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80-220
  • 国内刊号:1672-8475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2007年6期文献
  • 125I内照射联合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125I粒子与内支架结合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可行性及相关疗效.方法 本组16例食管恶性狭窄的患者,临床分级为3~4期,在X线透视下经口腔将125I粒子联合内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狭窄段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125I粒子联合内支架植入均顺利释放,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所有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消除或明显缓解,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125I内照射联合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忠敏;陈克敏;金冶宁;贡桔;伍超贤;郑云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双介入治疗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收集肝癌伴脾亢58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PSE),观察术前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 术后24小时、1 周、2周及4 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宗根;吕维富;王伟昱;张行明;侯昌龙;张正峰;鲁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在肾上腺囊肿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肾上腺囊肿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5例提示为肾上腺囊肿,3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1例提示为肾上腺区低回声包块.其中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单纯性的肾上腺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

    作者:廖瑞真;刘倚河;张蓉;刘舜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静脉对眼部症状严重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治疗

    目的 探讨伴有严重眼部症状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栓塞方法和疗效.方法 24例伴有明显眼部症状的DAVF,全部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其中男8例,女16例.经岩下窦及面静脉两种途径至海绵窦,选择合适尺寸的电解可脱弹簧圈(EDC)进行栓塞,必要时配25%~60%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予以栓塞.结果 其中经岩下窦至海绵窦22例,经面静脉至海绵窦2例; 治愈22例,症状好转2例,无加重和死亡.随防2个月~8年.结论 经岩下窦及面静脉两种途径治疗有严重眼部症状的DAVF,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梁熙虹;陈光利;丁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在经皮肾穿活检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疑似肾脏弥漫性病变的患者,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获取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每次穿刺获取肾组织长度(14.21±3.19) mm.每例光镜下肾小球数目(15.21±3.35)个,成功率100%.1例术后出现肾周血肿.结论 超声引导能提高取材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东风;张献;王利民;张双铭;李云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乳腺癌经高频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徒手穿刺活检情况.结果 36例可疑乳腺癌经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均取得满意的病理材料,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诊断率100%,其中1例未明确病理组织学分型,对组织学分型诊断率为97.2%.所有穿刺活检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乳腺癌应用高频超声定位徒手穿刺活检可以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曾红艳;彭格红;陶文鸿;曹永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DSA表现及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介入治疗探讨

    目的 观察及分析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DSA表现,以及探索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观察5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DSA表现,采用导管患肢动脉内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灌注的介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DSA5例显示患肢动脉分支增多、增粗,尤其以2、3级动脉分支明显,其中4例可见小或微小动静脉畸形,可见供血分支动脉增粗、纡曲,引流静脉增粗且早期显影,浅静脉增多、增粗和(或)纡曲.4例行PLE动脉内灌注治疗,术后再次造影显示异常血管网部分消失或明显减少,局部碘油沉积.结论 患肢DSA可显示KTS部分畸形血管,PLE动脉内灌注治疗KTS有一定的疗效,较全面的治疗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发林;曹然;朱彬;李桂林;何耀强;邝恒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先后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小骨窗直视下血肿清除手术,随机将其分为自制球囊引流组(观察组)和血肿腔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分时段复查CT,按ADL分级观察术后1个月时预后情况,比较两组间再出血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发生再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4例;观察组较常规对照组术后再出血明显减少(P<0.05);按ADL分级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观察组优良率达87.18%,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对减少术后再出血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谢良军;侯宗来;郭刚;张合林;齐再利;张云霈;颜欢欢;李晋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44例良、恶性肿瘤和出血病变进行造影和治疗,43例常规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41例进行了治疗,1例因主动脉纡曲而在弓下灌药,2例因其他原因未予栓塞.结果 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彻底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后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介入治疗对颌面部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传森;赵卫;沈进;向述天;胡继红;肖兵;胡正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例有临床症状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后,3例使用弹簧圈行供血动脉栓塞术,2例行碘化油加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结果 5例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取得成功,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4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无并发症.结论 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启榆;王忠;谢步东;林华;杨伟;王富春;何瑜;王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术后反应和症状变化,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分析疗效.结果 造影显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17例(占37%),一侧供血为主24例(占52%),单纯一侧供血5例(占11%).肿瘤平均缩小率:3个月34%,6个月48%,12个月56%,其中5例肌瘤消失.4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王广举;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透视下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70例131个椎体.结果 所有病例的手术都获得成功,所有病例术中和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经PVP术后的131个椎体中,112个椎体无椎体外渗漏,都经X线正侧位和(或)CT确诊.16例19个椎体出现椎体外渗漏,经X线正侧位和CT检查确诊,5例7个椎体出现椎间盘渗漏,7例8个椎体出现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3个椎体出现椎外静脉丛渗漏,1例1个椎体出现椎弓根渗漏.随访3~6个月,病变椎体无复发.结论 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明确,能有效避免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PVP术的安全性.

