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5月至2000年3月,我们为14例>80岁食管癌超高龄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除1例术后10天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13例均顺利渡过手术期,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俭荣;赵雍凡;刘欣;蒋光亮;杨俊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QT离散度(QTd)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对猝死的预测.方法收集近2年诊断明确的CHF病人6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47例正常人为对照,由专人测定患者入院时的首次常规心电图QT间期,测量导联每份心电图不少于7个.结果CHF病人的QTd和QTcd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5).结论QTd可作为CHF病人猝死的简单、实用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云宾;吴宗清;倪建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1995~2000年共对13例心脏病伴心衰者心功≥Ⅲ级,实施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均安全渡过围术期.现对13例病人围术期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黄明礼;王庆旭;李德才;胡碧如;杨桂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告5例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4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要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消失,心功改善,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尔永;龚仁蓉;张祥蓉;罗泽玲;石应康;隋东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分析近5年7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2岁.分别有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单克隆蛋白和皮肤病变.伴发病有多发性骨髓瘤、MGUS、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加强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牛挺;焦一伟;廖晓梅;黄杰;刘霆;邓承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2例TOF根治手术的经验.方法本治疗组共收治52例TOF病人,其中8例手术前接受了右心造影检查.合并有肺动脉闭锁3例;左肺动脉瓣膜闲锁1例;左肺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或继发孔房缺12例;左上腔静脉6例.病人均接受了根治手术.16例(30%)施行了跨瓣补片;1例主肺动脉闭锁用同种带瓣血管施行右心外管道连接.结果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24月,除2例有轻度右心衰,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满足大多数TOF手术的需要;肺动脉狭窄的彻底解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安琪;张梅;田子朴;黄旭中;温泽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C-PC间线与体表MC线之间的关系,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分析90例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测量AC-PC线与MC线之间的夹角,确定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CT定位,观察定位效果,验证可靠性.结果AC-PC线与MC线的夹角为7°~13°(9.925±1.24)°.AC-PC线与MC线向前开放10°角的角边线(MB线)基本平行.本研究中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91.8%(脑室造影组87.3%);随访观察CT组的总有效率为95.3%.结论①体表MB线与颅内AC-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②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CT定位时,可用MC线向前开放10度角边线,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作者:徐元昌;顾明;柯振武;郭爱华;王开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缩窄性心包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我院从1962年7月至1999年12月对93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施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6例,女27例,年龄5~45岁.农村病人71例(76.3%),病程30天~14年,>2年22例.
作者:詹福生;廖斌;江绪明;戴天阳;董维翰;周飚;余风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体会.方法全组病例均施行根治术,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涤纶片内衬自体心包片作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扩大,6例作跨瓣补片.结果手术死亡1例,余经6月至9年随访,恢复良好.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妥善矫治心内畸形;加强术后早期的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基层医院提高四联症根治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安宁;王继相;佘凯;王波;杨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能有效地解除食管、贲门等部位的严重狭窄和治疗食管气管瘘.1999年笔者在X线的监视下应用国内自制支架治疗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瘘、吻合口瘘1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龄42~71岁,平均57岁.食管癌15例,贲门癌4例.11例接受过放射治疗,5例接受过手术治疗.食管狭窄8例(病变长度为4~8cm),食管气管瘘6例,吻合口狭窄4例,食管胃吻合口瘘1例.完全不能进食9例,只能进全流饮食10例.置人前行食管扩张术2~3次者6例.
作者:杜兴杯;李曙光;胥敏;张勇;姚玉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994~1995年手术切除的50例食管癌病人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其中有食管旁淋巴结转移者18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5例.光镜下行MVD、VEGF、FIt、KDR蛋白表达细胞的计数.结果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1t、KDR)蛋白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结论食管癌中MVD、VEGF、FIt、KDR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明荣;王海东;杨康;杨军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胸心外科1995年10月至2000年4月施行隆突、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21例,术后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树松;黄光友;杜巍;刘文;畅文丽;李卫;马奎元;王益德;张雨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24小时内未受药物干预的首次QT离散度(QTcd)与住院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关系.方法对67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QTcd进行测定,VT、Vf则根据心电监护、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体表12导联心电图确定,并将其分为AMI伴有VT、Vf组15例,与不伴VT、Vf组52例,测量两组的QTcd并进行比较;再分别取QTcd≥70、80、90ms作为预测VT、Vf的标准,测算其预测价值.结果(①AMI伴VT、Vf组(QTd96.57±9.85,QTcd98.67±10.21)与AMI不伴VT、Vf组(QTd67.52±1 5.31,QTcd67.56±1 5.6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QTcd≥70、80、90 ms对AMI患者发生VT、Vf的预测值比较,QTcd≥90ms的各项指标优于以70、80ms为标准.结论QTcd≥90ms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发生VT、Vf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功;颜昌福;李金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医学影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从而在医疗、科研、教学中充分共享,相互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PACS的开发和初步应用情况.
