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龙力胶囊对人肝癌HCC-9204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体外培养方法培养HCC-9204细胞,观察龙力胶囊对HCC-9204细胞形态学、集落形成能力、AFP与ALB分泌量、γ-GT活力、核型、细胞周期以及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龙力胶囊能改善HCC-9204细胞的异型性,降低其集落形成能力,降低AFP分泌量及γ-GT活力,提高ALB分泌量,降低细胞染色体主流范围,降低c-myc、c-H-ras基因表达,但对细胞周期影响不大.结论:龙力胶囊具有诱导HCC-9204细胞分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涉及核型良性变及c-myc、c-H-ras降调节.
作者:胡兵;安红梅;李新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运脾复方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胃窦部和血清中胃泌素的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儿宝颗粒治疗,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实验动物下丘脑、胃窦部及外周血胃泌素的含量.结果:胃窦部胃泌素含量减少(P<0.05),血清胃泌素含量无明显变化,下丘脑胃泌素未测出;治疗组胃窦部胃泌素含量恢复正常.结论:儿宝颗粒能明显促进该模型胃窦部粘膜胃泌素的分泌.
作者:杜永平;张月萍;汪受传;汪静;史健;隆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采用5/6肾切除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滋肾活血解毒方组、络丁新组、保肾康组、蒸馏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发现:喂养12周后,滋肾活血解毒方组大鼠平均体重明显高于络丁新组、保肾康组、蒸馏水对照组(P<0.01);血中CHO、TG,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24h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络丁新组、保肾康组、蒸馏水对照组(P<0.01);HB水平明显高于络丁新组、保肾康组、蒸馏水对照组(P<0.01);血中CR、BUN水平明显低于保肾康组及蒸馏水对照组(P<0.01),与络丁新组相似(P<0.05).研究结果表明,滋肾活血解毒方对CRF大鼠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马建伟;刘占民;徐丽梅;王喆;沈燕;曲守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选用39KDa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OmpL39)免疫豚鼠并施予艾灸,研究艾灸对OmpL39免疫保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灸加OmpL39与单用OmpL39都有合格的免疫力,但前者的特异性抗体效价比后者高,提示艾灸通过扶助正气对OmpL39的免疫保护力有促进作用.
作者:吴俊梅;魏东焰;黄迪君;张燕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纯中药制剂益肾糖泰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机理.方法:观察治疗1周、13周、26周时益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肾重/体重、肾功及肾小球形态变化等.结果:益肾糖泰颗粒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N大鼠异常升高的血糖、HbA1c水平,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脏的肥大,明显改善实验性DN大鼠肾脏功能的异常,光镜、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证实益肾糖泰颗粒能明显改善肾小球组织形态的异常.结论:益肾糖泰颗粒是治疗DN的有效纯中药制剂.
作者:王海松;谢春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辛夷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观察中药辛夷挥发油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辛夷挥发油能够降低炎症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性肿胀,抑制炎症介质(陀如、组胺)的产生,但不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其抗炎性肿胀作用也不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结论:辛夷具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效应,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实现的,对机体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王文魁;沈映君;齐云;聂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草药注射剂,特别是静脉给药中的中草药注射液,对其溶血与凝聚试验的把关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德波;吴宝慧;刘大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四川民间药掌裂叶秋海棠、一点血、美丽秋海棠根茎的生药学研究,为该类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资料.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定相结合.结果:木栓组织、纤维、石细胞、腺毛的存在与否和形态特征存在种间差异,三者均含芦丁和槲皮素.结论:首次对三种秋海棠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作者:严铸云;万德光;曾万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运用自拟中药头伤方(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参、白茅根、牛膝、木通、泽泻、车前草、益母草等药组成)加减,通窍活血利水,配合西医脱水、对症支持及高压氧等治疗方法,在CT及腰穿颅内压监测下,治疗外伤性颅内血24例,结果本组病人经治疗2~3天后,意识障碍均好转清醒;治疗3~5天后,头痛、呕吐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治疗2周后,轻偏瘫基本恢复正常.治疗5~7天时CT示颅内血肿影密度变淡,血肿吸收变小;2周时血肿大部分吸收;3~4周时血肿完全吸收.24例病例中2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合并症.住院时间15~34天,平均26天.
作者:谢主权;孙广生;刘绪银;何桂华;何见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就妇女绝经前后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该时期崩漏证的治法为①滋肾养阴,清热固冲;②疏肝解郁,凉血调冲;③清热除湿,化瘀止血;④补中益气,举陷固冲.
作者:夏泽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颗粒治疗产妇气虚的临床疗效和提高其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以玉屏风散颗粒对产妇30例进行治疗,另31例作为空白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评分从9.39±1.30下降至2.77±0.73,对照组症状评分从9.68±1.66下降至5.74±1.39,平均下降分数分别为6.62±1.34、3.94±1.36,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C3的含量从0.93±0.20上升至1.00±0.25,C7的含量从0.44±0.11上升至0.54±0.1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玉屏风散颗粒5天的治疗观察,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玉屏风散颗粒能改善产妇气短、乏力、头昏、恶风、自汗等气虚症状,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促进产妇症状改善和体力恢复的作用.
作者:毛兵;李廷谦;巫刚;曾蔚越;齐小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采用民间治疗方法灯草灸治疗带状疱.选取新鲜干燥的灯芯草蘸取生菜油后于酒精上点燃,在新发疱疹泡顶上行灸法,以爆有声响为佳;而后根据疱疹所损伤皮肤面积间距4~5 cm选疹泡以行灸法.灸后给予单层敷料稍保护局部创面.与聚肌胞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35,治愈27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30,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有效.
