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1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增强免疫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它不仅参与了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还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应.此文就IL-2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丁艳荣;黄长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HIV感染后的主要特征是CD4辅助性T细胞减少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在CD4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有限,未感染的CD4细胞死亡才是HIV导致CD4细胞减少的主要因为.在此过程中,免疫系统活化与CD4细胞杀伤和疾病的进展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在HIV感染中,长期非特异性的高水平免疫活化可能是HIV杀死免疫细胞的主要因为,但由于缺乏合适的体内试验模型.至今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体内研究平台;HIV基因治疗技术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研究HIV的致病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刚;高璐;蒲永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差异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血凝素(HA)在感染初期介导受体结合与融膜作用,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此文从多个方面来阐述HA对病毒致病力的影响,包括HA受体结合特异性与宿主细胞受体,HA裂解位点与宿主细胞蛋白酶,HA的糖基化,宿主固有免疫应答等.
作者:沃恩康;郭潮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HAART的广泛使用,艾滋病患者无症状生存期及寿命明显延长.这使得其慢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尤其是HIV相关痴呆症(HAD),显得尤为突出.有关HIV神经损伤的确切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因而了解本领域国际前沿对于研究HIV神经损伤机制以及HAD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文就炎症细胞、gp120、Tat、谷氨酸的作用和在HAD中的作用机制作了综述.
作者:乔录新;张玉林;陈德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自然灾害日渐增多,而灾后往往发生大量的人口流动以及由此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了解灾后流动人口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对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此文对近年来国外灾后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流行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周祖木;魏承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CD4~+T细胞是机体内一群重要的T细胞,在调节机体免疫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4~+T细胞可随机体状态、局部微环境的改变等分化为多种不同的亚群,除了传统的Th1和Th2细胞亚群之外.调节性T细胞、Th17等细胞亚群也相继被发现,从而发挥不同的功能.随着对效应性/调节性CD4~+T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以及肝脏损伤机制密切相关.此文就效应性/调节性CD4~+T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抗HBV治疗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邢同京;徐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沙门菌感染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很多国家的法定传染病.沙门菌感染主要是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起.临床上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以轻型稀水样腹泻为主,轻症感染者病程呈自限性,重症患者及特殊人群如儿童(2岁以下)、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应及早用抗生素治疗.肠热病是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特殊综合征,通常需要住院观察,并需积极的抗牛素治疗.肠热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医务人员应重视其特征,加强临测,特别是对来自流行地区的发热患者.此文就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甘维军;曲芬;李建宇;董时军;卢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已成为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之一,近十几年其检出率逐年上升,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的感染.导致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年龄因素、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重、侵入性操作及药物使用不当等.此文就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检出率、感染部位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赖智双;许能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HV感染后机体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免疫应答,其中细胞免疫应答是主要的应答方式之一.因此,研究T细胞免疫应答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HV感染后T细胞应答和CTL表位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董丽霞;孙万邦;姚新生;罗军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IFN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具体疗程等仍需进一步探讨,此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海军;康富标;杨新英;李东;孙殿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提升医院涉外服务的品质,为外籍人士的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患感染症的外籍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88例感染症外籍患者中,80%来自南亚地区,男性67例(76%),青年(15~35岁)47人(53%),职业以商人为主.结论 生活环境的差异、较大的工作压力等因素造成了外籍人士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使他们成为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应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
作者:牟宝华;孙欢欢;金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009年拉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9-12月我院收治的19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拉萨地区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主要发生在秋冬季,9、10月为高峰.190例病例中,男性106例(55.79%),女性84例(44.21%),患者的平均年龄(16.66±9.78)岁,以7~17岁为主,学生139例(73.16%),藏族144例(75.7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痛、咽充血和扁桃体肿大为主,172例有发热(90.53%).所有病例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入院时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176例(92.63%)病毒快速检测阳性.174例(91.58%)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84例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本组患者均为易感人群,因此流行期间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势在必行.
作者:龚学红;王毅;张小林;索朗卓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85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部感染确诊病例资料.结果85例患者中,56例为学生,11例有明确接触史.昆明地区79例,其余6例分别来自于3个县.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85例)、咳嗽(85例)、咽痛(67例)等.体征包括咽部充血(82例)、扁桃体肿大(79例)、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湿性啰音(85例)等.外周血WBC偏低51例,占60.0%.胸部CT或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支气管炎、支周炎、肺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治疗首选奥司他韦(达菲),未见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合并肺部感染时症状加重,易发展成重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孔蕾;刘春云;刘立;李祥;杨红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警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调查,为进一步在警务人员中开展预防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保密和匿名的问卷调查,对人口密集的广州市越秀区130位警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存在大量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而且警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约40%的警务人员缺少自我防护意识;71名警务人员表示有过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占62.83%,还有30人不确定有无,此两者共占89.38%;77%的警察不清楚职业暴露事件基本处理步骤.结论 所调查警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缺乏深度,亟待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教育与培训.
