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探索在高原现场进行体外动物细胞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成年家兔肝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培养上清中ALB和AFP水平变化.结果:细胞接种4 h开始贴壁,8 h开始增殖,胞内核数目增多,6 d已生长满瓶;培养上清中ALB及AFP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其达峰值时间分别为8 d和6 d.结论: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良好,提示在本驻地海拔高度条件下能够进行体外动物细胞培养.
作者:张明森;李素芝;郭灵常;郑必海;杨光;陈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雷诺昔酚(raloxifene)对去势后大鼠骨密度及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未经产雌性二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SH)组;B组为去势(VOX)组;C组为去势+雷诺昔酚(VOX+RAL)组.C组大鼠术后第7 d开始给药.术后16 w处死各组大鼠,对各组大鼠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去势组与对照组比较,去势组股骨近端、股骨干、腰椎BMD明显降低(P<0.01);雷诺昔酚治疗组各部位BMD高于去势组(P<0.05),但没有恢复到SH组水平(P<0.05);(2)与Sh组比较,去势组大鼠骨的股骨大载荷、桡度、大应力、弹性模量均明显下降(P<0.05),雷诺昔酚治疗组上述指标高于去势组(P<0.05),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去势后16 w大鼠松质骨、皮质骨骨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指标均明显下降.雷诺昔酚治疗后大鼠松质骨,皮质骨密度得到较好维持,雷诺昔酚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可减少和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作者:段永宏;刘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在Kada等的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供体门静脉进行肝脏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下进行原位肝移植.结果:供体手术时间34±5.5 min;袖套准备12±6 min;受体手术时间42±6 min;无肝期22±4 min.手术后24 h内死亡4例,因为肝上下腔静脉出血2例,肝下下腔静脉出血1例,门静脉出血1例.手术成功率为93.3%.1 w生存率为88.5%.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作者:祖存;王培红;谢建国;范伟;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生物电场(EF)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C)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C,EF干预72h,显微成像及图象分析技术检测VC迁移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VC增殖核抗原表达情况,观察细胞增殖改变.结果: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中,在150 mV/mm EF作用下,VC向阴极迁移明显,向阳极迁移受抑制.150 mV/、250 mV/ EF干预下,细胞增殖核抗原较无EF干预培养VC无明显改变.结论:EF诱导VC定向迁移,对VC增殖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唐波;何国祥;刘建平;李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人肝癌细胞系SC-7721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红景天甙处理体外培养的SC-7721细胞株,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亚细胞结构、形态,放射免疫法、酚试剂法分别检测AFP与ALB分泌,重氮试剂法测定γ-GT活力,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细胞DNA.结果:红景天甙0.5 mg/ml、1.0 mg/ml、1.5 mg/ml均出现细胞增殖抑制,亚细胞结构趋于正常,AFP(alpha feto protein)分泌量下降(P<0.01,vs 对照组),ALB分泌量增加(P<0.01,vs 对照组),γ-GT(r-glulgtranserpidage)活力下降(P<0.01,vs 对照组),细胞DNA含量降低(P<0.01,vs 对照组),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红景天甙可影响SC-7721细胞结构、功能、代谢等指标,诱导其在体外向正常肝细胞分化.
作者:解方为;欧阳学农;蒋明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丙二醛(MDA)、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渝华;张勤;郭东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探讨自由基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肾下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连续观察再灌注后1 h、4 h、8 h、16 h、24 h脊髓组织内MDA和SOD活性.结果: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MDA立即上升,8 h达高峰,此后随之下降,但至24 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显著下降,8 h达低,随后逐渐回升,至24 h基本接近缺血前.结论:MDA和SOD参与了脊髓缺血再灌注继发性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徐贵森;刘合年;杨淑霞;代雪梅;张玉兰;刘英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分别以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各34例,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94.1%,显效率67.6%;利培酮组有效率97.1%,显效率61.8.%.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PANSS评分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第二周末,阿立哌唑阴性症状减分率大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其它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阿立哌唑组6例(17.6%),利培酮组14例(41.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利培酮组体重增加、内分泌异常和性欲改变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 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阿立哌唑快于利培酮;在EPS和体重增加方面,阿立哌唑也优于利培酮.
