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工人,因“腹泻伴恶心呕吐半月余,加重伴腹痛胸闷3d”于2015年8月12日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治疗.患者半月余前不洁饮食后出现腹泻,黄色稀便,3~5次/d,伴恶心呕吐1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余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3d前患者腹泻症状加重,20余次/d,并伴有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隐痛,感胸闷,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于我院急诊就诊,予以解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无好转,同时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拟“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收治入院.

    作者:李璐璐;李彤;泮辉;柯卫锋;陆远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台州市2005—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台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辖区乙型脑炎防制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4年台州通过网络报告的所有乙型脑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4年台州市共报告乙型脑炎患者133例,发病率总体呈下降态势,平均年发病率为0.23/10万.133例患者中,120例(90.23%)发生在7月份,呈明显的季节高峰.本地户籍59人(44.36%),15岁及以下儿童共104例(78.2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08人(81.20%).结论 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群和15岁及以下儿童是乙型脑炎发病的主要人群,应重点加强15岁及以下儿童的免疫接种.

    作者:王连华;邱春华;陈怡平;徐一文;林海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南京市第二医院2007—2015年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15年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变化.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本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7 103例,占66.63%,血液及性途径传染病收治比例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艾滋病(2 581例,89.56%)为主.肠道传染病(274例,2.57%)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402例,3.77%)历年患病率均较低.结论 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病科收治传染病患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血液及性途径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健康宣教,时刻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入侵.

    作者:孙丙虎;王晓康;胡志亮;成骢;池云;魏洪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种血液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在临床工作当中,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十分重要,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传统的检测指标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缺乏特异性.近年来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三者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细菌性感染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许华宇;甘建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病.HCV感染发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感染后60%-80%的患者可慢性化,其中约20%的患者在感染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目前,聚乙二醇IFN(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RBV)仍是亚太地区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1].而抗病毒治疗应答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与生化和心理指标等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指.

    作者:崔燕平;管珊;王金燕;贺玉凯;刘春华;刘晶晶;赵洪奎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