作者:钟映芹;丁常清;梁伟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的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样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资料.结果在4年的痰检测样本中,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234株,占总体痰样本细菌检出率的8.5%.所有菌株均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分别为4%~9%和5%~6%,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临床危重病患者(ICU、脑外科、烧伤科、呼吸内科)多见.大部分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芮耐药率逐年上升.临床跃务人员应加强监测,并根据病原菌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蓝柳燕;王君;辜红妮;林漫燕;陈曼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样本处理方法对乳汁样本中HBV DNA定量结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病毒DNA的样本前处理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专用DNA提取液法、碱裂解法、酸化法、无水乙醇法和冷藏法,提取不同HBV DNA载量的乳汁样本中的HBV DNA,然后进行荧光定PCR检测.结果乳汁样本中的HBV DNA>10~4 IU/mL时,以专用DNA提取液法、碱裂解法、冷藏法处理的乳汁样本HBV DNA结果阳性率达100%,HBV DNA阳性血清用乳汁稀释与用阴性血清稀释的定量结果符合率100%,酸化法和无水乙醇法处理的乳汁样本HBV DNA均为阴性;当乳汁样本中的HBV DNA<10~4 IU/mL时,以碱裂解法(NaOH浓度为0.4%~1.0%)处理的乳汁样本HBV DNA检测结果阳性率100%,HBV DNA阳性血清用乳汁稀释与用阴性血清稀释的定量结果符合率100%,其余方法处理的乳汁样本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 碱裂解法提取乳汁样本中的HBV DNA适用临床样本检测,且NaOH浓度应控制在0.4%~1.0%之间.
作者:余道军;胡兰兰;吴盛海;陈岳明;汤丽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他唑巴坦)累积低抑菌浓度(MIC)分布变迁情况,为临床的抗感染与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用WHONET5软件统计分析我院10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用bioLIAISON统计分析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累积MIC分布变迁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1.01%上升至2008年的1.4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累积MIC值从1999年至2008年向高值漂移.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在逐年上升,且耐药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已经非常重要.
作者:王卫忠;王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从病例临床特征、抗体变化规律及病原学检测等多角度分析一起由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利用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分别进行流感病毒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45例流感样病例中,确诊40例,其中22例为甲型H1N1流感、12例为季节性H3N2型流感、6例为H1N1和H3N2病毒混合感染.不同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混合病毒感染和单一病毒感染者的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病毒基因序列没有差异.同时分析表明,所有流感病例的病毒株均对金刚烷胺耐药,对奥司他韦(达菲)有效.患者的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表明,暴发由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结论 这是一起由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甲型H1N1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较H3N2更具有优势.
作者:李增德;汤芳;杨君;苏建忠;浮飞翔;侯文俊;卢爱民;邹秋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ID)在慢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判断预后以及人工肝治疗时机选择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75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和病死率,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1)人工肝组经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LNR)、MELD分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工肝组经治疗后总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EID分值在20~29的患者,其病死率为3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分值≥30者,其病死率为57.1%,与对照组的9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死率MELD分值在20~29组(42.7%)明显高于MELD≥30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TBil、Cr、INR和MELD评分,改善肝功能.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MELD分值在20~29组明显优于MELD≥30组,因而早期施行人工肝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唐琰;李文庭;高人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务工人员HIV、梅毒的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部分地区的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233人接受了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0.3%、1.5%.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性别、年龄、民族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这些地区务工人员的HIV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存在进一步传播HIV的风险,应加强对他们的预防性干预工作.
作者:孟晓军;郑军;丁国伟;覃碧云;阎瑞雪;丁正伟;王岚;陈曦;王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腹泻病例的就诊率和就诊机构,为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西周镇、新桥镇的6个行政村,采用WHO对腹泻病例的定义,分别在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6月、9月对调查点的农村居民进行腹泻病发病和就诊情况的调查.结果石浦、西周、新桥3个镇的农村人群,平均两周腹泻病发病率为0.65%,60岁以上年龄组的两周腹泻病发病率1.11%,高于其他年龄组.两周腹泻病就诊率为47.83%,10岁以下儿奄就诊率高(100.00%),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就诊率有所不同.我县农村居民腹泻病患者到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就诊率为69.70%.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腹泻就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季节、文化程度和是否发热对选择就诊有影响.结论 农村居民腹泻病例多数就近选择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应加强对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质量的培训.
作者:高丽;杨存军;秦淑文;高永军;吕华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院2009年11-12月应用连花清瘟囊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綦怀纲;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卢某,男性,65岁,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农民,2009年6月16日因发热(39.8℃)、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在当地村卫生室以感冒给予退热、对症治疗6 d后症状加重,6月23日到竹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梁荣辉;胡小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社会网络分析是考量研究对象间联系及其联系结构的研究方法.该文主要阐述了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方法和国内外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社会网络分析在动态网络研究、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源、干预策略研究的前景.
作者:吴琼海;裘丹红;沈伟伟;朱炜明;林海江;冯济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