作者:叶兴荣;夏旭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室温下8 h以内胰岛素在输液用能量合剂中的稳定性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外观与pH值的观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定量表达胰岛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能量合剂在室温8 h以内无色澄明,pH值较稳定.胰岛素的含量变化<5.0%.结论:室温8 h以内,胰岛素在能量合剂配伍中稳定.
作者:史惠卿;陆国庆;吴雪钗;胡婷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后大鼠肠粘膜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1只,随机取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余72只按腹腔注射的药物不同,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休克组(精制内毒素 5mg/kg),每组9只,各组于实验后0、2、6和24 h分别检测肠粘膜及血浆中sIgA、TNF-α、IL-1β含量和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内毒素休克组肠粘膜、血浆内sIg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NF-α、IL-1β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于注射后2 h、6 h达峰值(P<0.05),上述指标在血浆中的变化滞后于肠粘膜的变化;同时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T、B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后肠粘膜免疫功能呈双向性变化,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是引起整个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涛;熊建琼;文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芦荟蜂胶膏对家兔皮肤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家兔人为制造不同程度的烧伤,然后采用自制的芦荟蜂胶膏进行治疗,并与传统的凡士林纱布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芦荟蜂胶膏治疗Ⅰ度和Ⅱ度烧伤的效果明显比凡士林纱布的治疗效果好,且无创面感染的发生,创面发生瘢痕的比例和程度明显降低.结论:芦荟蜂胶膏对家兔的烧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邱薇;郭彦萍;张亚琳;范泉水;孙阳;李刚山;王双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氯氨顺铂诱导肺腺癌耐药细胞株SPC-A-1/CDDP,分析SPC-A-1/CDDP生物学特性及染色体核型,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氯氨顺铂(Cis-Diinodichloroplatin,CDDP)大剂量冲击+逐步诱导法建立肺腺癌耐药细胞株SPC-A-1/CDDP,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胞能量代谢,流式细胞仪测试细胞周期,染色体G显带技术和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技术分析染色体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SPC-A-1/CDDP对7种不同的化疗药物表现了不同的耐药性,其ATP、ADP、P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G显带结果表明SPC-A-1/CDDP染色体为亚三倍体,SKY分析出现数条衍生染色体.结论:CDDP可以成功诱导肺腺癌耐药细胞株SPC-A-1/CDDP,SPC-A-1/CDDP衍生染色体可能与肺腺癌耐药有关.
作者:熊玮;钱桂生;黄桂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经确诊为Ⅱ型糖尿病伴高脂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继续口服降糖药物,血脂康治疗组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 g,早晚一次,两组同时接受饮食宣教.6周后进行高脂餐试验并测定餐前、后血脂.结果:血脂康治疗组高脂餐前、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结论:高脂餐后血清TG、TC、LDL-C浓度升高,血脂康有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清TG、TC、LDL-C浓度和升高HDL浓度.
作者:韩峭青;连榅林;周敏;顾海蓉;韩峭立;孟是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伴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T,cTnT)与心肌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Ⅱ型伴I患者入院后cTnT及心肌酶谱动态检测.结果:56例Ⅱ型伴I患者入院后3~6 h cTnT检查均为阳性,且持续时间长,血清CK、CK-MB 6 h升高,14~24 h达峰值,2~4 d逐渐下降.AST、LDH、α-HBDH 9 h升高,2~4 d达峰值,4 d后逐渐下降.结论:cTnT在诊断心肌损伤方面特异性高,且持续时间长.在Ⅱ型伴I病例中,血浆cTnT高于0.1μg/L比心电图更有预报价值,可与CK、CK-MB联合应用,逐步替代已过时的AST、LDH、α-HBDH.
作者:肖莎丽;唐超;李洪波;李兴仁;薛椿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从32个萜类化合物中筛选对蚊虫有较好驱避活性品种.方法:小白鼠筛选和人体保护试验.结果:10.0%和20.0%的23号化合物对白纹伊蚊有2.5~3 h和4.5~5 h的驱避活性,10.0%和20.0%的31号化合物对中华按蚊则有4~5 h和5~6 h的驱避活性.结论:23号化合物和31号化合物可分别用于家居和野外的驱蚊保护剂.