作者:胡卡明;王承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54例气虚证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证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IgG、IgM、C3、C4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气虚证患者免疫系统仍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
作者:张战平;张远炎;姚亚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了解气虚证舌苔脱落细胞学的特征,对54例中医辨证属心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证者及29例健康成人进行光镜对照观察其舌苔脱落上皮细胞的计数、分布状况、层次种类、白细胞计数及印片背景.结果显示:①气虚证组全角化上皮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未角化上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②脾虚证组角化上皮细胞计数高于心肺虚证组及肾虚证组(P<0.05),未角化上皮细胞计数低于心肺虚证组及肾虚证组(P<0.05),而心肺虚证组与肾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虚证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脾虚证组高于肾虚证组和心肺虚证组(P<0.01),肾虚证组高于心肺虚证组(P<0.01).
作者:马树恒;张远炎;谭德银;陈红珍;张战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肾衰宁灌肠液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用中药肾衰宁灌肠液(由大黄、丹参等药组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11例.结果:治愈93例(83.78%),好转4例(3.60%),无效14例(12.61%),总有效率为87.78%.少尿期平均持续时间为4.5天±3天,平均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1天±6.35天.结论:肾衰宁灌肠液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疗法领域中,突出了中医药的优势.
作者:舒惠荃;邹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用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以调肝益脾,益气养胃为主,主穴为足三里,实证配天枢、内关、建里;虚证配三阴交、胃俞、大肠俞;混合型患者随证配伍.然后行手法推拿,于神厥穴反复旋转按压,而后提捏背俞穴(重点提捏胃俞、脾俞、肝俞等穴),与对照组(以解痉止痛西药为主,选用抗胆碱能药如颠茄合剂、阿托品等,根据病情辅以止泻、导泻等药)对照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4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20例;对照组30例,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杨晓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法调经助孕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以自拟调经助孕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并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月经周期改善情况、排卵率、妊娠率及性激素等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1疗程后,治疗组在排卵率、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当,而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却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补肾疏肝法对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有较好疗效,能够助排卵、维持黄体功能,且在改善症状、调整月经周期方面优于常用西药克罗米芬.
作者:卢金玉;王清华;蔡连香;姜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变化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检测血浆总内皮素、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一氧化氮的稳定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结果:治疗前血浆总内皮素和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均增高,治疗后3天时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更高,以后逐渐降至正常;血栓素A2和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值的变化规律与内皮素的相似;血清总胆红素、谷氨酶丙酮酸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规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的一致.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内皮素及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和血栓素A2及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值增高可能是导致肝损害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是引起或加重肝脏微循环障碍.
作者:巫刚;梁树植;唐文富;蒋俊明;王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FD-Nd:YAG 532激光联合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将70例(7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组38例(38只眼),采用激光与辨证分期中药治疗;单一激光治疗对照组32例(32只眼).两组患者平均观察10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视网膜和(或)视盘新生血管消退率较对照组高,视力增进较对照组好,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物吸收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晟;陈博宇;王明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体阴阳昼夜节律与石淋猝发肾绞痛发作时间的关系.方法:以午时前后各分为1组,将每组病例人数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间病例的多少.再以<内经>有关阴阳消长的昼夜节律理论将1日分为4个时间组,即每3个时辰为1个组时间;平旦组(4:00~9:59)、日中组(10:00~15:59)、日西组(16:00~21:59)、夜半组(22:00~次日3:59),将每组发病人数进行统计并比较4组间病例的多少.结果:午时以前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午时以后者(P<0.05),并且较集中于寅时至巳时.发病人数多的是平旦组,此后逐渐减少;夜半组发病人数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淋猝发肾绞痛发作时间与人体阴阳昼夜节律有相关关系,为临床择时治疗肾结石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吴天浪;李秦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采用夹脊穴为主(颈2~7夹脊,腰1~5夹脊,肺、心、膈、肝夹脊)配合辨证取穴(阴虚风动:百会、双太冲、双太溪;气虚血瘀:双足三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双支沟、丰隆.随肢体部位配穴:上肢:天宗、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三阴交)治疗中风病200例,并与传统治疗方法取阳明经穴为主(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解溪、梁丘、髀关、阳陵泉、外关)作对照,结果治疗组200例中,基本痊愈82例,显效76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100例中,基本痊愈25例,显效39例,有效1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间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胡玲香;赖龙胜;唐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应用太极通天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6例,经治1年,结果显效68例,好转4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68%.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K方程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太极通天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
作者:黄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笔者近年运用以重灸为主治疗的针灸方法治疗梅埃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管建红;吴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应用自拟中药清疏汤(黄柏、黄芩、红藤、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紫花地丁、丹参、赤芍、王不留行)直肠滴注配合口服美满霉素、前列腺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结果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20例,单服美满霉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清疏汤合美满霉素、配合前列腺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成人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7例,并与西医对照和进行远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远期完全缓解率为68.4%,对照组为21.1%,两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5~15年的复发率为18.7%,对照组为5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63.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者.
作者:魏连波;叶任高;栾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针对目前研究者对<本草经>王闿运辑本的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此书刻印于光绪甲子年,其底本为南宋王炎的<本草正经>等,结合<湘绮楼日记>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证实,王辑本完成于光绪十年,其所据底本为<政和本草>的明刻本,而非<嘉祐本草>或<本草正经>.
作者:王家葵;徐晓勇;银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