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下尿路感染、中医辨证属下焦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尿通卡克乃其片和三金片模拟剂治疗,对照组予以三金片和尿通卡克乃其片模拟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25.00%,显效率为46.43%,愈显率为71.43%,总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通卡克乃其片治疗下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疗效肯定,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王长江;王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痰,补肾通窍类中药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疗效.方法 从本院门诊前列腺肥大患者中选取70例,按1:1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桃核承气汤内服(大黄10g,桃仁10g,桂枝10g,芒硝10g,白僵蚕10g,白芥子15g,菟丝子15g,莪术10g,麝香0.01g)联合微波理疗,对照组35例给予前列康联合左氧氟沙星(前两周)疗程均为4W.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43%,对照组74.29%.结论 桃核承气汤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疗效显著.
作者:屈焕芹;何建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拟定眩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定眩汤(天麻10g,黄芪30g,银杏叶10g,当归12g,川芎10g,地龙10g,丹参10g,山楂10g,半夏10g,白僵蚕12g,山茱萸12g,炙甘草6g),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1g/d,口服;辛伐他丁20mg/d,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为92.11%,明显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不同证型间疗效以气虚血瘀型和风痰瘀阻型疗效显著(P<0.05).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相互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定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和风痰瘀阻型TIA确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军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100例,用西医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0.00%,对照组治愈率为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作者:关华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推出安全、有效治疗非化疗所致浅静脉炎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将38例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加味黄柏地榆汤局部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均连续治疗7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柏地榆汤外敷可有效治疗非化疗所致浅静脉炎.
作者:刘婧;肖国锦;罗代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盗汗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内服;对照组30例,口服谷维素片.两组均观察四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停药2W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5例,总有效50.00%,两组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2W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盗汗疗效好,愈后复发率低.
作者:曾家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我院中药外用制剂甘石冰脑洗剂加聚肌胞注射液的混合液对带状疱疹疼痛的止痛效果及疱疹干涸、结痂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甘石冰脑洗剂加聚肌胞注射液的混合液治疗组和甘石冰脑洗剂对照组,分别外涂皮损部位.在治疗后对两组止痛时间、疱疹干涸及治愈时间做比较,观察甘石冰脑洗剂加聚肌胞注射液的混合液对带状疱疹的止痛作用及促进疱疹干涸作用.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带状疱疹皮损疼痛、促进皮疹干涸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甘石冰脑洗剂联合聚肌胞外用可以提高带状疱疹皮损疼痛的止痛效果,缩短疼痛消失时间,促进皮疹干涸,作用优于甘石冰脑洗剂.
作者:张丽;杨兴彪;刘梅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拟儿康糖浆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儿康糖浆治疗,1剂/d;对照组60例,采用复合维生素B、乳酸菌素片治疗,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75.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儿康糖浆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效果显著.
作者:王清;王少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中医综合疗法,消痤口服液;离子喷雾、手法清理皮损的粉刺、脓头、等堆积物,自制中药三黄粉做中药面膜;自制脂溢洗剂1:10水溶液外洗,洗后每晚睡前外涂维安脂维E乳膏于皮损;白天夫西地酸乳膏外涂炎性皮损.对照组口服维胺酯胶囊,连服4W;罗红霉素胶囊,连服1W;维安脂维E乳膏每晚睡前外涂皮损;白天夫西地酸乳膏外涂炎性皮损,连用4W.结果 治疗组和观察组相比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率有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痤疮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锁杏;赵婵;王华;杨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清肺祛脂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6例内服清肺祛脂汤配合外用维A酸软膏治疗,对照组19例外用维A酸软膏治疗.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73.68%,两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清肺祛脂汤治疗痤疮疗效显著.
作者:郭锦锦;刘贞君;蔺娟;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芎花立管通汤配合经期消炎,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芎花立管通汤配合经期消炎,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术可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盆腔血循环,增加器官血流量,抗炎消肿,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总有效率.
作者:毛爱民;陈玉萍;吴永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溃疡止血舍剂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给予溃疡止血合剂加减连续治疗1~3个月.结果 临床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 溃疡止血合剂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作者:翟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玉屏风散合方加减,结合西医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玉屏风散舍方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静;梁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风通络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营养脑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21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风通络汤联合西医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西医治疗.
作者:崔艳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降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益气降胃汤加味,对照组服用多番立酮,疗程2W,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81.67%;结论 益气降胃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孙亚民;索江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反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失治误治对肝脏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2012年门诊及住院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筛查,报道个案.结果 肯定了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以引起肝脏损害.结论 应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失治误治引起肝脏损害.
作者:尹敏静;汪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疏肝清热调经法治疗女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清疰汤(柴胡、香附、连翘、黄芩、夏枯草、花粉、生地、当归、白术、生薏米、赤芍、甘草)加味治疗肝经郁热型女性痤疮50例,并设有对照组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88,P<0.05).提示:疏肝清热调经法治疗女性痤疮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等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李晓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丹参联合大黄治疗对SAP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丹参联合大黄治疗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联合大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d血清CRP和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1、3、7d的CR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1d的APACHⅡ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3d、7d的APACHⅡ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联合大黄治疗SAP,可明显降低SAP患者的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分值;丹参联合大黄治疗SAP,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俊梅;汪和明;黄艳春;张国君;叶启文;田华;文力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甘海胃康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成药甘海胃康及奥美拉唑,对照组单给予奥美拉唑.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2.07%,对照组治愈率为43.1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甘海胃康联合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的治愈率高、疗效可靠、患者依从性好是理想的用药选择.