作者:杜勇;曾南林;蹇朴;黄小华;李春平;周华藻;翟昭华;敬宗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食管手术后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给药方案分成头孢三嗪单剂组和4剂组,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320例病人进行了多个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感染率是8.28%和9.82%,平均住院日是17.53天和1 7.66天,两项指标无差异.成本效果比率是180.44元和734.05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食管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只需在手术日使用即可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
作者:赵雍凡;蒋雷;尹维佳;石应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报告采用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初步结果.方法采用可膨胀的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EE)作为人工腱索,为30例需切除瓣膜和腱索的单纯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人工腱索的长度以能产生适当的张力为宜.人工腱索多悬吊于前瓣环,但应以不影响人工瓣瓣叶活动为原则.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时间6~22月(平均12.1±5.4月).所有的患者均有显著的症状缓解及明显的心功能进步.结论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初步结果是良好的.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萧锡俊;田子朴;黄旭中;石应康;唐红;刘淑华;赁何;宫友陵;曹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人毛发是否存在多肽生殖素进行研究,并探讨建立用人毛发代替人血清测定多肽生殖激素的方法.方法用pH-7.2~7.4的磷酸缓冲液从人毛发中抽提出多肽生殖激素,并用常规的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人毛发中存在有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洗发剂洗发对人毛发中多肽生殖激素水平无影响;人毛发部位(根、中、梢段)对人毛发多肽激素水平无影响;自身对照的人毛发与人血清中同种多肽激素呈高度显著性相关;r(LH)=0.587(n=29)P<0.001;r(PRL)=0.467(n=33),P<0.005.结论人毛发中存在有多肽生殖激素(LH,PRL)用人毛发代替人血清测定多肽生殖激素是可行的.
作者:兰君;杨惠钟;孟衍建;万学俊;孔雅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例1,女,18岁.以剑突下疼痛伴呃气1月入院.体检:心肺未见异常,剑下压痛,无反跳痛,查大便隐血阳性,胃镜下见食管中下段充血,近贲门约4cm长粘膜呈红色柔软类似胃粘膜样改变,齿状线上2cm有0.3cm×2.0cm之溃疡,表面平坦,附黑苔,全胃粘膜充血,胆汁返流(++),取溃疡周围组织行病理检查示腺上皮化生.诊断:Barrett食管病,返流性食道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给予洛赛克,阿莫西林等治疗,好转出院.2月后门诊随访,复查胃镜示食管轻度充血,溃疡消失.
作者:杨鸣;黄波;郑景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例1,男,24岁.反复右胸疼痛伴活动后气紧心累9年,无发热,无咯脓痰、咯血等.在跳跃时常感右胸振水声.在外院摄胸片示右胸囊性占位,曾多次胸穿抽出大量绿色或淡褐色液体.查体:气管左移,右胸隆起,叩呈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胸片示右胸巨大囊性影,B超示右胸巨大囊性占位.1996年10月在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术,术中见囊肿占据胸腔2/3,右肺中下叶呈完全不张状,囊内充满黄白色混浊液2500ml,并混有少许皮脂样物及数块2.5cm×2cm骨片.囊肿与右肺、纵隔、胸壁、膈肌广泛膜状粘连.分离粘连完整摘除囊肿.术后顺利恢复.病理诊断为纵隔囊肿.
作者:范荣;雷隆友;叶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35岁,横结肠溃疡型腺癌Ⅲ级)术后,Duks'B期,既往无肝病史.于1997年12月15日起行长春新碱2mg d1、顺铂40mg d1~3、氟尿嘧啶脱氧核苷750mg d1~5化疗1个周期,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化疗间歇期出现左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遂于1998年1月6日起换用丝裂霉素10mg d1、长春新碱2mg d1、氟铁龙0.4tid d1~14治疗.化疗前查肝肾功能、腹部B超未见异常,化疗第4天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化疗第7天患者开始出现腹胀、纳差、大便稀溏等不适,症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止吐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化疗第9天出现右上腹隐痛,查体:腹软,肝区轻叩痛,肝肋下4cm,剑下6cm,质软、轻压痛.复查肝功:ALT2176U/L, AST2380U/L, LDH3619U/L, TBIL22.86μmol/L .
