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艾滋病患者在使用HAART后的初几个月发生过度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临床症状的加重,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能够引导多种信号通路,其中钙离子/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Ca2+/CN-NFAT)通路对多种细胞的活化、转录和增殖起了重要作用.此文就IRIS的发病机制、钙调神经磷酸酶及Ca2+/CN-NFAT对IRIS影响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陈荷玲;朱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肺炎链球菌(Spn)是临床重要的致病菌.Spn致病性与很多毒力因子有关.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变异菌株的应用,人们除了更深入地了解Spn经典毒力因子外,也认识了其新的毒力因子.此文针对Spn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菌毛、蛋白和蛋白酶等,对其生物活性和在菌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丽;刘兆明;朱德全;冯尚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恩替卡韦(ETV)是近年上市的核苷类似物,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肝移植、化疗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HBV感染者体内的HBV DNA复制,预防肝炎复发.ETV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短期随访是安全有效的.此文就恩替卡韦在上述三类特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周琴;张振华;张亚飞;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核苷(酸)类似物(NAs)和IFN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NAs、IFN单药治疗会出现应答不佳、耐药等不良反应,所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此文就近年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作者:陈丽;谌翠容;潘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第二大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碳青霉烯类一线抗感染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的耐药时有报道,引起临床的关注.研究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主要的机制是碳青霉烯酶的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MBLs)是碳青霉烯酶中的一种,属于B类β-内酰胺酶,其中VIM和IMP型金属酶已在很多国家造成大规模医院感染.此文就肺炎克雷伯菌MBLs的分类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胡志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细菌的耐药性一直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大障碍.除了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外,还存在一种难以被常规或高浓度的药物杀灭,但耐药性没有遗传的数量极少的耐药亚群.这一亚群在抗生素压力降低后,部分细菌又可以繁殖再生,同时对之前的抗生素保持敏感,并与被杀灭的细菌保持同源性,这些细菌就被称为持留菌.此文就持留菌的形成机制、种类、清除方法及其与耐药菌的关系等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夏粤华;梅清;叶英;李家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苍南县HIV/MDS患者流行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对2001-2012年网络报告的HIV/AIDS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发病率、患者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地区分布、感染途径及发现方式等.结果 2001-2012年,苍南县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157例,平均发病年龄(36.7±11.9)岁,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07-2012年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2001-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10万∶1.94/10万,x2=69.16,P<0.05).男女性别比为2.83∶1.男性116例,25~44岁组占56.03% (65/116),以商业服务人员和农民为主;女性41例25~34岁组占56.10% (23/41),以家政、家务和待业为主.性传播146例(92.99%),其中同性传播27例(44.44%的患者年龄15~24岁).女性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P<0.05).49例(31.21%)患者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检测时发现.结论 2007-2012年苍南县的HIV/AIDS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性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25~34岁组为高危人群.要进一步加大主动监测的力度,及时发现并有效地控制疫情.
作者:陈廷瑞;朱善冰;李前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克隆人REG Ⅰα基因,以便研究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胃炎以及胃癌转化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人REG Ⅰα基因2~6号外显子OE-PCR引物,分段扩增各外显子DNA片断,通过重叠延伸PCR法将各外显子逐一连接,获得全长REGⅠ α基因cDNA,并构建REGⅠ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扩增REGⅠ α基因Exon2~6号外显子获得的产物长度分别为64bp、119bp、138bp、112bp和68bp;分别连接获得Exon2~3连接产物长度为183 bp,Exon4 ~6连接产物318 bp;获得全长REG Ⅰα基因cDNA长度为501bp.所获扩增产物序列与预期设计相符.插入到真核载体pcDNA3.1的片断大小符合预期设计,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100%相符(NM-002909.4).结论 成功克隆人REGⅠ α基因cDNA,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有助于为REGⅠ α基因参与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作者:贾静;刘小利;颜冬梅;魏文鹏;王孝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电焊工血液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与DNA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22名来自医疗器械制造企业(A组)、25名来自船舶制造企业(B组)的电焊工以及22名管理人员(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血液中铬(Cr)、锌(Zn)、镉(Cd)、铅(Pb)、钴(Co)、镍(Ni)、锰(Mn)的含量,并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DNA损伤.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及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重金属含量与DNA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B组电焊工血液中Pb和Mn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UPb=136.0,tMn=-6.2;B组:UPb=78.5,tMn=-7.6,P<0.01),A组电焊工血液中Cr、Ni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r=64.0,tNi =-4.4,P<0.01);B组电焊工血液中Cd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0.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B组与对照组饮酒史的差异因素后,B组电焊工外周血DNA损伤仍显著高于对照(β=3.9,SE=0.9,t =4.3,P<0.01).但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电焊工血液中各重金属含量与外周血DNA损伤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电焊工血液中的重金属负荷种类可能与电焊丝的材料有关,但本研究并未发现单一重金属负荷与外周血DNA损伤存在相关性.B企业外周血DNA损伤可能与其他未明因素有关.