作者:赵东玲;李瑞林;高巧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提示病情已经进入不能控制的恶化状态,此时病情凶险,预后差.本文从中医理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及恶化机制,从而对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提高该病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死亡率.
作者:张佳;杨文华;杨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前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78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术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术后进行临床分期,手术标本行病理检查,并检测ER、PR及C-erbB-2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三个证型间比较,ER、P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肝郁痰凝型TNM分期早,病理组织学分级低,C-erbB-2表达阳性率低,而正虚毒炽型TNM分期晚,病理组织分级高,C-erbB-2表达阳性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C-erbB-2蛋白表达等预后因素之间有相关性,三个证型中,肝郁痰凝型预后好,正虚毒炽型预后差.
作者:胡作为;杨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医学认为,津阻生痰,血滞生瘀,痰瘀本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治疗措施迥然不同.但临床实践所见,痰与瘀在许多疾病又常互结相兼为患,常须痰瘀同治方能奏效.特别是在某些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时,活血、化痰并用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深入研究痰瘀之间的关系,掌握痰瘀同治的临床运用原则,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陈丽婷;陈豪;朱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结合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病因病机,认为肾气亏虚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基础,气阴两虚夹瘀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瘀血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主要病理产物;因此治疗以补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首选法则.
作者:王晓蕴;王元松;韩中千;迟秀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伤寒论》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书中介绍有关清热的方法较为全面仔细,涉及到解表清热、逐瘀清热等许多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著作中的清热方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热病有着非常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作者:沈正龙;郑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总结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的经验,探讨阴火论在肾阳虚证辨证中的应用,以提高肾阳虚证的辨证水平.
作者:王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整理李桂兰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二则,以说明失眠的治疗以健脑安神为主,兼以调肝(巯肝利胆)的治疗原则确有良好疗效,并积累了一套治疗失眠有效的针灸和中药并施方案.
作者:王娜娜;张玄;刘佳佳;李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厚朴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和厚朴酚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和厚朴酚200mng/(kg·d)、400 mg/(kg·d);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30 mg/(kg·d);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溶媒.给药7W后ELISA法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 和厚朴酚低、高剂量两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为(84.07±6.91)pg/mL、(81.69±7.15)pg/mL,与对照组(97.81±7.82)pg/m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和厚朴酚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TNF-α水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系统炎症.
作者:张根水;罗柳金;侯宁;张贵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糖心乐(TXT)对链脲佐菌素(STZ)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分组,造模后八周分别给予TXT大剂量、TXT小剂量、达美康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灌生理盐水.连续四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XL大剂量组和达美康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明显降低(P<0.01);TXL大剂量组和达美康组对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XT对DM大鼠有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能明显改善DCMP早期心肌重构,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在心肌中的表达,减缓心肌组织纤维化有关.
作者:安荣;孔维;丁延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弹拔臂丛神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常规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弹拔臂丛神经.结果 治疗组治愈114例,显效37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7.16%,优于对照组的85.71%.结论 弹拨臂丛神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陈彦文;徐洪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同期排尿功能障碍的2例女性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配穴,同时施以温通针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运用温通针法[1]结合配穴对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病例效果显著,并对此方法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机理进行讨论.说明温通针法结合配穴对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有较好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任正意;靳鹏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寻求天灸防治小儿哮喘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小儿哮喘患儿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人和对照组84人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治疗组对防治小儿哮喘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曾繁华;陈庆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对216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连续1年为1个疗程.结果 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哮喘患儿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IgA、IgG升高.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降低哮喘复发率.
作者:佟丹;洪岩;杨关山;欧静琳;郑方;张旭卉;陈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伏温针灸对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寻提高风湿性膝关节炎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16例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8例,采用三伏温针灸治疗(取穴关元、血海、足三里以及局部穴位等).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取穴相同).结果 三伏温针灸组治愈21例,好转4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32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3.3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三伏温针灸可显著提高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近五年来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并综合分析了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的疗效和特点,发现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诊疗标准、研究方法和针灸、推拿作用机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附子因其性味燥烈有毒,配伍使用或煎服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导致当今部分医者视之善为畏忌.通过分析附子临床应用发生毒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或缓解附子毒性的方法,以提高附子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王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大黄炮制前后生药与炭药的鞣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磷钼钨酸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在760 nm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计算鞣质含量.结果 生药中鞣质含量为2.91%,炮制后鞣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适用于大黄及其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郭东艳;师延琼;王幸;覃鸿恩;韦焕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复方胡黄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处方中的黄芩、甘草、大黄.结果 处方中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无干扰.结论 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无干扰,可作为复方胡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李欣;李怀斌;王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定痫丸制备工艺数据,解决生产中常见裂丸、色差、脱屑等问题.方法 分别采用“潮盖面”、“干盖面”等工艺对素丸进行包衣,并控制晾干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结果 采用“干盖面”包衣办法,晾干时间2~3h,干燥温度45℃,干燥时间17.5 h,定病丸中含水量即可控制在9%以下,解决了生产中常见裂丸、色差、脱屑等问题.结论 数据可为定痫丸工艺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马国平;顾和亚;赵林钢;姜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莪术油多囊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二次乳化法制备,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 其佳处方为磷酸缓冲液的pH 为6.5、卵磷脂0.50 g、胆固醇0.25g、吐温80为0.40g、三酰甘油0.50g,制得的莪术油多囊脂质体包封率为85.91%.结论 该处方工艺切实可行,重现性好,为进一步研究莪术油多囊脂质体奠定基础.
作者:王兰;常相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