作者:兰海涛;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例1,男,21岁.因4000V高压电击伤头部、左臀及右大小腿外侧入院,均为Ⅲ度焦痂创面,头部深达颅骨外板,总面积约8%,入院后抗炎治疗的同时,创面外涂SD-Ag,伤后第7天行左臀焦痂切除、同侧巨大阔筋膜张肌皮瓣(28cm×25cm)转移术,皮瓣逆时针旋转120°,远端超过骶骨中线,术后皮瓣远端坏死约1.5
作者:曾开平;何宏生;田浩;金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8岁.反复右鼻出血4周,右鼻阻、脓涕.右眼突出伴视力下降3周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右眼球突出,眼球活动正常,视力0.1.蛙鼻,右鼻腔内可见紫黑色肿物充填,其表面尚光滑,附有恶臭脓涕,中隔被肿物向左推移,右后鼻孔亦可见紫黑色肿物,表面附着脓性分泌物.CT示:右筛窦区占位,以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病变已累及眼框、右上颌窦、鼻腔及后鼻孔、鼻咽部.X线胸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肝肾功正常.鼻腔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干酪性鼻炎.经常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上颌窦、鼻腔、筛窦、眼框内新生物摘除术.术中见上颌窦内为大量粘脓性咖啡样液体,无新生物,其内侧壁变薄,经此壁进入鼻腔并清除其新生物,经上颌窦进入筛窦清除筛窦内新生物,并切除右眶内新生物.术后病理报告为筛窦骨巨细胞瘤,低度恶性.患者家长拒绝术后放疗,出院后失访.
作者:李平;刘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性,30岁,汉族.平素体健,因口服芬氟拉明100mg/日后,厌食3天,腹痛、头痛、全身乏力伴冷汗2+小时入院.查体:神志恍惚Bp30.59/18.62kPa,HR180次/分,呼吸浅慢,无其他阳性体征.入院5分钟后突然脉搏血压消失,ECG呈室颤,随即心跳停止,经抢救心跳血压恢复正常.生化检查提示K+6.8mmol/L,CO2CPmmol/L,BUN24.3mmol/L,Cr684mmol/L,Glu2.3m mol/ L,心电图呈高钾表现,其他检验基本正常,诊断为低血糖、急性肾衰伴高钾血症、酸中毒;入院治疗3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魏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G4P2.于1994年3月30日因停经60天要求人工流产.门诊检查诊断早孕,行吸宫术.术中探宫腔11cm,吸出胎盘组织约30g,并见已成形胎儿.术后休息2小时,无不适后离院.1994年4月10日下午6时突然下腹剧痛,后转为全腹疼痛,由乡卫生院怀疑肠梗阻而急诊转入我院.发病后无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请妇产科会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休克病容,神清,BP12/8kPa,P120次/分钟.唇干,腹稍紧,明显压痛,反跳痛,移浊阳性.双合诊:宫颈举痛摇摆痛明显,子宫后位略大,左附件增厚、压痛,右侧软,未扪及.后穹窿穿刺抽出2ml暗红不凝血液.诊断为腹腔内出血,不排除异位妊娠.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积血约1400ml,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破口处见一完整的胎儿约6cm长,即切除左侧输卵管,征得家属同意,行右输卵管结扎.术中输血800ml,住院9天,痊愈出院.
作者:肖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状群.西方统计约占消化科病人的20%~40%[1],但是IBS的治疗效果却难尽人意.
作者:万全福;欧阳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脑震荡占颅脑外伤的80%[1],系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多数患者以头昏、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等为主诉[2,3],而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给实际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自Bakay等报道脑震荡后脑组织超微结构呈明显时序性变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理、生理等诸方面进行研究[4,5];现就有关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明;周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普通胸外科手术多属二类切口手术,是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指征;多数心脏手术虽为一类切口手术,感染率较低,因需要体外循环,植入人造物,手术时间长,感染后果严重,归入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范畴.
作者:蒋雷;赵雍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压疮是截瘫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与病人截瘫平面以下部位无感觉,体位不能随意翻动使受压部位承受压力过久及皮肤经常受到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有关.但只要思想上重视并且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压疮发生.我们体会如下.1 护士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预防压疮关键
作者:尹莉;邓尚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护理学的核心至今已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阶段.我院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模式,与国际先进护理水平接轨,开展了整体护理.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一年来开展了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门诊病人整体护理,深受广大门诊病人好评.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谈谈关于门诊病人整体护理的体会.