作者:姚春冀;谭玉凤;金凌之;刘克澄;宋鹏;宋杨;高明;吴南翔;楼建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强制泛素化HBcAg (Ub-HBcAg)融合基因重组慢病毒(Lv)对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诱导作用.方法 包装重组LV、Ub及HBcAg基因分别获得LV-HBcAg及LV-Ub-HBcAg融合基因;选取Balb/c小鼠32只,分为磷酸盐缓冲液组(PBS组,4只,200 μL PBS)、LV组(4只,200μLPBS和2×107拷贝LV的混悬液)、慢病毒HBcAg融合基因组(LV-HBcAg组,12只,200μLPBS和2× 107拷贝LV-HBcAg的混悬液)、慢病毒Ub-HBcAg融合基因组(LV-Ub-HBcAg组,12只,200μLPBS和2× 107拷贝LV-Ub-HBcAg 的混悬液),所有组别的小鼠均采用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后提取小鼠T细胞,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胞内IFN-γ水平,ELISA法检测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2、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LV-Ub-HBcAg组诱导的CIL数量高于LV-HBcAg组(t=2.30,P<0.05);LV-Ub-HBcAg 组T细胞的增殖反应强于LV-HBcAg组(t=2.25,P<0.05);免疫后LV-Ub-HBcAg组分泌的IFN-γ(44.57±2.91 pg/mL)和IL-2(152.77±12.39 pg/mL)高于LV-HBcAg组分泌的IFN-γ (37.23±0.84 pg/mL)和IL-2(101.24±5.09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2.66,P<0.05),LV-Ub-HBcAg组和LV-HBcAg组细胞因子IL-4和IL10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1.00,P>0.05).结论 LV-Ub-HBcAg能够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分泌.抗原强制泛素化能够促进抗原蛋白的有效提呈,诱导更高水平的免疫应答.
作者:周丽芹;卓萌;陈小华;余永胜;臧国庆;汤正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浙江中医大学附属西溪医院收治的20例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妊娠合并水痘患者中,孕早期感染2例,1例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1例早产畸形儿.孕中期感染5例,治愈后继续妊娠,足月分娩新生儿5例,均未患病.孕晚期感染13例,其中产前1周内感染患者7例,分娩新生儿中有2例患病,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其余新生儿均未患病,产妇恢复良好.结论 孕早期水痘患者如继续妊娠,应重视孕中期畸形筛查,而对产前1周内感染的患者则应重视新生儿是否患病,并给予积极抗病毒治疗.
作者:孙翠玲;张素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地区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3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病过程及实验室特征.结果 23例患儿平均年龄18.6月龄(4月龄~4岁),3周岁以下患儿19例;典型皮疹11例.16例心肺衰竭期死亡患儿入院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为(50.6±4.7)分,其中11例于病情加重后24h内死亡,直接死因主要为循环功能衰竭和难治性休克.7例恢复期死亡患儿入院时PCIS为(52.3±6.3)分,除1例机械通气247d死于肺部感染外,其他6例均在进入恢复期后5.5(4~7)d死于脑干脑炎后呼吸中枢抑制.结论 死亡患儿病程进展急促,多于急性期死亡.进入恢复期患儿,如存在呼吸机依赖,仍无法存活.
作者:李素华;陈均亚;汪洪姣;金江兵;陈益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宁波市2009-2011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病学及流行株基因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发病资料,采集部分水痘病例疱疹液样本,采用PCR法对VZV流行株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及限制性内切酶SmaⅠ进行流行株鉴定,用MRC-5细胞进行VZV的分离.结果 2009-2011年宁波市水痘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33/10万、26.24/10万和36.25/10万.7~ 12岁儿童发病率高,达245.21/10万;5-6月份和11-12月份分别为两个季节性发病高峰.32份水痘患者水疱液样本中25份检出VZV核酸阳性样本,基因分型结果提示为2种不同基因型的毒株,其中2份为M1基因型,其余23份为J基因型毒株.结论 宁波市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季节,以7~12岁学龄儿童为主,J基因型毒株目前为本市流行主要毒株,但也有M1基因型毒株的局部流行.
