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长强穴埋线法治疗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长强穴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第1~4天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4天疼痛时间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5.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强穴埋线法治疗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作者:王巨良;赵景文;邓建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五脏六腑奇经百脉之所会”.关于百会的治疗作用及准确定位,从古至今言之甚多,故有必要对其定位做仔细推敲.只有定位准确且符合无限可重复性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李宁;李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探讨了消化性溃疡与瘀血的关系,总结了笔者应用活血化瘀法结合疏肝的理气、温阳健脾、益气养胃、敛疮生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体会.
作者:乔喜婷;王克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痔科洗液熏洗、坐浴对脱出痔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结果 用中药痔科洗剂熏洗治疗脱出痔356例,治愈率86%,总有效率94%.结论 中药痔科洗液坐浴对促进脱出痔愈合有明显疗效,安全,使用方便.
作者:闫富俊;王汝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通里攻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48例,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结果 治愈2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50%.结论 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行健;卫四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加理疗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针刺加物理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3.33%,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0.00%.结论 针刺配合理疗综合治疗起到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祛风散寒的功效,使血液、淋巴循环加快,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消除肌痉挛、肌紧张,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加红外线照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骨肽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强的松龙混悬液加红外线照射治疗,3~4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6次.对照组40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欣,1次25 mg,3次/d,同时红外线照射治疗,1次/d,6次/W,连续治疗3W.治疗3W后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优良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92.9%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67.5%和85.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外膝眼穴注射利多卡因等药液加红外线照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毅;鲁晓红;李龙;陈芳;赵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酒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酒中毒较常见的并发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均可受累,属于中医“痿证”范畴,引用“阳气起于四末”理论,针对慢性酒中毒性多发神经病,在口服中药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下肢末端刺络放血以振奋阳气,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莉;杨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六味洗剂外敷治疗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4例采用六味洗剂外敷湿敷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3%硼酸液湿敷,同时都联合外用牛重组生长因子外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9.17%,优于对照组73.33%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洗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功效,治疗下肢溃疡疗效满意.
作者:李培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七粉对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PKP)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6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的患者98例,依手术次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口服三七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尿的情况.结果 术后24 h两组出血无明显差异,术后72 h、1W,观察组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三七粉对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的治疗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雷毅;薛超辉;宫小勇;赵倩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肾祛痛方治疗退行性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口服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组方,治疗10W后随访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9.10%,显著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美洛昔康结合内服外用中药组方治疗退行性骨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杜运阿;陈国锋;许建安;纪建政;汪守伍;陆春;徐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2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药予四逆散辨证加减,西药予雷贝拉唑20 mg每日早1次口服,治疗后4W和8W予胃镜复查对照统计.结果 4周后显效93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9.68%;8周后显效10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1%.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超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克雷氏骨折的疗效.方法 56例患者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然后用接骨膏在患侧腕部背侧帖敷,先期采用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掌屈尺偏位,1W后改用石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约3W左右.结果 56例患者有52例随访3~6个月复查,其中优29例,良15例,一般4例,差4例,总优良率92.31%.结论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硬膏帖服,配合小夹板、石膏夹板外固定,此种方法可明显减少后遗症,加快骨折愈合.
作者:杨广营;娄本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2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1 mL+玻璃酸钠注射液2mL+丹参针5 mL,每周注射1次,治疗6W.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服中药和中药熏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薛铁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吴国庆老师五步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吴老师五步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药物局部封闭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00%,对照组有效率80.00%.结论 五步推拿手法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心肝火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抽动症诊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肌苷片治疗.耳穴贴压3天为1次,两耳交替,两次之间间隔1天,8次为1疗程;肌苷片服用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耶鲁抽动严重程度总体量表(YGTSS)积分减分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7例,复发率25.92%;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73.9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耳穴贴压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效果肯定.
