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149
  • 国内刊号:33-1340/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7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2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1996年获卫生部颁发的《国外医学》系列期刊编辑质量一等奖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Tim基因家族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Tim基因家族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im基因可以调节Th1/Th2免疫状态的平衡及相关免疫细胞功能,阻断或激活Tim基因的功能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此文对Tim基因家族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崔明芳;郜玉峰;苏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水痘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研究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其传染性较强,尤其在托婴室、幼儿园、小学等儿童密集区域,其传播迅速,易引起暴发流行.目前水痘疫苗已经广泛使用,水痘已成为一种可预防的疾病.此文对水痘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治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李宛卫;刘作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属于跨膜蛋白由97个氨基酸组成.M2蛋白作为一条H+通道,对病毒的复制起重要作用,而M2离子通道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形势越来越严峻.M2胞质尾的特殊区域可能影响病毒装配.另一方面,M2蛋白外膜区(M2e)的高度保守性使对M2e疫苗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前景.此文就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

    作者:尤金彪;郭潮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Ⅰ型干扰素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中,IFN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效应的作用.作为关键环节的IFN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此文对IFN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余菲丹;张振华;熊自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Th17细胞亚群与病毒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新的独立的细胞亚群——Th17细胞的发现,打破了传统的Th1/Th2细胞分化模式.Th17细胞亚群因其在多种人类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而Th17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仍存争议.此文就目前Th17细胞亚群与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婕;陈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双歧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是人类早发现的生理性细菌之一,是能在健康人肠道内定植的益生菌.如今,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双歧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日趋受到重视.此文综述了双歧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以及前景.

    作者:高峰;吴利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应答

    Toll样受体(TLRs)在抗病毒同有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指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HBV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其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尚不清楚.此文对TLRs介导的同有免疫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及其在抗HBV中所起的作用和机制作了综述.

    作者:吴遥遥;陈建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主要的细胞因子对掌握其致病机制十分重要,可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作者:李文庭;贺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IV阳性者高危行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部分HIV感染者得知感染状况后仍然发生危险行为,可能造成一代传播.一些调查研究显示艾滋病的知晓率、毒品和饮洒、社会支持、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负面情绪及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感染者高危行为的发牛有一定影响,所以应开展针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感染者高危行为发生率,减少二代传播.此文对HIV阳性者高危行为的改变情况和改变因素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丽;李晓春;王璐;王丽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影响

    慢性HCV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IFN-α联合利巴韦林,然而许多患者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和试验肝脏病学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IFN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和宿主因素有关.病毒因素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和概述,此文就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董志霞;谢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POBEC3G mRNA水平对肝组织损害的预测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和活检肝组织的APOBEC3G(A3G)mRNA表达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A3G 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ALT、PT水平及乙型肝炎肝组织学活动度Knodell计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苗RT-PCR的方法 检测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及肝组织中A3G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血清HBV DNA;常规检测TBil、ALT、PT及乙型肝炎肝组织学活动度Knodell计分.同时设15例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肝组织均表达A3G mRNA.PBMC A3G mRNA表达水平与活检肝组织A3G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②PBMC A3G mR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负相关(r=-0.441,P<0.05);③PBMC A3G表达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r=0.299,P<0.05),与TBil、ALT、PT无相关性.结论 本组研究显示:①体内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3G mRNA抗HBV作用,可首选外周血作为临床适用样本.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A3G mRNA水平可预测其肝组织损害程度,PBMC A3G mRNA水平越高,肝组织损害越轻.

    作者:黄劲松;侯素娅;骆欣;张永乐;余吉仙;陈公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状况.方法 对浙江省慈溪市外来流动人口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初筛,阳性者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进行复检,复检阳性者用粪枪法进行确诊.结果 临测流动人口血清23 585份,确诊慢性血吸虫病例45例,以安徽和江西籍患者为主,占66.67%(30/45);人群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40岁占82.22%(37/4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结论 疫区来源的青壮年务工人员应作为今后血吸虫病疫情临测的重点对象.

