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所2018年5月5日~5月25日期间皮肤科门诊260例疑似皮肤真菌感染的皮屑标本,同时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镜检,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荧光染色法背景清晰,菌丝、孢子发出蓝绿色荧光,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90%,KOH湿片法73.4%.结论 荧光染色法比KOH湿片法具有更高的真菌检出率,值得在皮肤科浅部真菌感染诊断中推广.
作者:陈小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黄褐斑患者用氨甲环酸片低剂量长疗程口服联合Q-1 064nm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月本院住院部及门诊黄褐斑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同Q-1 064nm激光治疗,其中有60例患者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片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为(1.22±0.07)分,对照组治疗后评分(2.81±0.26)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1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P>0.05.结论 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Q-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杜红霞;孙玉宝;胡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儿童因其肢体活动不协调,好奇心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等特点,在疏于监护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烧伤便是其中的一种,且多来源于家庭意外事件.轻度烧伤一般指Ⅱ°烧伤面积10%以下的烧伤.目前临床对于浅Ⅱ°烧伤有很多治疗方式:磺胺嘧啶银乳膏、磺胺嘧啶银粉剂、辐照猪皮、银离子抗菌敷料等.我院于2018年7月16日收治小儿轻度烧伤1例,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缩短了疗程,减轻患儿痛苦,家属满意度较高.现将PRP治疗小儿轻度烧伤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武智强;朱彩;许晓光;刘晓波;汪洋;王晓玲;陈田云;饶雅杰;张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及睡眠受干扰程度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疼痛程度评分及睡眠受干扰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5天及10天后两组患者评分较入院时低,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其睡眠.
作者:李利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富马酸卢帕他定、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接收的慢性荨麻疹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行富马酸卢帕他定、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作者:韩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于我院皮肤科就诊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与对照组单用咪唑斯汀治疗,维持治疗8周,在治疗后考察患者的症状总积分、血清IgE水平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以及IgE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以研究组更优,而临床总有效率也是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比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联用治疗方案.
作者:曾嘉;曾冠熹;张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我院住院部收治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皮炎洗剂用于呼吸危重症患者发生皮肤炎症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部及门诊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呼吸危重症发生皮肤炎症性反应的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3例治疗1组采用皮炎洗剂治疗,另43例治疗2组采用洗必泰治疗.观察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1组总有效率(97.67%)显著比治疗2组(83.72%)高(P<0.05),而在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短(P<0.05).结论 将皮炎洗剂应用于呼吸危重症发生皮肤炎症性反应的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拟截敏煎双联疗法治疗风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观察40例风瘙痒患者,给予截敏煎内服外洗双联治疗1个月,后续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和皮损改善情况,评价截敏煎的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并且患者的皮损面积、严重程度评分及瘙痒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截敏煎双联疗法治疗风瘙痒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政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30%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部及门诊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例痤疮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80例,应用30%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照射方法)和对照组(80例,应用红蓝光照射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痤疮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痤疮患者治疗前粉刺、囊肿和结节、丘疹以及脓疱等皮损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痤疮患者的粉刺、囊肿和结节、丘疹以及脓疱等皮损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30%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疗效颇为理想.
作者:吴红;李小萍;王方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小儿面部皮肤裂伤应用医用胶处理与传统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8例面部皮肤裂伤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医用胶粘合)、对照组(传统清创缝合术)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1%、20.4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面部皮肤裂伤患儿采用医用胶粘合处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慧娟;李华丽;李可;翟晓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指趾甲真菌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皮肤性病科门诊采集的167份指趾甲真菌感染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 真菌直接镜检指甲(68/94)、趾甲(53/73)阳性;培养阳性指甲(73/94)、趾甲(58/73),其中红色毛癣菌81(61.83%);须癣毛癣菌21(16.03%);絮状表皮癣菌4(3.05%);犬小孢子菌2(1.53%);假丝酵母菌18(13.74%);铁锈色小孢子菌2(1.53%);玫瑰色毛癣菌2(1.53%);短帚霉1(0.76%).结论 本地区指趾甲真菌感染以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占第一位,第二位须癣毛癣菌,第三位假丝酵母菌.以皮肤癣菌感染为主,酵母样菌感染较少.