作者:韩招久;姜志宽;陈超;钱万红;王宗德;宋湛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西藏林芝地区近年来疟疾疫情发病趋势情况,本文对2001~2005年6月5年内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墨脱县人民医院和本院等3所医院收治的疟疾住院病例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成海;胡开义;周礼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悬雍垂过长症临床上较少见,正常人的悬雍垂与舌面不接触,如与舌面接触,即悬雍垂过长,则应采取治疗措施.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钳夹切除+微波烧灼治疗16例悬雍垂过长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漫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例女,31岁,因反复咯血8年,加重4 d入院,患者于1997年5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咯血,曾多次以支气管扩张症在内科保守治疗,咯血症状缓解.此次住院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转入外科治疗.体检:右下肺叩诊呈实音,右肺呼吸音较弱,并可闻及湿罗音.CT检查:心膈角区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3.5 cm×3 cm.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肺中叶实变,右肺下叶广泛出血,扪及右肺中叶近肺门处一质硬(6.0×4.0×4.0)cm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并向纵隔浸润,仔细分离后切除右肺中下叶,解剖中叶肺包块内含脂质、毛发.病理检查:肺良性畸胎瘤.
作者:冯海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例女性,43岁,病案号1375431.以间歇性左侧腰痛,畏寒发热、脓性尿5年就诊.外院B超诊断左肾盂旁囊肿.CT发现左肾盂旁囊性占位,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考虑为肾盂旁囊肿左输尿管中段梗阻.此次B超声图像显示:左腰背部肾脏纵断面见上极肾盂旁一大小约6.5 cm×4.0 cm×3.5 cm的条状液性暗区,有一不完整厚壁,其下方始终不能显示边界,似与管道样结构相连;液性暗区透声性差.因盆腔内大量气体干扰,输尿管未探及;充盈的膀胱后方未见扩张输尿管.结合CT见左侧输尿管扩张,B超诊断:左肾盂旁厚壁囊性物,考虑为左肾重复肾,上位肾盂积脓.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因对静脉造影剂过敏,未行此项检查.行逆行肾盂造影未发现左侧双肾盂和输尿管膀胱异位开口.
作者:查晓霞;戴保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例女,11岁,2005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1日不明诱因出现阵发性痉挛状干咳,偶而咳出少量白色泡沫痰.患者曾在当地县医院以右下肺炎治疗55 d,咳嗽咳痰无缓解而逐渐加重,痰色由白色泡沫痰逐渐变为黄色粘痰,其后又变草绿色酸臭稀痰,每日咳出稀痰约35 ml,痰中无血丝.查体:体温36.8℃,脉搏98 次/min,呼吸9 次/min,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王建河;陈剑明;吴荣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鼓浪屿夏秋季5个月(6~10月)时间里,气温维持在27℃以上,沙温多在40~53℃之间,符合沙浴疗法(以下简称沙疗)的温度要求[1].我院利用海沙作天然疗养因子,积极开展沙疗.为了充分发挥其医疗、保健作用,提高沙浴疗法质量,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谦玲;何胜洪;李秀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眼科重要的致盲眼病.随着医学的发展,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其常规复明手术.但糖尿病性白内障若手术前后血糖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感染、前房出血、前房纤维渗出、角膜内皮失代偿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加重等[1].故加强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鲁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外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我院1993年6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老年梗阻性黄疸病人289例,其中38例(13.15%)出现AOSC的表现.现将该组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沈国玉;袁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这对从事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从事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
作者:蒋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ARRIF-Ⅲ型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Anti -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专利号:ZL002230836.是我科自行设计的脊柱内固定器,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固定牢固等优点.我科自2001年3月~2004年9月采用ARRIF-Ⅲ型经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椎间植骨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荣卫平;梁锋;李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血液透析室的主要病人来源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作者:肖丽佳;吕军凤;赵俊文;钟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屏蔽防护效果如何是医院放疗工作用房的关键所在.辐射屏蔽防护与辐射种类、照射条件、照射方式以及屏障材料选用、屏蔽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张超群;谭映军;孙瑛;郑驰;刘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胃炎停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胃炎停胶囊,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叶酸.