    作者:练辉;陈德基;何明基;申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与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on jaundice, MOJ)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复习311例PTBD治疗MOJ的住院病史,统计并发症种类与病例数,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 PTBD治疗MOJ 311例,共发生各种并发症165例(53.1%),其中胆道感染46例(14.8%),引流管移位38例(12.2%),引流管堵塞31例(10%),瘘口渗漏20例(6.4%),瘘口皮肤感染18例(5.8%),胆道出血6例(1.9%), 胆汁性腹膜炎2例(0.6%),胆汁引流过多2例(0.6%),肝脓肿1例(0.3%),气胸1例(0.3%).结论 PTBD治疗MOJ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严格掌握PTBD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时处理引流管相关问题,可减少和控制严重PTBD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世明;茅爱武;范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双点穿刺阻流取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经皮健侧股动脉穿刺,应用球囊在患侧髂外动脉阻断血流,患侧股动脉穿刺,应用长鞘或导引导管负压反复抽吸血栓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的疗效.方法 23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的患者(房颤17例,左房黏液瘤1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行经皮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术.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20例痊愈;2例截肢;1例48h后死亡.结论 经皮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侯国欣;仝现州;王志伟;张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双重介入治疗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双重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经肝动脉分支和支气管动脉进行化疗栓塞术.结果 原发性肝癌有效率为45%(18/40),肺转移灶有效率为40%(16/40).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有效率为37.5%(15/40),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37.5%.结论 临床经肝动脉分支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张正峰;吕维富;王伟昱;鲁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Allen试验阳性患者295例,随机分为左桡动脉组(148例)和右桡动脉组(147例).冠脉造影选用5F TIG造影导管,支架植入选用6F Judkin、EBU或 Amplatz.比较两种途径在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介入治疗成功率、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①冠脉造影:经左桡动脉、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血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62%和96.59%(P》0.05);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3.10±1.50)min和(3.13±1.47)min(P》0.05);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5.94%和95.23%(P》0.05).②冠脉介入治疗:经左桡动脉、右桡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18.25±12.58) min和(17.59±11.62) 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85%和97.80%(P》0.05),特殊指引导管使用分别为43.67%和76.92%(P《0.01).结论 左桡动脉途径能很好地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冠脉介入的选择途径之一.

    作者:陈灿;陈亮波;黄石安;李果明;陈建英;谢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瘘,经DSA造影了解瘘闭塞情况.结果 38例中动静脉瘘消失及明显减少31例,动静脉瘘减少不明显或无效7例.4例消化道出血均于术后1天后停止,14例腹水明显减少.28例TAE碘油沉积良好.结论 以PVA+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瘘安全有效,能使碘油药物更好地沉积于肿瘤内,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其它方法证实的2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超声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70%,肠系膜静脉内低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内无血流信号为本病的直接征象,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与患者的腹部症状及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初步筛查手段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作者:薛秀荣;孙云川;聂书汇;王树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探索以介入治疗为主的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以肝动脉栓塞术前1周内及术后30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观察终点指标,并观察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06年2月~2006年8月就诊我科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200 mg/d口服1~6个月联合TACE,对照组单纯行TACE.TACE用药选用吉西它滨0.4~1.6 g、奥沙利铂100~200 mg、氟脲嘧啶脱氧核苷 0.5~1.0 g, 栓塞剂选用碘化油、明胶海绵.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VEGF水平.结果 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均有升高,但联合沙利度胺组VEGF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单纯介入栓塞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服沙利度胺可降低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提示沙利度胺联合TACE可能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作者:林海澜;郝明志;郑伟生;叶韵斌;陈起忠;陈建彬;郑建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缺血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可以快速、无创地反映脑缺血区分子水平发生的微观变化,为临床提供信息,本文对其在超急性期、急性期脑缺血的应用价值和限度进行综述.