作者:蔡益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结合延续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5月17日~2018年1月2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治疗联合延续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56%(43/45),对照组62.22%(28/45)(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供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发现右足赘生物10年余,于2017年12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发现右足外侧赤白肉迹处(2~3)个绿豆大小丘疹,表面粗糙,质地较硬,轻微压痛,未予重视.后逐渐增大,融合成片,并于周围陆续新发十余个绿豆大小新疹,皮疹质硬,轻微压痛,影响行走及穿着鞋袜(图1),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沈殊玉;吴杰;高丽;王钰婷;孙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润燥止痒胶囊与左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7例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9),观察组患者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9.5%湿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9.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与左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光敏性皮肤病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光敏性皮肤病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门诊诊疗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地奈德乳膏、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持续4周,对比疗效.结果 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ASI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皮肤水分、油脂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弹性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可能与其可改善皮肤生理功能有关.
作者:杨宛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76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采取针刺取穴、神阙拔罐、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患者痊愈40例,痊愈率为52.63%;好转28例,好转率为36.84%;无效8例,无效率为10.53%;治疗总有效率达89.47%(68/76).结论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吡美莫司乳膏与红光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皮肤科门诊接诊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患48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予以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24例予以单纯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比对照组的8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随访4周的复发率为4.17%,明显比对照组的20.8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疤痕的疗效.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面部痤疮后遗凹陷性疤痕患者中挑选100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方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单纯点阵激光模式治疗,研究组实施超脉冲CO2激光模式联合点阵模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为96.00%、7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x2=11.977 3,P=0.000 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满意度分别为92.00%、68.00%,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更高(x2=9.000 0,P=0.002 7).结论 面部痤疮后遗凹陷性疤痕以超脉冲CO2激光模式联合点阵模式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晓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本次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伐斯汀胶囊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阿伐斯汀胶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过敏煎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过敏煎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斑块、风团以及瘙痒等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黎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化疗护理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化疗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心理领域与生理领域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环境领域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生活质量总分比较中,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护理可以提高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肖宁;陈培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硅酮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剖宫产女性皮肤瘢痕的临床美容效果.方法 按照密封信封法将我院住院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剖宫产皮肤瘢痕患者平均分为两组(n=45),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硅酮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温哥华瘢痕评分、美容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结论 采用硅酮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剖宫产女性皮肤瘢痕效果明显优于单用CO2点阵激光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记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Nd-YAG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患者263例,其中脂溢性角化病、雀斑选用532nm波长;文身、太田痣选择1 064nm波长.结果本组患者经过(1~4)次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235例,水疱1例,均无瘢痕形成.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T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连续治疗7天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IFN-γ、IL-2、IL-4等T细胞因子释放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4.0%.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x2=5.11,P=0.02).试验组患者血清IFN-γ及IL-2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可通过调节T细胞因子来改善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袁六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青春期后痤疮的危险因素,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青春期后痤疮患者1 068例作为观察组,以3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青春期后痤疮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有家族史、油性皮肤类型、辛辣油腻饮食习惯、压力大、睡眠< 8h、女性月经周期异常是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家族史、油性皮肤类型、辛辣油腻饮食习惯、压力大、睡眠< 8h、女性月经周期异常是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青春期后痤疮进行防治时,应结合以上危险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刘林菁;陈少芳;邓嘉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维A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多发性难治性跖疣按就诊顺序单号入治疗组,双号入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20mg,1次/d,同时予以液氮冷冻,用棉签浸蘸液氮后迅速置于疣体上持续(40~50)s,待自然复温,连续冻融(3~4)次,2周1次,治疗8周;对照组:使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91%、65.38%.结论 阿维A联合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经济实惠,且为无创伤性治疗,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学习影响小,为多发性顽固性跖疣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童海涛;刘夕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手术治疗面部汗管瘤时,予以不同麻醉方式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面部汗管瘤患者,依据患者手术治疗麻醉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手术麻醉予以1%利多卡因基底注射,实验组手术麻醉予以小剂量利多卡因注射液配合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手术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汗管瘤手术治疗予以小剂量利多卡因局麻结合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局部痛感,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郑淑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地氯雷他定与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成本.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6年3月~2017年9月治疗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依匹斯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成本,并观察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4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P>0.05);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为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1.24,(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和2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和依匹斯汀对慢性荨麻疹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地氯雷他定的治疗成本更低,可作为慢性荨麻疹的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周均;王翠媚;罗丽丽;夏卫中;于娜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与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中选取10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L-18、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儿童慢性荨麻疹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氯雷他定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景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应用于压疮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及门诊2015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部创伤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单号,对照组为双号,各30例,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愈合敷料治疗,比较两组压疮预防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湿性愈合敷料可降低胸部创伤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作者:麻瑶;张肖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身心系统护理干预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身心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SAS、SDS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身心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的提高,改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啶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号的排序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为75.56%,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啶片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瘙痒、风团等症状,减轻患者因抓挠而产生的伤口感染和不良情绪的发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恢复健康.值得被推广.