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复发率比较,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胃腺体萎缩程度、IM病理分级、ATP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停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作者:谭永红;姜云平;王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方法: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63例病人,取空腹血,循环酶法测定TBA,同时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情况,同时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慢性胃炎各40例作为对照观察组,比较三组间TBA、TBIL及DBIL.结果:与TBIL的变化趋势一样,阻塞性黄疸组TBA水平(142.2±±55.5 μmol/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42.1±12.8 μmol/L,P<0.05)和慢性胃炎组(131±5.4 μmol/L,P<0.01).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TBA增高明显,TBA是反映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徐万清;薛萍;古宇;丁雁;杨文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可靠的方法治疗复杂性下颌骨骨折,提高疗效,更好恢复咀嚼功能.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复位单纯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手术复位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辅助上、下颌带钩牙弓夹板颌间橡皮牵引固定,定期x线检查,随访1年.结果:手术复位微型钢板坚强内固定辅助上、下颌带钩牙弓夹板颌间橡皮牵引固定治疗效果更可靠.结论:复杂性下颌骨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坚持内固定辅助上、下颌带钩牙弓夹板颌间橡皮牵引固定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谢良宪;王榜全;荆建中;吴荣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度胸外多发伤合并休克的诊治.方法:我院1990年9月~2005年6月收治128例,60岁以上重度胸外伤患者.予以胸腔闭式引流48例,穿刺抽吸22例,胸壁胸带固定71例,气管切开15例.对其合并伤予以相应处理.结果:痊愈105例,占82.0%,死亡73例,占18.0%.结论:老年重度胸外伤休克发生率高,必须尽早控制胸腔出血纠正休克,对有胸腹腔活动出血者应积极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作者:许月明;陈虎平;张明灿;裴家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金属烤瓷牙修复的临床技巧.方法:以金属烤瓷冠桥的形式修复老年人牙列缺损,残根残冠、间隙过宽以及重度磨耗78例.结果:观察1~6年,失败7例,其中3例为基牙龋坏、疼痛、烤瓷牙出现松动;4例为基牙发生牙周炎.结论:设计合理的金属烤瓷牙咀嚼效率高,舒适、方便、美观,在老年人修复时也可以采用.
作者:张敬雷;高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改进硫酸庆大霉素片的薄层色谱法(TLC)的鉴别.方法:改进了薄层板的制备.结果:可分离出清晰的4个斑点.结论:改进了硫酸庆大霉素片的TLC鉴别的方法,且方法稳定.
作者:夏金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以自拟益心汤治疗冠心病160例,治愈36例(占22.5%),好转118例(占73.75%),无效6例(占3.75%),总有效率达96.25%.经中医辩证认为心气不足者68例,心阳不振者49例,脾气虚水湿不运者43例,导致痰浊阻滞是冠心病主要病机.治以扶补心气、振奋心阳、清理痰湿、化瘀血通心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石梅初;乔远贵;王彦;李德梅;陈永华;陈俐利;胡志飞;李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消痔灵注射疗法对老年人痔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方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结果:15 00例60岁以上内痔、混合痔病例,经采用复方消痔灵注射治疗后,治愈1 430例,好转70例,治愈率为95.0%,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痔灵痔内注射疗效满意.
作者:马顺来;杨祥胜;苏明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感冒灵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调pH至3.0,44∶5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感冒灵颗粒在浓度为(2.0~25.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3%,RSD为1.4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感冒灵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姜旻;于波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行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肾病(DN)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9例HD的DN合并脑梗塞及同期22例DN非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临床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DN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果:HD的DN合并脑梗塞患者年龄、CRP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皮褶厚度、上臂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白蛋白显著低于非脑梗塞组,HD的DN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冠心病与脑梗塞发病有关.结论:改善HD的DN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治疗冠心病等因素,可能减少HD的DN患者并发脑梗塞的可能.
