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668
  • 国内刊号:51-1501/R
  • 影响因子:0.57
  • 创刊:1958
  • 周期:季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64
  • 全年订价:1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 中药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0年4期文献
  • 外用中药防治胫骨应力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外用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类中药对实验性胫骨应力损伤组织结构方面的影响.方法:取观察兔6只,实验兔15只,以电笼刺激法制成胫骨应力损伤模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对实验兔的胫骨外用中药,于实验第1、3、5周末分别随机处死实验兔5只,观察兔2只,取胫骨在光、电镜下观察其结构.结果与结论:①实验兔未用药侧出现了明显的应力反应,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和骨质吸收;②外用中药能有效治疗应力损伤,主要表现为用药侧骨结构明显好于对侧,骨膜反应出现少且程度轻.

    作者:田绮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一粒金胶囊治疗功能性头痛的实验研究

    目的:针对一粒金胶囊的功能与主治,对其进行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镇痛试验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和鼠尾电刺激法3种方法;镇静、催眠试验采用小鼠自主活动试验和小鼠睡眠试验2种方法;活血化瘀试验采用寒凝型血瘀大鼠模型,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兔耳血管灌流量的影响.结果:一粒金胶囊能显著抑制因化学刺激、热刺激、电刺激所引起的疼痛反应;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有协同作用;能改善寒凝型血瘀大鼠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能显著增加兔耳血管灌流量.结论:一粒金胶囊具有镇痛、镇静及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李涓;易明娟;郭蓉晓;王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益肾化浊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注射液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I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6周后,观察益肾化浊注射液对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应用益肾化浊注射液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减少,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化浊注射液防治DN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作者:乔雪峰;李晓苗;拓步雄;谢永宏;张发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九制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动物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九制大黄蒽醌衍生物有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白鼠血液TC、TG的作用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P<0.01),在1~4 g/kg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大,其降血脂作用和改变血液流变学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作者:胡昌江;马烈;何学梅;瞿燕;禹玉洪;胥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溶血液细胞膜钠钾活性试剂盒,测定中焦湿阻证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经芳香化湿中药治疗后,钠钾泵活性逐渐恢复(P<0.001).结论: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作者:黄秀深;赵燕;张力华;贾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咳喘灵涂膜剂的部分药效学研究

    从止咳、祛痰、抗炎、免疫等4方面对咳喘灵涂膜剂进行了部分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浓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反应的潜伏期,提高小鼠呼吸道酚红的排泌量,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及促进DNCB所致的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实验结果提示出该制剂具有止咳、化痰,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炎的作用,为其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作者:曾南;廖峻;赵力;唐允华;廖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退热Ⅲ号的抑菌、抗病毒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纯中药制剂退热Ⅲ号的抑菌、抗病毒药效学.方法:对退热Ⅲ号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及半体内法体外抗病毒作用试验.结果:该制剂抗菌谱较广,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6个菌种中的76株菌显示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退热Ⅲ号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具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新春;王连山;梁济乐;孙立明;解砚英;王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傅氏生化汤缩宫效应的正交设计分析

    目的:针对傅氏生化汤治疗产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分析该方缩宫的关键因素与佳水平.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18(37),按照离体子宫实验法测定产后小鼠离体子宫肌活动力.结果:方中当归是促进宫缩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川芎;川芎与泡姜为佳组合.

    作者:王明军;叶定江;朱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1997年2月~1997年12月,在成都市4所医院观察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心绞痛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6.67%;心电图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0.0%;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主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大于80%.对血液流变学指标J2、LH、Lb、Ei、Rh、Fb、SR均有一定改善作用(P<0.05或P<0.01);除1例报告睡眠欠佳外,未发现毒副反应.提示益气通脉口服液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震;李胜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34例体会

    目的:探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34例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例中医辨证为正气亏虚、瘀血内结、痰浊内阻、脾胃失调、火毒上壅、热毒伤阴等6个基本证型,综合应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破血逐瘀,化痰散结、养阴清热,清热凉血、利咽解毒,抑癌抗癌,调理脾胃等相应治则方药.结果:近期疗效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达91%.结论:扶正固本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基本治则;祛邪法可缩小或消散恶性肿瘤的体积,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应重用祛邪法;强调以中医药治疗缓解手术、放化疗的并发症为主,以保障手术及放化疗等主要措施的顺利进行,大限度的发挥综合治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

    作者:李平;包碧惠;李亚娜;李延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希臣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附:83例病例报告