作者:兰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住院部特应性皮炎患者90例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丹参酮胶囊联合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治疗.比较两组特应性皮炎治疗转归效果;红斑、瘙痒、烧灼感、刺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分值;用药安全特点.结果 观察组特应性皮炎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红斑、瘙痒、烧灼感、刺痛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分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分值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用药安全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联合三味清热止痒洗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宝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联合调Q倍频Nd∶YAG激光对雀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4例雀斑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强脉冲光联合调Q倍频Nd∶ YAG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强脉冲光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次数为(1.74±0.33)次,少于对照组的(3.29±0.65)次,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1.28%,低于对照组的36.1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调Q倍频Nd-YAG激光治疗的复发率更低,满意度更好.
作者:唐正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胶囊(泰尔丝)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7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胶囊,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参酮,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等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粉刺、脓疱、炎性丘疹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15%:2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维A酸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卫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驱虫斑鸠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驱虫斑鸠丸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驱虫斑鸠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的75.56%(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驱虫斑鸠丸治疗白癜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陈国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用马齿苋提取液冷喷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98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蒸馏水冷喷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治疗组给予马齿苋提取液冷喷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红斑、经皮水分丢失均明显减少,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18、IL-37、IFN-γ水平均明显减少,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肯定,利于减少皮肤红斑量,防止肌肤水分流失.
作者:薛晓芹;叶金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部2016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寻常型银屑病应用皮肤三维CT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入本院的银屑病患者共4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应用皮肤三维CT进行检查,分析各组影像学表现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中Munro微脓肿的检出率93.48%,银屑病样增生的检出率为69.56%,真皮乳头血管牛乳扩张的检出率为58.69%,角化不全的检出率为89.13%,对照组分别为4.35%、10.87%、19.56%、2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unro微脓肿、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血管牛乳扩张、角化不全的敏感性分别为93.48%、95.65%、78.26%、73.91%,特异性分别为97.83%、60.87%、76.09%、82.61%.结论 Munro微脓肿是临床诊断寻常性银屑病的重要依据,其存在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彭怀斌;李旭娅;张兴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喜辽妥乳膏治疗婴幼儿冻疮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我院门诊婴幼儿冻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化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喜辽妥乳膏外用,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乳膏,疗程2周,结束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辽妥乳膏治疗婴幼儿冻疮的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陈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住院部治疗的S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龙与环磷酰胺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两种药物剂量减半联合中成药治疗,并且给予全面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观察组(93.3%)与对照组(80.0%),组间比有差异(P<0.05);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与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6.7%、100%vs16.7%、83.3%),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儿童SLE患者的临床疗效,系统全面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
作者:宋赛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依匹斯汀胶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依匹斯汀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IgE水平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EO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依匹斯汀胶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免疫状态,减少病情复发.
