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668
  • 国内刊号:51-1501/R
  • 影响因子:0.57
  • 创刊:1958
  • 周期:季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64
  • 全年订价:1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 中药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丹参抗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机理的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对兔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24只日本大耳兔,建立兔30%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烧伤后即刻,2、4 、8 、16、24、48 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EC作用测定PMN-EC的粘附率,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值.结果烧伤后即刻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组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 h达高峰,丹参组2、4、8、16、24、48 h各时点的粘附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 h TNF-α开始升高,8 h达高峰,48 h仍高于正常,丹参组2、4、8、16、24、48 h各时点的TNF-α的值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严重烧伤后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EC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作者:陈炫;沙建平;尹毅;赵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硬肝复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研究硬肝复康对实验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给小白鼠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细菌脂多糖(LPS)以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检测其血清酶、蛋白、过氧化脂质等指标.结果硬肝复康防治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脂质(LPO)均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灰磷酸酶(ALP)和脾脏指数也呈降低趋势;肝脏指数及血清总蛋白量(TP)则无明显改变.结论硬肝复康对实验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较好防治作用.

    作者:王天然;曾祥元;马布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剂治疗脾虚证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及其与补气药、行气药及除湿药的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 、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GAS、MTL降低(P<0.01),VIP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部分或全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优.结论白术茯苓汤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紊乱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配伍组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白术茯苓汤组及其余各配伍组,说明中医关于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科学价值.

    作者:贾波;邓中甲;黄秀深;梁煜;李晓红;胡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四川不同产地马尾松针叶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谱分析

    采用气-质谱-计算机联用(GC-MS)技术,对8种不同产地马尾松针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68种成分,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研究新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萍;刘纬琦;万德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健脾消食糖浆有效期的预测——含淀粉酶中药制剂有效期预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测定含淀粉酶中药制剂有效期的预测方法.方法借鉴临床生化检验中血清淀粉酶的测定方法,结合恒温加速及活化能估算法,预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厂生产的健脾消食糖浆的有效期.结果选择指定温度为60℃,2年内药物降解10%所需时间的上限为4.1月,下限为3周,通过比较加速实验前后酶活性单位,可知实验样品健脾消食糖浆的有效期为2年.结论此法快速、简单而可靠,是一种预测含淀粉酶中药制剂有效期的新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小芳;王良;侯爱霞;徐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味痛泻要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临床研究 附:124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寻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有效而低毒的中医药疗法.方法选择罹患此病,首次接受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虽曾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但又在1年以后复发的病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和敛溃愈疡汤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对照观察了连续3年使用加味痛泻要方和敛溃愈疡汤防治此病的疗效.结果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组在减少此病年均复发次数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其腹痛症状、大便异常程度及结肠粘膜病理改变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敛溃愈疡汤则与治疗前结果相近(P>0.05).两组患者经连续观察3年,其血清癌胚抗原含量与治疗前含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在连续3年的治疗期间,均无癌变倾向.结论加味痛泻要方对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虽经长期使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廉南;曹均告;严明清;郭明阳;张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附:63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味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药SASP加肾上腺皮质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57.58%,对照组26.67%.治疗组无效率6.81%,对照组1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

    目的总结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权威诊断标准,选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26例,用前述自拟方进行观察,并总结其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6.38%,好转率为41.27%,无效率仅5.56%.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罗忠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消核片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瘀互结证)临床观察 附:218例病例报告

    目的对消核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进行系统观察.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受试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消核片,对照组服用乳癖消,并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服药前后的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查.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的显效率为49.25%,有效率为85.07%;对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效率为40.30%,有效率为88.81%,与对照组上述指标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服药前、后乳腺肿块大小之差,则大于对照组(P<0.05).服药后治疗组个别病例肝功能轻度异常,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其余指标则正常.结论消核片是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瘀互结证)的有效中成药,其总疗效及其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均与乳癖消相近,但对乳腺肿块的消散作用则优于乳癖消.但因个别病例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建议消核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长期用药患者还须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作者:刘松山;康中英;陈红;吴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附:62例病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验证和认识血府逐瘀汤对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闭合性脑挫裂伤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共62例,采用血府逐瘀汤为主配合常规西医保守疗法与单用西医保守疗法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分析两组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伤后14天CT扫描出血液吸收率为90.62%,对照组为59.26%(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原发性意识障碍恢复的平均天数分别为2.3和2.2天.结论血府逐瘀汤对脑挫裂伤患者,能较好地促进其脑出血的吸收.对患者原发性意识障碍的疗效,则与单用西医保守疗法相近.