作者:曹礼应;余月明;肖丽佳;段建;郭虹;王柏青;余开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明确脂质体化的前列腺素E1(Lipo PGE1,商品名凯时)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分为凯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其中凯时治疗组给予凯时10 μg,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推注,1次/d,共4周;常规治疗组给予一般活血化淤中成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 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脂质体化的前列腺素E1(凯时)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微量蛋白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较一般活血化淤中成药物有更好的疗效.结论:脂质体化的前列腺素E1(凯时)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斌;沈菲菲;刘绍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牵引推拿综合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372例患者,有效335例(90.1%),无效37例(9.9%),平均治疗18次.结论:牵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吴克坚;陈芬;江晓霁;黄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咽炎宝煎剂治疗慢性咽炎.方法:采用夏枯草、生地、玄参、桔梗等10多味中药制成煎剂每袋(100 ml)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2 000例,总有效率为98.0%.结论:自拟咽炎宝煎剂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作者:周文学;喻勇;段锦;李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西藏高原地区临床感染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按文献要求采集高原医院内和环境中空气、物表、水源和土壤等标本以及临床感染标本进行培养鉴定,部分资料来源本院文献报道.结果: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为50.0%,表皮葡萄球感染率为14.0%,感染部位和标本不同检出率相差较大,并且葡萄球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环境中空气、皮肤和物体表面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水源和土壤葡萄球菌极少检出.结论:西藏高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临床主要感染菌,对空气、物表和皮肤消毒处理是控制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何代平;胡美玲;央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发癫痫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8例急性脑出血中60例早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癫痫与脑出血的部位有关,以脑叶出血发生率高,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早发癫痫的脑出血病死率31.0%,而无癫痫发作的脑出血病死率为12.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出血有无早发癫痫还影响致残和生存质量下降(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继发癫痫,特别是早发癫痫者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在治疗脑出血同时应进行抗癫痫治疗,采取更积极方法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卫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冷冻与球结膜遮盖术联合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方法:采用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棉签液氮浸润溃疡表面冻溶,沿角膜缘环形剪开球结膜瓣,将其搭桥遮盖缝合固定于溃疡表面.结果:治疗24例(24眼),痊愈16眼,显效3眼,无效5眼.结论:此联合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高红;李战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6 nm波长处测定含量.结果:氟罗沙星在0.8~7.2 m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C=9.566 A+0.000708,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24%.三批成品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处方和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作者:胡正波;李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急诊皮内缝合修复面部伤口的效果.方法:将面部伤口常规彻底清洗,创缘及周围皮肤消毒,以1.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表浅伤口直接以5-0医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较深伤口深部逐层缝合再如上缝合.结果: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疤痕细小或不明显.结论:急诊皮内缝合修复面部伤口效果满意.
作者:苟仲勇;杨苏文;何文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腹壁会阴子宫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有关,为医源性散播.结论:掌握手术指针,注意术中保护切口,提倡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作者:章英英;王竟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不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12例不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前检查包括CT及MRI均未确诊结核,有3例误诊为肿瘤.术中有9例误诊为肿瘤,1例诊断椎间盘突出,仅2例诊断结核.而12例术后病检均证实为结核.结论:不典型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与术中所见均可能发生误诊,易与肿瘤混淆,在病检未确诊以前,不轻易排除结核的诊断,术前术后都应坚持抗结核治疗.
作者:徐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轻宁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服用轻宁胶囊1粒/次,1 次/d,连服2个月.对照组32例,服用月见草油胶丸1.5 g/次,1次/d,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轻宁胶囊组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宁胶囊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作者:范开华;张加雄;娄俊;谭祖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周围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VP)是临床运用为广泛为基础的一项操作.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多年来护理人员对如何提高VP技术的成功率,如何使其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一直是护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现将几种VP技术进展如下.
作者: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各种因素所致的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可造成相应部位的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AECG)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三项指标之一,具有特征性,在不同时期行AECG检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勇;龙佑玲;余德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指因原发性心肌疾病导致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继以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原因不明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且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本病预后不良,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5年生存率为40.0%,10年生存率为22.0%.由于DCM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因而早诊断、早治疗,防止DCM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脏病,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家贵;王秋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制备工艺逐步完善,脂质体(liposomes)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由卵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传统脂质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体内外的弱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显然,研制稳定的脂质体是走向实用的前提,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笔者结合自身研究就近年来脂质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于波涛;张志荣;曾仁杰;邓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6年国际腹水研究小组推荐了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的定义[1]: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时,以肾功能损伤、肾血流灌注减少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特点是在肾内表现为肾血管显著收缩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降低,在肾外则表现为因动脉舒张占主导地位导致总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动脉压下降.HRS时肾脏缺乏形态异常,肾小管功能正常,肾功能损害是功能性、潜在可恢复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出现类似情况[2].关于HR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各种诱因(如强烈利尿,大量放腹水,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胃肠出血,肾毒性药物的使用,胆汁淤积,手术,酒精性肝炎等[3])的作用下,引起体内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和交感神经系统变化,导致内脏血管扩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导致肾血管收缩,均引起肾血流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从而发生HRS.HRS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80%~90%.临床上,除了预防HRS的发生,早期诊断和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戴树人;高昆;易智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军队疗养事业是我军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好任务,保证疗养院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政治思想好的保健队伍.为此,大力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疗养院建设发展注入活力.