作者:常冠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择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临床治疗日光性角化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若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治疗持续性宫颈高危型HPV(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病程1年的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ALA-PDT组30例,每周治疗1次,共3次;匹多莫德组患者30例,每日口服匹多莫德0.8g,连续用药60天;空白组30例,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均在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检测HPV结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ALA-PDT组有2例患者转阴(6.7%),匹多莫德组和空白组无阴转;第6个月ALA-PDT组有11例转阴(36.7%),匹多莫德组7例阴转(23.3%),空白组无阴转;第12个月ALA-PDT组有19例转阴(63.3%),匹多莫德组15例阴转(50%),空白组5例阴转(16.6%);第24个月ALA-PDT组有21例转阴(70%),匹多莫德组17例阴转(56.6%),空白组10例阴转(33.3%).ALA-PDT组转阴率均高于同期匹多莫德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氨基戊酸光动力可以推荐为清除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快速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蔡微;郑礼宝;黄剑清;黄拯球;陈海晶;林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许昌市无偿献血者中检测艾滋病病毒的结果,提升血液安全保障.方法 选取许昌市2014年~2017年间的无偿献血者,实施抗HIV初筛,阳性和可疑阳性标本送达CDC实验室确认.结果 2014年至2017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抗HIV确认阳性率合计为0.0082%,处在极低水平.结论 本市的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现低水平及平稳趋势,在献血工作中应该加强检测,避免假阳性结果产生的负面干扰,预防血液报废,为终的献血工作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矫慧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比较喉尖锐湿疣的CT表现、直接喉镜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喉尖锐湿疣的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CT检测以及直接喉镜检测.结果 经过CT检测后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声带宽基底小结节状低密度灶,有10例患者声门的上区发现多个菜花样的宽基底的低密度灶,有4例患者出现声带窄基底的水草样的病灶.经过直接喉镜检测,不仅发现CT检测发现的病灶,还发现有4例声带疤痕.结论 在喉尖锐湿疣的检测中使用直接喉镜检测更好,能够发现黏膜表面的细节问题,检测的结果优于CT检测,CT检测无创,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两种检测都有优点,结合使用更有利于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治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江阴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HIV感染状况,为管理部门预防和控制HIV传播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2017年对娱乐场所(包括客房酒吧、休闲浴室、美容美发、歌舞厅)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中增加HIV抗体检测.结果 2012年~2017年江阴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HIV抗体检测27 166人次,查出HIV感染者11人,感染率为0.04%,男、女感染率分别0.10%和0.01%,男女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播方式男性88.89%为同性传播,女性100%为异性传播.结论 加强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促进安全套的使用,杜绝高危性行为,特别是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作者:高英;缪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出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宫颈炎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保妇康栓的应用促进宫颈HPV感染炎症的消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高银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模式在HIV感染初期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选择某地区艾滋病感染初期患者5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给予人文关怀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 HIV感染初期患者若伴随恐慌、焦虑、求生欲望低等心理状态,应加强对其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确保其严格依据医嘱用药,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史萌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提升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登记在册的HIV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健康宣教,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与自我概念、自护知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可使治疗依从性提高,增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值得采用.
作者:宋艳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两种检测试剂在HIV抗体复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心2016年4月~2018年1月间检验科接受血清学HIV检验的受检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均经初筛HIV为阳性,将每例受检者的血浆样本稀释后分成两份,分别采用两种策略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整理复检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复检灵敏度等.结果 观察组复检灵敏度91.0%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证试验的阳性率95.05%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88.96%,P<0.05;核酸定量检验阳性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应用两种试剂盒进行HIV抗体复检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检出更多的HIV早期感染患者,利于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宋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全身白斑20年,红斑鳞屑伴痒1年.2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躯干出现白斑,边界清楚,无瘙痒及疼痛,初起未予重视,后皮损渐进性增多,自行外用药物未见缓解,1年前躯干出现红斑、鳞屑,伴明显瘙痒,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白癜风、银屑病”,予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未见缓解,发病来无咳嗽、咳痰、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今日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科.既往无外伤史,无皮炎、湿疹史,无鱼鳞病史,无家族遗传史,否认内分泌疾病史.
作者:汪静莎;颜廷凯;方杰;揭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全身起疹、痒3个月”于2016年10月22日入院(当时笔者在广西民族医院工作).3个月前四肢、躯干、臀部皮肤开始出现红斑、丘疹、伴痒,逐渐发展至水疱、伴渗出、糜烂、愈合后遗留明显疤痕,皮疹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市人民医院予以头孢类+四环素类抗感染,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治疗无效,胸背部新发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囊肿,伴疼痛,近日皮疹进一步增多、延及面颈部,瘙痒明显,因病情加重来诊.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否认结核、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作者:丁雄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四肢蓝紫色斑片、丘疹、结节10年余.在10年余前不明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米粒大小、质硬多发丘疹、结节,渐增大至融合成斑块,以右侧膝部及小腿远端为重,后双上肢渐出现类似皮损,自行外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冶游史,无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无吸毒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王玉兰;高春林;李艳;朱文懿;刘金菊;孙东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面部丘疹、丘疱疹伴痒痛1周于2017年5月20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痒痛.无发热、寒战等不适.于当地诊所治疗后无好转(具体不详).皮损逐渐增多,累及下颌.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双眼睑轻度红肿,睁眼稍受限.面部及下颌可见散在孤立的米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周炎晕明显,部分干涸,上有结痂,部分中央可见脐凹,丘疱疹大小、形态较均匀(见图1).实验室检查:HSV Ⅰ-IgG 4.198(阳性).HSV Ⅰ-IgM、HSVⅡ-IgG、HSVⅡ-IgM血常规、生化、PCT、大小便常规、HIV抗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孟慧敏;谢立夏;蒋存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新疆哈密人.右上肢起淡红色结节1年,于2016年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右侧上臂出现三处甲盖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无痛痒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皮肤科,考虑为结节性红斑,给予口服激素及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1月,有所好转后患者停药.此后常反复出现,患者发现结节数目逐渐增多,且逐渐形成凹陷.
