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668
  • 国内刊号:51-1501/R
  • 影响因子:0.57
  • 创刊:1958
  • 周期:季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64
  • 全年订价:1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四川
期刊标签:中药学
国际刊号:1004-0668
国内刊号:51-1501/R
邮发代号:62-64
创刊时间:1958
发行周期:季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学术类)、四川省优秀高校学报,被《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数十家国家权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主要反映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数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所载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实践性和逻辑性,并符合国家规范,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以及辅导基层医技术人员,都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栏目设置

名家名师名医、中药种质资源、抗击病毒肺炎中医药研究、中医经典传承创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医家经验、文献研究与述评

杂志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投稿要求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撰稿要求

  来稿中文一律使用宋体五号字体,英文一律使用 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1.标题

  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应以简明、具体、确切的词语概括文章的要旨,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英文题名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英文题名中尽可能不用冠词。

  2.作者及单位

  来稿应介绍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以便国家有关信息部门作统计。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论文署名一般不超过9名,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工作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英文应与中文作者和单位对应,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3.摘要

  实验性论文摘要为四要素式摘要,即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理论探讨、医家经验、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中文摘要篇幅以200~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

  5.引言

  简明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 “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

  6.正文

  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1”,“1.1”,“1.1.1”等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层次的数字序号顶格写。“1.1.1”层次空1个汉字接排标题。

  实验研究论文的正文一般分为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4部分;临床研究论文的正文一般分为临床资料、方法、结果和讨论4部分。

  7.材料

  指论文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药物、试剂、动植物和主要仪器。应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涉及中成药的论文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8.方法

  实验研究类文稿的造模方法、实验方法原则上应有相关参考文献作为依据。临床研究类文稿,请尽量采用公认的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并著录详细内容及参考文献出处,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文献参考的,请注明自拟的原则及详细内容。

  9.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0.图表

  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只有1个表或1个图,仍用“表1”或“图1”表示。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时间t/min。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图注)置于图片之下,图题之上,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组图的图片上尽量不要标1、2、3……或A、B、C……。图和照片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

  11.统计学方法

  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2.数字的用法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

  13.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4.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论文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处,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15.参考文献

  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二次文献、待发表论文和说明书等。综述性论文近5年以内文献不少于80%。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参考文献使用原语种撰写。按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书写,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并用“-”隔开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示例:张××<4>15-17……; 张××<4>55……;张××<4>101-105……)。请勿使用尾注、软件等形式编辑参考文献。

  责任者的著录:3人以下全部著录, 3人以上可只著录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 ,et al ”。责任者之间用“,”分隔。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姓全大写;如用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其姓。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发文量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自拟消斑汤经验方与逍遥丸内服辨治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消斑汤经验方与逍遥丸内服辨治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肝气郁结型黄褐斑患者1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乳膏外用,对照组患者给予逍遥丸内服,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消斑汤经验方内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对皮损面积及颜色进行评分,监测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脂质过氧化物(LPO)、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变化,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的73.3%(x2=5.279,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的皮损评分(1.77±0.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56±0.74)分,下降指数(0.53±0.24)显著高于对照组(0.40±0.21) (P <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的P、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CAT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其DL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拟消斑汤经验方辨治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疗效确切,其治疗效果优于中成药逍遥丸,利于皮损的消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与调控机体P、LPO、CAT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作者:赵琴;刘丽;何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拟催乳饮治疗缺乳58例

    缺乳为临床常见症状.笔者于1996年8月~12月,用自拟催乳饮治疗缺乳5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川芎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川芎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提取,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的川芎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L9 (34)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影响川芎总生物碱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川芎总生物碱的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80%乙醇,100℃提取2.5h.3次工艺验证试验中川芎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2.745 mg/g(RSD=1.66%,n=3).结论:本实验首次采用正交试验对川芎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稳定可靠.

    作者:蒲忠慧;苏海国;王力;刘露丝;李文兵;彭成;熊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恢复期之中医辨证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恢复期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收集台湾北部地区于2003年3月至6月患SAILS的24例住院病人,追踪其恢复期的症状、证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结果:证型分析如下:气阴两虚型18例、肺脾气虚型2例、气虚血瘀型1例、湿热留恋型2例、肝郁化火者1例.后遗症部分:3例股骨头坏死,2例贫血,1例结合型胆红素增高,1例合并高血压及肝功能异常.未发现有肾功能异常者.结论:研究结果显示SARS恢复期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

    作者:沈建忠;郭敏玲;李克成;刘如玫;蔡荧煌;黄桂彬;陈建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作者:董静;杨学惠;郑德松;李冬梅;薛新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针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后效应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求不同针法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针组、水针组、电针组和刺血组,每组44只,观察不同针法治疗后其痛阈的变化.结果4个治疗组在针刺即时和针刺后15 min,30 min及1h,其病阈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在针刺1 h时,水针组和刺血组痛阈值高于手针组和电针组.结论4种针刺法均可提高试验动物的痛阈值,其后效应至少持续60min,且水针组和刺血组疗效优于手针组及电针组.

    作者:梁繁荣;刘雨星;余曙光;赵纪岚;罗荣;陈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开四关”论治肝郁证

    肝郁证是中医脏腑证候中常见证候之一,其临床常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善太息等.肝郁证见于多种中西医病证中,且以中年女性更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笔者在临床实习治疗中,发现“开四关”在治疗肝郁所致疾病中疗效显著,然其治病机理尚未明确.故笔者现将“开四关”治疗肝郁所致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其机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后续研究进行,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王佳宁;侯帅;郑申;陈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从真寒、真热多属胃肠里证辨寒热真假

    结合临床病例和经典著作的有关叙述对寒热真假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寒热真假之真寒、真热多属胃肠里证.

    作者:陈为;严石林;赵琼;汤朝晖;鲁法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探讨

    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遏制和治疗代谢性疾病,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难题.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肝肠循环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代谢过程,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防治代谢性疾病重要性的凸显,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对医疗卫生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索肠道菌群与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以期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邓淑芳;于正;赖祯宏;吴巧凤;梁繁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

    股骨头坏死,又称骨骺炎,骨骺无菌性坏死等,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科疑难病证之一.其病因复杂,起病慢,病程长,致残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几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资料共35例,均为1995年10月~1998年10月期间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大64岁,小13岁,平均51.4岁;早期病变者10例,中后期病变者25例;损伤所致者28例,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5例,不明原因者2例,所有均为单侧病变.

    作者:陈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迷途风雨** 的反馈: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