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6-3351
  • 国内刊号:51-1772/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5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全区优秀学报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重型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36例诊治体会

    我院从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重型脑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36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廖兴平;文刚照;宋福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角膜异物80例治疗体会

    角膜异物是临床常见眼外伤,笔者于2001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角膜异物剔除后联合托百士、贝复舒点眼,共治疗8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祝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以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在修复口腔癌缺损中的应用

    我们用面动脉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术后所致软组织缺损7例,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整复效果满意.

    作者:李朝刚;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拉出吻合术疗效分析

    本院自1998年3月以来采用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拉出吻合术(Welch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支气管结核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6例1996~2002年门诊和住院支气管结核病例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痰检、痰培养、纤支镜检查、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各年龄组均以女性为多,15~40年龄组青年女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占73.1%(57/78).左侧支气管病变多于右侧.结论:纤支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在实施规范抗结核化疗同时并用雾化、纤支镜下支气管内局部给药治疗,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支气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凤丽;张侠;李敏;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亢性肝损害131碘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甲亢性肝损害进行131碘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对28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进行131碘一次性口服,同时对25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进行抗甲状腺药物(ATD)加保肝药物治疗.结果:131碘治疗组对甲亢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无效率3.57%,AT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无效率12%.131碘治疗组96.43%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ATD治疗组仅40%完全恢复正常,40%有好转.131碘治疗组优于ATD治疗组(P<0.01).结论:131碘治疗甲亢性肝损害优于ATD加保肝药物治疗.

    作者:毛绍蓉;邹敏;唐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速率散射比浊检测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疗效考核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对53例已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进行类风湿因子(RF)定量检测.结果:有46例>20 IU/ml,占86.8%.对其中23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者进行RF水平的动态检测,其平均值为38.6 IU/ml,并与治疗前结果均值为61.3 IU/ml比较(配对t检验,P<0.01)RF水平显著下降.结论:速率散射抗原过量比浊法定量检测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连续检测RF所呈现的水平变动趋势对该病的疗效考核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云才;解学龙;杨晓梅;郭昌隆;王元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对我院冠心病患者使用芪参胶囊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涛;莫余波;刘应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侧脑室穿刺尿激酶冲洗结合腰穿治疗脑室出血

    目的:报道侧脑室穿刺尿激酶冲洗结合腰穿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在局麻下单侧或双侧额角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每日冲洗1~2次并在脑室内注入尿激酶1~2万单位以液化血块.术后次日开始每日腰穿放液,共治疗50例.结果:脑室积血平均7d消失,Ⅲ、Ⅳ脑室血块平均4d消失;半年随访病死率为14%,脑积水发生率为8%.结论: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加尿激酶冲洗配合腰穿可在短期内消除脑室出血,是目前治疗脑室出血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李世军;王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在眼球挫伤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联合应用在眼球挫伤的表现特征和价值.方法:91例(91眼)挫伤眼,健康对侧眼为对照,按照国际标准分别行VEP和F-ERG检查,比较分析两组间VEP 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F-ERG a波、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挫伤眼组各项指标异常率.结果:挫伤眼VEP 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迟(P<0.01),振幅明显降低(P<0.01);F-ERG a波、b波振幅明显降低(P<0.01);VEP和F-ERG异常率分别为63.73%和72.53%,双项检查异常率为56.04%.结论:VEP和F-ERG联合检查是评价眼球挫伤后视功能、损伤程度和范围的客观检测方法,是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康刚劲;郭梦翔;吕红彬;徐梅;程文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腹水中TP、LDH、IgG、IgA测定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价值

    目的:探讨胸腹水中和血液中TP、LDH、IgG、IgA含量的比值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价值.方法:利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美国BN-100全自动特种蛋白仪检测积液和血中TP、LDH、IgG、IgA,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渗出液中TP、LDH、IgG、IgA均值分别为42.60g/L、424.00U/L、9.21g/L、1.62g/L;漏出液中TP、LDH、IgG、IgA均值分别为8.76g/L、71.4U/L、2.56g/L、0.55g/L;同时渗出液中各指标与血中的比值分别为0.61、0.94、0.51;漏出液中各指标与血中的比值分别为0.14、0.23、0.15、0.17.且经t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渗出液中TP、LDH、IgG、IgA含量或者是与血中的比值明显高于漏出液,其检测对积液性质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付兰;陶华林;蔡美珠;杭永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3例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10年来所收集病人资料83例.结果:48例(占58%)病人病因明确,35例(占42%)病因不明.结论: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三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抗血小板聚集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王昆;张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性聋的临床听力学表现初步研究(附加税112例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性聋临床听力学表现及与耳蜗毛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间的112例老年性聋病人进行临床听力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性聋男性(65.9%)较女性(34.1%)高发,听力损害较女性重;耳声发射检出率低(TEOAE的引出率仅为7.14%,DPOAE引出率为17%).结论:老年性聋与老年后耳蜗毛细胞退行性变有关.