作者:王惠琳;乔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先证者,女,35岁,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因双足反复疼痛30年,于2017年7月来院就诊.患者自5岁起经常出现双足灼烧样疼痛或胀痛,发作时局部皮肤红肿,夜重昼轻,常无法入睡.夏季或气温升高、久站、长途行走以及局部受热时症状明显加重,冬季或气温降低、抬高患肢以及足遇冷时可缓解.
作者:郭运达;周淑英;弓月;孙风清;冷玉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52岁,女,因“外阴皮肤红斑糜烂伴瘙痒、疼痛10年”入院.患者自述约10年前开始不明诱因双侧外阴皮肤出现红斑,伴有明显瘙痒,初发病时皮损面积小,瘙痒能忍,未作任何治疗.病情渐进性加重后,即反复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湿疹,但疗效差.病来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曾就诊于我院妇科,行分泌物涂片检查未见杆菌及球菌等感染.既往史:既往体健,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双大腿内侧、会阴部、大小阴唇及肛周等处皮肤红肿创面,边界清楚,表面糜烂,伴有渗液,可见白色分泌物,无明显溃疡形成,阴毛无脱落,无渗血,无疣状增生性肿物.
作者:赵庆平;方杰;林伟清;汪静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Rowell综合征是红斑狼疮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首先应满足红斑狼疮的诊断,并有多形红斑样皮损,同时免疫学提示ANA斑点型,合并有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确诊:冻疮样皮损,抗SSA/R0抗体或SSB/La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Rowell综合征报告如下.
作者:黄慧;周村建;王娟;张恋;翟志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面部痂壳伴瘙痒5月”,于2016年11月13日至我科就诊.患者入院前半年因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丘疹、糜烂、渗出.于外院诊断为“面部皮炎”,并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等治疗后好转.此后患者惧怕洗脸,仅使用棉球蘸取清水清洁面部,入院前5月面颊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黄褐色痂壳,患者担心剥离痂壳后皮肤受损,拒绝剥除痂壳,更进一步惧怕清洗面部,痂壳逐渐增多,累及整个面部.
作者:孟慧敏;蒋存火;谢立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一些背景因素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CA患者67例,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调查CA患者(包括初发及复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患者基本情况及病程、病情、疗效满意度及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等项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CA复发组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抑郁及其他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患者的病程、病情、治疗效果满意度及服务质量满意度与SCL-90多个因子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CA患者尤其是复发患者具有多种精神心理障碍,病程、病情、治疗相关的满意度等因素可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作者:宋军;孟庆琴;马小玲;张丽萍;孙鸿;宋丹丹;熊慧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口腔科门诊就诊者HIV唾液快检接受度,HIV阳性检出率情况,分析检测结果.方法 为口腔科门诊就诊者提供免费的HIV唾液快检及问卷调查,计算其接受率,了解拒绝HIV唾液快检的原因,对阳性检测结果采血复查.结果 在816名就诊者中,有784名就诊者接受PITC服务并完成了HIV唾液快检,检测率为96.08%;拒绝HIV唾液快检主要原因近1个月内才检测过HIV、认为对他们提供HIV检测是对其一种冒犯、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感染HIV;接受了HIV唾液快检的就诊者中,阳性检出率为0.38%,假阳性率为0.51%;其中3例确证阳性者所患口腔疾病分别为口腔黏膜白斑、口腔念珠菌感染、牙髓炎;仅有的2例患有口腔癌的患者其HIV唾液快检结果均为假阳性,而患者身体情况、生活习惯对HIV唾液快检假阳性的影响较小.结论 HIV唾液快检由于其安全可靠、可以及时获取检测结果的特性使其在口腔科有很好的接受度,极大的推进了HIV检测,且口腔科HIV阳性检出率较高,口腔科医生需对出现艾滋病的口腔首发症状者加以重视,口腔癌容易导致假阳性的出现.