    作者:金光韦;冯晨璐;曾庆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雷帕霉素-多聚丙交酯乙交酯药膜洗脱支架结构设计和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设计适合外周血管的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多聚物载体药膜,明确所设计药膜的药物释放规律.方法 将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Rapamycin)加入可降解聚乳酸类多聚物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中制成雷帕霉素PLGA复合物,再将该复合物采用浸涂法均匀涂至镍钛合金外周血管支架表面,制成药物洗脱支架7枚,分为1枚及6枚两组置入人体血液环境模拟系统中进行腐蚀,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第1、2、3、4、5、6、7、8、9、10天药物释放量(以百分比表示),描记药物释放曲线,用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总结药膜体外药代动力学释放曲线方程,明确药物释放时间和药物累计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枚支架药物随时间累计释放量(百分比):第1、2、3、4、5、6、7、8、9、10天分别为14.09,16.71,22.39,29.72,32.98,34.93,37.01,39.55,41.60,43.74,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Mt/M∞(%)=2.9605×t1/2 (h)-1.315 (r=0.9906,n=10);6枚支架组药物随时间累积释放量(百分比):第1、3、5、7、9天分别为11.02,19.01,29.62,35.66,41.23,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Mt/M∞(%)=3.1722×t1/2 (h)-5.682 (r=0.9944,n=5).结论 聚乳酸类多聚物PLGA可以承载和控释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PLGA-雷帕霉素复合物可以用来涂敷镍钛合金外周血管支架,药物释放可持续50天以上,药物的释放规律能够和血管内膜增生的时间窗相适应.因此,聚乳酸类多聚物PLGA是外周血管药物洗脱支架较为理想的药物载体,PLGA-雷帕霉素药膜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克;夏永辉;冯博;黄莹莹;齐民;杨大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动脉造影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2~80岁,3例为第一次出血,余均为反复多次出血,长的病程有25年.造影前都已内科保守治疗1~3天.

    作者:毛健;张振岳;黄永东;范亦辉;顾庆春;吕传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mplatzer血管塞子堵闭儿童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0 引言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 PAVFs)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疾病.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或者弹簧圈(Coil)介入封堵,但两者对于大型PAVFs的治疗往往成功率低,并发症多.我们首次尝试运用Amplatzer血管塞子(Amplatzer vascular plug, AVP)介入治疗2例儿童多发性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琳;盛锋;刘芳;黄国英;陆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使用模型练习超声介入操作技术

    0 引言超声介入属于有创性检查,医疗风险高,所以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虽然可以用水槽进行超声介入操作训练,但因探头位置不易固定、穿刺针在水里可以随意改变方向等缺点,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1].因此发现一个方便、经济、有效及易推广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超声介入医师的操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杰;孟凡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转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5月-2007年7月经临床检查及超声、X线钼钯拍片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的患者22例,病灶直径0.5~3.5 cm,均为女性,年龄18~48岁,平均32岁.

    作者:刘兰芬;管一帆;权源;张彦;范西红;贺青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右心室双出口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本组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2~19岁.均无家族遗传病史.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有紫绀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中2例出生后即出现紫绀,2例晚发紫绀.体检: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杂音性质粗糙,杵状指(趾).4例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部平片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吕亚萍;唐光才;陈洪亮;晏志刚;李玉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镜面右位心PCI治疗1例

    患者男,58岁,阵发性头晕2年、胸闷、心悸9个月.查体右上肢血压180/110mmHg;心电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胸片示胃泡位于右侧、心脏右位镜像、心胸比0.54;超声示镜面右位心、左房室增大、左室前壁心尖段及下壁运动减低;诊断:镜面右位心、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

    作者:高而立;赵志坚;侯义华;刘景全;苏海;王士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