    作者:杨利;黎万荣;王玉冰;钱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肿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通过肾肿瘤(39例)超声分析,以探讨超声在肾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回声特点,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CT,X-线检查,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果:肾良恶性肿瘤(28例),超声符合率89.3%(25/28),CT符合85.7%(24/28),X-线检查符合率64.3%(18/28).肾孟良恶性肿瘤(11例),超声符合率81.8%(9.11).CT符合率90.9%(10/11(.X-线检出率63.6%(7/11).结论:超声对肾肿瘤的诊断较CT有价廉,重复性和普及性好的优点,其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已作为肾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汪小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盐酸丁丙诺啡用于前列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盐酸丁丙诺啡用于前列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方法:共观察了264例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其中132例采用盐酸丁丙诺啡治疗,132例采用吗啡治疗.结果:盐酸丁丙诺啡用于PCEA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与吗啡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低.结论:盐酸丁丙诺啡用于前列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止痛效果与吗啡相当.

    作者:周健;冯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蝶式双重牙列义齿修复成人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探讨

    成人前牙反(牙合)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伤害.

    作者:卢燕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脾淀粉样变并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

    患者,男,56岁,因左上腹痛2天,伴头昏于2002年2月12日急诊入院.入院前2天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呈阵发性,放射至背心.查体:T36.3℃,P 92次/分,R 20次/分,BP113/77mmHg,脾明显肿大,肋下8cm,锁骨中线,叩痛,移浊(+).B超示脾重度肿大,脾被膜下积血,脾破裂,肝轻度肿大.

    作者:曾林华;马丽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甘露醇致全身过敏反应1例

    静脉快速输注甘露醇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由于输注时要求速度快(10ml/min),可致一过性头痛,视物模糊,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但致全身过敏反应者尚未见报道.我院眼科曾发生1例输注20%甘露醇致全身过敏反应,经积极处理,病情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文惠;王家香;左琼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麻醉诱导期间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2例报告

    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期间,需面罩加压给氧,由于使用了肌松药,一般气道均能维持通畅.但近我们观察发现2例病人全麻诱导期间,在使用了肌松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患者加压给氧困难,且发生进行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侧入路切除对称性巨大镰旁脑膜瘤1例

    患者,女,46岁.进行性头晕、头痛、视物模糊2+年,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4mm,光反射灵敏,左侧同向偏盲,眼底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病理征(-).头颅CT平扫及增强显示:双侧顶枕区镰旁巨大肿瘤,增强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大小约11cm×6cm×7cm.于2003年2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双枕马蹄形切口,左顶枕骨瓣,经大脑镰切除双侧镰旁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型脑膜瘤,复查CT提示肿瘤完全切除,视野缺损无变化,两周后康复出院.

    作者:唐伟民;詹书良;黄昌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右肺2叶1例报告

    在解剖教学过程中,发现右肺分为2叶的个体1例.该个体为成年女性,经尸体解剖打开胸腔见双肺为浅灰褐色,表面光滑有光泽,质地及弹性良好.右肺仅被一斜裂分为上、下两叶,该斜裂从后上靠近第三肋斜向前下长16.2cm,斜裂上端自后缘距肺底11.5cm,斜裂下端距下缘4.5cm.斜裂中点深度为3.8cm,浅深度为0.2cm,在斜裂上端起始处;深深度为4.5cm,距斜裂下端5.8cm处.经查所有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均未见异常.右肺斜裂如附图所示.