作者:杨洪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人教育是医院内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有关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保健方法.对呼吸系统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多项治疗措施的理解和配合,可提高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为使这项工作更具针对性,笔者对在我科住院的200例呼吸系统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蓉;任丽莎;张继群;王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我科对3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本组病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术后特别加强了对重要器官的功能监护和保护早期呼吸支持,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心律失常的监护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廖筱媛;高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恶性淋巴瘤(ML),特别是起源于淋巴结外者,早期诊断极易误诊.为了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率,使患者能极早得到合理治疗,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ML90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唐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术前超声均漏诊了胰腺炎,回顾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漏诊原因.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1991~1998年收治5例因腘动脉损伤致肢体血循环障碍而截肢的病例.为了引起对腘动脉损伤严重性的认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而丧失血管吻合的机会,终造成截肢.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吴瑞智;赵贵能;王伯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肝左外叶切除是肝胆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手术之一.近年来,我们应用自制的肝钳对16例患者行肝左外叶切除,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柏宇;田伏洲;汤礼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拟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左桥小脑肿瘤切除术.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无异常.既往健康.用F8-0气管导管,插管顺利无损伤,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常规固定导管及套囊充气.用丹麦Dameca810型多功能麻醉机控制呼吸,发现直立式折叠囊不能充胀而上移,且持续无充盈状,检查回路无漏气,加大氧流量,按压快速供氧开关,仍不能充盈,随后发现口唇发绀、颈胸广泛皮下气肿,SPO2下降至80%,心率下降至45次/分,立即取下三叉接头,有高压气流从气管导管喷出.重新更换麻醉机辅助呼吸,上述症状缓解,但皮下气肿无缓解,左肺呼吸音消失.考虑为气胸.停止手术.带管简易呼吸器护送下摄胸片:①双侧气胸,左肺组织压缩95%,右肺压缩20%.②腹膜后、双肩部、腋下及纵隔积气.行左胸闭式引流,抽出气体500ml,未见血性引流物.3天后复查胸片左肺复张良好.
作者:刘斌;畅文丽;谢东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高反应性疾患,少数病人哮喘持续发作,生命垂危,我院联用机械通气和氯胺酮救治13例重症哮喘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陆光斌;杨保华;纪光和;李学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收集两家医院1976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因火车车祸致泌尿系统损伤289例,占同期收治火车创伤3768例的7.6%,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黄吉林;龚力山;邓晓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性,80岁.因下肢痛2年,左足拇趾红、肿、痛半年入院.半年前出现左拇趾红、肿、痛,疼痛常发生于夜间.左足中趾端轻微外伤后经久不愈,疼痛剧烈.在院外按痛风治疗,服痛风利仙、别嘌呤醇等治疗半年无效.查体: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足苍白,皮温降低、皮肤变薄、趾甲增厚,左足趾端变硬、变黑.左下肢上抬60度角,<60秒内明显苍白,左下肢下垂肢体转红时间>60秒.踝动脉血压右侧17.4/7.8kPa,左侧测不出.双腘动脉血压右18.5/4.7kPa,左6.0/3.9kPa.左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示:左股动脉上、中段闭塞,下段有侧支循环代偿,左股深动脉有多处狭窄.该患者终因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治疗,行截趾手术.
作者:何文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科室是医院实施医疗技术活动的基本单元,一个科室工作好坏,可作为判定科主任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1].科室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科室工作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每个科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10年来,笔者在科室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探讨.
作者:杨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前,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ey medical sevcicesystem,EMSS)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使急救医疗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特结合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简况
作者:王野;李远建;宋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前,以主管院长为主任委员,药剂科主任为副主任委员,药剂科副主任及是临床各大科主任、专家为委员组成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各地二级以上医院已普遍建立,如何更好地适应医疗发展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强临床用药的指导和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唐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对哮喘病因的探讨现已深入到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活检等检查可获得满意的标本,但其操作过程较复杂,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痛苦及危险,极大地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使用.因此,自90年代后,国外开始采用诱导痰方法对哮喘患者进行研究,成为当前研究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
作者:徐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外伤与手术均可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失血,以往常采用输注异体血,但输异体血造成诸多并发症,血源也较困难.因此,目前主张采用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以减少失血,达到不输或少输异体血的目的.1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方法
作者:俞雅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严重过敏反应,是由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病人而引起的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型变态反应.也是一切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病急、涉及器官多、病情重的疾病,临床上时有所见.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猛;金德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二维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女性盆腔器官,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应用已日渐广泛与普及.1物理基础与应用技术
作者:王娟;李健;赵宗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90年代以来,我国的母乳喂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实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产科医务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明确或完善的问题,并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为了更好地推行母乳喂养,现将这些问题及解决办法综述如下.
作者:李晓英;罗万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胸腔和心脏外科在我省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经全省各地同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多个方面已经或正在赶上全国先进水平.这一期刊录了我省胸心外科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希望通过交流促进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在我省一些医院开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一新技术免除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是.近年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进步,可喜的是这一先进技术已经在我省顺利地开展.
