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光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克雷氏骨折的疗效.方法 56例患者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然后用接骨膏在患侧腕部背侧帖敷,先期采用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掌屈尺偏位,1W后改用石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约3W左右.结果 56例患者有52例随访3~6个月复查,其中优29例,良15例,一般4例,差4例,总优良率92.31%.结论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硬膏帖服,配合小夹板、石膏夹板外固定,此种方法可明显减少后遗症,加快骨折愈合.
作者:杨广营;娄本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入剖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病机和组方特点,化裁并广泛应用于不同系统疾病的治疗,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这既是从临床的角度对于经方主治范围的拓展,也说明运用经方应从理解其组方思路出发,以临床实际需要为旨归.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六味洗剂外敷治疗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4例采用六味洗剂外敷湿敷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3%硼酸液湿敷,同时都联合外用牛重组生长因子外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9.17%,优于对照组73.33%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洗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功效,治疗下肢溃疡疗效满意.
作者:李培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以及血液生化酶在生何首乌、制何首乌致SD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3组,每日灌胃给药30 g/kg,连续给药90 d,末次给药后处死,称取脏器指数,测定肝脏CYP45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含量.结果 生何首乌组肝微粒体蛋白显著性下降,CYP450含量显著增高(P<0.01),制何首乌组无明显变化;血液生化酶中生何首乌组的血清ALT、AST显著性降低,制何首乌血清ALP显著性升高;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血清TP、TG均显著性降低;血清BUN中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生何首乌具有显著性;CREA二者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 生何首乌致肝损伤并有CYP450的明显升高.制何首乌对CYP450无影响.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能够影响血液生化酶,生何首乌减低ALT、AST,制何首乌升高ALP,二者同时降低TG、BUN和CREA,这意味生着何首乌、制何首乌致大鼠肝物质代谢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作者:王文静;李娅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七粉对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PKP)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6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的患者98例,依手术次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口服三七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尿的情况.结果 术后24 h两组出血无明显差异,术后72 h、1W,观察组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三七粉对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的治疗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雷毅;薛超辉;宫小勇;赵倩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炻乳汤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高、中、低剂量炻乳汤含药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其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增值率下降;高剂量组72 h有使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三组均明显抑制细胞迁移(P<0.01).结论 炻乳汤有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
作者:权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2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1 mL+玻璃酸钠注射液2mL+丹参针5 mL,每周注射1次,治疗6W.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服中药和中药熏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薛铁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听和谐音乐对肛肠手术的良性效应.方法 将100例肛肠病病人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音乐组病人手术时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手术,监测两组病人的心率、血压、焦虑程度、对手术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血压、心率、焦虑程度、对手术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人喜欢的音乐可缓解其手术时的紧张状态,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朱银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浅析《经方实验录》中葛根芩连汤证四案,探求曹氏师徒用经方思路,方药机理,来论述曹颖甫对伤寒经方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以便对曹氏治病思维进行探求与归纳.
作者:张传生;张国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长强穴埋线法治疗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长强穴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第1~4天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4天疼痛时间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5.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强穴埋线法治疗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作者:王巨良;赵景文;邓建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天灸”防治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均可取到良好疗效,但临床治疗时间不一,用药繁杂,取穴不一,呈现各家之说的状态,这严重限制了“天灸”的科学发展.本文从治疗时间、用药、取穴三个方面探讨“天灸”疗效,以期总结规律,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娟娟;付勇;周水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运用中西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胆囊息肉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毒邪有外毒、内毒之别,内毒是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而产生的病理产物,蕴结体内,造成身体内脏的损伤,而胆囊息肉的成因与内毒密切相关,其病机为肝气郁滞,脾胃湿热,温郁而成痰,热郁而化火,痰毒火毒,损伤胆络,凝滞形成息肉,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健脾化痰为大法.
作者:杜晓泉;袁敏慧;黄毓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用自拟溃结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6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观察两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程度.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51.67%,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4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溃结汤加减内服配合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荆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刘春莹主任医师在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治病求本,注重补肾外,擅长从脾论治调和气血、疏肝柔肝畅达三焦、攻补兼施祛瘀降浊,并慎用滋腻寒凉,善用温补等治疗.
作者:张少田;王贺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王氏俞募手法治疗小儿食积、外感、惊风三类病证中的典型病例,阐释辨证选择和运用临床手法,在实际应用中做到相互辅佐,主次有别,灵活变换,以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王华敬;王佳笑;赵时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探讨了消化性溃疡与瘀血的关系,总结了笔者应用活血化瘀法结合疏肝的理气、温阳健脾、益气养胃、敛疮生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体会.
作者:乔喜婷;王克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肾在液为唾”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肾与唾相关的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文献、实验、临床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肾与唾的相关性,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唾液与肾的相关性研究尚欠深入,缺乏动态观察,而唾液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广泛应用将为肾与唾的相关性研究带来契机,从而全面阐释中医“肾在液为唾”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肾藏象相关疾病的临床无创伤诊断和微观辨证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翠娟;孙理军;巩振东;刘子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酒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酒中毒较常见的并发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均可受累,属于中医“痿证”范畴,引用“阳气起于四末”理论,针对慢性酒中毒性多发神经病,在口服中药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下肢末端刺络放血以振奋阳气,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莉;杨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中药朱砂的来源、用法用量、药理和毒理研究进行综述,论证了朱砂的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并且阐述了朱砂的中毒原因,对朱砂的安全使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薛建国;夏春丽;宋艺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主要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基于本病本虚标实,多病理因素致病的发病特点,中医脾胃学说、宗气学说对本病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费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