    目的:观察希臣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83例既符合中医中风病之中经络证(瘀血痹阻脑脉型),又符合西医诊断、病程在恢复期内(即发病≥2~4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不伴意识障碍者,观察希臣通舒胶囊对其的临床疗效.结果:希臣通舒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2%,显效率为49.1%.心脑舒通胶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显效率为40.00%.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显效率,治疗组为58.49%,对照组为46.67%.结论:希臣通舒胶囊治疗中风病(瘀血痹阻脑脉型)主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福友;陈卫垠;李常度;杨东东;蒋振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地黄皮炎口服液治疗4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地黄皮炎口服液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和过敏性紫癜等4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开放试验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地黄皮炎口服液治疗130例,显效率为83.85%,总有效率为93.85%.结论:初步观察,地黄皮炎口服液疗效较好,使用简便、安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江海燕;唐定书;黄莺;孙源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托毒固金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肺结核51例

    观察了自拟托毒固金汤配合抗痨药治疗51例顽固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6月后,有效4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1%.提示将抗痨药与中药有机地结合,分别显示出中、西医药治疗之长,不仅减轻了抗痨药的毒副作用,同时提高了抑菌、杀菌之效力,促进了病灶的吸收和损害组织的修复.

    作者:江秀成;马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关于中药的功能及其发展的讨论

    论述了中药/本草学对中药功能的认识与发展,讨论了中药功能认定的过程与方法,中药功能的表述与不足,以及现代对功能的研究与发展等,并对有关中药功能的问题作了全面的讨论.

    作者:刘继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杨家林教授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家林教授运用传统古方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加减,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腹痛、症瘕)的临床经验.

    作者:魏绍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1999年3月至2000年2月期间,我科进行了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萍;覃菁;左之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肩凝证体会

    肩凝证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以肩部疼痛寒冷、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我们在临床中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肩凝证,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胡运光;张达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点穴疗法治疗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退行性疾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以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

    作者:白茂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定坤丹和乌鸡白凤丸治疗女性不孕22例

    定坤丹、乌鸡白凤丸均为妇科名方良药.1987~1999年间,笔者用定坤丹、乌鸡自凤丸治疗女性不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云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川芎嗪骨内注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43髋疗效分析

    应用川芎嗪骨内注射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43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评分,优17髋(占39.6%),良14髋(占32.6%),中9髋(占20.9%),差3髋(占6.9%),表明该治法能使坏死部位血管组织再生,局部血流量增加,促进坏死骨的吸收和新骨再生,使坏死的股骨头恢复功能.

    作者:江中潮;钟磊;邓友章;张河;樊效鸿;黄勇;薛栋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祛风四味方为主辨证治疗头痛24例

    笔者常用祛风四味方为主,辨病与辨证结合用药,治疗头痛证,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田佩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术后并发症附:126例报告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后出现的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将240例帕金森病人的苍白球和(或)丘脑腹外侧核进行射频毁损术治疗后出现半身不遂、走路不稳、口眼(口呐)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与单纯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后出现的并发症有治疗效果.

    作者:李贤彬;姚源;熊震;叶坤;李成勋;曹华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自拟催乳饮治疗缺乳58例

    缺乳为临床常见症状.笔者于1996年8月~12月,用自拟催乳饮治疗缺乳5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6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西药治疗复发率高,副反应大,笔者运用中医辛开苦降法(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瘘管性脓肿的分期

    瘘管性脓肿的概念首先由Eisenhammer(1978)提出,即认为,此类肛周脓肿和肛瘘都起源于肛腺感染,感染物沿肛腺导管到内外括约肌间,继之向四周蔓延,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溃破后逐渐形成肛瘘.这种观点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已得到肛肠学界的普遍承认.

    作者:王晓林;廖行忠;李东平;曹吉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和解宣肺汤治疗儿科咳嗽150例

    咳嗽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以外感咳嗽为常见.临床上笔者采用和解宣肺汤治疗该病,疗效颇佳,现将其作一临床小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世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但这些治疗经费昂贵,许多患者无法承受.为探讨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期的更有效的药物治疗,近来年来,我们对比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期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易晓颖;陈彤;舒惠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以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另设15例以达美康治疗作为对照观察.结果:加减六味地黄丸组与达美康组间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有降低FBG、PBG的作用(P<0.01),但前者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并较后者优越(P<0.05);同时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达美康有优势(P<0.05).结论:加减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有明显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作者:郎宁;亓鲁光;王海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舌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Nd:YAG激光结合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舌扁桃体炎,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相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记录观察的102例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朱智泉;靳晓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中ET、ANP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68例慢性肾病患者血中ET、ANP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慢性肾病患者血中ET、A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肾衰组ET、ANP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或P<0.05).中医辨证分型显示:ET水平依次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肺肾气虚;ANP水平依次是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结论:血中ET、ANP水平的变化在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升高可以反映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并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作者:马建伟;刘占民;陈宝;孙晓丽;魏汉林;侯杰;董静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