作者:田子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6岁.吞咽梗阻感,体重下降3个月.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扪及.钡餐检查:食管各段见多个隆起结节样病变,散在分布,大小不一,大者位于食管上段右前壁,表面毛糙,有斑点状钡剂附着,个别病变表面光整,病变之间存在正常食管粘膜.食管中、下段蠕动存在,但较弱.食管内镜检查:食管各段散在分布多个结节样隆起病变,大小约1cm×1cm~4cm×5cm.病变周围有白斑.分段取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报告为食管多发性鳞癌.本病少见,病变可发生在食管各段,呈乳头状或疣状.病变范围广,生长慢.内镜查见病变周围常有白斑.很少发生远处转移.病因尚不明确.钡餐检查:见病变之间仍有正常食管粘膜,易误诊为食管良性病变,检查时应该对本病有警惕性.
作者:张启刚;钟利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儿,男,生后64天发现以左侧耳垂为中心颌面部肿胀14天入院.肿块初为1.5cm×1.5cm.表面不红,无压痛,不发热,当地县医院拟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给予口服西药,局部用中药湿敷,无好转.肿块进行性增大,患儿系G2P1,足月顺产,家族中无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陈华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58岁.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半月,发热、咳嗽,夜间喘息5天,于1996年1月8日人院.入院前5天,患者出现咳嗽、咯痰,夜间睡眠时突然发生喘息,呼吸困难,强迫端坐位.当地医院给予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氨茶碱、氢化可的松及静脉注射西地兰等治疗,1小时后症状渐缓解,尔后每夜12时,反复胸闷,
作者:苟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27岁.吃桂圆后约15分钟,口周觉瘙痒,继之颜面、颈部、躯干和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风团块,呈鲜红色,痒感明显伴有阵阵腹痛.即口服泼松尼10mg,每日3次,息斯敏10mg,每日1次,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每日10ml,治疗5天后痊愈.半个月后再吃桂圆,10分钟后又感口唇瘙痒,面、颈、躯干、四肢又出现与上述相同的皮损和体征,再按上述治疗,10天后痊愈.
作者:颜丹;陈军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23岁,已婚.右下腹痛1天入院.1天前患者感右下腹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曾在村医疗站就诊后腹痛加剧而入院.查体:急性痛苦病容,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外科情况:腹丰满,无胃肠型及肠蠕动波.腹软,肝脾(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肌紧张.移浊(-)肠鸣音正常.闭孔内肌试验(+).血常规WBC17.5×109/L.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术中见阑尾无炎性反应.右卵巢见一6cm×6cm×6cm囊性包块,色紫,光滑,根蒂扭转,长3cm.探查对侧附件正常.
作者:陈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性,32岁.因双眼红肿,发痒1小时于1999年10月11日就诊.询问病史,患者10日晚感到头昏、流涕、咽痛,以为感冒而自服氟哌酸胶囊2粒,次日晨起床后发现双眼睑发红、水肿,并感到剧烈瘙痒.患者近期未服用其他药物,也未吃易致敏食物,双眼局部未接触化妆品类物质.2年前,患者也曾因服氟哌酸胶囊而出现类似情况.眼部检查:双眼裸视力1.0,双眼睑红肿明显,双眼球结膜轻度充血,高度水肿、隆起,呈鱼泡样,双眼睑结膜可见大量滤泡成簇状排列,结膜囊可见少许粘液丝样分泌物,双眼角膜透明,前房、虹膜、瞳孔、晶体、眼底、眼压等均正常.血常规:WBC 6.8×109/ L,N 0.63, L0.34,E 0.3,小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双眼过敏性结膜炎.处理:给予地塞米松眼液,氯霉素眼液交替点双眼,每日4次,息斯敏10mg1日1次,第2天门诊复查痊愈.
作者:李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30岁,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导管残留3天就诊.患者3天前于外院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拔除麻醉导管时,导管断裂,残留于硬脊外腔,自觉腰部轻微疼痛不适.行CT扫描提示:L1~ L2椎体所在硬脊膜外腔有一长达6cm麻醉导管.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征.局麻下行硬脊膜外导管取出来,咬掉 L1~L2椎体部分椎板,从椎间孔处进入硬膜外腔,探查并取出一长6cm麻醉导管,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李朝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9年5月6日至6月20日借成都某印刷厂职工体检之机,对该厂女职工进行了黄褐斑患病情况及患病因素调查,患病可能与印刷职业有关,现初步报告如下.
作者:杨敬蓉;江海燕;李成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10月以来,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力山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