作者:陆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宣肺益气汤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药以抗感染、化痰、改善通气,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宣肺益气汤,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宣肺益气汤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耕树;魏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听和谐音乐对肛肠手术的良性效应.方法 将100例肛肠病病人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音乐组病人手术时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手术,监测两组病人的心率、血压、焦虑程度、对手术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血压、心率、焦虑程度、对手术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人喜欢的音乐可缓解其手术时的紧张状态,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朱银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自觉症状、ABI(踝动脉/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血管彩色多普勒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张英军;王军;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归芪通舒胶囊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归芪通舒胶囊,对照组予归芪通舒汤.结果 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8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芪通舒胶囊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可靠.
作者:郝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早产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经进一步诊断及排除后,治疗组5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5.56%,两组患者胆红素值生后第3天、第5天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灌肠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爱民;罗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用自拟溃结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6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观察两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程度.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51.67%,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4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溃结汤加减内服配合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荆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促进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第二天进行足三里穴位针刺,而对照组则不进行穴位针刺.结果 治疗组有显著效果,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足三里穴位针刺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作常规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
作者:罗璐;侯俊明;贾勇;线胤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运用中西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胆囊息肉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毒邪有外毒、内毒之别,内毒是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而产生的病理产物,蕴结体内,造成身体内脏的损伤,而胆囊息肉的成因与内毒密切相关,其病机为肝气郁滞,脾胃湿热,温郁而成痰,热郁而化火,痰毒火毒,损伤胆络,凝滞形成息肉,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健脾化痰为大法.
作者:杜晓泉;袁敏慧;黄毓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性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的范畴,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为常见的急腹症疾病,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深化中医学对阑尾炎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吴振国;许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浅析《经方实验录》中葛根芩连汤证四案,探求曹氏师徒用经方思路,方药机理,来论述曹颖甫对伤寒经方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以便对曹氏治病思维进行探求与归纳.
作者:张传生;张国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DL-4-氯苯基丙氨酸(4-Chloro-DL-phenylalanine,PCPA)致失眠大鼠的步态行为变化.方法 采用每天一次连续两天腹腔注射PCPA (300 mg/kg)建立失眠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并记录其步态行为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动物比较,第三天,PCPA致失眠大鼠自主活动明显升高(P<0.001),第六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三、第六两天步速明显降低、步行周期明显升高、步幅明显下降、步宽明显减少(P <0.05,P<0.01,P<0.001).结论 PCPA致失眠大鼠模型,自主活动明显增加,步态行为学出现异常,主要体现在步速、步行周期、步幅、步宽、侧向移动标准偏差等指标上,可为评价失眠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作者:张亚宁;张军武;张胜威;董世芬;孙建宁;侯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以及血液生化酶在生何首乌、制何首乌致SD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3组,每日灌胃给药30 g/kg,连续给药90 d,末次给药后处死,称取脏器指数,测定肝脏CYP45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含量.结果 生何首乌组肝微粒体蛋白显著性下降,CYP450含量显著增高(P<0.01),制何首乌组无明显变化;血液生化酶中生何首乌组的血清ALT、AST显著性降低,制何首乌血清ALP显著性升高;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血清TP、TG均显著性降低;血清BUN中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生何首乌具有显著性;CREA二者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 生何首乌致肝损伤并有CYP450的明显升高.制何首乌对CYP450无影响.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能够影响血液生化酶,生何首乌减低ALT、AST,制何首乌升高ALP,二者同时降低TG、BUN和CREA,这意味生着何首乌、制何首乌致大鼠肝物质代谢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作者:王文静;李娅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地麦止咳口服液小鼠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分析药物毒性作用可能靶器官和人服用过量药物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方法 观察小鼠灌胃大剂量的地麦止咳口服液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LD50或大给药量.