    作者:景利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紫外线蓝光照射碱化血浆清除胆红素

    目的 探讨紫外线蓝光混合光照射血浆(碱化或未碱化)降低胆红素浓度效率,建立净化人工肝分离血浆新方法.方法 ①将人工肝分离出的血浆用Na_2CO_3碱化至pH10,再用紫外线蓝光混合光照射15 min(碱化血浆照射组),检测胆红索和蛋白浓度.②将人工肝分离出的血浆直接用紫外线监光混合光照射15 min(未碱化血浆照射组),检测胆红素和蛋白浓度.结果 在碱化血浆照射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清除率分别为85%、84%、86%;在未碱化血浆照射组,TBil、DBil、IBil清除率分别为50%、50%、49%.两组TBil、DBil、IBil清除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白蛋白回收率分别为99%和97%.结论 用紫外线蓝光混合光照射碱化或未碱化血浆都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浓度,尤以碱化血浆照射组胆红素清除率更高,且白蛋白回收收率达97%~99%,有单用于人工肝血液净化.

    作者:徐兵;蒋晓织;陈怡;陈敏;林曼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对乙型肝炎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CHB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保持乐观情绪,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形成良性的心理环境,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项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兵人群狂犬病抗体水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狂犬病IsG抗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利用EIJSA技术,对北京军区(空军)2002、2004、2006和2008年来自8个省市360名入伍新兵的血清进行r狂犬病t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 入伍新兵血清狂犬病IgG抗体历年间晕增高趋势.总体阳性率10.83%;地区间筹别非常显著,河南(17.86%)、江苏(17.54%)和江西(17.50%)较高,四川(2.99%)和广西(4.00%)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入伍新兵人群中狂犬病tsG抗体阳性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并有地区差异,所以新兵入伍期间,应采取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预防狂犬病.

    作者: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高彦军;冯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与焦虑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抑郁及焦虑心理状况,为临床上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门诊的慢乙肝患者106例,并选102名健康体榆者作为对照,以临床询诊与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按抑郁症与焦虑症标准诊断,计算出各组抑郁症与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率,并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慢乙肝组及对照组的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41.51%和6.86%;两组的焦虑症发牛率分别为39.22%及3.93%;慢乙肝组的抑郁症与焦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乙肝患者存在较大的抑郁及焦虑心理问题,临床医师在关注患者躯体疾病治疗与康复的同时,要多注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这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徐雪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菌种分析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肝硬化患者的腹水感染菌种分类.方法 对1925例肝硬化患者抽取腹水,采用床头接种人血培养基,分析细菌菌种.结果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66例(8.62%),生长11种细菌,革兰阴性菌生长占64.46%,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总构成比的53.01%.在腹水培养阳性的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的病死率为63.25%.结论 本地区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有针对使用抗生素.

    作者:宋薇;李康怡;吕东霞;司永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表面大蛋白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疗效观察的作用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乙型肝炎表面大蛋白(LHBs)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30例用AD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0.6、12、18、24个月时的LHBs、HBV DblA、HBeAg水平.结果 30例患者在入组时的LHBs阳性检出率(90.00%)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P>0.05),LHBs的含量(吸光值)与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性(r=0.912).LHBs的阳性检出率与HBeAg的阳性检出率(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P>0.05).ADV抗病毒治疗0、6、12、18、24个月无效风险预测值分别为0.48、052、0.59、0.59、0.76.结论 血清LHBs与HBV 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抗病毒治疗过程LHBs阳性持续时间越长,预示着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性越大.

    作者:徐爱芳;陈刚;张永乐;王妙婵;施军平;眭东鸣;朱秀亚;钮海莺;郑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手足口病1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月-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3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手足口病患儿,绝大多数年龄小于3岁(91.5%),其中102例(78.4%)有发热症状,116例(89.2%)有口腔黏膜病变,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130例患儿经及时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精心护理,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张美松;张宇;江层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439例狂犬病暴露者免疫处置分析

    2009年1月-6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犬伤门诊处置狂犬病暴露患者1439例,现将患者的免疫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慧琴;余金泉;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第六届全国肝病学科新进展高级研修班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预防控制狂犬病的新策略和措施

    狂犬病是一种发病凶险、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100%.全球98%的狂犬病病例集中在亚洲,我国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其死亡人数、病死率在我国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居首位,2008年报告3300例.近年来,由于人用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及流行病学和免疫学认识的深入,对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方法措施也随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大大推进了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作者:王树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2009年版)

    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