作者:廖忠友;丁盛贵;宋大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疫情分析是部队卫生决策和评价卫生措施效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和掌握部队近年来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现对2000~2004年某部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杜凯音;周国胜;李卫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高,特别以中老年人群为高发.1996年对全国42 751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岁以上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11.34%.
作者:杜元洪;曾艳彩;谢峻;王揽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由于现代战争战场不固定,伤员时空分布扩大.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空袭作战为主导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空袭目标的不断变更,难分前方与后方.因此,在未投入地面部队进攻前,几乎不存在传统概念上的战地或阵地伤亡.据报道,在北约对南联盟70多天的空袭中,南联盟军人伤亡1.5万余人,平民伤亡万余人.战场环境的改变,使得既往采用的前接后送、分级救治的战时卫勤保障模式发生变化,逐步向现场抢救、区域救治、军民同治的方式转变.
作者:华安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针对未来高技术战争可能出现的战伤特点和高原野战条件下药材保障的复杂环境,我军应积极摸索战时高原药材保障的新路子,在贯彻装备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高原环境特点,建立能够适应高原野战环境的新药材保障体系,对于我军打赢未来高原高技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海川;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无疑对人类带来巨大好处.但一些灾难性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难以避免,尤其是平时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文献报道:1949~1987年上半年全军参加抢险救灾37.1万次,抢救遇险群众417.6万人.针对突发事件情况下卫生救援工作,诸多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都在不断的探讨、研究和预测目前及未来的突发事件卫生救援中,如何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本文仅就我院在历次参加的平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试做一初步探讨.
作者:杨志明;靳杭红;先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战争,加强作战部队卫勤力量建设,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是我军长远建设和现实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打赢能力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作战部队由于驻守艰苦地区,卫生技术人员不稳定,投入不足,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且缺编严重,综合保障能力偏弱,官兵吃药难、诊疗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严重制约着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未来战争形态的变化,战争中高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对一线救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作战部队卫勤力量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一线卫勤保障能力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现结合目前作战部队卫生力量的现状,对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对策:
作者:何顺佳;彭增清;曾德兵;贾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热带丛林地区群山绵延,草深林密,荆棘遍野,河溪交错;气温较高,热期较长,日辐射强;气象多变,晴雨不定,阵雨较多,湿度较大;有害动、植物较多,自然疫源地分布较广.为锻炼和培养卫勤指挥和卫勤保障人才.我部以边境反袭扰作战为背景,进行了卫勤保障演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现将本次野营卫生保障的具体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阳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平原部队急进高原时,面临着生理、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方法,一直是部队高原卫勤保障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自1995年至2004年,5次实装实兵进入亚高原地区进行演习.针对未来战争条件下大部队急进高原的卫勤保障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铜山;谭祖春;张林;高国民;傅良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智齿,在口腔临床被称为第3磨牙,是口腔中后萌出的牙齿,上下左右各一颗(亦有先天缺失的情况),萌出年龄大约18~30岁,常常引起冠周炎及间隙感染而需要拔除,临床上有许多没有症状的智齿还能引起相邻的第2磨牙的龋齿、牙列拥挤错乱及颞颌关节紊乱等相关疾病.军队人员的主要年龄段正是智齿萌出的时期,现就军队人员是否应该智齿预防性拔除进行评价.
作者:马斌;刘玉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5年10月27日至30日全军肿瘤新技术学习班在成都举办,由解放军第452医院承办.25名来自全国各医院的医务人员参加了学习班培训.
作者:刘英;李硕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