作者:高瑞芳;李世福;董文斌;任晶晶;杜孟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既往HIV检测情况,唾液快检HIV检测意向及其支付意愿.方法 对128名注射吸毒人群(IDUs)、112名男男同性恋人群(MSM)、250名社区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为其提供HIV唾液快检.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IDUs人群和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且有更多的机会以前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宣传,MSM人群具有较高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和文化程度;三类人群普遍接受唾液快检,其主要原因是保密性好、无需采血、无需等待,而拒绝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唾液检测不可靠,信任采血检测;三类人群普遍认为唾液快检收费过高,但是MSM人群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更强.结论 HIV唾液快检由于其无需到医院和疾控采血且安全可靠、可以及时获取检测结果的特性可以保障HIV检测的可及性,可通过降低价格来推进HIV唾液快速检测的应用.
作者:马懿;李世福;董文斌;杨绍华;吴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调节性T (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高原低压缺氧寒冷环境下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中的表达变化特点.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37例新疆特殊环境下和40例非特殊环境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的水平.结果 高原组及非高原组PV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Th17/Treg、IL-17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原环境下的PV患者Th17/Treg明显高于非高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原组和非高原组PV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高原组与非高原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疆高原环境中和非高原环境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增高同时伴随Treg细胞及TGF-β1表达降低,Th17、Treg细胞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新疆高原环境中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及进展.
作者:王惠琳;孟继龙;李东晓;王铮;李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联合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自血疗法(即抽取自身静脉血5ml肌注)联合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30天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血疗法联合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治愈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花;成秋宸;朱宇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的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要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取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门诊26例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性疾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26例患者中眼带状疱疹3例、Ramsay Hunt综合征5例、运动性麻痹13例、多发性外周神经根炎1例、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合并脊髓炎1例、合并脑膜脑炎2例;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其诊断标准;治疗以抗病毒、免疫治疗、营养神经、止痛、防止继发感染、防止合并症的发生为原则,2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发展和愈合过程中,人体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时皮损更为广泛,神经受损更严重,可出现各种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早期干预,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晓玲;冯为菊;李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患者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布特点,为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67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167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检出率高,食物过敏原以海洋鱼类组合检出率高.婴幼儿期以食物过敏原过敏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逐渐增多,而食物过敏原逐步减少.结论 本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较常见,食物过敏原以海洋鱼类组合较常见.血清过敏原的检测可为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作者:付兰;杨雪松;黎奇;普加宏;黄莓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病毒载量检测的应用价值,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50例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将其标本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再次获得血清标本进行WB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 随访后50例WB检测结果中共有21例阳性标本、27例阴性标本、2例不确定标本,分别有20例、0例、2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大于检测限,分别有1例、27例、0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小于检测限;病毒载量检测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95.24%、100.00%.结论 病毒载量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辅助诊断依据,此检测方法能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者,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罗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ynergy激光治疗平台中长脉宽1 064nmNd∶YAG激光治疗中风险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就诊的(3~6)月龄32例中风险、瘤体样增生、躯干及四肢非关节部位血管瘤,给予长脉宽1 064nmNd∶YAG激光治疗.选取激光能量参数为(60~150) J/cm2,脉宽(15~40) ms,光斑为7mm.治疗前后采用皮肤镜监测血管瘤情况及治疗反应.治疗间隔均为4周/次.评估长脉宽1 064nmNd∶YAG激光治疗中风险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共治疗患儿32例,所有惠儿经(1~3)次治疗,有效率100%.治疗后均有水疱、溃疡、焦痂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瘢痕形成,但瘢痕程度按VSS量表评分分数均小于4分.结论 1064nmNd∶YAG激光单独使用治疗局限性、瘤体样、外生性血管瘤疗效确切,但存在一定瘢痕的风险.