作者:胡逢蛟;焦素黎;倪红霞;马瑞;潘兴强;许国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液治疗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炎8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加重期45例,支气管扩张症32例.所有患者均予滴注高剂量(600 mg/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7~14d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66例患者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均不超过5.0d,三类患者WBC均下降(t=4.26、5.38、5.74,P均<0.05),肝肾功能无损伤;平均治疗时间为7.9d,总有效率为83.7%.共检出细菌42株,治疗后36株被清除,清除率为8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均为轻度反应.结论 静脉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光明;张叶娜;石宁藉;雷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证实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在人肝星形细胞上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星形细胞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肝星形细胞mRNA并逆转录获得cDNA,RT-PCR法测定GLP-1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GLP-1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活化的肝星形细胞为扁平状,胞体大,具有发育良好的应力纤维,胞浆内缺乏脂肪滴.GLP-1受体cDNA片段长度为296 bp,与GenBank公布的人GLP-1受体cDNA序列(NM-002062.3)相符度为100%.免疫印迹法表明人肝星形细胞样本GLP-1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人肝星形细胞上存在GLP-1受体的表达.
作者:吴凌康;厉有名;刘英超;施维群;吴峰;茹清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肝细胞增殖时硫化氢对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和p21Cip/WAK-1的影响.方法 肝穿刺获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并分离培养肝细胞.所获肝细胞分为4组,前3组分别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HGF组),炔丙基甘氨酸(PPG)和HGF(PPG+ HGF组),硫氢化钠(NaHS)+ HGF(NaHS+ HGF组),剩余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肝细胞培养24h后行台盼兰拒染实验及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利用去蛋白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硫化氢,免疫印迹(western)检查细胞内p21Cip/WAK-1和Cyclin D1变化情况. 细胞洗涤后,提取各组细胞DNA,判定硫化氢对DNA的影响.结果 培养后肝细胞的活性均超过90%.MTT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GF组肝细胞增殖明显增强(0.713±0.207:0.411±0.1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3,P<0.01);与HGF组相比,PPG+ HGF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强(0.965±0.329:0.713±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5),NaHS+ HGF组细胞增殖明显减弱(0.513±0.156:0.713±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8,P<0.05).Western实验结果显示,PPG+ HGF组p21Cip/WAK-1表达增加而Cyclin D1表达降低,NaHS+ HGF组两者表达量呈相反趋势.HGF组和PPG+ HGF组DNA复制明显增加,而NaHS+ HGF组DNA无明显复制.结论 硫化氢可能通过抑制细胞Cyclin D1和增加p21Cip/WAK-1表达抑制肝细胞增殖.
作者:王新国;韩淼;丁虹;黄利华;刘寿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1至2010年我院31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期62例肝硬化并发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分布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对观察组分离的气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1例观察组患者中,29例(93.5%)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2例(6.5%)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两组患者Child-Pugh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2,P>0.05).观察组在4-9月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24,P<0.01).观察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908,P<0.01).气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4.8%和41.4%,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的敏感性均超过90.0%.在观察组中感染性休克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β=-4.768,RR=4.25,P<0.01).结论 在夏、秋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有腹泻表现时应考虑到气单胞菌可能为病原菌,尤其要注意对感染性休克的防治.Ⅳ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作者:张思泉;刘华锋;张玉娟;周可幸;韩加裕;颜成敏;朱明利;刘寿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经典的免疫蛋白质组技术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雄虫抗原蛋白质,以期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抗原.方法 从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家兔门静脉中收集血吸虫雄性成虫,提取可溶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与Western印迹相结合(2-D Western印迹)筛选特异性抗原蛋白质点;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各抗原蛋白质;将筛选出的体被抗原、ER Calcistorin基因用PCR扩增后插入到pIVEX 1.4WG和pET-28a载体上,分别用麦胚无细胞表达体系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重组抗原,Western印迹鉴定其抗原性.结果 用2-D Western印迹共筛选到36个阳性蛋白质点,其中12个点同时也能与健康兔血清反应;24个特异性抗原蛋白质点经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其中19个(79.2%)在NCBI数据库找到匹配蛋白质数据资料.体被抗原均能在麦胚无细胞体系和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免疫印迹显示麦胚无细胞体系表达的重组蛋白有较好抗原性,检测敏感性90%,特异性100%.结论 基于凝胶电泳的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诊断抗原筛选、鉴定切实可行;与E.coli原核表达体系相比,麦胚无细胞表达体系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作者:刘晓龙;王越;马安;施晓华;朱明东;汤益;干小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肠道急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及危重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我院为云南省、昆明市重症HFMD定点收治医院.现将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206例具有高血压表现的危重型HFMD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杜曾庆;王美芬;罗云娇;邓成俊;王明英;甘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手足口病(HFMD)是以手、足或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1],其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2].现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HFMD的住院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张世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趋势,传统的传染病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口岸快速检验的需要.多重PCR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分析不同的DNA序列,可以实现一次PCR反应检测多种病原体的目的.本研究对多重PCR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及疟原虫等传染病病原的应用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瑞生;王丽;张勤;薛云红;王胜启;张蕾;李丽;王凯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