    作者:张良;张训;郭建雄;朱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松龄血脉康治疗高血压病26例临床观察

    目的验证中药新制剂松龄血脉康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的方式观察了该药对26例的疗效.结果 26例患者血压中显效率达61.53%其血脂升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的多数患者,也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松龄血脉康对Ⅰ~Ⅱ期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疗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

    作者:王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药物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腰腹痛的经验

    慢性盆腔炎是长期困扰妇女,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据我院接诊人数统计,此病于近年来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于抵抗力减弱时,常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1].对于此病的急性或亚急性发作,临床医师多采用抗菌消炎疗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有权威论述也明确指出,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如物理疗法、中药、封闭疗法等,大多只有暂时性作用,并主张对反复发作而保守治疗无效者,采用全子宫、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1].多年来,我们运用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均;吴杰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耳穴配合药物治疗习惯性便秘148例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候,对人体危害较多,常常导致痔疮、肛裂等,并能引起头昏、头痛、失眠、嗜睡与全身不适,诱发脑溢血及心肌梗塞[1],有时还会加重盆腔炎、前列腺炎等盆腔内病变.因而,如何减轻便秘在临床上具有较大意义.我院中医科运用经济方便的耳穴压豆治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系统治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方;孙洪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膝关节退行性变骨内注射骨生注射液疗效的骨髓造影观察

    膝关节退行性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疾病.我院在1998年12月~2000年6月间采用中药制剂骨生注射液,经胫骨上端穿刺注入骨髓内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共32例,症状缓解,临床近期疗效满意[1].其中28例进行了治疗前及治疗后两胫骨上干骺骨内注射造影,了解骨的血循环状况,现从骨髓造影的角度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映凡;谢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拟加味六君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初步观察 附:84例病例报告

    目的总结笔者运用自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加味六君子汤,对照组采用维酶素治疗.对照观察二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31.2%,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愈率为25.0%和20.0%,两组疗效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现温补疗法的自拟加味六君子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边玉芝;刘朝益;廖品东;罗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观察 附:115例病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验证七味白术散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七味白术散与常规西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89.27%,总有效率为96.92%,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椒梅排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

    笔者从1996年9月~2001年3月,用自拟椒梅排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中,男性29例,女性5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1岁;住院病人67例,门诊19例.本组病人均有典型的胆道蛔虫病的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小于10.0×109/L的有59例(占68.6%),介于10.0~15.0×109/L之间的有24例(占27.9%),大于15.0×109/L有3例(占3.5%),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大于3%有36例(占41.9%).B超检查示胆道蛔虫有85例占98.8%.

    作者:林伟;李唯一;周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桐皮汤熏洗治疗柯氏骨折后腕关节僵硬56例

    柯氏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骨折累及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骨折愈合后,常后遗腕屈伸、前臂为转活动受限,以旋后受限更为明显,并伴有手部肿胀,腕部疼痛等症状.1997年以来,我们对56例柯氏骨折患者,在解除外固定后,采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并结合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亚强;江蓉星;樊效鸿;朱明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的体会

    近来,笔者在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整固疗法特色诊疗室专门从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工作,对该病护理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体会.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特殊的病症,其护理既要针对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病变实质,作特殊护腰,又要从全身情况出发,辩证施护.同时在病后康复方面,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相应的要求,下面谈谈自己在这几方面的体会.

    作者:马界;胡运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防治恶性肿瘤的天然药物

    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抗癌化学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从天然的动、植、矿物中寻找疗效高、毒性低的抗癌成分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课题.如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自1957年以来,每年评价1500~5000种植物提取物的抗癌活性成分,至今被筛选的植物在30,000种以上,被评价的提取物在100,000种以上[1,2].

    作者:贾敏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从《剑南诗稿》看陆游与祖国医药学的关系

    通过<剑南诗稿>中关于医药内容的记述,分析了陆游与中医药学的关系,认为陆游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而且是一位通晓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学者和医技高明的业余医家.

    作者:张英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997~200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引文分析

    目的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作者吸收和利用文献资料的实际情况,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及我国西部地区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研究的特点与现状,并客观评价该刊的质量和作者群的整体素质,为文献工作的改进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法,对该刊1997~2001年的引文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客观结论.结果及结论该刊具有较高的信息容纳量和较强的信息吸收能力,被利用速度较高,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在文献交流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其影响因子波动较大,提示该刊还需要继续努力,以不断提高其学术影响和权威性.

    作者:虞学军;林齐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荟萃分析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生物医学资料库及手工查阅,选出以针灸为干预措施来治疗中风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估及提取有效数据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章进入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的偏瘫侧上下肢体的肌力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指标可能优于西医一般的对症治疗.结论可以初步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疗效,但由于尚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尚不能作后结论,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作者:李宁;冯宾;邹军;刘翼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