结果 地麦止咳口服液200 g生药/kg单次给药未见死亡.24 h内连续三次灌胃给药的LD50为330.59 g生药/kg,95%可信限为287.39 ~ 380.29 g生药/kg,此剂量为临床剂量的661倍(人体重以60 kg计),给药后小鼠出现静卧、少动、皮毛松散、便稀,死亡症状有呼吸急促、抽搐等.死亡动物尸检可见肠胀气,胸腔淤血等.但226.29g生药/kg组小鼠给药后未见死亡,尸检未见主要脏器有水肿、充血等异常改变,心、肝、脾、肺、肾、脑、胃等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此剂量为临床人用剂量的452.6倍.结论 地麦止咳口服液小鼠287.39 ~380.29 g生药/kg(临床人用剂量的661倍)多次给药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反应.226.29 g生药/kg(临床人用剂量的400~450倍)以下剂量无急性毒性反应,因此临床按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不会引起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杨洋;王敏;张祺嘉钰;方改英;张恩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炻乳汤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高、中、低剂量炻乳汤含药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其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增值率下降;高剂量组72 h有使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三组均明显抑制细胞迁移(P<0.01).结论 炻乳汤有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
作者:权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介绍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总结刘喆教授应用醒脑开窍和接气通经两种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雷;刘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小儿遗尿是指小儿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阎兆君教授反复强调志意辨证在小儿遗尿中的应用,配合行为疗法和增强觉醒意识,为临床治疗小儿遗尿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王氏俞募手法治疗小儿食积、外感、惊风三类病证中的典型病例,阐释辨证选择和运用临床手法,在实际应用中做到相互辅佐,主次有别,灵活变换,以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王华敬;王佳笑;赵时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顽固性下腰痛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作了简述,从诊断、治疗方面介绍了杨毓华教授用推拿正骨手法治疗下腰痛的经验,即治疗顽固性腰痛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衷中参西筋骨并重,考虑临近软组织和骨性结构,从骶髂关节论治为主.
作者:赵胜杰;徐东升;牛文民;杨金生;杨毓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雄激素分泌过多和慢性无排卵为重要特征.亓鲁光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是致病的始动因素,肝失疏泄是重要环节,痰瘀互结是主要病因.治疗以补肾健脾,化痰活血为主,佐以疏肝理气,选药喜用平和之品,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韩丽;雷欣妤;罗净;亓鲁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刘春莹主任医师在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治病求本,注重补肾外,擅长从脾论治调和气血、疏肝柔肝畅达三焦、攻补兼施祛瘀降浊,并慎用滋腻寒凉,善用温补等治疗.
作者:张少田;王贺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肾与唾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文献、实验、临床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肾与唾的相关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唾液与肾的相关性研究尚欠深入,缺乏动态观察,而唾液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广泛应用将为肾与唾的相关性研究带来契机,从而全面阐释中医“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肾藏象相关疾病的临床无创伤诊断和微观辨证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翠娟;孙理军;巩振东;刘子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间质纤维化在病史、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过去认为二者不能并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可以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刘英;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主要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基于本病本虚标实,多病理因素致病的发病特点,中医脾胃学说、宗气学说对本病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费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天灸”防治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均可取到良好疗效,但临床治疗时间不一,用药繁杂,取穴不一,呈现各家之说的状态,这严重限制了“天灸”的科学发展.本文从治疗时间、用药、取穴三个方面探讨“天灸”疗效,以期总结规律,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娟娟;付勇;周水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入剖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病机和组方特点,化裁并广泛应用于不同系统疾病的治疗,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这既是从临床的角度对于经方主治范围的拓展,也说明运用经方应从理解其组方思路出发,以临床实际需要为旨归.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中药朱砂的来源、用法用量、药理和毒理研究进行综述,论证了朱砂的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并且阐述了朱砂的中毒原因,对朱砂的安全使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薛建国;夏春丽;宋艺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优选乳乐颗粒制备工艺中白芍、延胡索乙醇提取的工艺参数.方法 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媒用量、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选取L9(34)设计正交试验,以芍药苷含量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进行试验优选工艺参数,并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以色谱柱AgilentC18(2)、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为色谱条件.在此条件下,样品得到良好分离,缺白芍空白样品在芍药苷峰处无吸收.芍药苷在0.23~1.5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正交试验中以出膏率考察指标的提取条件为A3B3C2D1,而芍药苷含量为A3B3C2D3.方差分析A因素显著影响出膏率,A、B、C均显著影响芍药苷含量.结合大生产实际选定提取工艺参数为:加7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 乳乐颗粒制备工艺中白芍、延胡索乙醇提取工艺参数为:加7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h,验证和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可行.
作者:王敏;樊银华;杨洋;史亚军;张恩户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