    作者:邓莉;杨朝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脂蛋白氧化修饰与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但AS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未完全明了.1994年以来,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LIPID,AFCAPS/TexCAPS)相继发表都明确指出血浆脂蛋白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降脂治疗,特别是LDL的大幅度降低可明显降低心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家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肿瘤抑制基因PTEN/MMAC1/TEP1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997年Parson等三个美国研究小组在10q23.3位先后分离、鉴定、克隆到同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命名为:与细胞骨架蛋白Tensin同源在肿瘤第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脂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多个进展期肿瘤中均有突变的基因(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 1,MMAC1)、能被转化生长因子β1调节并在上皮细胞中富含的磷酸酶(TGF-β1-regulated and epithelia cell-enriched phosphatase 1,TEP1).本文就近年其抑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郑文武;周业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研究进展

    自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临床以来,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它解决了单纯PTCA可能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闭塞等并发症,明显降低了再狭窄发生率.

    作者:欧荣华;刘远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恶性脑神经胶质瘤术后行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20例病理报告为Ⅲ~Ⅳ级恶性脑胶质瘤放疗病人,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结果:20例病人通过在神经外科放疗的专门护理,平均随访1年2月,按GOS标准,预后良好14例,轻度致残2例,中度致残1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使病人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达到预期目标,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危文娅;陈敏智;张莉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1月,共收治小儿脑积水36例,均经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均与成人不同,临床表现较复杂,在护理观察中有其特殊性,围手术期护理得当,可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彭炼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医院的危机与危机管理

    人类进步的历史,也是在不断同各种危机斗争中成长的历史.这次SARS危机给我们社会带来很大影响,也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欠缺,对医院来讲,可以说是一次迟到的危机管理演练.今后只有不断加强医院对危机的认识,提高危机管理水平,才能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将危机给医院造成的损失降低至小程度,使医院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作者:何延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媒体教学在现阶段应用中的问题初探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正逐渐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冲击.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正在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作者:刘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病理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病理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及不足.方法:对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应用于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前后进行比较并进行总结.结果: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能大大提高病理生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结论: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必将使它在未来的生物机能实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燕;曾维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美国NIH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生物医药科研管理基本上由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来完成.NIH是隶属于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10个与健康相关的机构之一.始建于1887年,经过一百多年来的不断扩建,目前的NIH总部占地三百余公顷,拥有75座建筑.NIH拥有庞大的直属科研机构和多种权威职能.迄今为止,NIH自身已培养了5位诺贝尔奖得主,更有10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受惠于NIH的资助,其管理模式无疑值得借鉴.为此,本文对NIH的科研职能和管理职能做一简介.

    作者:胡兴;李宁;邓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谈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活动管理方法

    正如许多研究者所发现的那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因此如何管理,即调整和监控这个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由此看来,和其他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一样,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了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很多研究表明,英语学习不成功者往往不善使用或很少使用或很少使用管理方法.

    作者:罗枫;林家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心病根治手术及麻醉中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的指征与效果

    目的:观察术前肺血管阻力(Rp),肺动脉/体循环压(Pp/Ps),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比值与术中肺/体循环压力比值(Pp/Ps),肺循环/体循脉高压危象的预测作用,及其以术中应用一氧化氮(NO)的指征作用.同时,观察吸入对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婴儿术中体外循环(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儿共46例,术前心导管检查证实均为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并拟行心脏直视手术.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基本相同.术前Rp、Pp/Ps、Qp/Qs值在心导管检查时由Fick公式计算.CPB结束前分别在主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高压(Pp)和体循环压(Ps),计算出术中Pp/Ps值,并将其与术前Rp、Pp/Ps、Qp/Qs值分别进行相关分析.CPB结束时PP/PS比值>1.0者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并给予40ppm的NO吸入,15min时再次测定PP/PS.结果:术前Rp值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呈正相关(r2=0.86,P<0.05,n=46),而术前Pp/Ps比值则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无明显关系。术前Rp<7.0 Wood unit m2的病例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4例中,术前Rp值中均中9.0±2.6 Wood unit m2(7.4~12).NO吸入15min时,其中3例Pp/Ps从1.07±0.06明显下降至0.67±0.06(P<0.05),症状也明显改善.第4例对NO吸入治疗无反应,终因脱机失败而死亡,该例术前肺血管阻力(Rp值)高达15 Wood unit m2.结论:术前Rp可有效的预测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可作为术中使用NO吸入治疗的指征.NO吸入可有效治疗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婴儿术中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但对特别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危象,效果尚不满意.

    作者:魏继承;川村隆枝;门奇卫;盛直久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