作者:张鸫媛;陈欣玥;江弘婧;张瞾;张莉;孟雅馨;缪丽敏;舒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玉溪市丙肝、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其关联.方法 对玉溪市2005年~2016年丙肝、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112例丙肝病毒(HCV)感染者中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为10.0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55岁以上,退休的HCV感染者合并HIV感染的可能性较低,(25~34)岁、无业的HCV感染者合并HIV感染的可能性较高;玉溪市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6.28/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29/10万(x2=1 322.23,P<0.01),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4.20/10万,快速增长到2015年顶峰的24.08/10万(x2=4426.39,P<0.01);累计报告两类疾病高发地区为红塔区且(2~3)个月报告数较少;历年男性病例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11年后,两类疾病报告发病率的高峰均向大龄推移.结论 玉溪市丙肝疫情上升但是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疫情下降,可能意味着抗病毒治疗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需根据不同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其流行.
作者:任晶晶;李世福;杜孟男;杨润;李怡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疏风解毒胶囊口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数,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数少于对照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痤疮患者应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效果确切,皮损情况与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作者:杜红霞;孙玉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颗粒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增加防风通圣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6%,与对照组81.82%比较明显更高,疗效更好,P<0.05;观察组疼痛和皮疹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实施常规治疗联合防风通圣颗粒可有效促使患者症状尽快消失,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在水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8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4例水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为干预组患者提供临床路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满意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症状改善用时.结果 干预组患者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发热消退用时均低于对照组,(t=31.858、29.315、15.012,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率为29例(61.70%),高于对照组14例(29.79%),(P<0.05);干预组患者不满意率为3例(6.38%),低于对照组15例(31.91%),(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14.89%,(P<0.05).结论 为水痘患者提供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促进疾病症状改善.
作者:王盈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水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水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退热时间(2.61±0.62)天,止疹时间(4.16±0.62)天,疱疹结痂时间(5.32±0.84)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为:情绪功能(94.42±3.27)分,社会功能(92.15±3.17)分,躯体功能(90.46±2.73)分,总体健康(96.13±2.4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水痘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祛腐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进行治疗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外涂,研究组患者采用祛腐生肌膏外涂,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1.4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皮肤溃疡临床治疗中采用祛腐生肌膏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利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甲氰咪胍治疗小儿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接受治疗的126例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不同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甲氰咪胍组)有效率98.41%,远较对照组(甲泼尼龙组)的79.36%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氰咪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能避免不良反应,提高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
作者:金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真菌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而复发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对更低(P<0.05),症状消失时间相对更短(P< 0.05).结论 真菌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屈艳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疹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炎性皮疹计数和非炎性皮计疹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朱宝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安全性更高.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剌络放血方式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治疗效果、快速结痂止痛有重要价值,可推广使用.
作者:付银锋;康文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基于压疮风险因素评估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115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57例予常规护理,干预组58例参照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高风险患者予加强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压疮风险Braden评分及压疮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3月末Braden评分高于常规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及对应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压疮风险及发生率.
作者:赵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尿布疹实施美宝湿润烧伤膏和氧化锌油膏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新生儿科的患儿共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取氧化锌油膏治疗,对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尿布疹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布疹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尿布疹的治疗,采取湿润烧伤膏方案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玉丽;卢瑞存;武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皮肤美容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黑色素增多、皮肤衰老、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各为30例,分别编入Ⅰ组、Ⅱ组、Ⅲ组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光子嫩肤美容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3.33%、93.00%,三组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Ⅰ组有1例患者出现红肿、Ⅱ组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Ⅲ组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作者:高月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Nd-YAG激光,选用532nm波长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1次治疗痊愈205例,2次治疗痊愈2例,总有效率达100%.术后出现水疱1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皮肤病患者108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为药物外敷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外敷基础上增加红光照射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复发率1.85%与对照组83.33%、12.96%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感染性皮肤病采用药物外敷治疗可缓解症状,增加红光照射治疗可促使症状快速消失,保证良好疗效,改善患者舒适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本研究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对斑秃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也对中西医治疗效果的优劣进行了总结.提出斑秃的治疗应提倡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临床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和鳞屑.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常具有挑战性.传统治疗方法存在治疗失败、不耐受等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生物制剂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有效.笔者就生物制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迄今为止,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有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是肿瘤生长过程中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始动因素,作为多种靶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在调节肿瘤内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HIF-1α的结构功能及其在IHs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喻丽;邢璐;舒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抗肿瘤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选择性强,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少,因此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热点.尽管患者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较传统化疗药物要好,但是引起的皮肤表现并不少见.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表现因独特的分子和病理机制而表现出很大差异,如皮疹、斑秃、手足皮肤反应、指甲变化和毛发改变,这些不良反应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伴嗜酸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等[1].因此,皮肤科医生需了解此类药物的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时防治.抗肿瘤靶向药物根据作用靶点不同,其皮肤表现各有差异.
作者:马印尼;夏汝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固定性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FDE)的皮疹特点是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中心呈暗红色或褐色,周围苍白,伴或不伴大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发作越频繁色素则愈深[1].FDE好发于生殖器、嘴唇、躯干和手背等处,再次服用同样药物时会在相同部位出现皮损,也会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皮损.FDE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不典型的皮损容易误诊.
作者:唐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重症大疱性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SJS/TEN).SJS/TEN临床上分为3个不同阶段[1]:①前驱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咳嗽等症状,持续约(2~3)天;②急性期:临床出现发疹型、不典型靶样、紫癜性斑疹等多种类型皮疹,持续约(4~6)天,而后黏膜出现糜烂、皮肤出现大疱、表皮脱落,持续约(5~7)天;③恢复期:临床表现为表皮停止脱落,表皮再生,持续约(1~3)周.
作者:付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药物在皮肤的不良反应称药疹.掌握药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药疹的诊治和预防起重要的作用.有关药疹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方法、研究人群及药物临床应用等因素的影响,确切的状况并非十分清楚.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老年化进程加快、疾病病谱的变化及临床药物种类不断更新等因素,药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较大的变迁.
作者:郝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皮肤是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靶器官之一[1].皮肤受累的药物不良反应俗称“药疹”,大多数药疹是一个良性病程.然而有2%的药疹却是严重而致命的,称为“重症药疹”,特指以下4种: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反应的综合征(DRESS).近年来,对药疹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婧;纪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药物诱导的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具有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的复合特征,呈现多样化表现,容易误诊误治.2017年对本病临床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宋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光敏性药疹(Photosensitive drug eruption)是药疹中的一型,是指由于人体吸收特定的药物后再接受日光照射后出现异常的生物学效应而引起的皮肤疾病.文献中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包括药物诱导的光敏反应(Drug-induced photosensitivity)、光敏性药物反应(photosensitivedrug reactions)、光敏反应(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s),临床上分别类似于接触性皮炎和日晒伤[1-3].药物诱导的光敏性疾病构成了一组重要的药疹,约占药疹的8%[1].光敏性药疹临床较为常见,但常被漏诊[1-4].
作者:刘彤云;何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生于1989年3月,未婚,以“全身丘疹结节2年伴眉毛脱落”就诊,取背部皮损病理诊断为麻风,见图1、图2、图3、图4.以“界限类偏瘤型麻风、Ⅱ型麻风反应”入院,予多菌型MDT方案.治疗后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下肢浮肿、膝关节肿痛、结节性红斑等混合麻风反应,给予强的松40mg/d顿服,卧床休息,患肢制动.病情好转后强的松开始减量,30mg/d一直服用.2016年8月因“左上臂神经纤维瘤”在外院行切除术.术后无不适,继续化疗.此后每月服联合化疗药,开始几天神经肿胀疼痛、部分肢体肿痛、原结节性红斑活跃疼痛等反应急性发作.
作者:沈娟;谭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麻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66例住院麻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分别给予常规管理和精细护理管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麻风SAS评分与SDS评分的改善情况及麻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精细化管理组3个月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度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明显改善麻风住院患者抑郁、焦虑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王岩军;张云淑;郄永涛;沈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鳞状细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角化程度将决定其预后.常见病因为物理刺激、HPV感染、癌前病变、慢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其中,麻风足底溃疡易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且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在能选择手术治疗时,已无法按照其他部位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鳞癌那样扩大切除后修复和挽救,常需要根据病人的毒血症情况和手术的需要进行截肢治疗,同时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林伟清;王娟;张艾丽;李雪蕊;王宝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提高耳鼻喉科临床护生带教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2016年7月~11月按传统方法实施带教的41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4月执行新的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的41名护生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和满意度差异.结果 施行新的临床路径式教学模式后,护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和满意度均得到提升.结论 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在规范临床带教、提高师生双方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郑敏;林淑;尤丽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